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品味生活·茶道(32開平裝)
-
>
炊煙食客
-
>
給自己一杯茶的時間
-
>
面包與黃油的故事 歷史·文化與食譜
-
>
蔬食記憶
-
>
茶知識108問:今天您喝茶了嗎
-
>
銀勺子(漫畫版)(軟精裝)
文明的味蕾 華夏飲食的文化根脈 版權(quán)信息
- ISBN:9787519912437
- 條形碼:9787519912437 ; 978-7-5199-1243-7
- 裝幀:70g純質(zhì)紙
- 冊數(shù):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文明的味蕾 華夏飲食的文化根脈 本書特色
適讀人群 :歷史愛好者飲食文化研究者1.歷史學界和文化界眾多知名學者高度評價,野夫、許知遠、王五四、雷頤、解璽璋傾情推薦。 2.生長于天地之間的食材遵循著陰陽節(jié)氣,反映時令物候,其中映射出華夏文明與天地融通的智慧。先民的飲食習俗傳承至今,在世界文化交匯之下愈發(fā)突顯民族性和自然性,體現(xiàn)中國智慧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的無縫融合生長。 3.發(fā)酵、腌制、儲藏、刀工、調(diào)味、火候等食材的烹飪手法與烹飪理念背后,映射出中國人對生命的體察、人生價值的追求和修身治國的管理理念,所以涌現(xiàn)出廚子宰相伊尹、解牛人生哲學家莊子、治大國如烹小鮮的老子等等。 4.作者融合了天文、地理、歷史、宗教、哲學、農(nóng)學、美學、考古學、文獻學、營養(yǎng)學和人類學等各個學科門類的知識,融匯了黃老道家、儒家、法家、陰陽家以及五行家等諸多思想流派的見解和認識,構(gòu)筑了一個龐大而復(fù)雜到幾乎無法言說的中華飲食文明體系。
文明的味蕾 華夏飲食的文化根脈 內(nèi)容簡介
廚子為何能做宰相?
為什么說梁惠王沒有真正認識到《莊子?養(yǎng)生主》的價值?
鄭屠被揍為何能代表一個時代禮儀的跌落?
……
飲食的背后隱藏著各種各樣的學問,從飲食相關(guān)的方方面面我們可以窺探到光怪陸離的社會現(xiàn)象背后的本真緣由。飲食中的講究,飲食背后有趣的人和故事,令人忍不住一探究竟。
一盤小小的菜品承載著天地乾坤運行之道。中華飲食文明實則是一個龐大的知識文化體系,它融合了天文、地理、歷史、宗教、哲學、農(nóng)學、美學、考古學、文獻學、營養(yǎng)學和人類學等各個學科門類的知識,融匯了黃老道家、儒家、法家、陰陽家以及五行家等諸多思想流派的見解和認識。由于“藥食同源”,它又融入了中醫(yī)家、養(yǎng)生家、煉丹家以及方士和術(shù)士的飲食觀念。佛教傳入之后,中國人的飲食觀念里又融入了宗教的食物味道和主張。
作者以散文式優(yōu)美的文筆,以記者的敏感細膩,以博通古今的寬廣視野,從中華文明的宏大架構(gòu)入手,將吃什么、怎么吃、用什么手法、以什么心態(tài)、憑什么條件,事無巨細,悉數(shù)納入文稿,帶給人全新的閱讀體驗。
文明的味蕾 華夏飲食的文化根脈 目錄
目錄
自 序??一盤菜里讀中國 00I
**章????華夏民生的飲食寄托
吃飯,*大的政治 003
天,民生飯碗之本 008
食物,天地的慈悲饋贈 015
順應(yīng)天時好吃飯 018
萬物有靈,致敬天地 021
飲食,從祭天開始 025
感恩食物,心存敬畏 030
第二章????華夏民生的飲食倫理
飲食男女,天命所以 035
食色,不是放縱 038
飲食的節(jié)制與仁慈 041
美食,不是炫富 047
天道是民生飲食的*高法則 050
第三章????農(nóng)歷文明下的飲食語法
民生飲食農(nóng)歷坐標 059
時令飲食,神性啟示 063
節(jié)氣是一種生存方式 071
