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分寸 跨越社交圈層的底層邏輯
-
>
生命唯愿愛與自由
-
>
中國式人情世故
-
>
看心理·第2輯(全5冊)
-
>
心靈四書(全4冊)
-
>
非暴力溝通
-
>
往里走,安頓自己
向上突圍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3937689
- 條形碼:9787513937689 ; 978-7-5139-3768-9
- 裝幀:一般輕型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向上突圍 本書特色
適讀人群 :普通大眾★自媒體大V公周力作。作者大量的文章被讀者紛紛在朋友圈轉發,并被諸多微信公眾號轉載。 ★讓你領悟一路向上的生存智慧在《向上突圍》中,作者從歷史故事和社會事件中汲取智慧,教你避開說話做事的陷阱,掌握說話做事的訣竅,在錯綜復雜的形勢面前抓住機遇,突破人生的困境,走向人生的巔峰。通過《向上突圍》,掌控處事之道,領悟一路向上的生存智慧,讓你脫穎而出。
向上突圍 內容簡介
《向上突圍》是一部寫給年輕人的人生指南,簡單、實用、有效。本書深度解讀了社會運行的規律和人性的本質,教你如何在成長和奮斗的道路上避免踩坑、突破瓶頸、找到訣竅,讓你脫穎而出,一路向上。
向上突圍 目錄
**章??學會高情商溝通,獲得關鍵機會
被人夸,這樣回應才得體 003
這樣贊美,才能讓人接受 010
如何運用說話中的關系 016
說話抓住關鍵點,事情辦得又快又好 021
“交淺而言深”真的不行嗎 028
給管理層提意見的三個關鍵 034
會聊天,成為一個受歡迎的人 040
說服的關鍵,在于“替補方案” 047
第二章??避免溝通“陷阱”,發展得又好又快
無論什么時候,說話都要謹慎 055
別做說完就后悔的事 058
遠離這些害人不淺的口頭語 064
有些話,你一定不能說 070
為什么搞協調,有人一說就通,有人一說就炸 077
亂說一時爽,一生都遭殃 083
你這么“謙虛”,難怪沒朋友 089
第三章??看清形勢做對事,掌控全局
硬剛和認輸,到底怎么選 097
看清形勢再做事,保護好自己 100
擺正位置才能說對話、做對事 105
總想說抱怨的話,可能因為看不清形勢 109
看清形勢再做事,真的很有用 113
搞清楚情況,再把話說清楚 119
認清形勢,低調做人 121
遠離抱怨、批評,做有職業精神的人 127
除了能力之外,更重要的是你在什么層次 131
第四章??掌控做事密碼,迅速實現人生突圍
為什么不能一味迎合 137
死棋是怎么下活的 143
方法對了,你就不用那么累 149
不能太愛惜“名聲”,要實干 153
“站臺”與自我營銷 159
職場決勝的三把秘密鑰匙 165
一步一個腳印才是人生的捷徑 171
不越界,但是要有自己的邊界 178
第五章??成為可靠的人,立于不敗之地
你千萬不能有這三條硬傷 193
與人為善,才能走得更長遠 200
能力很強為什么得不到提拔 208
時刻記住,世上沒有不透風的墻 213
