-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100位媽媽談在線教育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9307233
- 條形碼:9787519307233 ; 978-7-5193-0723-3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100位媽媽談在線教育 本書特色
2020年春節,突如其來的新冠病毒肺炎疫情極大地改變了我們的生活和教育方式,整個中國社會經歷了長時間的居家隔離,在家遠程辦公和在線學習成為新的日常范式。從2020年春季學期開始,教育部及各級教育主管部門主導實施了疫情防控期間大規模的在線教育教學。各地開展在線教育的基本情況如何?不同機構提供在線教育的形式都有哪些?不同形式的在線教育的效果如何?在以往關于在線教育的公共政策討論中,家庭視角長期處于缺失狀態。有限的家庭相關數據也往往以冷冰冰的數字形式呈現。在真實的教育場景下,人和人之間的互動往往帶著溫度和感性,也只有在此前提下,真實的教育才可能發生。因此,還有必要了解數據背后人們的感受、思考、行為邏輯和行動策略。 本書覆蓋全國21個省份100個家庭參與在線教育的真實記錄,也收錄了北大、北師大、復旦等高校老師和教育培訓行業從業者的經驗分享,希望通過他們的真實講述,讓更多的教育工作者和家長們產生共鳴,在教育孩子的不同階段和層面,真正產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切實作用與效果。
100位媽媽談在線教育 內容簡介
本書系北京大學中國教育財政科學研究所和中國教育創新20論壇共同發起的“100位媽媽談在線教育”的筆談活動征文文集。100位來自國內不同地區, 學歷、收入和職業背景不同的媽媽們, 家有在不同教育階段教育機構就讀的孩子, 共同就“什么是有效的在線教育”這一主題展開分享和討論。文集集中體現了我國各地在線教育的真實狀況, 以及不同家庭參與校內校外在線教育的經驗和教訓, 旨在推動更多的媽媽參與教育信息化等政策議題的討論, 彌補研究和政策視角的不足, 為完善我國在線教育的相關政策提供參考借鑒。
100位媽媽談在線教育 目錄
目 錄
**部分 觀察與評論
疫中號脈在線教育 ………………………………………………… 范皚皚/3
在線教育的有效性探討 …………………………………………… 屈 靜/8
疫情與回歸 ……………………………………………………… 楊 釙/12
停課不停學: 停下的是什么“課” 不停的又是什么“學” …… 于曉冰/17
第二部分 家長筆談
(一) 中學階段
孩子網課學習的那些事
——痛定思痛篇 ………………………………………………… 徐廣會/23
網課帶來的困擾和新契機 ………………………………………… 陳 瑜/29
嘗試與收獲
——陪伴在線學習的歷程 ……………………………………… 付艷香/33
在線學習: 作為輔助還可以接受 ………………………………… 施舜華/37
網課沒有達到我的期待 …………………………………………… 韓金龍/40
網絡時代,給孩子更多信任 ……………………………………… 劉 檉/44
無奈的青春期孩子的網課 ………………………………………… 唐子植/48
線上教學只是線下教學的補充和延伸 …………………………… 黎春燕/51
疫情期間北京高中生的在線教育情況 …………………………… 陳淑梅/54
我家孩子上網課的三個經驗教訓 ………………………………… 蔡欣榮/57
什么是有效的在線教育?“人”才是教育的核心 ……………… 查穎文/59
在線教育歸根結底在于自律
——一名高中生家長的反思 …………………………………… 張 峰/62
疫情期間的網課學習,是一次超越的機會,也是一場
母子間的斗智斗勇……………………………………………… 若 水/65
關于網課的一點記錄和感想 ……………………………………… 王海珍/69
(二) 小學高年級階段
在線教育: 一次讓我理解教育本質的機會 ……………………… 星 彤/74
想說愛“ni”不容易
——從小學家長的角度看在線教育 …………………………… 旭 寧/78
老師的直播課讓我對在線教學有了徹底改觀 …………………… 謝玒妤/83
如果可以選,不會選網課 ………………………………………… 劉小芳/85
激發孩子主動學習并及時反饋才有效 …………………………… 徐 文/87
“在線” 教與育 …………………………………………………… 王鍵南/90
疫情期間在線教育的暴風驟雨下,莊稼如何
——高中班主任+小學生家長的雙重觀察 …………………… 劉成秀/95
疫情之下在線教育的尷尬 ………………………………………… 王宏梅/10
喜憂參半: 疫情時期孩子“居家學習”之所見所思 …………… 張愛玲/107
疫情期間湖南湘潭小學生和學前幼兒在線教育親歷記 ………… 鐘志平/112
費了十二分力氣也達不到滿意的效果 …………………………… 清 炫/117
疫情下的學習契機、 困惑與心理建設 …………………………… 朱青青/120
應該開發適合熊孩子的網絡課程 ………………………………… 宏 理/124
