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論中國
-
>
中共中央在西柏坡
-
>
同盟的真相:美國如何秘密統治日本
-
>
中國歷代政治得失
-
>
中國共產黨的一百年
-
>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 第四卷
-
>
在慶祝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
中國政治思想史/中華現代學術名著叢書 版權信息
- ISBN:9787100209199
- 條形碼:9787100209199 ; 978-7-100-20919-9
- 裝幀:60g純質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中國政治思想史/中華現代學術名著叢書 本書特色
應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和方法,研究和說明中國政治思想發展史的開創之作。
中國政治思想史/中華現代學術名著叢書 內容簡介
《中國政治思想史》是中國現代有名馬克思主義史學家呂振羽先生的代表作之一。這是一部應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和方法,研究和說明中國政治思想發展史的開創之作。作者把中國歷史分成種族國家奴隸制時代、初期封建制時代、專制封建時代;再把各階段分為不同時期,繼而從各階段或各時期之各階級、各階層論究各流派及其中之個別思想家的思想體系,把思想家系于學派、學派系于階級階層、階級階層系于時代時期,從形式到內容都是一次學術創新。它代表著中國政治思想史研究進入一個新階段——以馬克思主義辯證唯物主義為指導撰寫中國政治思想通史。
中國政治思想史/中華現代學術名著叢書 目錄
修訂版再版代序
修訂版序
初版序
**編 導言
**章 研究的方法
第二章 中國政治思想之史的流變
第二編 商朝奴隸制度時代的巫教神學和“八卦”哲學
**章 巫教神學的兩重世界觀
一 “人”的階級和“神”的階級
二 “神間”的“天”與“帝”和人間的“帝”與“王”
三 巫教僧侶的職分和巫教
第二章 由奴隸制到封建制變革時代的政治學說——《周易》
一 卦辭、爻辭、《易卦》、《易傳》之出世時代
二 由神學的宇宙觀到辯證的宇宙觀
三 由唯物主義再降到唯心主義
第三編 初期封建主政治思想的演化
**章 作為初期封建主政治學說的《洪范》
一 《洪范》的時代
二 《洪范》所表現的“神權”和王權之統一的思想
第二章 隨著西周的沒落而來的政治思想的演化
一 西周的沒落和“敬天”思想之動搖
二 作為統治者階級統治武器的“禮”與“刑”的產生
三 由“敬天”到“重民”思想轉化的社會內容
第四編 初期封建制上升時期政治思想各流派
**章 沒落封建主集團的政治學說——老聃的復古主義
一 《老子》成書的時代及老聃的社會身分
二 老聃的辯證觀的唯心主義認識論
三 老聃的政治學說
第二章 封建主集團的政治學說——“集大成”的孔子(丘)學
一 孔丘的身分和其身分觀念
二 作為孔丘思想出發點的“仁”
三 孔丘時代的政治問題和其對策
四 “正名”“禮治”和“倫理”的社會觀
五 孔丘所倡導的政治運動
六 曾參對孔丘學說的解釋
第三章 新興地主-商人政治思想的萌芽
……
第五編 初期封建制矛盾發展時期政治思想各流派
第六編 專制主義的封建制初期政治思想各流派及其演變
第七編 矛盾斗爭擴大期中的各派政治思想
第八編 地主階級經濟復興時代的各派政治思想
第九編 封建主義衰落期的各派政治思想(一)
第十編 封建主義衰落期的各派政治思想(二)
呂振羽先生學術年表
社會責任驅動下的中國政治思想史話語體系建構
中國政治思想史/中華現代學術名著叢書 節選