“人走茶涼”,如果人又回來了呢 218
為什么不要撒謊 224
別人夸你,也不要得意忘形 229
向上突圍 節選
這樣贊美,才能讓人接受有段時間,我到新單位短期工作,結識了不少新朋友。有個小伙子很有意思,見面先問我是哪所大學畢業的。我如實回答。誰知話音未落,小伙子就開始激動地贊頌起來:“哎呀,×大是985、百年名校,真厲害!”“你們學校也評上‘雙一流’大學了呢!”“我們老家那邊,考上×大可不容易,連續幾年錄取分數線都僅次于清華、北大。”“你們×大校友厲害。社會精英人物里面都有好幾位呢!”我一聽,不僅沒有感到被恭維的愉悅,反而好氣又好笑。為什么?倒不是因為我思想覺悟高,不喜歡被戴高帽子。實在是因為這位老兄不會講話,更不會夸人,他的夸贊處處是硬傷,堪稱“車禍現場”。我的母校這些年日漸沒落,負面新聞纏身,母校在這個小伙子的家鄉連續兩年招生斷檔,根本談不上什么“錄取分數線都僅次于清華、北大”。你說,這樣的夸贊,我能高興得起來嗎?其實,這個小伙子完全是出于善意,希望通過夸贊拉近彼此之間的距離、搞好關系。可實際效果卻適得其反。我想,這可能是不少年輕人都會遇到的問題,因此今天就與大家一起分享一下“夸人的藝術”。“夸人”本來不是壞事我在職場這些年,見過不少新手,總是一副傲然不可侵犯的樣子,特別是對上司,總感覺端著架子、隔著一層。上司開個玩笑,他面無表情;上司安排工作,他默不作聲;上司帶隊外出團建搞活動,他坐車、走路、吃飯都躲得遠遠的,實在躲不過去,打個哈哈,勉強應付一下,搞得上司心里還打鼓:“這小伙子,是不是對我有啥看法?”有一次閑聊,我特意問了問:“小王,你工作壓力大,還是*近遇到了什么煩心事兒?”小王一愣:“沒有啊,大家都很照顧我,工作很愉快。”“那為什么在上司面前總是板著個臉呢?”小王更詫異了:“這從何說起?我見了上司很小心的,只是不希望大家覺得我諂媚、拍馬屁而已。”原來如此!名校畢業的小王,自然愛惜自己的“羽毛”,生怕自己變成職場的“馬屁精”。聽到這里,我只好笑而不語。很顯然,這位小兄弟被“馬屁”兩個字的惡名嚇怕了,對溝通技巧和職場生存完全懵懂無知,實在讓人感到既可嘆又可惜。不要忘了,誰都希望得到認可,這是萬年不變的人性。小孩學走路,你給他鼓掌喝彩,他就會走得更遠、更起勁;媽媽在家做飯,你夸一句好吃,她的辛勞頓時消除大半;坐高鐵,想跟鄰座交個朋友,上來先問人家是哪兒的,人家回答山東的,你說:“嘿,山東的,我*喜歡跟山東人交朋友,爽快!”到菜市場買菜砍價,你不能說“嘿,大姐,你這菜都不新鮮了,給我便宜點兒吧”,小心大姐削你。“嘿,大姐,你這菜跟別家真不一樣,又新鮮又實誠,以后我就買你家的菜了,長期客戶給便宜點兒?”這么說話,大姐指定給你打九折,還送你兩根胡蘿卜。可見,生活中的“馬屁”簡直隨處可見。恭維別人跟“節操”沒什么關系,反倒能體現出一個人的情商和溝通技巧。我們常說某人“會說話”,其實準確地說,是人家“會夸人”。借用著名演員賈玲的一句臺詞:“愛夸人的姑娘,運氣不會差!”為啥大家討厭“拍馬屁”當然,之所以“馬屁”這個詞變成貶義詞,恐怕是有些緣由的。史書記載,南宋奸相韓侂胄新修了一座氣勢恢宏的莊園,一天他帶著手下來到山莊,環顧四周后隨口說:“可惜聽不見雞鳴狗吠之聲。”