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中學生物新課程教學設計案例及評析 版權信息
- ISBN:9787030584946
- 條形碼:9787030584946 ; 978-7-03-058494-6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中學生物新課程教學設計案例及評析 內容簡介
本書以基礎教育新課程改革的有關精神和生物新課程標準的有關內容為依據和出發點,吸收國內外基礎教育和教師教育發展的新理念、新方法,體現內容新、案例精、強調實踐和體驗、針對性和實效性強的特點。主要內容包括高中新課程教材分析、初中生物新課程教材分析,高中生物分子與細胞、遺傳與進化、穩態與環境、生物技術實踐、生物科學與社會現代生物科技專題的案例展示及評析,初中新課程七年級上、七年級下、八年級上、八年級下的案例展示及評析等。本書可作為各類師范院校生物教育專業本專科、以及學科教學(生物)教育碩士、課程教學論(生物)教育學碩士教材,也可供新入職教師的參考學習所用。
中學生物新課程教學設計案例及評析 目錄
**章 緒論 1
**節 新課程改革的歷史與發展 1
第二節 教學設計的概念與特點 5
第三節 生物學教學設計的操作方法 8
第二章 高中生物——分子與細胞 19
**節 生命活動的主要承擔者——蛋白質 19
第二節 細胞膜 21
第三節 溶酶體的自噬作用 26
第四節 葉綠體的結構 30
第五節 細胞核——系統的控制中心 33
第六節 植物細胞的吸水和失水 35
第七節 對生物膜結構的探索歷程 47
第八節 酶的作用及本質 49
第九節 酵母菌的無氧呼吸 51
第十節 光照強度對植物的影響 55
第三章 高中生物——遺傳與進化 59
**節 受精作用 59
第二節 染色體變異 62
第三節 誘變育種 65
第四節 藍色菊花的產生——基因工程 69
第五節 達爾文的自然選擇學說 73
第六節 物種的概念 76
第四章 高中生物——穩態與環境 80
**節 促胰液素的發現 80
第二節 體溫調節的過程 84
第三節 體液免疫 86
第四節 免疫的應用 89
第五節 細胞分裂素的生理作用 92
第六節 標志重捕法 94
第七節 種群增長的“S”型曲線 96
第八節 種間關系之寄生 99
第九節 種間關系之捕食 101
第十節 植物在群落中的垂直結構 108
第十一節 生態系統的結構 110
第十二節 生態系統的組成成分 112
第十三節 生態系統的信息傳遞 114
第五章 高中生物——生物技術實踐(選修) 122
**節 傳統發酵技術的應用 122
第二節 微生物的培養與應用 133
第六章 初中生物 145
**節 生物與環境組成生態系統 146
第二節 顯微鏡的結構 148
第三節 種子的結構 150
第四節 人體對外界環境的感知之近視 154
第五節 動物的學習行為 157
第六節 觀察雞卵的結構 159
中學生物新課程教學設計案例及評析 節選
**章緒論 **節新課程改革的歷史與發展 課程作為人類意識成果的結晶,在學校實現教育目的、組織教育教學活動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是集中反映和體現教育思想和教育觀念的載體,而基礎教育課程更是整個國民教育體系的基礎。 隨著社會環境的變化,我國的基礎教育在開展過程中逐漸顯現出一些矛盾,如滯后的教育觀念與新時代人才培養目標的矛盾、過多強調以高分取勝的教育機制與培養學生綜合素養的矛盾、部分學科課程內容落后與多元智能發展的矛盾,這些矛盾與沖突就需要依靠不斷進行的基礎教育改革來調解。而課程改革是基礎教育改革的核心內容,通過基礎教育的課程改革,改變人才培養模式和人才培養目標,提高人才培養中的素質教育,從而培養出適應社會發展、適應日新月異的科技需求的新型人才,進而提高全民素質。 自1949年以來,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已有8次,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也從中獲取了經驗和教訓。我國中學生物教學在發展過程中歷經挫折、曲折前進,改革開放以后,終于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從2001年開始,我國展開了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在課程類型、結構內容、課程目標、課程設置等多個方面做了較大幅度的調整和改革,其核心在于改變人才培養的傳統模式,發展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此次變革是1949年以來理念*新、力度*大、范圍*廣、影響*深的一次課程改革。借此機遇,中學生物教育的改革也取得了顯著成效。回顧課程改革歷程,在成與敗的經驗與教訓中理清課程改革思路、明確中學生物課程發展方向,對于當前全面深化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具有重要意義。 一、新課程改革的歷程 21世紀初,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在全國陸續開展,也稱為新課改。在經歷十年新課改后,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國務院于2010年頒發了《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以此綱要為標志,新課改進入了又一個嶄新階段。縱觀新課改的發展歷史,主要經歷了三個發展階段。 (一)調研和探討階段 1996~2000年,國家和社會各層面開展對課程改革的調研和探討。這一階段的工作重點是批判應試教育,提倡素質教育。 在課程計劃方面,1996年3月,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教育委員會(簡稱國家教委)發布了《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課程計劃(試驗)》,提出普通高中課程以學科類課程為主、活動類課程為輔,并在課程管理上明確提出了中央、地方、學校三級管理的思想。該課程計劃于1997年秋季在江西、山西、天津開始進行試驗。根據課程計劃試驗中反映出的問題,199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簡稱教育部)又組織專家對之進行了修訂和完善,于2000年1月頒發了《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課程計劃(試驗修訂稿)》。 在教學大綱方面,隨著1994年、1995年義務教育和普通高中階段課程計劃的調整,教學大綱也進行了相應調整。1996年,在普通高中新課程計劃頒布的同時,國家教委印發了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12個學科的教學大綱。2000年,教育部又頒布了義務教育全日制小學、初中和全日制普通高中各科教學大綱的試驗修訂版,其中普通高中的教學大綱已經擴大到全國10個省、直轄市進行試點試驗。 在教材方面,為貫徹落實國務院制定的新工時制,1994年人民教育出版社根據《人教版九年義務教育教材和現行中小學教材調整意見》對中小學教材作了修訂,從1996年開始使用。隨著1996年國家教委發布普通高中課程計劃和教學大綱,人民教育出版社據此又編寫了全套高中教材,從1997年秋季起在山西、江西和天津開展試驗。2000年1月,教育部發布義務教育階段和普通高中各學科教學大綱的試驗修訂稿后,人民教育出版社又對中小學教材進行了修訂,其中高中新教材在2000年秋季擴大到全國10個省、直轄市繼續進行試驗[1]。此外,除人民教育出版社以外,很多省、直轄市也根據教學大綱和課程計劃的調整編寫了教材,在通過審查、審議后供中小學使用。 在這個時期,基礎教育課程受應試教育的影響,仍存在不同程度的課程模式單調、課程結構不盡合理、課程內容略顯陳舊等問題,但這一時期的課程改革提出了如三級課程管理等一些新的構思,并建構了與義務教育課程計劃相銜接的普通高中課程體系,使義務教育-高中一體化的課程體系得以*終形成。 (二)實施新課程標準階段 為了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更好地解決前7次課程改革遺留的課程問題,為了適應國際課改的潮流,我國又開始了一場普遍、全面、深入持久的課程體系改革。2001~2010年,為實施新課程標準階段。這一階段主要以教育部印發的17個學科的課程標準(實驗稿)為參考標準,進行課程改革。 2001年5月29日,國務院印發了《關于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該決定明確提出要“確立基礎教育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的戰略地位”,強調“基礎教育是科教興國的奠基工程,對提高中華民族素質、培養各級各類人才,促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具有全局性、基礎性和先導性的作用”[2]。2001年6月8日,教育部印發了《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同年7月,教育部頒布了義務教育階段17個學科的18個課程標準實驗稿,審定了20個學科的實驗教材。義務教育各學科課程標準及其實驗教材于當年秋季首先在全國38個國家*實驗區開展實驗。 新一輪課程改革更加關注學生的個性和興趣,強調課程內容應密切聯系學生的生活經驗,倡導自主、探究、合作式的學習,學生的主體地位在本次課改中得到充分體現。新課程體系涵蓋幼兒教育、義務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其目標有:實現課程功能的新突破;更新課程內容;優化調整課程結構;轉變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建立新的評價標準;實行三級課程管理制度。 (三)完善總結和深入推進新課改的新階段 2010~2020年是完善總結和深入推進新課改的新階段,主要針對的是前一階段改革中制約改革的招生制度和評價制度等突出問題,這一階段以《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等文件為指導,繼續深入開展課改。 為落實黨的十八大、十九大關于立德樹人的要求,進一步深化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教育部組織多位專家對普通高中課程方案和語文等14個學科課程標準進行了修訂,歷時4年全部完成,于2018年1月16日發布。新的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體現了鮮明的育人導向,思想性、科學性、時代性、整體性等明顯增強。 新課程推廣十多年來,取得了驚人的成績,但也存在著不少問題。在一段時間內學界觀念殊異,而在多元文化背景下的現今,人們逐步把沖突的中心集中到課程的民族文化堅守與外來文化的改造問題上,更愿意從文化特征方面思考課程改革中的各種問題,從本土文化出發,進行文化革新與創生[3]。