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北京科技大學(北京鋼鐵學院)紀事:1952—2022 版權信息
- ISBN:9787030718792
- 條形碼:9787030718792 ; 978-7-03-071879-2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北京科技大學(北京鋼鐵學院)紀事:1952—2022 本書特色
北京科技大學師生校友以及關注中國高等教育,特別是冶金高等教育和北京科技大學發展的各界人士
北京科技大學(北京鋼鐵學院)紀事:1952—2022 內容簡介
本書系統梳理了北京科技大學1952年至2022年七十年的發展歷程。按1952年建校到1960年北京鋼鐵工業學院、1960年至1988年北京鋼鐵學院、1988年至1998年隸屬于冶金工業部時期的北京科技大學、1998年至2022年隸屬于教育部時期的北京科技大學四個時段分別整理匯編。主要內容包括: 學校名稱、歷史沿革、領導體制、隸屬關系、人事方面的重要變化, 各種重要章程、決策和措施的制訂, 各種重要組織的建立和重要活動, 各種重要會議, 學校重大事件和活動, 校園變遷、標志性建筑及工程、重要設施的興建, 學校重大成就, 學校主辦的國際會議、國 (境) 外交流活動和合作辦學等, 以及學校發展中的代表性統計數字等。
北京科技大學(北京鋼鐵學院)紀事:1952—2022 目錄
序言/一
凡例/三
北京鋼條工業學院
1952-1960.1
建校歷史背景/003
1952年/003
1953年/010
1954年/014
1955年/016
1956年/027
1957年/036
1958年/045
1959年/058
1960年/065
北京鋼條工業學院
1960.2-1988.4
1960年/069
1961年/076
1962年/078
1963年/081
1964年/083
1965年/090
1966年/095
1967年/099
1968年/100
1969年/101
1970年/102
1971年/105
1972年/106
1973年/109
1974年/110
1975年/112
1976年/114
1977年/116
1978年/119
1979年/123
1980年/127
1981年/131
1982年/134
1983年/137
1984年/141
1985年/147
1986年/153
1987年/158
1988年/161
北京科技大學
1988.4-1998.8
1988年/167
1989年/170
1990年/174
1991年/179
1992年/183
1993年/189
1994年/195
1995年/199
1996年/205
1997年/209
1998年/216
北京科技大學
1998.9-2012.4
1998年/223
1999年/225
2000年/229
2001年/233
2002年/238
2003年/246
2004年/252
2005年/259
2006年/268
2007年/277
2008年/287
2009年/297
2010年/304
2011年/314
2012年/322
2013年/334
2014年/347
2015年/358
2016年/372
2017年/382
2018年/395
2019年/407
2020年/423
2021年/435
2022年/451
后記/454
北京科技大學(北京鋼鐵學院)紀事:1952—2022 節選
建校歷史背景 新中國成立初期,為適應國家大規模有計劃的經濟建設對高等教育人才的需求,根據高等教育建設的實際,中央人民政府決定對舊中國留下的全國高等學校院系進行調整及教學改革。與此相關的研究和試點工作已經于1949年底在各大行政區相繼展開。 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下文簡稱教育部)召開**次全國高等教育工作會議。會議提出要以理論與實際一致的方法,培養高級國家建設人才;明確制度改革是當前改革高等教育中*急需進行的主要工作,其中包括院系的調整。 1951年9月,教育部對中國高等院校進行“調整、統一、整頓、鞏固”工作,部分學校院系進行先期調整。10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公布實施《關于改革學制的決定》,教育部隨之確定了1951~1953年院系調整的方針,即“以培養工業建設干部和師資為重點,發展專門學院和?茖W校,整頓和加強綜合性大學! 1951年9月,京津地區20所高等院校在教師中開展了以改造思想、改革高等教育為目的的學習運動;11月,中共中央發出《關于在學校中進行思想改造和組織清理工作的指示》。兩者為院系調整打下了思想基礎并提供了組織保障。 