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以利為利:財政關系與地方政府行為
-
>
立足飯碗 藏糧于地——基于中國人均耕地警戒值的耕地保護視角
-
>
營銷管理
-
>
茶葉里的全球貿易史(精裝)
-
>
近代華商股票市場制度與實踐(1872—1937)
-
>
麥肯錫圖表工作法
-
>
海龜交易法則
大健康企業經營與創新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6426258
- 條形碼:9787516426258 ; 978-7-5164-2625-8
- 裝幀:一般輕型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大健康企業經營與創新 本書特色
適讀人群 :大眾本書對大健康戰略背景下如何優化醫藥企業科技創新體系,推進大健康產業飛躍發展,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技術創新作為醫藥企業績效提升的內生驅動力,剖析當前技術創新與企業運營的現狀不足,有助于改進大健康產業技術創新體系。
大健康企業經營與創新 內容簡介
《大健康企業經營與創新》主要解決以下關鍵問題:①大健康企業科技創新對經營績效的影響。②大健康企業市場競爭強度對經營績效的影響。③大健康戰略驅動下的技術創新及市場競爭強度對醫藥企業績效的影響作用機理。④中介變量——投資效率對因變量醫藥企業經營績效、自變量技術創新和市場競爭強度起的中介作用。該書探討大健康企業技術創新、市場競爭強度對醫藥企業經營績效的影響關系,通過引入投資效率為中介變量,為大健康戰略驅動下的技術創新、市場競爭強度和經營績效研究提供了學術借鑒,同時優化設計了技術創新實施路徑,對發展大健康產業貢獻了實踐應用價值。該書根據變量定義設計預問卷,并發放預問卷收集數據,對預問卷進行信度分析、效度分析與因子分析,*后發放正式問卷。經過仔細篩選,共獲得488份有效問卷,問卷有效率為69.71%;谶x取的30家醫藥企業和健康管理服務企業的調研數據,建立了技術創新、市場競爭強度、投資效率和經營績效的研究模型,并設計了較嚴謹的研究過程。
大健康企業經營與創新 目錄
目 錄
| 1 | 緒論
1.1 研究背景
1.1.1 大健康戰略
1.1.2 大健康產業的發展
1.1.3 科技創新助力大健康產業
1.2 研究問題
1.2.1 問題成因
1.2.2 問題的提出
1.3 研究目的
1.4 研究意義
1.4.1 理論意義
1.4.2 實踐意義
1.5 研究范圍
1.5.1 理論范疇與應用邊界
1.5.2 研究對象
1.6 相關概念界定
1.6.1 健康管理服務
1.6.2 大健康企業
1.6.3 技術創新
1.6.4 市場導向
1.6.5 投資效率
1.6.6 經營績效
1.7 研究框架
1.8 本章小結
| 2 | 文獻綜述與理論基礎
2.1 因變量:經營績效
2.1.1 含義研究
2.1.2 經營績效評價
2.1.3 影響因素研究
2.1.4 文獻述評
2.2 自變量1:技術創新
2.2.1 含義研究
2.2.2 技術創新與經營績效的關系
2.2.3 文獻述評
2.3 自變量2:市場競爭強度
2.3.1 含義研究
2.3.2 市場競爭強度與經營績效的關系
2.3.3 文獻述評
2.4 中介變量:投資效率
2.4.1 含義研究
2.4.2 投資效率與經營績效的關系
2.4.3 文獻述評
2.5 技術創新、市場競爭強度與經營績效的關系
2.6 理論基礎
2.6.1 現代績效管理理論
2.6.2 現代創新理論
2.6.3 投資決策理論
2.7 研究假設
2.7.1 技術創新對經營績效的作用
2.7.2 市場競爭強度對經營績效的作用
2.7.3 投資效率的中介作用
2.8 本章小結
| 3 | 研究方法與設計
3.1 研究過程
3.2 研究方法
3.2.1 問卷調查法
3.2.2 實證分析法
3.2.3 案例分析法
