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
關注中圖網
官方微博
本類五星書更多>
-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新時代高校思政課教學模式改革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565053559
- 條形碼:9787565053559 ; 978-7-5650-5355-9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新時代高校思政課教學模式改革研究 內容簡介
本書以“大學生政治認同”為理論框架, 將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建設目標置于“青年政治引領”戰略背景下進行系統研究, 構建大學生政治認同的“知行合一”教學模式。
新時代高校思政課教學模式改革研究 目錄
**章 微文化現象與大學生道德敏感性
**節 微文化現象的社會意蘊
第二節 微文化的時代特征
第三節 微文化時代大學生的道德敏感性
第二章 大學生道德發展的影響機制及德育對策
**節 當代大學生道德認知能力的調查研究
第二節 社會公正信念與大學生道德發展的關系
第三節 基于社會公正信念的大學生道德情緒與道德判斷
第四節 社會公正分配客體維度與道德情緒的雙向互動
第五節 社會不公信息攝入下大學生道德發展的教育對策
第三章 微文化視閾下大學生政治認同與高校思政課教學的同向互動
**節 大學生政治認同的社會調查
第二節 推動大學生政治認同與高校思政課教學相結合的新趨勢
第四章 高校思政課“知行合一”教學模式
**節 高校思政課“知行合一”的教學理念一
第二節 加強《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課程的教學模式改革
第三節 加強《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課程的教學模式改革
第四節 加強《中國近現代史綱要》課程的教學模式改革
第五節 加強《形勢與政策以及當代世界經濟與政治》課程的教學模式改革
第六節 加強《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程的教學模式改革
第五章 高校思政課學習共同體的建構研究
**節 系統優化模型嵌入高校思政課教學改革的理論與實踐
第二節 微文化視閾下高校思政課堂學習共同體的多樣性
第三節 線上與線下思政課學習共同體
第四節 課內與課外思政課學習共同體
參考文獻
**節 微文化現象的社會意蘊
第二節 微文化的時代特征
第三節 微文化時代大學生的道德敏感性
第二章 大學生道德發展的影響機制及德育對策
**節 當代大學生道德認知能力的調查研究
第二節 社會公正信念與大學生道德發展的關系
第三節 基于社會公正信念的大學生道德情緒與道德判斷
第四節 社會公正分配客體維度與道德情緒的雙向互動
第五節 社會不公信息攝入下大學生道德發展的教育對策
第三章 微文化視閾下大學生政治認同與高校思政課教學的同向互動
**節 大學生政治認同的社會調查
第二節 推動大學生政治認同與高校思政課教學相結合的新趨勢
第四章 高校思政課“知行合一”教學模式
**節 高校思政課“知行合一”的教學理念一
第二節 加強《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課程的教學模式改革
第三節 加強《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課程的教學模式改革
第四節 加強《中國近現代史綱要》課程的教學模式改革
第五節 加強《形勢與政策以及當代世界經濟與政治》課程的教學模式改革
第六節 加強《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程的教學模式改革
第五章 高校思政課學習共同體的建構研究
**節 系統優化模型嵌入高校思政課教學改革的理論與實踐
第二節 微文化視閾下高校思政課堂學習共同體的多樣性
第三節 線上與線下思政課學習共同體
第四節 課內與課外思政課學習共同體
參考文獻
展開全部
新時代高校思政課教學模式改革研究 作者簡介
崔詣晨,南京未成年人心理健康研究院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所所長,南京曉莊學院“學科領軍人才支持計劃”培養對象,南京大學社會學院博士后研究人員,副教授,碩士生導師,注冊心理師(x-12-005),國家心理咨詢師(二級),江蘇省心理學會認知神經科學專業委員會委員。主要從事青少年腦認知與道德發展、人格障礙與心理健康研究。主持完成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基金、中國博士后科學基金等10多項省部級課題。相關成果獲第四屆中國大學出版社圖書獎、江蘇省社科應用研究精品工程獎優秀成果一等獎等8項獎勵。出版著作(含教材)5部,在American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igy,以及《心理學報》《心理科學進展》等權威刊物發表論文20多篇,人大復印報刊資料全文轉載1篇。
書友推薦
- >
月亮虎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唐代進士錄
- >
姑媽的寶刀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本類暢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