目前,新一輪課程改革已進入攻堅階段的深水區,反思與爭鳴、外來與本土、溫和與激進都在不斷對話中開展,基礎教育的綜合改革正在逐步深入推進,這對于提高認識、推進改革是十分必要的。 此次改革不是對課程內容的單一調整,不是新老教材的替換,而是一次以課程為核心的涉及全部教育范疇乃至全社會的系統改革,是一場課程文化的革命,是教育觀念與價值的改變,包括課程的理念、方法、管理、目標、評價等各個方面。這場改革仍在繼續,成敗與否有待實踐的查驗。 二、新課程改革以來中學生物課程改革的發展變化 雖然我國生物學起步較晚,生物學教學發展滯后,但自2001年新課改至今,中學生物學學科教育已經取得了可喜的成就,其地位和理念發生了重大變化。隨著新課改的發展,生物學教育教學相關的論文在教育類論文中的比重逐年增加,且生物學學科高考分值有所增加,選擇生物學學科相關方向的學生也越來越多,學科地位顯著提高。 (一)新課程標準初步實施階段 2001~2010年,為中學生物新課程標準初步實施階段。 自1999年國家正式啟動21世紀生物課程改革項目以來,生物學科課程標準研制組也于2000年成立,由此開始了生物課程標準的研制工作。2001年6月8日,我國頒布了《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作為我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綱領性文件,其為本次課程改革搭建了總體框架,明確了課程改革的目標和任務,對生物課程改革具有核心的指導意義。 2001年和2003年教育部分別頒布了《全日制義務教育生物課程標準(實驗稿)》和《普通高中生物課程標準(實驗稿)》。這兩個課程標準提出了全新的中學生物課程理念、目標和內容要求。這是我國生物學教育工作者自主研制的、反映了生物學教育共同規律和我國實際情況的國家課程指導文件,為我國中學生物教育標定了新的方向并展示了美好的未來[4]。 隨后,2003年在全國范圍內恢復生物高考是一個重要的轉折點,而2004年開始在全國陸續實施的新課程改革則是另一個具有深遠影響的事件。隨著2003年教育部《普通高中生物課程標準(實驗稿)》的頒布,2004年9月,廣東、山東、海南和寧夏4個實驗區試行了高中新課程改革。此后,江蘇、遼寧、天津、安徽、浙江、上海、福建等省份陸續分批進行了新課程改革,至2010年9月,全國所有的省份(除港、澳、臺外)都加入了新課程改革的行列,這為我國的中學生物教學研究翻開了嶄新的一頁。 (二)新課程標準深入推行階段 2010~2020年是中學生物學新課程標準不斷總結、深入推行的階段。此階段頒布的初中、高中新課標對初中、高中生物學學科課程教學實踐意義重大。 2011年,教育部頒布了《義務教育生物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此次新課標是自2001年版生物課程標準發布以來首次進行的修訂完善,標志著我國初中生物學課程正在沿著新的方向發展,并取得了顯著的進步,這主要體現在更新變化的課程理念、課程性質及課程內容上。 “面向全體學生、提高學生的生物學素養、倡導探究性學習”是初中生物學的3個新課程理念。這3個理念分別與生物學課程的教育對象、課程的教育目標和課程的實施策略相對應,涵蓋了課程的主要方面并有可操作性。這些理念確立了我國生物學教育發展的方向和趨勢,既反映了國際上科學教育發展的共同規律和特點,同時又符合我國基礎教育的培養目標和社會需求,在課程發展的前瞻性和可行性上有較好的平衡[5]。 在課程性質方面,初中新課標強調了生物學課程作為一門自然科學課程,應當展示生物學的基本內容、反映自然科學的本質,應當成為一門真正意義上的科學教育課程,學生不僅習得科學知識,還要領悟科學方法,不是被動地記憶和理解科學知識,而是通過親身參與探究過程,習得知識,體驗過程,領悟方法,訓練思維,養成科學態度,提高科學探究能力和終身學習的能力。 在課程內容上,初中新課標有以下幾點更新:在“課程內容”的10個一級主題中都列出了本主題的重要概念,并對重要概念以概念內涵的形式進行描述,從而對重要概念做出強調;概述無脊椎動物和脊椎動物不同類群的主要特征及它們與人類生活的關系,不但讓學生對生物界的全貌有較全面的認識,而且增進了學生對動物與人類關系的認識,為學習生物多樣性的保護和生物進化等內容打基礎;調整部分條目的目標行為動詞,如“說明顯微鏡的基本構造和作用”中的“說明”改為“說出”、“解釋某些有害物質會通過食物鏈不斷積累”中的“解釋”改為“舉例說出”等。 針對高中階段的生物學課程,教育部于2018年1月發布了《普通高中生物學課程標準(2017年版)》。修訂后的生物學課程標準,在課程理念、課程內容、課程結構等方面均有調整,課程內容的內在聯系更為緊密,學科特色凸顯。 課程理念修訂范圍較大,從實驗版的“提高生物科學素養”“面向全體學生”“倡導探究性學習”“注重與現實生活的聯系”更新為“核心素養為宗旨”“內容聚焦大概念”“教學過程重實踐”“學業評價促發展”。2017年版新課程標準繼承并發展了原有的課程理念,“核心素養”涵蓋了“生物科學素養”,生物學課程從生命觀念、科學思維、科學探究和社會責任等方面發展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這是課程的基本要求。課程設計在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二體千字文
- >
姑媽的寶刀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朝聞道
- >
我與地壇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推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