寫給大妞的一封信: 關于疫情期間的學習和反思 ……………… 何小營/127
2020年春季學期居家學習記錄……………………………………jocelyn/130
疫情期間女兒居家教育的收獲 …………………………… 培培果果媽媽/133
河南農村小學高年級學生家庭參與在線教育情況
…………………………………… 河南商丘民權縣林七鄉啟蒙小學家長/136
疫情期間四年級兒子的“在家上學”記 …………………… Smile媽媽/142
三個孩子的在線教育和我的在線教學實踐 ……………………… 李立茹/146
疫情下廣西農村小學生的在線教育經歷 ………………………… 覃 杏/149
(三) 小學低年級階段
北京一年級小豆包的在線學習記 ………………………………… 湯學黎/152
北京海淀區小學生在線學習觀察 ………………………………… 曉 碧/158
在線教育是不可能取代傳統線下教育的 ………………………… 張春花/163
怎么讓小神獸們好好上網課
——從低齡使用者家長的角度看在線教育 …………………… 陳帥云/165
陪伴是*有效的 “在線”
——一年級學生媽媽的網課助教手記 ………………………… 占盛麗/172
一年級小學生家長三思 “在家學習” …………………………… 陳霜葉/182
疫情期間的在線課堂: 如沐暖陽 ………………………………… 段 彬/186
2020年上網課的日子: 雞飛狗跳和幸福并存 ………………… 霍海英/188
甘肅農村學校的在線教育觀察 …………………………………… 夏天/190
在線學習: 總體有用,困難較大 ………………………………… 李春暉/193
2020年居家線上學習觀察及思考 ……………………………… 李春艷/195
在線教育是空中課堂、教師、學生、家長四位一體的協同教育
…………………………………………………………………… 李 嬌/199
在線教育之我談: 問答錄 ………………………………………… 朱秀蕓/204
家長、教師、教育管理者多重視角審視下的“在線教育” …… 鄭婷婷/209
疫情期間居家帶娃雜記 …………………………………………… 李 蘭/214
網課陪讀,和孩子一起學習、成長 ……………………………… 劉燕蓉/219
疫情期間三年級小學生網上學習的體驗與思考 ………………… 劉 靜/225
什么是有效的在線教育 …………………………………………… 屈 靜/233
在線教育是對家庭*公平的考驗 ………………………………… 陸 艷/236
疫情期間新疆克拉瑪依小學生的在線教育情況 ………………… 宣 航/239
孩子的線上學習: 我的成就感和愧疚感 ………………………… 吳 煜/242
疫情期間大西北的在線教育現狀 ……………………………… 司刊的爾/245
與孩子一起相約云課堂
——四川農村地區在線教育現狀 ……………………………… 向仕勇/249
話說無助的線上學習……………………………………………… 芝 馨/252
農村地區怎樣進行有效的在線教育 ……………………………… 楊素梅/255
線上課程正在顛覆孩子對學習的認知 …………………………… 趙俊婷/258
孩子在家自主學習有感 …………………………………………… 魏秦歌/264
陪孩子居家在線學習的一百天 …………………………………… 周 娟/268
網課的“錨點”在哪里 ………………………………………… 許豆漿/273
河南農村小學低年級學生家庭參與在線教育情況
…………………………………… 河南商丘民權縣林七鄉啟蒙小學家長/278
疫情下城鄉、校內外在線教育親歷記 …………………………… 張 眉/286
(四) 學前教育階段
幼兒園線上教育觀察記 …………………………………………… 王 蓉/294
疫情期間北京學前兒童在線教育實錄 …………………………… 虞 婕/304
多彩的夏天,多彩的課堂
——近距離觀察花草園小二班網絡學習 ……………………… 謝 湘/309
完整的教育需要靠人完成,而不是機器 ………………………… 胡慧璟/317
一位老母親記錄疫情下的學前兒童學習點滴 …………………… 周 森/321
真想早點結束這場停課不停學 …………………………………… 王 芳/324
疫情期間在線教育的個人感受
——培訓行業從業者和母親的視角 …………………………… 周兆梅/326
云南昭通普通媽媽的學前幼兒在線教育經驗 …………………… 荇 子/332
在線教學,家長的作用是關鍵 …………………………………… 嘉 亞/334
和孩子一起在云端學習 …………………………………………… 巧 瑩/341
“省心省力” 的在線幼兒教育 …………………………………… 鐘未平/347
不教能會,不學不會
——談談學齡前兒童的在線課程體會 ………………………… 許 冰/352
第三部分 思考與展望
在線教育的“快餐”不要試圖搶“正餐”的位置 ……………… 李新玲/357
回到教育的本質…………………………………………………… 康蘭蘭/360
爭取做一個開朗豁達的母親 ……………………………………… 鐘志平/363
不僅是家庭教育實錄……………………………………………… 李春艷/365
在線教育: 從來不缺機會,缺的是深度思考 …………………… 付衛東/369
?