1951年11月,教育部召開全國工學院院長會議,擬訂了全國工學院院系調整方案。提出要創設地質學院、開辦鋼鐵學院和石油學院,工業大學有多科性和單科性之分。此次會議拉開了1952 年全國院系大調整的序幕。 1952年 1月,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召開全國高等學校地質、采礦、冶金三系(科)會議,準備年內在京津地區建立地質、礦業、鋼鐵等專門學院。 4月22日,中央重工業部鋼鐵工業局劉彬局長在鋼鐵局會議室(東四三條五號)主持召開鋼鐵學院籌備工作**次會議,決定抽調陳瑯環、柏華等19人參加鋼鐵學院籌建工作。25日召開有關學校代表座談會,重工業部副部長鐘林、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劉光、重工業部教育委員會許安民、天津大學代表魏壽昆、唐山鐵道學院代表章守華、北京工業學院代表楊尚灼、童光煦等參加會議,討論和研究擬建鋼鐵學院的系科設置、教學計劃與教材、校舍修建,儀器調配,人員配備以及五院校采礦、冶金系科合并等問題。會后,指派人員到東北有關院校學習辦學經驗。 5月,教育部《關于全國高等學校1952年調整設置方案》中指出,自1951年起,全國高等學校根據國家整頓與加強綜合大學、發展專門學院的要求,有計劃有步驟開始進行全面或重點調整,預計兩年基本完成。方案中“華北區”“高等工業學校”部分指出:“(四)北京鋼鐵工業學院(新設):由北京工業學院、唐山鐵道學院、山西大學工學院、西北工學院等校冶金系科及北京工業學院采礦、鋼鐵機械、天津大學采礦系金屬組等系科合并成立! 7月24日,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副部長曾昭掄主持籌備會議,參加會議的除籌備建校人員和有關院校代表外,還有清華大學教務長錢偉長,原華中鋼鐵公司副經理魏景昌。會議決定成立鋼鐵學院籌備委員會,下設籌備組和建校組;I備組負責五校合并及教學組織等事宜,成員有魏景昌、魏壽昆、楊尚灼、童光煦、謝家蘭、章守華、耿步蟾、任殿元等8人,魏景昌為召集人;建校組負責新校建設等事宜,成員有陳瑯環、柏華、魏景昌等人,陳瑯環為負責人。 8月3日至5日,劉彬局長主持籌備會議,宣布成立鋼鐵學院籌備委員會及成員名單,議定在籌備組下分設教學和院系調整搬遷兩個小組,由魏壽昆、楊尚灼分別負責。會議同時就學習蘇聯進行教學改革、院校系科搬遷以及新學年開學等問題進行研究。會后,由鋼鐵工業局編制建校輪廓計劃并呈報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財政經濟委員會。 8月4日,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52)院調字第〇一二號”文件指示:1.年內在北京成立鋼鐵學院,暫附設在清華大學,準備次年成立獨立的專門學院(見原文件);2.集中天津大學、唐山鐵道學院、山西大學、北京工業學院、西北工學院五校的全部或部分采礦、冶金系(科、組)作為成立鋼鐵學院之基礎;3.組織鋼鐵學院籌備委員會,由魏景昌(召集人)、魏壽昆、謝家蘭、楊尚灼、童光煦、章守華以及山西大學冶金系1人、西北工學院冶金組1人組成籌備小組,籌備小組同時受清華大學籌備委員會領導,定于8月初集中至清華大學辦公。文件指出:“這是中國人民教育建設事業中的一件重大事情”。根據此文件,山西大學選派耿步蟾教授參加籌備,并由穆承章助教協助工作;西北工學院選派任殿元教授參加籌備,并由張鑒助教協助工作;唐山鐵道學院章守華教授因故不能參加籌備工作,改派林宗彩教授、朱覺教授參加籌備,并由周取定、盧盛意、賴和怡助教協助工作。 8月7日,鋼鐵學院籌備小組在清華大學圖書館地下室正式辦公。不久,辦 教育部關于成立北京鋼鐵工業學院的文件 公地址遷至清華大學生物館。 8月9日,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52)下高礦曾字第〇〇三號”文件就采礦系調整問題緊急指示:華北區各高等學校原有礦冶系的設置暫分為采石油、采煤、采金屬三類,依次分別在清華大學、中國礦業學院、北京鋼鐵學院設立有關的專業,原有采礦系師資、學生、設備、圖書按分工予以調整。方案明確:清華大學采礦系一年級學生按志愿分為采金屬和采石油兩組,采金屬組調整至鋼鐵學院,二年級學生按原來組別,采金屬組調整至鋼鐵學院。至此,鋼鐵學院成立之基礎擴為六所院校的采礦、冶金系(科、組)。 8月12日,院校調整清華大學籌備委員會決定請教育部增聘魏景昌參加清華大學籌備委員會。 8月21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財政經濟委員會“(52)財經干字第十四號”文件批準鋼鐵局擬定的鋼鐵學院建校輪廓計劃。按照此計劃,鋼鐵學院擬設7個系16個專業,學生規模擬達到本科生5000人,研究生200人。 