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分寸 跨越社交圈層的底層邏輯
-
>
生命唯愿愛與自由
-
>
中國式人情世故
-
>
看心理·第2輯(全5冊)
-
>
心靈四書(全4冊)
-
>
非暴力溝通
-
>
往里走,安頓自己
自驅練習 版權信息
- ISBN:9787201182049
- 條形碼:9787201182049 ; 978-7-201-18204-9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自驅練習 本書特色
1.我們為什么總是被帶節奏?數字游民、游走世界的旅居者、瑜伽品牌“醒Awake”創立者——艾莉森王帶你找回自己的節奏! 2.送給偶感焦慮、突覺疲憊的你的一顆解藥: (1)自律的神話:拒絕誘惑、價值觀堅定、知行合一。 (2)閱讀and寫作:固定時間、不必讀全本、聯系記錄。 (3)情緒伴隨:主動逃離、清空自己、正念練習。 (4)堅持運動:準備舒適的裝備,保持對運動的期待感。 (5)升級自我認知:不懼虛無、擺正自我的位置。 (6)穩定心境:平靜地接受失去,重新理解“擁有”。 3.如果你是涉世未深的年輕人、想大干一場卻無從下手的打工人、且擺爛且擺平的瀟灑派,這本煽風點火的書送給你。 4.諸多深有感觸的網友們熱烈評論,引發強烈的心靈共鳴。 5.開窗式封面設計,呈現視覺小驚喜。
自驅練習 內容簡介
這是一本從生活方式講到思想提升的女性成長勵志圖書。喬布斯說: “自由從何而來? 從自信而來, 而自信則是從自律來! ”作為一個普通人, 應該如何通過自律的生活方式, 讓自己擁有發自內心的自信, *終達到自由的生活狀態呢? 本書的作者從自己的親身經歷出發, 為讀者解答如何自律 (閱讀的習慣、極簡的生活態度、早睡早起的養成、正念的練習、記錄生活、堅持運動等) , 如何維持自信的狀態 (從正確的自我認知到兩性關系, 從不迷茫的生活到應該如何愛自己等, *終達到追求內心的自由。本書可讀性強, 積極并且富有正能量。
自驅練習 目錄
**章余生**課掌控感
**節自我認知//002
清澈的三十歲//002
動蕩的后青春期//004
陣痛里有光亮//005
第二節自我覺醒//009
重塑生活//009
主動成長//013
認可悲傷//020
第三節自我管理//024
自律的神話//024
自律的要素//028
享受自律//034
第四節自我創造//035
大腦是可以改變的//035
正確地愛自己//037
第二章幸福黑客
**節人生的寬度//046
延長生命的時間感//046
奪回多巴胺//054
第二節生活方式//063
玩命愛自己的小儀式//063
四個養成新習慣的鑰匙//067
日常里的春風//072
第三節認知升級//089
因果關系//089
學會學習//093
生命價值//105
極簡主義//113
活在當下//119
第三章內在成長
**節穩定心境//128
天生流浪者?//129
渴求穩定//130
沒有穩定//132
重塑穩定//133
第二節余生皆自由//138
自由之路//138
財富自由//143
提前退休//150
精力自由//160
第三節親密關系//167
獨行闖關//168
健康持久//180
靈魂伴侶//185
后記
如何練習失去//190
自驅練習 節選