大家繼續向前游覽,走著走著,突然聽到一聲聲公雞打鳴,又有狗吠聲不絕于耳。韓侂胄大喜,*后才發現是趙師睪躲在草叢中,撅著屁股模仿雞鳴狗吠,韓侂胄捧腹大笑。從此韓侂胄對趙師睪另眼相看,不久就提拔其為工部侍郎。這個故事流傳開來,大家對無底線逢迎上級、博取功名,把“廉恥”二字拋在腦后的做法,當然是深惡痛絕。但仔細想想,趙大人這種做法,早已經遠遠超出了交往法則、溝通技巧的層面。趙大人給韓大人提供的,也絕非什么尋常意義的“認可”,而是卑躬屈膝的奴相和自輕自賤的惡搞。嚴格來說,這根本不叫“拍馬屁”或者恭維人,而是一種人格出賣、人身依附。在當今職場,想靠這種路子往上爬,早已經不可能了。有這樣想法的年輕人,應趁早懸崖勒馬,否則丟了人格、毀了前途,竹籃打水一場空,可別怪我沒有提醒你。其實,夸人,需要先天悟性和后天鍛煉,需要經驗技巧的總結。不少職場新人在夸人時夸成了“車禍現場”,主要原因就是欠缺這些積累。應該怎么贊美前文已經說過,“拍馬屁”實際上是被污名化的一個概念。我們不鼓勵大家“拍馬屁”,但鼓勵大家學會“夸人”。我總結,“夸人”要遵循四個字的口訣,即“誠、準、恰、慎”。其一,“誠”。有人可能會想,真實想法藏在我心里,口蜜腹劍你怎么知道?實則不然。職場生存,每個人都沒有秘密可言。你所謂的真實想法,一定會在經意和不經意間流露出來。你的處心積慮,不過是別人眼中的拙劣表演。所以,寧可不夸人,也不要言不由衷、偽善做作。但是我確實不喜歡上司,可又不得不夸怎么辦?很簡單,任何人都有閃光點,即便是再討厭對方,他身上也有可取之處。你要做的,就是善于發現、真誠表達。僅此而已。其二,“準”。只有一片真心還不夠,還要有精確提煉和表達的能力。比如,明明對方的工作能力很強、效率很高,在短時間內就能把所有任務都完成得很出色。你就不要夸贊對方吃苦耐勞、全身心撲在工作上。這種夸獎,既沒有抓住重點,又存在一定的風險。比如人家工作做得很好,業余時間攻讀在職學位或者做一些個人的事情。你的夸獎,可能就會引起對方的警惕。本來的好意,如果被當作“敲打”和“暗示”,反而疏遠了雙方的距離,豈不尷尬?除此之外,在夸人之前,信息也要掌握準確。其三,“恰”。它有兩層含義:一方面,夸獎要適度,過猶不及。比如,這個人在單位范圍內很優秀,不代表在上級單位視野內也很優秀,更不意味著在年輕人群體中有典型意義。因此在夸獎時,聊聊幾句、點到為止即可,切忌大張旗鼓、大肆渲染。過度的贊美,在對方看來一定是不真誠的,甚至可能會引發反感。另一方面,夸獎要符合身份。下級不能隨意公開夸贊上級,特別是當著上級的面。平級可以夸贊平級,但只能夸細節,不能進行總體性的評價。上級可以夸贊下級,但如果現場有多位下級,要注意顧及其他人的感受。其四,“慎”。它也有兩層含義。一方面,夸獎的次數和力度要控制,夸獎好比一頂頂帽子,送得出去、收不回來,如果把零售搞成批發,帽子只能貶值,實際意義也會大幅縮水。另一方面,職場人際關系比較復雜,選擇夸獎對象、夸獎內容和夸獎時機都要慎重,避免觸及敏感人物以及敏感事項,切不要讓自己輕易卷入風波和紛爭之中。 說話抓住關鍵點,事情辦得又快又好公元前266年開始,大秦軍團加快了東進步伐,引起諸侯恐慌。以魏國為盟主的東方六國達成友好互助條約,說好了一方有難,五方支援,團結起來打退野心狼秦國。