8月30日,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以“(52)高礦曾字第〇一二號”文件呈政務院文化教育委員會核準。文件擬定鋼鐵學院正式名稱為“北京鋼鐵工業學院”,同時擬定北京鋼鐵工業學院籌備委員會由14人組成:籌備委員會主任委員劉彬(中央重工業部鋼鐵工業局),副主任委員陳瑯環(中央重工業部鋼鐵工業局),委員李承文(中央重工業部)、魏景昌(鋼鐵工業學院)、柏華(中央重工業部鋼鐵工業局)、張文奇(唐山鐵道學院)、魏壽昆(天津大學)、楊尚灼(北京工業學院)、童光煦(北京工業學院)、劉之祥(天津大學)、謝家蘭(天津大學)、章守華(唐山鐵道學院)、錢偉長(清華大學)、陳藹民(中央教育部)。 教育部關于“北京鋼鐵工業學院”校名及籌備委員會名單的批復 9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任命魏景昌為北京鋼鐵工業學院副院長,并主持全面工作。 9月,經全國統一招考,新招1952年入學學生(一年級)412名,分為采礦、煉鐵、煉鋼、電冶金、軋鋼、金相熱處理和鋼鐵機械7個方向,按過渡性教學計劃培養,10月12日在清華大學正式上課。 9月,院校調整并入1951年入學學生(二年級)304名,除機械專修科人數不變外,其余按采礦、煉鋼、電冶金、軋鋼、金相熱處理5個方向調整,參照過渡性教學計劃培養,10月12日在清華大學正式上課。 9月,院校調整并入1950年入學學生(三年級)131名,除采礦專業人數不變外,其余按煉鐵、電冶金、軋鋼、金相熱處理4個方向調整,并于9月下旬至清華大學集中。10月初,104名學生分赴東北鞍山鋼鐵公司和撫順鋼廠實習,行前在清華大學舉行歡送會,教育部副部長曾昭掄出席并講話。 9月,院校調整并入1949年入學學生(四年級)1名,繼續煉鐵方向學習。 10月3日,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52)高礦字第二十九號”文件通知,因唐山鐵道學院材料系停辦,其二年級學生24名轉入北京鋼鐵工業學院代為培養,并請北京鋼鐵工業學院在3年內再為教育部培養冶煉、鍛鑄、熱處理?迫瞬76名。 10月4日,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52)下高礦字第三十三號”函件通知,經與重工業部及鋼鐵工業局商討,決定鋼鐵工業學院不設有色金屬方面的專業,原擬調整至北京鋼鐵工業學院的北京工業學院有色金屬方面教師和學生共43人改為調整至中南礦冶學院,圖書儀器設備隨同調整。 10月,中共北京鋼鐵工業學院臨時黨支部成立,隸屬清華大學黨委領導,魏景昌任書記,高瑞珍為副書記。12月,中共北京鋼鐵工業學院支部委員會成立,直屬中共北京市委領導,時有黨員49名(學生黨員16名,教師及干部黨員33名)。 11月,學院舉行首次期中教學檢查,規定每學期進行兩次教學檢查。 12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任命張文奇為北京鋼鐵工業學院副院長。 1952年底,據“清華大學鋼鐵學院一九五二年度**學期學生人數統計表”顯示,新設的鋼鐵工業學院共設有4個年級4個系9個專業及1個鋼鐵機械專修科,學生總數848人;據學校相關檔案記載,時有教授25人。具體如下: 采礦系:設有采礦、選礦2個專業;教授7名,學生135名,系主任盧煥云。教授姓名及其來源學校:盧煥云(清華大學)、劉之祥(天津大學)、華鳳諏(天津大學)、陳兆東(北洋大學、北京工業學院)、胡熙庚(北洋大學、北京工業學院)、童光煦(北京工業學院)、楊善元(遷校時調去北京礦業學院)。 冶煉系:設有鋼鐵冶金專業,分為煉鐵、煉鋼和電冶金3個專門化;教授11名,學生306名,系主任魏壽昆。教授姓名及其來源學校:魏壽昆(天津大學)、謝家蘭(天津大學)、林宗彩(唐山鐵道學院)、朱覺(唐山鐵道學院)、胡庶華(武漢大學、北京工業學院)、郗三善(山西大學)、耿步蟾(山西大學)、石心圃(西北工學院)、任殿元(西北工學院)、陳大受(中財委)、張文奇(北洋大學、唐山鐵道學院)。 金相及熱處理系:設有金相熱處理、物理檢驗2個專業;教授3名,學生138名,系主任章守華。教授姓名及其來源學校:章守華(唐山鐵道學院)、趙錫霖(清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莉莉和章魚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史學評論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巴金-再思錄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