3.3 研究工具
3.3.1 描述統計法
3.3.2 因子分析法
3.3.3 相關分析法
3.3.4 回歸分析法
3.4 研究模型設計
3.4.1 變量選擇
3.4.2 模型設計
3.5 問卷調查設計
3.5.1 樣本分析與數據獲取
3.5.2 量表設計與開發
3.6 本章小結
| 4 | 實證分析
4.1 描述性統計分析
4.1.1 樣本的描述性統計分析
4.1.2 變量的描述性統計分析
4.2 探索式因子分析
4.2.1 技術創新
4.2.2 市場競爭強度
4.2.3 投資效率
4.2.4 經營績效
4.3 相關性分析
4.3.1 技術創新與經營績效
4.3.2 市場競爭強度與經營績效
4.3.3 投資效率與經營績效
4.4 回歸分析與假設檢驗
4.4.1 技術創新對經營績效的影響
4.4.2 市場競爭強度對經營績效的影響
4.4.3 投資效率的中介作用
4.5 穩健性檢驗
4.6 實證結果分析
4.7 本章小結
| 5 | 案例分析
5.1 案例介紹
5.1.1 知本康業集團概況
5.1.2 核心競爭優勢
5.1.3 大健康戰略下集團競爭環境分析
5.2 企業存在的問題
5.2.1 財務績效:肽原料產能落后,多肽產品營收水平較低
5.2.2 成長性績效:多肽藥品開發力度小,知名品牌 效應不足
5.2.3 創新績效:長肽鏈的合成技術水平落后,創新原研產品少
5.2.4 組織結構不完善,子公司定位不明晰
5.3 成因分析
5.3.1 多肽合成技術創新能力不足,多肽產品差異化不明顯
5.3.2 市場競爭強度日漸激烈,凈利潤增長放緩
5.3.3 多肽產業投資成本較高,健康管理投資效益不明
5.3.4 集團化統籌布局不合理,資源整合效率較低
5.4 解決方案
5.4.1 打造開放式多肽科研平臺,加強多肽合成技術創新
5.4.2 傾力打造多肽明星產品,提升核心產品競爭力
5.4.3 優化肽健康產業投資,提高健康管理投資效率
5.4.4 建立組織協調機制,加強集團統籌管理
5.5 本章小結
| 6 | 結論與建議
6.1 研究結論
6.2 研究不足
6.3 建議
6.3.1 樹立科技創新企業戰略導向
6.3.2 積極培育企業創新文化
6.3.3 加強企業投資與技術創新的配合與協同
6.3.4 優化企業人力資本投資
6.3.5 數字賦能提升健康服務競爭力
6.3.6 強化市場競爭導向,提升企業內部合作效率
6.4 本章小結
參考文獻
大健康企業經營與創新 節選
1.6 相關概念界定 1.6.1 健康管理服務 健康管理概念誕生于老齡化和疾病年輕化加劇的現代社會!吨袊彝ソ】荡髷祿䦂蟾妗凤@示,2018 年61 歲以上的老年患者比例較2017年增加了20.5%,老年人多患慢性病,主流城市白領亞健康比例高達76%。健康管理是指為了疾病預防和健康維持,實行的積極干預方法或手段,常通過飲食、運動習慣等一系列有計劃、有針對性的身體或心理狀態調節行為來促進人的身心健康。健康管理不僅關乎個人身體素質,而且可以立足全局,影響改變群體健康行為。對群體實施健康干預,促居民養成健康習慣,降低群體健康風險,有助于提高居民全體健康水平,降低醫療基金償付壓力。大健康戰略的實施,健康管理備受矚目,并逐漸發展成為一項市場規模巨大的醫療健康服務業。 健康管理服務是指以醫療機構為核心的醫療服務機構,憑借團隊專業的醫療健身知識或技術,為存在健康風險的群體提供治療指導或健康咨詢相關性服務,如一站式體檢服務、形體矯正訓練等。隨著互聯網信息技術革新,健康管理服務創新性地發展了“互聯網+ 健康”服務模式,有效地提高了健康管理服務可及性和有效性,如互聯網醫療網絡診斷!盎ヂ摼W+ 健康”服務模式不僅擴大了服務人群的覆蓋面,而且借助大數據技術,也豐富了健康管理服務內容與形式,如身體健康指標監測與預警、健康行為大數據分析等。但是,科學技術的發展帶來健康管理服務業繁榮的同時,也對健康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與挑戰。