100位媽媽談在線教育 節選
在線教育的“快餐”不要試圖搶“正餐”的位置 李新玲 由100多位媽媽寫出她們在疫情期間的酸甜苦辣,這本身就是一項非常有價值的工作。原生態記錄特殊時期在一個家庭中,中小學生和幼兒園小朋友的作息生活、課內外收獲,當然還有24小時親子親密以及不可避免的沖突,這既是教育記錄,也是疫情期間中國家庭生活記錄。 可以肯定的是,這是一群好媽媽,她們不僅記錄,還在思考,思考何為更好的教育。她們對在線教育提出的建議,是*直接、*接地氣,也是*有針對性的。 例如,《在線學習:作為輔助還可以接受》是上海一位家長寫的,她本身也是一位高校教師,通過近距離觀察家中一大(初三)一。ㄐW六年級)兩個娃的在線學習情況,以及與他們斗智斗勇的經歷,悟出了在線教育的真諦——緊緊吸引住學生。 她在自己的教學中用了這些好方法,“在我的語文課堂里,抽讀、提問,隨時都會發生,特別是那些對著鏡頭露出謎之微笑的孩子。電子設備上批改作業,看得我‘眼花繚亂’,來來回回的訂正,像是‘打太極’一樣,可是孩子們很高興,因為每一次作業,老師都像是在給他們一對一地答疑……這時會驚喜地發現,原本課堂里默默無聞的孩子,也會積極提問。有時他們甚至都不舍得下課,一定要和我談談學習、聊聊疫情期間發生的事。網絡拉近了我們之間的距離! 這位媽媽的結論是“不可否認,混合教育的方式(線上+線下)是必然趨勢,但就目前的技術和環境來說,在線學習作為輔助還可以接受,作為主要的授課手段,還是算了吧!” 《嘗試與收獲——陪伴在線學習的歷程》是湖北省隨州市一位中學學生家長的作品,她記錄了在家與孩子的種種博弈和妥協,先是欣喜于能夠隨時陪伴孩子,于是開始時事無巨細管到底,很快就引起了孩子的反感沖突,既而反思自己的做法。 這位家長從幾個層次進行了分析,“首先,線上教育對孩子的自律性要求比較高,孩子很容易受到網上內容的干擾,出現不能按時上課、上課進入狀態慢、注意力不集中、‘掛網課玩游戲’的現象;其次,家長休息時間彈性小且文化素質參差不齊,擠出時間和花費精力的陪伴,收效甚微,容易造成家長、孩子焦慮,家庭關系緊張;再次,師生互動隔屏受限,氛圍大打折扣,學生容易禁錮在個人的虛擬世界里,并且運動少,養成‘宅家’習慣,加大了學生社交障礙的風險;*后,‘線上教育’相比‘線下教育’單一、枯燥,無法形成一體系的豐富課余生活,長時間學習,容易產生疲勞和厭學的現象。” 這位媽媽很善于比喻,“‘線上教育’和‘線下教育’二者的關系就像‘正餐’和‘快餐’的關系,只有占據的比重恰當,才不會出現‘營養不良’的現象;‘線下教育’對孩子們的作用是‘雪中送炭’,‘線上教育’的作用只能是‘錦上添花’。” 她希望“每個家長應從孩子實際需求出發,不盲從,先做好‘雪中送炭’,再做好‘錦上添花’!” 疫情給各地帶來的影響有所不同,但具體到每個家庭,影響都是非常大的。香港的一位媽媽寫下了《怎么讓小神獸們好好上網課——從低齡使用者家長的角度看在線教育》一文。她的孩子在一家國際學校就讀,經歷了各種各樣的網課,媽媽總結了一些低齡孩子上好網課的要點:**,需要有實時的互動,互動越實時、越充分越好。第二,除了孩子自己,家長的配合和幫助也同等重要。第三,除了學習本身,學校和家長還需要幫助學生做好時間安排。第四,網課的節奏不能太快,*好能根據學生的需要提供一定的靈活度,包括學習內容和課程安排。第五,家長應根據孩子的特點、定力和興趣選擇網課。第六,提供網課的機構要根據學生和家長的反饋進行持續的改進。 貴陽小熊家兒童社區創辦人巧瑩在《和孩子一起在云端學習》中,提出了“線上教育的目標是什么?線上學習和線下教育如何相輔相成?”等問題,她的思考是,“教育是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的結合,線上教育這種方式既可以用于學校教育也可以用于家庭教育。我認為線上教育不是取代線下教育,而是讓孩子學會用這種學習工具,更是一種學習的方式。