適應于古代奴隸制度社會生產力的幼稚,人類對自然現象、社會現象的認識,也還停留在一個較幼稚的狀態中。其哲學和科學的發生,一般都是到了其末期、適應其生產力的發展和其階級對立形勢的發展的情勢下才開始發展的。但是中國古代奴隸制經濟,是和古代希臘、羅馬而外之世界各國相似,并不曾達到古代希臘、羅馬那樣發展的高度,便歸滅亡了。因而文化上雖已表現著優良的特質,卻沒有發展到古希臘、羅馬那樣的高度。就社會的-政治的思想范疇來說,我們目前所能得到的材料,能作為研究對象的,一方面是系統不完整的奴隸主的神學,一方面卻也有殷代奴隸主和西周封建主政權相交替的變革期的革命哲學《易卦》。到西周封建秩序樹立后,封建統治階級為獲得適合其自身的政治原理,相傳又把奴隸主的政治學說《洪范》加以演繹和修改,作為適合自己時代要求的東西。同時隨著封建國家創設的完成,便又把那作為指導斗爭的武器八卦哲學修正演繹而為《易傳》(這大概成書于春秋時代),由動的觀點轉化為靜的觀點,由斗爭思想轉化為調和思想。因此,《洪范》《易傳》,便充任了封建統治階級之初期的政治原理。隨著生產力的發展,浸假至春秋末期,初期封建經濟秩序的本身,由確立而獲得發展并開始擴大其矛盾;從而建筑于其上層的各種形態的東西,也自必隨之而發展,易言之,初期封建經濟至此已發育成熟,便產生了建筑于其上層的各種較成熟的精神產品,“集大成”的孔子的封建統治階級的哲學,便在這種條件下產生出來了。此后在中國封建社會的全時期中,隨著封建制的歷史前行一步,封建統治階級的哲學,也便跟著演化,而與以多多少少的修正或改變。例如適應于封建制上升時期領主制卻開始動搖的春秋末期之孔子學說,到孟軻時代,適應于新興地主的興起和階級對立情勢漸形劇烈的情況下,便轉化而為調和階級內部諸階層關系的調和論,企圖把封建領主和新興地主在階級的共同利害下統一起來。到荀卿時代,封建領主的歷史已臨于末日,新興地主已漸次取得了經濟上的支配權,因而儒家學說,便演化為適應于后者要求的荀卿哲學。新興地主所要求的政治秩序,自戰國末期經秦代至西漢,才獲得鞏固,因而地主階級哲學,經過韓非、李斯、賈誼等人,而形成其為董仲舒學。此后適應于南北朝經濟的特色,一面分化為北朝鮮卑統治集團和大地主的佛學;一面分化為道、儒調和的南朝的地主哲學,及其宮廷貴族的佛學。隨著到隋朝,地主階級內部的統一,便產生了王通的儒、釋、道三教合一論(《文中子》書無疑是后人所編輯;但它表現王通的思想是完全和其時的社會情況適應的)。適應兩宋社會矛盾諸關系的存在,因而一面演化為王安石的中間階層政治學說;一面演化為代表地主階級的周、程哲學,至南宋又在其內部分裂為朱熹的二元論和陸象山的主觀唯心主義。隨著到明代自由商人的發展和地主經濟的衰落,便演化出代表其衰落期的王陽明“知行合一”論。到清代地主階級的各派哲學也完全與其時的社會情況相適應的。以儒家為主干的中國封建統治階級的哲學,在意識形態上取得一個長期的支配地位。這種支配力,直隨著其階級地位的動搖衰落而動搖衰落的(到清末,康有為、譚嗣同的哲學,卻代表著一個大轉折點)。自鴉片戰爭以后,在世界資本主義統治下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其上層的政治思想上的各流派,也完全和其社會存在適應著的。其次,在封建社會內部之漸變的過程中而引起了部分的突變,便相應產生哲學思想上的流派。例如統治者階級之部分的沒落,由這種沒落集團對過去回憶的美夢,便常形成為復古主義或厭世主義的哲學。如在春秋末期由于封建的兼并而引出之部分中小領主的沒落,代表這些沒落分子政治企圖的,便產生老聃哲學;這到戰國時代,便又降低為莊周厭世主義的人生觀和哲學上的懷疑論;到西漢末期,由于舊的封建貴族地位的動搖,便產生劉歆的復古主義。到魏、晉,適應地主階級階級地位的動搖,便演化出厭世放任的“清談”派和葛洪的神仙術。這不過是一些例子。在另一方面,由于統治階級內部之各階層地位的變動,到戰國時代,由于新興地主—商人經濟的發展,便分裂出楊朱派的政治學說——這直到其階級內部統一的韓非時代,才又在韓非哲學體系中被統一起來。這也不過是一個例子。
中國政治思想史/中華現代學術名著叢書 作者簡介
呂振羽(1900年—1980年),湖南邵陽人,中國歷史學家、教育家,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中國最早的馬克思主義歷史科學開拓者之一,長期致力于中國經濟史、社會史、思想史、民族史、革命史以及通史等研究。著有《史前期中國社會研究》《中國政治思想史》《簡明中國通史》《中國民族簡史》《中國社會史諸問題》《史論集》《呂振羽史論選集》等。
- >
莉莉和章魚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史學評論
- >
隨園食單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