想得很簡單,落實起來卻很難,大家各懷心思。魏國當了盟主,趙國首先表示不服氣。這是一統江湖的好機會啊,憑什么讓給你?當年韓、趙、魏三家滅智瑤,要不是我死守孤城,策動聯合,你們能有裂土封侯的機會?武林盟主應該是我!有個叫虞卿的人給趙王出主意:“魏國之所以能當盟主,關鍵是任用范座為相國。要不咱們拿一座方圓百里、居民萬戶的城池去賄賂魏王,換范座一顆人頭。范座一死,魏國無人可用,這盟主寶座自然就是咱們家的了。”趙王一聽,心動了,催促使者趕緊去辦。趙國使者見到魏王,獻上地圖,把條件一講,魏王一拍大腿,高興壞了,馬上傳令把范座抓起來,扔到了監獄里。范座慘啊,一秒鐘之前是萬人景仰、生殺予奪的相國,一秒鐘以后就成了生死未卜的囚犯。范座還是有水平的,充分利用了魏王短暫的猶豫期,在獄中寫了兩封信,演示了教科書般的求生操作。他寫給魏王的**封信,內容要點如下:**,百里之城換我的人頭,實在是好生意,我真為大王您高興。第二,好事是好事,我就是擔心您被趙王那個陰險歹毒之人欺騙,到時候百里之城沒拿到,我腦袋搬家又不能復原,豈不讓天下人說三道四?影響不好啊。第三,既然要拿我換城池,不如先別殺我,直接拿活的去換,交易順利的話隨便趙國怎么處置我,交易不順利的話我再回來伺候您。第二封信他寫給了大名鼎鼎的信陵君無忌公子,要點也非常清楚:**,范座我完全是無辜的。第二,趙王為什么要拿土地做誘餌,讓魏王殺我呢?因為我為魏國效力,得罪了趙國。第三,我死了不要緊,無人可用時,魏王只能再請您出山,到時候趙王故伎重演,再拿城池來換您的人頭怎么辦呢?信陵君一聽,嚇出一身冷汗,馬上去找魏王說情。魏王之前看了范座的信,內心已經有些猶豫了,這時候信陵君加一把火,他恍然大悟,馬上放了人。就這樣,范座靠兩封信保住了一條命。現在知道為什么六個打不過一個了嗎?三個和尚都沒水喝了,六個和尚湊到一起,必然是狗咬狗,一嘴毛。比如,趙王不進行思考嗎?一寸秦國的土地都沒攻克,就想著爭奪盟主位置,有什么用?這不是自挖墻腳嗎?把范座處死,魏王就會乖乖把盟主位置讓出來了?范座都知道還有信陵君在背后存在,死了一個張屠夫,就不吃帶毛豬?靠使陰招殺掉魏國宰相,人家醒悟后,能服你當盟主?其他人怎么看?再說魏王,剛才也講過了,正常人誰能干這事兒?范座給你忠心耿耿出力,大敵當前,關鍵崗位的得力干將,還不如一座小城池重要?無緣無故殺了范座,誰還給你賣命?再說,趙國給你的口頭承諾,能信嗎?如果對方不兌現,你還要為這點兒事去討伐?已經是武林盟主了,*起碼要有個盟主的樣子吧?上司愚蠢,手下人也好不到哪里去。比如,趙王手下的虞卿,肯定是個愚蠢的奸臣。事實證明,他的餿主意不僅沒有得逞,反而破壞了趙魏互信,導致六國合縱還沒成型就出現了裂痕。魏王的親弟弟信陵君呢?也聰明不到哪兒去。這么簡單的事情,還要范座給你寫信才出手?別人是“打工”的,公司垮了大不了換一家。你信陵君可是正經王室,整個大魏都是你們家的產業,眼看著哥哥胡鬧,你不出面說句公道話?說來說去,這么多人,只有范座算是有智慧的。人在家中坐,禍從天上來。從宰相到死囚,范座不慌不亂,從容地動腦筋、想辦法,成功化險為夷。真要沒有智慧的話,攤上這種事馬上就會不知所措,或者到處求爺爺告奶奶了。