隨著信息化深入和居民健康意識的覺醒,健康管理服務企業需要提升服務質量水平、創新產品服務體系、尋找企業長久利潤增長點。 1.6.2 大健康企業 隨著經濟發展和人均壽命的提高,人們對健康服務需求展現出多樣化,催生了許多新興的健康服務產業,由于健康產業群十分龐大,考慮到健康中國戰略的時代背景,許多學者將其概括為大健康產業(韓海強,2020)。因此,本書的大健康企業特指大健康產業鏈上的企業,主要包括醫藥制藥企業和健康管理服務企業。大健康產業以滿足多樣化健康需求為服務宗旨,通過現代健康產品生產技術,運用醫療專業知識,創造涵蓋預防保健、生物醫療和康復管理的全方位產業鏈。從服務內容來看,大健康企業可大致劃分為以下類型:一是醫療服務機構,以提供醫療服務為核心,如醫院、制藥企業等;二是健康管理企業,以提供健康管理服務為核心,如保健品企業、健康體檢服務企業等;三是與健康相關的生活服務企業,以提供優質、健康的生活方式為核心,如健康休閑企業。 1.6.3 技術創新 熊彼特的《經濟發展理論》認為,技術創新是企業發生創造性技術革新并將新技術運用于生產體系,進而產生經濟效益的過程。結合創新理論,可見技術創新是技術和經濟形式變化的組合行為。技術創新理論的發展,經歷了由單一主體拓展到多元主體協同創新的歷程。早期關于技術創新的研究,大多集中表現為一種標志性的企業技術進步。20 世紀80 年代以后,區域乃至國家技術創新能力也受到廣泛的關注。例如,國家技術創新理論認為,技術創新并非只是企業個體行為,而是涉及多個創新主體的聯合活動,如高新技術企業、科研機構和政府資助共同完成技術開發,形成產學研一體化多個創新主體;诖,創新協同理論認為,多個技術創新主體通過知識技術共享、資源互助等方式,加強了產學研密切聯系,共同提高技術創新效率。 在大健康戰略背景下,企業技術創新方式不同于傳統創新模式,醫藥企業技術創新方向需要考慮是否符合大健康產業國家戰略布局、是否滿足可持續性發展要求、是否貼近生態健康的建設需求等。因此,醫藥企業技術創新不僅追求經濟效益,同時還不能違背大健康的戰略目標,其創新模式與理念實際上更趨向一種綠色技術創新方式。隨著可持續性發展和環境保護等科學理念的興盛,新時代提出了綠色技術創新方式,這背后折射的是當代企業履行的社會責任,即表明企業技術創新行為應當把維護環境健康、道德倫理健康等成本計入創新投入成本。綜上,綠色技術創新方式是大健康產業鏈技術創新發展的必由之路,提升綠色技術創新效率更符合醫藥企業績效管理的目標。
大健康企業經營與創新 作者簡介
丁程碑 工商管理博士,本科船舶設計與制造專業。國鴻交通工程機械(深圳)有限公司創始人,深圳知本康業有限公司創始人。組織建立生物科技(肽)公司自主研發八年,擁有多項自主知識產權發明專利;組織完成國際貿易(化工產品)進口單項產品*家代理多年;組織完成中國京津唐高速公路全線交通設施工程施工,獲得優質工程獎;組織完成中國宜黃高速公路交通工程施工,獲得優質工程獎;組織完成中國廣汕高速等多條公路交通工程施工,獲得優質工程獎等。 丁熙來 美國明尼蘇達州立大學經濟管理學碩士。曾擔任怡寶礦泉水深圳總公司財務部主管職位。在職期間負責國內公司總體財務與預算報表編撰和審理工作,在國內公司財務管理整體架構重組中起了重大作用。離職后,前往美國學習深造,取得了美國明尼蘇達州立大學經濟管理學碩士學位,并在這期間獲得了精算師資格。現就職于Wells Fargo 銀行聯盟旗下經濟咨詢公司,擔任投資部風險管理組長職務,參與多家大中型企業的經營管理數據收集,進行產品營利性分析并做出風險指數的評估,通過進行資產分析做出合理的投資建議,確保企業投資的安全和收益。
- >
自卑與超越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朝聞道
- >
回憶愛瑪儂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月亮與六便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