它也可以幫助家長了解孩子、理解孩子、認識孩子,協助家庭成長。” 如果說,線上教育變得方便的同時,老師和學生之間的溝通要如何深入呢?老師要如何更了解孩子呢?她的回答是:“線上教育以知識性內容為主,那么線下就需要更多聯結。讓孩子和真實世界有聯結,和朋友有游戲,在自然中去感受和體驗……這些就變得更為重要! 在100多位家長中,也有本身就是從事在線教育的業內人士,從他們的敘述中可以認為,疫情催生了在線教育,技術的發展會讓這一行業更加成熟。但是大部分家長認為,這只是階段性的不得已而為之,在線教育只能是線上“混合教育”的配角。 “疫情期間的在線教育是不得已而為之,但后來以為‘風口’到來,不斷涌出的各種‘某某幫’‘某輔導’‘某搜題’,甚至在中央電視臺黃金時間狂轟濫炸的投放廣告,這都是對教育本質的背離,是資本驅使下的極端逐利,制造全民教育恐慌,只能是特殊時代的一個荒唐插曲! 這位家長的觀點在不久之后得到了印證,有關部門對火爆擴張的課外培訓機構按下了暫停鍵,一些線上培訓機構受到較大影響,有些境內外上市公司市值不斷縮減。真金靠火煉,靠燒錢擴張的在線教育機構,何去何從,還要拭目以待。 回到教育的本質 康蘭蘭 在仔細閱讀了100位媽媽們的在線教育紀實觀察與思考后,我突然覺得自己之前對線上教學存在著片面的、淺薄的認識和理解。不同的經歷和感受來源于我們所處的環境、享受到的資源、接受知識的方式方法等差異,但面對今天日新月異的信息時代,線上教學確實有著很大的契機和發展空間,它也將像網絡的發展一樣慢慢滲透并覆蓋世界的每個角落。 一、對《疫情期間北京高中生的在線教育情況》一文的感想 看了陳淑梅老師對于疫情前后所在學校開展在線教育情況、孩子參加校外在線教育情況、校內外在線教育的經歷和體會及線上教育的優缺點分析,我比較認同其中的觀點: 1.在線教育不管是校內在線教育還是校外在線教育,我認為都是一種很好的教學方式,但從地位上看,在不考慮重大突發事件的情況下,在線教育不應成為教育的主要方式,可以作為線下課堂教育的一種有益補充。義務教育階段和高中階段教育,孩子通過學校獲取的不僅僅是課本上的知識,德智體美勞等各方面都需要培養和鍛煉。線上教育,僅在獲取知識上提供了渠道。 2.學校在線教育培養了孩子的自律能力。疫情期間完全的在線教育,沒有了老師直接的叮嚀和監督,上課能否集中注意力,是否開小差,看手機,或者開著電腦在干其他的事情,都是對孩子自律意識的考驗,對培養孩子的自律意識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每當孩子自律能力差時,在成績上很快就能體現出來。慢慢地,孩子自律能力在得到改善。 3.在線教育培養了孩子的誠信意識。在線上課期間,學習過程中的課前小測、課后小測以及章節檢測等都是在沒有老師的直接監督下進行。具備良好的誠信意識,才能讓孩子保證所提交作業和測試都是通過獨立思考完成的。由于我們孩子所在學校,日常的作業和各種測試都納入GPA的考核,因此,在線上教育過程中,需要培養孩子的誠信意識,并把這種品質長期堅持下去。 4.在線教育節約了上學途中的時間。學生線上學習,免去了上學路上的奔波,學習和休息時間都相對多了一些。這對于在擁擠的大城市里孩子來說,沒有上學路上的擁堵,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擠出來的時間尤顯珍貴。 5.在線教學學習效果有待檢驗。主要表現在缺乏同伴之間交流,且學生的身體素質受到嚴重影響。 二、對《北京一年級小豆包的在線學習記》一文的感想 看了湯學黎老師“在線學習體驗感受滿意程度與經濟發展水平呈正比”的觀點,我覺得與城鄉之間線上教學現狀相吻合。 整體來看,經濟越發達,在線學習體驗感受越好,在課程難易程度適中和能跟上上課節奏兩個維度表現得更為明顯。城鄉差異一直是教育、經濟等領域關注的問題。