范座給我們留下的*寶貴的東西,還是兩封信中蘊含的溝通表達技巧。其一,瞄準關鍵人。生死關頭,十萬火急,如果你進錯了廟,拜錯了神仙,就只能白白丟掉性命。我們常說大局觀,這時候*需要看清局勢,找準關鍵人。**個關鍵人,肯定是魏王。他是一國主宰,生殺大權都在手上,也是他受人蠱惑,將范老師下獄的。解鈴還需系鈴人,不管找誰,*終都要落腳到他這里。所以,范座寫給魏王的**封信,入情入理,不卑不亢,把利害關系講得頭頭是道,主動跳到魏王的戰壕里去說事兒,有效地消除了魏王的對抗情緒,拉近了彼此之間的關系。同時,他還給了魏王順坡下驢的機會,把魏王的愚蠢無情悄悄地遮蓋起來,把君臣矛盾改換為魏國與趙國之間的博弈,可以說是用意至深。第二個關鍵人,只能是公子無忌。首先,他是魏王的親弟弟,說話分量*重,江山是否穩固,與他的利益關系又*深;其次,他還是著名的賢明公子,臉皮薄,容易勸,三言兩語就能說通;*后,他與范座的處境*為接近,利益攸關。其二,去情緒化。假如范座的這兩封信,只是打感情牌,只是對魏王哭訴自己這些年鞍前馬后多么辛苦,工作多么不容易,自己無罪被抓多么委屈,牢獄之災多么慘痛,生活狀況多么糟糕,全家老小怎么以淚洗面……對信陵君哭訴雙方同朝為臣,這些年相互幫襯,自己曾經在哪些事情上給予過對方堅定的支持和無私的幫助,如今自己蒙受不白之冤、危在旦夕,怎能不伸出援手、拉兄弟一把呢?如果這樣講話,范老師肯定已經腦袋搬家了。魏王渴望城池和子民,殺了你一個,后面還會有無數人擠破頭來當這個宰相,干部素質雖然差了點兒,但何愁無人可用?信陵君為你說話,萬一觸怒了魏王,自己吃不了還要兜著走,哪能為了私人感情,就為你冒這么大的風險?所以范座的兩封信,沒有一字哭訴、怨憤,只講利害關系,不講個人恩怨,因此具有強大的說服力。其三,抓住痛點。魏王的痛點在哪里?就是城池。范座一上來就恭喜魏王,贊美他的思路正確,輕重抉擇非常明智。范座的性命,哪能比百里之城重要?作為下屬,我為大王肝腦涂地都在所不惜,拿腦袋換座城池簡直就是我的榮幸啊。接下來,還是講城池,但角度一轉,開始替魏王操心,如果城池拿不到怎么辦?為了防止這種情況發生,我給魏王出個主意,您看這樣行不行,先別殺我,把我直接送給趙國,事成我死了也值,事情不成我還算個把柄,您去講理也好說話,這樣行不行?簡直是無懈可擊。信陵君的痛點在哪里?自己的名位。這事兒明明十分荒唐,為什么他不吭聲?就是怕得罪了魏王,吃不了兜著走。萬一影響到自己的榮華富貴和名譽地位,他打死都不干啊。所以,給信陵君的信其實就是“前車之鑒”四個字。今天魏王用這個辦法殺了我,明天他會不會把矛頭對準你?今天你不替我說話,將來誰替你說話?魏王拿下屬的人頭去換城池,如果嘗到了甜頭,這種事情就難以停止了吧?總有一天會輪到你頭上吧?信陵君你現在站出來說話,不是為了我范座,而是為了自己的前途與身家性命啊。痛點找到了,道理說透了,事情自然就迎刃而解。會講話,就是能有這種神奇的效果。 為什么搞協調,有人一說就通,有人一說就炸溝通表達是一門藝術,聰明人選準角度,輕描淡寫就能無往不勝。有些人摸不著門道,費盡口舌卻還是無功而返。找角度,就是說話的*大藝術。公元前319年冬,魏惠王去世了。