重塑生活 我小時候很喜歡逃課,大概是到四年級的時候,才突然接受了“我是學生,我應該在學校”的事實。那次是我自主決定整個學期都不缺堂,班主任甚至在期末成績冊的評語里這樣寫道:“老師發現你長大了,懂事了。” 現在仔細想想后來的人生,我大概就是在十來歲起閉上了眼睛,毫無保留,毫無疑問,完整地將自己融進社會的期望里去的。我去學校,每天做無聊的試題,背古文,除了用心完成期末考試,根本無心投入對任何一個學科的熱愛。我變成了一個普通的青少年,喜歡偶像,也喜歡高年級的男孩,夢想是考大學——細節倒是沒有多想,就連專業都沒考慮過,考個好大學就是了。 進入大學以后,也只是在大四時突然想起來我還需要一份工作,于是我把熱情投給新聞,干脆進修研究生,想要成為那個可以改變世界的人,直到我發現坐在辦公室里的自己有點兒不對勁。于是,我再一次萌發了如七八歲時那種想要逃跑的沖動。 記得在我二十四歲的時候,有一天是想給彼時還是男友的他一個驚喜。當天打電話給我們喜歡的四家上海餐廳都被接連告知座位已訂滿,從來沒有下過廚的我,自作主張在家燒了一桌子難吃也難看的飯菜,結果是搞得廚房一團亂,我也因為壓力過大而垂頭喪氣地在飯桌前坐著,哭笑不得。 他推門回家的時候被眼前的景象嚇了一跳,問我怎么了。我一邊大聲哼著哭腔一邊止不住地大笑,說著:“我沒訂到餐廳,我把情人節給搞砸了。”他倒好,捧腹大笑起來,說:“誰告訴你我們的情人節是二月十四號呀?”我立刻明白了他的意思,也是從那天起,我再也沒有加入到大家通常說的消費游戲中。 無論是西方情人節還是東方的七夕,文化典故自然源長又綺麗,但是,現代社會將這類節日,無論是情人節還是圣誕節都一并施法變成了消費主義的盛宴,甚至一對伴侶還莫名其妙地與鮮花和巧克力相聯。 直到今天,無論是什么節日,我與老公都會盡量避免互贈禮物,尤其是送實體禮物。那種為了特定節日而購買禮物的行為,至少在我們看來,是沒有必要的。比起大買特買,收到包包或是口紅,我更稀罕2018年的9月12號——一個毫不起眼的日子,那時我們剛到馬來西亞的海島上開始旅居生活——他工作回來路過森林,給我摘的一束野花。在克羅地亞共度我們真正的紀念日時,靠在他的膝蓋上看著平靜的大海,我對他說:“謝謝你送我的鉆石。”他一臉問號。我指著被正午的陽光曬得閃閃放光的海面笑著說:“這就是你送我的鉆石,是太陽和大海一起做的。” 無論是哪個國家的孩子,盡管文化思維略有不同,教育方式在表面上看起來也大相徑庭,然而實際上終對成人生活的理解都是一致的——賺錢養家,實現自我價值。 雖然人的這一生獲得財富的方法不計其數,但是我們為熟悉,尤其是對于通過上大學而獲得學歷的人來說,掙錢可靠的方式就是去上班。至于什么是好大學,什么是好工作,自然又是一整套他者留下的游戲規則,有名的好,賺錢多的當然也是好的,這與現今的生活方式不謀而合。 現代人吃喝玩樂花樣繁多,興致之至,藝術也是消遣,更甚,藝術本身就成了一種奢侈品消費,更無需多言短視頻、社交網絡這毒瘤般的存在了。人們上班努力掙錢,是為了讓自己與家人過得體面,但是何為體面卻不經自己思考,看似生活自由,實際完全受制于廣告、社會、他人的影響。 我在二十四歲以前好吃懶做,花大量的時間看電影,消遣娛樂,在每學期的期末集中精力備考,然后什么也沒有留下。我不知道自己是誰,能做什么,想要什么,但是似乎我的父母、我的老師,甚至我的同伴都很清楚我們的角色,以及應該做些什么,于是我只是埋著頭一步步地跟著走下去,畢竟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很難,但是迎合他人、讓他人喜歡我們倒是很簡單。 在我尋找到適合自己的生活方式以前,常常有長輩苦口婆心地勸說:長大了,要現實一點兒。要現實一點兒我可沒聽進去,但畢業初期,在按時打卡上下班的第二個月,我便感到不耐煩,甚至感到絕望。 當然,別誤會,我可不認為自由的前提就是辭職。自由還是順從都有自身的代價,比起擁有自由時間的工作方式,上班族或者公務員當然不是錯誤或者劣等的選擇。經濟學里有一個權衡的概念,有得就必有失。我們要討論的話題并不是朝九晚五、貸款買房是不是不好,也不是說數字游民、自由工作就是解。不是!這里的話題本身應該是:如何可以有效并滿意地度過一生?與有錢還是沒錢就更沒什么關系了。