由于我國城鄉經濟發展不平衡,導致城鄉地區教育資源分配不均衡,城鄉之間存在著較大的教育鴻溝。在線教育究竟是有利于推進教育公平,還是擴大了城鄉教育鴻溝?此次大規模的在線教育暴露出我國信息化基礎建設的不足,尤其是農村地區網絡覆蓋率低,網絡服務能力弱的問題突出。但是網絡條件差只是表面現象,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信息素養缺乏才是真正數字鴻溝的源頭。通過加強網絡基礎設施建設,同時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在線教育可望成為推動教育均衡發展、實現教育公平的利劍。 三、本書給予我的啟發和幫助 看完書稿我深刻認識到做一位盡職盡責有愛心的老師本不易,做一位新時代年輕媽媽更艱辛:既要干好工作又要經營好家庭、照顧好孩子,其中的辛苦和心酸只有自己才能體會,而我卻擔任了老師和媽媽的雙重角色。從書稿中我看到了家長對老師的支持配合、肯定和理解,也有不滿、期待和要求。更看到了各行各業的家長在面對自己孩子在家學習時的無奈和煩惱,從母慈子孝到雞飛狗跳是大多數家庭的常態,盡管大家想出各種各樣的引導和管理方式來幫助孩子,但都收效甚微,都希望盡快回校復學。這使我想到了教育的本質問題:教育除了教書(傳道、授業、解惑),更重要的是育人。 育人是需要多元環境的。線上教學的陣地在家里,家是尋求愛和親情的地方,是自然人的成長環境。我們培養的孩子是要進入社會的,顯然光依靠家庭培養是走不穩、走不好、走不遠的。那么把教育孩子的重任交給學校、交給老師也離不開家長的配合與支持。因此無論是線上還是線下,教育的媒介和手段都是大同小異的,但孩子學習行為習慣和正確三觀的培養才是*根本的。我從書稿中學到了家長們精心安排疫情期間孩子的作息時間、耐心陪伴孩子閱讀、解決遇到的疑惑、細心照料孩子的生活和心理成長,以及在重大突發事件發生時教會他們正確面對并以此來教育孩子學會責任擔當與感恩等行之有效的做法。這些都將成為孩子們用之不竭的財富,也將是我以后教育孩子、培養學生時要注重的方向。 爭取做一個開朗豁達的母親 鐘志平 認真拜讀了本書的大部分書稿,印象比較深刻的是劉檉撰寫的《網絡時代,給孩子更多信任》這篇文章。從劉老師的文章里,我感覺她對孩子的教育是非常佛系的,看不出太多的焦慮,跟孩子相處雖然有矛盾,但是劉老師心胸寬廣都能及時解決。也許是他的孩子讀高二了,性格和習慣都已經養成,作為家長也沒有那么擔心孩子的學習和處理事情的能力。我比較喜歡劉老師家的學習氛圍,特別羨慕他孩子也換位當了一次線上老師,報名參加了一項公益活動,每周給農村的小學生上網課,內容包括病毒的傳播、地球變暖、垃圾分類、海洋生物保護,等等。這是我們五線城市的孩子做不來的事情,我們家長也沒有往這方面去鼓勵激發孩子幫助他人的思想,我覺得劉老師家的孩子非常優秀,她可以自覺完成老師家長安排的學習,也能和家長和平相處,這就是優秀的家長才能培養出優秀的孩子的原因,起點就比我們鄉下的孩子高。我也希望我的孩子可以用自己的知識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以后,在這方面我會加強對孩子們的教育。 第二個印象深刻的文章是Jocelyn寫的《2020年春季學期居家學習記錄》),她的孩子和我大兒子一個年紀。我聽說北京西城區的教育是整個北京*好的,所以特別關注,認真拜讀了這位家長的文章?赐暌院蟀l現這位家長和我的心態差不多,孩子的情況和我們家的也相同,我們家主要是培養孩子的自學能力,她們家主要培養孩子的英語水平,可能孩子母親是英語培訓老師,在英語水平上比我們這些門外漢要強得多也更加專業。這我就比較放心了,自家孩子雖然不夠優秀,但也沒有比北京西城區同齡孩子差太多,也許10歲的孩子都是這樣讓家長有操不完的心。