出殯這天,下起了大雪,史書上說“至于牛目”,也就是雪快堆到牛的眼睛了,現在算來,至少也有一米深。整個都城大梁白茫茫一片,連北都找不到,更別說拉車走路了。按說這是稱贊的好時機:惠王功德蓋世,去世也能感天動地,你看老天爺都哭成這樣子了。但這幫當官的完全顧不上唱贊歌,*要緊的是出殯這件事還能不能如期舉行?如果硬要舉行,大家伙兒就都要從暖融融的房間里出來,凍得一把鼻涕一把淚,浩浩蕩蕩地去送葬。更少不了要發動大批老百姓清理積雪,搶修棧道。耗費大量資金不說,免不了還要凍死餓死人,再激起老百姓反抗,這可就是大麻煩了。于是,大家紛紛向當時還是太子的魏襄王提意見:“雪實在是太大了,按期出殯的話,成本會很高,老百姓也受不了折騰,要不咱們改一天?”魏襄王一聽,馬上就給懟回來了:“做兒子的,難道因為心疼錢和老百姓,就不給自己的爹出殯?豈有此理!”大家灰溜溜地回來,在還不死心的情況下想到了一個人——惠施。這個人能說會道,說不定他會有辦法。于是相國公孫衍親自出馬,請惠施出面去做工作。惠施見了魏襄王,不著急說出殯的事兒,而是先舉了個例子:“當年,周文王的父親死后,被安葬在楚山腳下,結果剛入土就趕上了大暴雨,把棺材都沖了出來。文王一不著急,二不上火,更不去琢磨什么陰謀論,敵人故意搞破壞之類,而是平靜地說:一定是先王不舍得離開,還想再看看大家。他干脆下令把棺材取出,重新放回朝堂,供大家瞻仰膜拜。三天后大雨過去,才重新安葬。”看魏襄王聽得入神,惠施繼續說:“您看,今天下這么大的雪,也是先王不舍得大家,想看著您安心即位,讓老百姓安心。您非要按原定時間出殯,豈不是顯得很著急把先王送走?還是改改日期吧,周文王都這么做,咱們效仿一下也不過分。”魏襄王聽完,只說了一句:“太對了,我馬上改日子!”這個故事簡單,但很有嚼頭。同樣一件事情,為什么那么多人上書提意見都不管用,惠施三言兩語就把領導說服了?關鍵就是兩個字:角度。群臣進言,說的都是執行層面的客觀困難,又是路不好走,又是資金緊張,又是老百姓不滿意,話雖然不錯,卻完全沒有顧及領導的感受。給先王辦喪事,魏襄王*在意什么?面子。辦得風光體面,不僅是給親友家族的交代,更是對自己繼位合法性的背書。我只要結果,至于怎么去辦,需要克服哪些困難,那都是你們該考慮的事情。俸祿養著你們這幫人,關鍵時刻還敢討價還價?再說,就算我想體諒你們,這理由找得也太敷衍了吧?你們倒是省事了,耽誤先王葬禮的黑鍋讓我背?所以,魏襄王只能堅決說“不”。惠施就不一樣了。他寥寥幾句話,至少包含三層意思:**,葬禮改期有先例。您看周文王,是出了名的賢君圣主,他父親的葬禮也是遇到了類似的情況,結果就改時間了,但絲毫沒有影響其歷史地位。第二,突降大雪,說明先王不想走。葬禮改期,是順應先王的心意,也能給大家創造更多親近先王的機會。第三,您如果非要將先王按期出殯,會不會引起人家的閑言碎語,說您著急送走先王,自己好放開手腳、為所欲為?大家看,惠施絲毫不提什么路難走、人難組織這些客觀困難,而是完全站在領導的立場上,去考慮影響、利弊,有針對性地提出合理化建議。領導當然不傻,話說到位了,自然就順水推舟,馬上應允了。一正一反,兩種溝通角度,效果截然不同。其實,無論是在職場中還是生活中,要想實現有效溝通,特別是說服對方,找好切入角度,站在對方的立場上思考和表達,都是成功的關鍵。