那么,無論是上班族還是自由族,都一定是有所取舍的,在這個話題之下,真正讓我成年以后次產生一種窒息感的事情只是:多少人,包括我自己,在很長一段時間里都不假思索地過著沒有經過辨別就隨波逐流的生活,這種生活讓我感到迷茫。 在過去的這幾年,我把我做的事業叫“醒awake”,只是想提醒自己,要醒過來生活,有意識地選擇,僅此而已。 主動成長 那時我二十八歲,三月初春,鬧鐘仍然在5點20分響起,這是我此生次不再為早起而掙扎的一段時日。我迫不及待地睜開眼睛,劃過鬧鐘,在黑暗里先感覺到雙腳尖的觸地,然后來到廚房為晨曦的臨近沏上一壺茶——是叔叔帶來的沉淀了十來年的普洱茶餅,茶湯醇厚濃郁。我光著腳坐在廚房的餐桌前,天色仍然籠罩在一片無可言喻的沉寂里,我也沒有像往常那樣滑動手機,只是雙手捧著茶杯,獲得延伸至身體深處的暖意。聽見先生從浴室出來的腳步聲,我便給每天比我還要早起的他也盛上一杯普洱茶,兩人相對而坐,茶水的聲音與溫度占滿了空間,輕輕入口,滋味香馥意暖,我滿意地笑了起來。這時,先生起身,輕巧地撥開我兩頰的發絲,帶著玩笑又寵溺的神情問:“你怎么那么開心?” 這個問題才讓我回想起來,在好長的一段時間里,自己曾是多么地不快樂。事實上,就在一年前的同一時期,我還經歷著可怕的焦慮躁郁癥結,常常失眠至天明,對人生的無常感到迷茫又無助,甚至爆發過多次毫無理由的大哭,就連自己也驚慌失措,不明就里。 學業結束初入社會卻發現那些留在校園里的點滴成就,根本無法證明自己的價值。我這個普通人,就準備這樣普普通通地度過一生,卻根本不清楚生活究竟是什么。是社會對我的期望?是父母對我的擔憂?還是有另一種選擇?我不知所措,每天都好像是踩在沙漠上,每前進一步,就下陷得越深,直到渾身上下都動彈不得,也不知道如何呼救。 我感到悲傷的同時,內心還充斥著滿載的無聊,起初我以為這就是成長的代價,是作為大人必須要承受的苦難,待疼痛散盡,便可以安然地回歸正常的生活。可惜的是,我根本不知道該如何向他人描述我那長達一年的苦楚,只好把情緒全盤托付給朝夕相處的伴侶,把關系弄得一團糟,卻在面對父母的追問時,掩蓋生活全部的不如意,把灰心留給自己,直到被偽裝、迷茫、失落撕扯成了另一副模樣。 我嫁給了愛情,也對幸福失望過;我搬到了夢想的歐洲,也曾不適應;我做著執迷的工作,也曾失敗過,輕聲啜泣、號啕大哭,到咬牙切齒、暴跳如雷。傷心、難過、慚愧、生氣、憤怒、絕望、恐懼與無奈,它們有一陣子就住在我的思緒里,揮之不去,主導著日常心情的起伏。 這些年來,我也曾憎恨過自己的膚色,于是買了一瓶又一瓶允諾能給我光澤的隔離液,卻發現偏干的肌膚只是看起來更糟糕而已;我也長期經受發量少的折磨,所以除了下定決心要去燙頭發,是不會踏入發廊半步的,總是害怕理發師一次又一次地提醒我頭發的稀疏;我在戀愛的時候也情不自禁地就把幸福的掌控權交給了對方,在腦海里寫下了模糊的愛情劇本,他應該如何對我,應該對我說怎樣的話,如果他沒有浪漫的橋段,那我就會立馬變臉傷心欲絕,可是如果他離開了我,那我便只是孤身一人,毫無支撐下去的氣力。我也曾以力量示人,也信口開河說過自己堅強,卻被成年人的生活殺得片甲不留。我脆弱又渺小,無奈又無助。 只是,我難過的時候也會喝酒吃夜宵小龍蝦,無聊的時候就去商場購物一次買全套,如此的放肆,誰敢說我不愛自己嗎?那么,既然那么懂得愛護自己,照顧自己,為什么搞得一團糟,而且那么地不快樂呢?
自驅練習 作者簡介
艾莉森王,是一位身兼多職的數字游民,也是一個在世界各地游走的旅居者。開始旅居生活之后進行自媒體創作,發表多篇閱讀量10萬+的原創文章,并擁有自己的瑜伽品牌:醒Awake。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推拿
- >
巴金-再思錄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