作為家長的我表面上不愿意拿孩子去跟別人比較,但是一有參考數據還是忍不住對比一下。他們是同齡人將來說不定可以遇見,一起競爭一個工作,我還是希望自己的孩子不要太差,有機遇就好好把握。所以從小我也要培養自家孩子的競爭意識。同時了解大城市孩子是怎樣培養和教育的。既然起跑線落后了,咱也努力追趕一下不要落下太多。 第三篇印象深刻的文章是段彬寫的《疫情期間的在線課堂:如沐暖陽》。我是被標題吸引的,我發現這位作者也是一位善良心胸寬廣的人,沒有抱怨,積極配合老師的安排,給孩子做出了優秀的榜樣。我喜歡這樣的家長,處事不驚給孩子一個安靜平和的環境,字里行間透露出自信。媽媽如此豁達,我相信她的孩子一定是非常幸福和樂觀的,祝福她們。 認真看了這部書稿,總結一下就是幸福的家庭都是一個樣子,不開心的家庭千奇百怪,只要家長做到開朗豁達,孩子的日子就好過,我呢爭取做一個開朗豁達的母親,對自己孩子少點期許,多些信任。 不僅是家庭教育實錄 李春艷 將整本文集認真的從頭到尾讀一遍,很是受益。一篇篇文章就是一個個鮮活的家庭教育實踐案例。家庭環境不同,孩子特點不同,看到每個家庭都在想盡辦法把突如其來的在線教育和自家的實際情況結合,不斷摸索方法。在這個摸索的過程中,結出了不同家庭文化下教育的果實,有好的經驗,也有不成功的反思?偨Y也好反思也罷,這本文集就像線一樣,把散落在各家的成果串聯起來,看完帶給我很多啟發,在我這邊主要列舉以下幾個方面: 一、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 線上課不可避免的都會有日程表/課程表,家庭生活按照學校上課節奏進行。基本上事先做好計劃按計劃走下來,網課都會堅持下來,甚至有的還效果顯著。 “忘了從哪天開始,豆豆開始天天制定計劃,雖然要做的事情基本是日復一日,但是每天都會制定第二天的計劃,然后完成一項打一個勾,有點像上學時老師要求的記事本,只不過記事本上只有作業,而現在的計劃則包含了所有要做的事情。第九周網課開始以后,這張計劃表也隨之升級了,具體到了每個時間段。60天下來,我切實體會到了這件事情的重要性,不僅僅是堅持就有收獲,更重要的是對自律品質和習慣的培養。甚至自己也開始學習豆豆,每天爭取給自己也要訂個計劃,雖然每天的很多安排都不能自主,但是記錄下來也是對自己工作和生活的一個再認識!边@樣堅持計劃的結果也是看得見的!盎久刻靾猿种杏⑽母鏖喿x20~30分鐘,讀完了12本中文書,23本英文繪本;基本每天能堅持練2行描紅,字確實寫得漂亮了很多;基本每天堅持練琴20~30分鐘,學會了4首歌;基本堅持每天討論新聞,并記錄了數條! (摘自魏秦歌《孩子在家自主學習有感》) 二、陪伴是親子關系*好的融洽劑 能自律的孩子總是不多,大部分孩子自制力還是需要別人不時地提醒和督促,這種情況下,家人的陪伴就顯得尤為重要。疫情期間看到很多自媒體文章會說到這期間,因為孩子上網課問題家里搞得雞飛狗跳,然后盼望開學把孩子送回學校,送給老師管。教育從來不是單一環境下所能進行的。不過在咱們征文里看到了更多是借著這個難得時機,增進了親子關系,家庭氛圍更融洽了!拔彝蝗幌氲剑咔橐苍S不僅是一個危機,也是一次機會,讓我們有可能回歸到教育的本來意義,發掘孩子的天性,讓親子關系融洽,重新發現家庭在兒童發展中的作用。疫情是個機會,讓家長真正了解孩子在自由狀態下到底是什么樣子!苍S是因為現在的學校太好了、補習機構太方便了,我們漸漸忘記了自己作為家長的責任、作為孩子**教育者的責任。與其抱怨學校在線復課的種種不如意,不如反過來檢討一下我們是不是帶給孩子學習樂趣的家長?有沒有和他們一起體驗過學習的喜樂?有沒有幫助他們思考抽象的學習內容如何與大千世界產生聯系?有沒有握著他們的手在自然界中與他們一起成長?……” (摘自楊釙《疫情與回歸》) 非疫情期間,可能每周不時會有一次網課,不過時間很短,現在每天從早到晚地按照課程表的網課,對家長和孩子來說都是新事物,需要適應和調整,這期間家人的陪伴和輔助就離不了。