比如,領導交給年輕人很多工作,年輕人累死累活,壓力很大,一般人都會抗拒甚至抱怨說:“領導,工作太多了,我有點兒吃不消,部門其他人還有時間,要不請他們分擔一些工作?”這樣表達,不僅上司會認為你不能吃苦,挑肥揀瘦,甚至不服從上司安排,在工作上討價還價,其他同事也會恨你恨得牙癢癢:好啊,公然給我們上眼藥[ 比喻添油加醋地就某個人的情況向領導、上級、長輩等打小報告,暗地使壞整人。],你忙,我們就不忙了?如果換個角度說:“不好意思,領導,我這邊有您安排的某項重要工作,馬上要到截止期了,正在沖刺,新交辦的這幾項工作會不會受影響?”這種表達,就拋開了個人感受,站到了上司的立場上,優先考慮避免工作延誤,自然更容易打動領導。而且聽你這番話,不管上司*終如何決定,*起碼會對你有個顧全大局、思慮周全、積極向上的好印象。職場年輕人其實就是在這些不經意的點滴之間拉開差距的。再舉個例子,公司年底開總結大會,幾個先進部門的負責人輪流上臺發言,介紹工作經驗。你負責會務組織。結果甲部門的負責人來找你,說能不能把他們安排在后面發言,他們先聽聽其他人的發言,心里好有底。一般人可能會敷衍幾句“哎呀,不好意思啊,會議方案領導都看過,不好改啦”“按你這邊的行政序列,就該放在**個啦”“都這么改來改去,那就亂了規矩啦”,諸如此類。甲部門的負責人聽了,嘴上不說什么,心里肯定很生氣:好不容易開口找你幫個忙,這也不行,那也不行,要你有什么用?下次你遇到事情可別來找我!你看,不給面子就能得罪人啊,等你遇到麻煩,誰會來幫你?如果換個角度說,效果就會完全不一樣:“哎喲,這點兒事還用您親自來說啊,打個電話就行了呀。換位置啊?沒問題,您提要求,我們肯定做好服務……對了,我有個顧慮給你說一下,你看開會前,咱們的方案還會給上司再報一下,如果看到把您放在*后了,問起來會不會顯得不好?其實今年您處理工作*突出了,臺上臺下都等您的精彩亮相呢!”說完這話,對方也就懂了:其一,變動需要通過領導批準;其二,變動的好處不大,卻有可能引起麻煩。很顯然你不想幫他改,但話里話外都是在為他著想,挑不出任何毛病。他平衡利弊,自然就會放棄了。這樣說話,才能把路越走越寬,將來溝通協調事情,也更容易一路綠燈。現在的年輕人,腦袋都很聰明,但說話做事,都喜歡以自我為中心,怎么痛快怎么來。別人求到你了,各種不情愿,硬給別人“??”回去。自己遇到事情去求人了,人家稍有點兒難處,自己先臉上掛不住了,各種發牢騷抱怨。長此以往,難免口碑糟糕,朋友稀少,甚至人品恐怕都會受到質疑,何苦呢?
向上突圍 作者簡介
公周自媒體大V。作者擁有深厚的歷史功底,對社會有深刻的認知,善于總結歷史和社會規律。作者從普通人到成為頗有成績的人,除了他個人的努力外,還因為他汲取了歷史的智慧和社會的經驗。作者把這些歷史智慧和社會經驗總結出來分享給讀者,幫助許多年輕人走出困境,實現人生目標。
- >
二體千字文
- >
山海經
- >
巴金-再思錄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推拿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