時節(jié)是一套飲食法則 081
在農(nóng)歷與陽歷間覓食 091
第四章????餐桌之上有乾坤
世間萬物,本乎陰陽 101
一條橫線,劃分世界兩極 105
一枚雞蛋的認知高度 109
食物都有慈悲心 114
蘋果帶皮吃,白菜連根煮 118
鍋蓋下的奧秘 122
陶罐煲湯為何養(yǎng)人 125
黑夜讓食物變得更清凈 128
一菜一格,天地之道 129
第五章????五味支撐起來的味覺繁華
五行是天空在大地的投影 133
五谷決定著味道的走向 138
江湖是苦的,還是咸的 141
味蕾在四季變換中跳動 145
五味是怎么誘惑舌尖的 151
一個宰相在廚房里的沉思 155
美味不是走極端 158
五味調(diào)和不是大鍋飯 161
第六章????食物的格調(diào)與性格
一切味道水知道 165
每一根黃瓜都有真性情 170
走進食物的內(nèi)心 173
不能讓食物太孤單 176
給舌尖穿上華麗的衣裳 179
在不同的季節(jié)里品味酸甜苦辣 182
第七章????食療養(yǎng)生的道德關(guān)懷
如果饑餓是一種病 191
食物就是*好的藥 193
酒是藥的領(lǐng)路人 201
餐廳走廊盡頭是藥房 206
不貪圖舌尖的快活 210
高明的醫(yī)生都不用藥 217
廚師的勺子與醫(yī)生的刀 221
葷與素,一枚硬幣的正反面 223
第八章????烹煮的山河
熟的食物供養(yǎng)賢良 229
會說話的烹煮器具 231
讓食物安靜地呼吸 235
第九章????在時光里雕刻味蕾
時光,是一場宏大的宴席 241
美食,是一場漫長的對弈 245
陽光,是食物的一種記憶 248
第十章????食物的變革與進化
儲藏,挽留了食物的時間 253
腌制,凝固了食物的容顏 256
醬造,讓味道緩緩變遷 261
發(fā)酵,詩意的啟示與發(fā)現(xiàn) 264
酵母,讓日子緩緩變軟 267
第十一章??砧板上的儀式感
刀是牙齒的使者 271
切割,是一場布道 274
古人切割食物的儀式感 278
儒家的刀法 282
為什么要說“賤骨頭” 286
案板上的獻禮 290
庖丁解的不是牛,而是社會 294
一個屠夫被揍的社會學解讀 302
刀工,是傷害,還是關(guān)懷 306
第十二章??爐火上的世界觀
被火改寫的命理 311
食物和火,是相遇還是守候? 314
火燒,是一場歷練 317
火候,對食物的新閱讀 321
從具象的火焰到抽象的判斷 326
讓感覺在灶上飛一會兒 330
鍋氣是一種氣味,還是意識流 334
意識決定味道境界 336
第十三章??味覺,矛盾的錯覺
味蕾的愉悅 341
來自植物類調(diào)料的誘惑 343
調(diào)味的層次與倫理 348
被綁架的美食 354
文明的味蕾 華夏飲食的文化根脈 作者簡介
白瑋,筆名非魚,資深傳媒人、文化學者、詩人,曾供職于北京晚報多年。 擔任北京史記研究會秘書長、清華大學繼續(xù)教育學院特聘授課專家、中國政法大學政治經(jīng)濟研究中心研究員、世界中餐業(yè)聯(lián)合會飲食文化特聘專家等多個社會職務(wù)。 著有《黑夜之殤》《我們也曾光芒浮現(xiàn)》《中國美食哲學》《中國美食地理》等多部著作。擔任CCTV多部紀錄片總撰稿和文化顧問。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推拿
- >
莉莉和章魚
- >
隨園食單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qū):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經(jīng)典常談
- >
煙與鏡
- >
巴金-再思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