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全球化進程中的院校國際化:理論與實踐 版權信息
- ISBN:9787576310887
- 條形碼:9787576310887 ; 978-7-5763-1088-7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全球化進程中的院校國際化:理論與實踐 本書特色
按資助圖書考核,焦總 選題原策劃為:高芳/電氣分社,原策劃編輯李秀梅/綜合分社 (外編 外編 時京京 1.2 1)
全球化進程中的院校國際化:理論與實踐 內容簡介
本書試圖從國際化的活動和過程兩個視角探索國際化的理論基礎, 通過案例研究和政策分析, 并結合我國擴大教育開放的基本國策展開分析。前三章從理論和實踐的視角, 以案例研究的形式, 向讀者呈現院校國際化的理論基礎、首都高等教育國際化戰略的選擇, 并通過具體的院校國際化案例揭示在國際化的進程中, 院校內部不同的院系和學科國際化存在的差異性。第四章則通過問卷法對首都高校學生進行調查, 分析他們對高校國際化的訴求。第五章也通過問卷調查法評估教師出國進修的效益問題。第六章和第七章, 討論跨境教育與中外合作辦學的政策發展過程, 并通過珠三角的案例闡明中外合作辦學的經濟基礎。第八章、第九章和第十章, 系統地論證了來華留學、自費出國留學和公派出國留學面臨的挑戰。第十一章和第十二章, 分析了學成歸國人員和外國專家在院校國際化中的學術貢獻。第十三章和第十四章, 分析如何通過課程改革吸引國際學生, 提高院校的國際競爭力。第十五章, 從大學內部知識生產的模式轉變看院校國際化的必要性。進入21世紀以來, 國際上出現了眾多的大學聯盟, 第十六章以環太平洋大學聯盟為例, 分析和論證了國際大學聯盟對院校國際化的推動作用。第十七章從“一帶一路”倡議看我國院校國際化的新發展和新任務。本書涉及院校國際化活動的多個方面, 有理論分析、案例研究、政策發展過程。
全球化進程中的院校國際化:理論與實踐 目錄
**章 院校國際化的理論建構 1
引言 1
**節 院校國際化的政治、經濟與學術動因 2
第二節 院校國際化戰略規劃 5
第三節 院校國際化策略選擇 6
第四節 院校國際化發展路徑 8
第五節 院校國際化質量評估 11
第六節 院校國際化與“雙一流”建設 14
第二章 院校國際化:首都高校的發展戰略 17
引言 17
**節 首都院校國際化研究方法的選擇 18
第二節 院校國際化的規劃與實施:北京大學案例 19
第三節 首都高校國際化中多樣化的路徑選擇 24
第四節 首都高校國際化戰略的多樣性 26
第五節 院校國際化的組織機構建設 28
第六節 通過制度建設落實院校國際化戰略 30
第七節 首都院校國際化實踐中面臨的挑戰 31
第三章 院校國際化的案例研究:以E大學為例 34
引言 34
**節 案例大學發展背景 35
第二節 E大學內部院系國際化發展情況 37
第三節 國際溝通與交流網絡 45
第四節 教學與科研的國際化 48
第五節 未來的國際化發展路徑 51
第四章 院校國際化:學生的視角 53
引言 53
**節 首都院校學生問卷調查 54
第二節 首都高校學生國際化水平 56
第三節 院校國際化發展的多樣性 62
第四節 院校國際化:對學生未來的關注 64
第五章 首都高校教師出國進修效益分析 66
引言 66
**節 出國進修效益的內涵 67
第二節 對進修教師的問卷調查 69
第三節 進修效益的體現形式 70
第四節 教師出國進修的積極作用 79
第六章 跨境教育與中外合作辦學政策分析 81
引言 81
**節 跨境教育的辦學形式 82
第二節 跨境教育的目的和意義 83
第三節 跨境教育實施過程中會遇到的問題 84
第四節 中外合作辦學的政策基礎 85
第五節 中外合作辦學的政策發展歷程 86
第六節 中外合作辦學發展的特點 96
第七章 珠三角的經濟基礎與合作辦學 99
引言 99
**節 珠三角的經濟形態變化 99
第二節 珠三角的產業優化與經濟發展模式 101
第三節 經濟高速發展呼喚高質量的高等教育 105
第四節 珠三角的教育發展機遇 109
第八章 “一帶一路”倡議與來華留學教育 111
引言 111
**節 “一帶一路”推進來華留學教育 111
第二節 我國來華留學的發展歷程 114
第三節 目前的來華留學變化 119
第四節 來華留學教育需要關注的問題 121
第九章 出國留學與留英中國學生面臨的挑戰 124
引言 124
**節 出國留學政策的演變 125
第二節 留學英國與英國的學位制度 128
第三節 英國高等教育中留學生的構成 129