如果陪伴得當,孩子從在線學習中獲得正向反饋,在線學習效果還應該不錯。 “孩子每天的時間表排的滿滿當當,9點開始網課、11點寫作業、12點半吃午飯、1點半參加每天線上語數視頻輔導,周三班會,周四英語線上輔導。上傳作業后自行按照老師給出的標準答案檢查、糾錯、批改,查缺補漏。其余時間穿插完成道德、科學、音樂、體育、美術這5門課的相關內容,每天感覺忙著忙著忽然就到了睡覺時間。這也是我**次知道,四年級的孩子原來可以“承受”這么多!生活從*開始的孩子混亂我也混亂,慢慢歸于平和正常。她的作業從需要多次修改到一遍通過;從磨磨蹭蹭著一直拖到*后一刻才提交慢慢變成自主規劃進度,留出更多的時間畫畫、閱讀;得到的反饋“優 ”越來越多,紅花越來越多;媽媽的“提醒”越來越少,作業用時越來越少……雖然這過程中伴隨著起起伏伏,有時她不開心,有時我很生氣,吵吵鬧鬧哭哭笑笑。出了很多的錯,也賺了很多經驗! (摘自王鍵南《“在線”教與育》) 不過如何陪伴各家也是各有不同,陪伴的主要意義在哪里?“Waters在2014年的研究曾指出,K-12學生的在線學習效果和父母參與呈負效應。原因是家長缺乏足夠的知識和技能。事實也確實如此。我在數學輔導中的用詞不準確,語文更是常常弄錯發音和筆畫筆順。有效的教學需要內容和教學法結合,而家長的專業程度遠不及老師。按照在線學習中家長參與的角色,Waters將其分為組織者(劃學習進度,收集學習資源)、指導者(協助學生的知識建構)、激勵者(鼓勵孩子在學習中勇于挑戰自我)和管理者(幫助孩子調整學習方法)。研究結果發現,孩子越依賴于家長的指導,在線學習效果越差。所以,家長應盡量扮演激勵者的角色,并適當參與學習的組織和管理,盡量避開指導者的角色! (摘自屈靜《什么是有效的在線教育?——家長視角》) 低年齡段的孩子較看重父母的陪伴,年齡大一點的孩子則更期待同學的陪伴。很多篇文章里都有提到在網課進行一段時間之后,孩子們對網課的新鮮感消失后,上課狀態消極,老師采取讓同學之間在線探討、進行分組討論等方式,進行互動和交流,模擬真實的課堂環境,讓同學之間增進聯系!吧奖疽驹浾f過:‘自己’這個東西是看不見的,撞上一些別的什么,反彈回來,才會了解‘自己’。所以,跟很強的東西、可怕的東西、水準很高的東西相碰撞,然后才知道‘自己’是什么,這才是自我。孩子們在生活中一起去食堂吃飯,生活互助,勾肩搭背,或者是吐槽打架都是一種成長,一種碰撞”。沒有人與人之間真實的連接和碰撞,這可能也是網課的主要弊端之一吧。 (摘自王海珍《關于網課的一點記錄和感想》) 此外,在湖北省隨州市曾都區某中學學生家長付艷香寫的《嘗試與收獲——陪伴在線學習的歷程》征文中,從一名中學生家長的角度記錄了她家中學生從開始上網課的良好狀態到中間迷戀網游到后來又回歸課堂的過程,這中間記錄了家長的努力陪伴和角色轉化,還有家長對自我如何陪伴的反思,值得我們學習和思考。 三、在線教育的關鍵點應該是教育 我們訪談錄的主要內容是在線教育,如何在疫情時代開展在線教育,在線教育的目標是什么,應該還是著力教育,網絡只是為教育提供了一種平臺、方法和方式,技術從來都是一種為工作生活提供便利的手段。如果過多地關注了網絡這個方式,視網絡為洪水猛獸,應該想一下我們怕的是什么?不同的問題適用不同的解決辦法。當前網絡資源豐富,可學習和利用的資源很多,如果能利用好真的是讓學習如虎添翼。征文里看到有的家庭嘗試得也很好。“如何能有效利用網課資源,讓孩子學到更多學校課堂所觸及不到的知識,更加開闊視野。考慮再三,我在網上購買了每節課時間較短的網絡課程,……為了讓孩子能深入理解學校課本里的古詩,課余時間偶爾會和孩子一起在網上觀看蒙曼和康震老師的古詩詞講解視頻!饺绽稂c點滴滴不經意間的輸入,已經在這個小小少年的心中生根發芽! (摘自劉燕蓉《網課陪讀,和孩子一起學習、成長》) 征文給我的啟發太多太多,不能一一列舉。