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論中國
-
>
中共中央在西柏坡
-
>
同盟的真相:美國如何秘密統治日本
-
>
中國歷代政治得失
-
>
中國共產黨的一百年
-
>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 第四卷
-
>
在慶祝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
任人唯賢,選賢與能——中國的選人用人制度 版權信息
- ISBN:9787119125954
- 條形碼:9787119125954 ; 978-7-119-12595-4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任人唯賢,選賢與能——中國的選人用人制度 本書特色
“任賢必治,任不肖必亂”是千古不易的規律。歷史證明,所用之人賢德與否關系到君主的正邪勞逸,民風的善惡厚薄,國家的治亂興衰。中國自上古時期就開始了選賢的實踐,形成了觀賢、用賢、尊賢、賞賢、讓賢、遠佞等機制,特別是察舉制和科舉制,對中國歷史進程產生了重要影響。中國現行的人才選拔制度所堅持的“德才兼備,以德為先”原則,以及其中的選拔、晉升、考核、監察、問責等機制,無不汲取了古代選賢任能的智慧,是對賢能政治的繼承和發展。
任人唯賢,選賢與能——中國的選人用人制度 內容簡介
“任人唯賢”“選賢與能”是中國古代吏治的精髓。本書分別從經、史、子部典籍中選取歷史故事進行闡釋。**章闡釋任賢的重要性,論述官員賢德與否關系到國家的治亂興衰、君主的正邪勞逸、以及民風的善惡厚薄。第二章闡釋賢才的標準,以賢德之人、孝廉之人、直諫之人、薦賢之人為例進行說明。第三章闡釋選賢舉能,內容涉及對人才的考察、薦賢的關鍵,讓賢,以及察舉制和科舉制這兩種選賢的制度。第四章闡釋任人唯賢,討論了在任人過程中四個重要的方面,即尊重人才、辨別人才、采納賢士建議、以及獎賞人才。中國始終遵循賢能治國,賢能政治的影響也持續到今天。從歷史中汲取選賢與能的智慧,可為當今選人用人提供有益借鑒。
任人唯賢,選賢與能——中國的選人用人制度 目錄
總序
導語
**章 任賢的重要性
關乎國家安危:賢人以為寶,鄰國不謀伐
關乎君主成敗:不計射鉤仇,任賢成霸業
關乎君主榮辱:不聽賢臣勸,親無善終
關乎官吏勞逸:子賤治單父,任賢而民治
關乎民風善惡:德化不任刑,嘉禾生中牟
第二章 賢才的標準
賢德之人:唐堯光四表,舉舜服九州
孝廉之人:孝子吳隱之,不懼飲貪泉
直諫之人:國無直諫士,豈可曰具官
第三章 選賢與能
觀賢:五觀辨賢才,所舉定良相
舉賢:外舉不避仇,內舉不失親
讓賢:讓賢之風盛,晉國所以興
察舉:進賢受上賞,蔽賢蒙顯戮
科舉:苦讀舉進士,先憂后樂公
第四章 任人唯賢
辨賢:聽言宜觀事,觀事當察行
尊賢:一沐三握發,一食三吐哺
用賢:欒武子用賢,從善不從眾
遠佞:不能退不肖,欲存可得乎
賞賢:君臣后同心,合力鑄貞觀
歷史名言
任人唯賢,選賢與能——中國的選人用人制度 作者簡介
聶菲璘,北京大學學士、碩士,劍橋大學三一學院博士、博士后,中共中央黨校倫理學博士,中國傳統文化促進會《群書治要》傳承委員會副主任,國家社科基金課題“《群書治要》中的德福觀研究”核心成員。現正主持金澤文庫本《群書治要》校注通譯。在《學習時報》《北京日報》《社會治理》等發表論文多篇。
- >
山海經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姑媽的寶刀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回憶愛瑪儂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