第四節 2014/2015年在英中國留學人員基本信息 130
第五節 在英就讀中國留學生的年齡、專業和就讀學校分布 132
第六節 中國留學生對英國高等教育的經濟貢獻 134
第七節 中國留學生在英國面臨的挑戰 135
第十章 國家公派留學歐美化的現象分析 138
引言 138
**節 我國公派留學政策的演變 138
第二節 改革開放后的國家公派留學回顧 142
第三節 “高水平”項目政策目標解讀 145
第四節 “高水平”項目留學生的接收地區和國家分布 148
第五節 改變目前歐美化的策略與措施 151
第十一章 智力引進與“千人計劃”學者回歸 154
引言 154
**節 科教興國與人才強國戰略 155
第二節 以重大工程為依托實施人才戰略 157
第三節 “千人計劃”學者 159
第四節 華人“千人計劃”學者回歸的動因 163
第五節 “千人計劃”學者的學術優勢 165
第六節 “千人計劃”學者面臨的挑戰 166
第十二章 智力循環:外國專家來華工作的學術貢獻 168
引言 168
**節 智力循環與國家人才戰略 169
第二節 外國專家含義的變化 171
第三節 來華外國專家數量的增長 172
第四節 外國專家對我國高等教育的學術貢獻 173
第五節 引進外國專家過程中面臨的挑戰 175
第六節 引進外國專家的策略 177
第十三章 推動院校國際化:美國聯邦政府的對外援助策略 178
引言 178
**節 對外援助的形成與經費 178
第二節 美國大學對外援助中的能力建設 182
第三節 大學參與能力建設的范圍 183
第四節 美國大學參與外援計劃的發展脈絡 187
第五節 抱團參與應對對外援助學科多樣性 190
第六節 援助國與受援國大學的長期“派對” 193
結論 198
第十四章 美國高等教育國際化的縮影:耶魯的案例 199
引言 199
**節 有限國際化:從建立之初到“二戰”結束 200
第二節 快速國際化:從1945年到1960年 203
第三節 國際化的穩步發展:從1961年到1980年 205
第四節 擴大國際學生規模的訴求:從1981年到2000年 210
第五節 走向全球的耶魯大學:從2000年至今 214
第十五章 知識生產新模式中的院校國際化 219
引言 219
**節 研究型大學中知識生產模式的變革 220
第二節 學科類別與應用學科的發展 224
第三節 研究型大學中專業應用學科的發展模式 227
第四節 學術研究的多元發展機制與國際合作 228
第五節 院校國際化促進了知識生產模式的轉型 229
第六節 從知識生產模式轉變看“雙一流建設” 230
第十六章 國際大學聯盟在國際人才培養中的作用 233
引言 233
**節 環太平洋大學聯盟成員學校基本情況 235
第二節 環太平洋大學聯盟成員學校國際化問題研究的設計 236
第三節 問卷調查數據分析結果 237
第四節 國際化成功案例中的教學、教育拓展項目的特征 239
第五節 科學研究的跨境合作 240
第十七章 “一帶一路”倡議與院校國際化轉型 243
引言 243
**節 “一帶一路”倡議與教育對外開放 244
第二節 “一帶一路”上的文化與教育合作 245
第三節 文化多樣性與多語種教育 247
第四節 “一帶一路”倡議與漢語推廣 250
第五節 “一帶一路”倡議與院校國際化的國家布局 251
第六節 “一帶一路”倡議:教育在行動 255
參考文獻 260
后記 270
全球化進程中的院校國際化:理論與實踐 作者簡介
馬萬華,北京大學教育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北京大學國際高等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教育部國際司國別與區域研究國際教育研究基地主任。1982 年畢業于吉林大學外語系,獲得學士學位。1987 年赴美留學,在康奈爾大學獲得教育學碩士學位(1992)和博士學位(1997)。1997 年開始在北京大學任教,主要從事高等教育國際化、國際高等教育治理、“雙一流”大學建設和中外合作辦學等方面的研究。擔任多個國際教育雜志的編委和評審專家。目前從事的課題研究包括全球性研究型大學和“雙一流”建設、院校國際化、中外合作辦學和國際學校教育等。
- >
朝聞道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巴金-再思錄
- >
經典常談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唐代進士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