非常感謝北京大學中國教育財政科學研究所組織的這個關于在線教育的訪談,不僅記錄了疫情帶給學校教育的沖擊,記錄了特殊時期教育部門開展在線教育的無奈之舉及我們每個身處其中的人所做的各種積極的努力,還折射了家庭教育的方方面面。沒有什么事件是孤立的事件,看完這本征文集,覺得它不僅是一篇篇家庭教育實錄,還能詮釋到社會生活的很多方面。 ?? 在線教育:從來不缺機會,缺的是深度思考 付衛東 從2020年疫情暴發之后,在線教育呈現出“史無前例”的發展態勢,有些人將其歸因于疫情這一“催化劑”,有些人對在線教育行業給予厚望,還有些人覺得它只是曇花一現。此情此景,不禁追問,在線教育的歸途在何方?未來的教育將如何發展?不可否認,技術的更迭為教育領域帶來了巨大變革,但我們往往忽視了一些與技術相關但實則超越了技術的問題,例如“技術不能為教育帶來什么”,弄清楚這些疑問,或許,我們才能真正厘清未來教育發展的方向。 不少媽媽贊同在線教育只能作為線下教育的補充和延伸,并不能完全替代線上教育,我想,這在某種程度上也反映出當前在線教育發展的不成熟、不完善。誠然,任何事物的發展都具有兩面性,既不能一味推崇,也不能一直否定,必須持辯證的態度,以發展的眼光去看待。正如一位媽媽提到的,疫情期間她的孩子學習效果不佳,而疫后網課遺留的散漫學習習慣似乎還未完全褪去,再加之青春期叛逆等不良情緒,讓其心力交瘁。這不禁讓人擔憂在線教育的育人質量,即在線教育是否能夠有效開展綜合素質教育,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其實這些問題與擔憂,在我們課題組針對疫情期間在線教學的大規模調查中也有所體現。我們的調查范圍涉及華東、華中、華南等七大區域,調查中小學學生924369人,教師60198人,中小學7570所。此次調查反映出在線教學*大的優勢在于,中小學在線教學資源供給形式多樣、在線教學內容和課程豐富多元,能夠滿足學生個性化、多樣化的學習需求;*突出的問題是學生自主性較低和師生互動不夠等現實難題。前者是不少家長和教師頭疼的問題,同時也是制約在線學習效果提升的關鍵因素。一個自主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具有強烈的學習動機和積極的情緒體驗,善于根據不同的學習內容選擇適當的學習方法,并能夠進行自我調控、自我管理。當然,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不能一蹴而就,需要教師和家長共同努力,過早的耗盡心力,只會漸漸磨滅孩子對學習的興趣與激情,甚至出現不良的心理問題,這就得不償失了。
100位媽媽談在線教育 作者簡介
編者簡介 張眉,北京大學中國教育財政科學研究所科研項目主任。民盟盟員,民盟北京市第十二屆青年委員會委員。曾任《人民政協報》記者,長期關注學前教育、家庭教育和教育政策相關問題。參與并完成教育部、世界銀行、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等委托的多個研究項目。作者簡介 本書作者系來自全國21個省份100位不同學歷、職業和年齡段的家長,包括中央及地方不同部門的政策實踐者,來自北京大學、北京師范大學和復旦大學等高校的教師,以及教育領域的研究者、中小學老師、資深記者、在線教育從業者、普通企事業單位職工、進城務工人員和農民等。
- >
唐代進士錄
- >
莉莉和章魚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我與地壇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隨園食單
- >
姑媽的寶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