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分寸 跨越社交圈層的底層邏輯
-
>
生命唯愿愛與自由
-
>
中國式人情世故
-
>
看心理·第2輯(全5冊)
-
>
心靈四書(全4冊)
-
>
非暴力溝通
-
>
往里走,安頓自己
學習的學問 走出低效與無序的實踐法則 版權信息
- ISBN:9787121429941
- 條形碼:9787121429941 ; 978-7-121-42994-1
- 裝幀:一般純質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學習的學問 走出低效與無序的實踐法則 本書特色
適讀人群 :對個人成長和學習感興趣、有實踐的群體和個人。1.《刻意學習》《持續行動》作者Scalers全新力作。 2.五大維度打造學習全生命周期系統方法,走出低效與無序的現狀,倒逼自己突破極限,收獲成長。 3.陳海賢、黃有璨、帥健翔、石雷鵬、蔡壘磊、亦仁、粥左羅、熊浩、stormzhang、Kris領銜力薦。 4.“高效持續學習實踐法則”節選—— (1)天無絕人之路,破局就靠學習。 (2)初學者一定要放棄“通過做計劃提高執行力”的想法。 (3)學習穩賺不賠,不要吝嗇投入學習中的時間,投入越多越好。 (4)值得我們持續學習的四大領域:本專業知識,一切關于人的知識,關于人、事、物的歷史知識,以及文理知識。 (5)要從基礎概念抓起,建立100個概念的臺賬,*終形成概念網絡,你會發現新世界。 (6)不要喜新厭舊,不必刻意追新,把經典吃透,功力會有大幅長進。 (7)如果感覺自己學會了,就問自己能不能做出來、講出來、寫出來。 (8)不要刻意追求快速學習,學得多了,自然就快了,直接加速,動作會變形。 (9)寫不下了,看正文。
學習的學問 走出低效與無序的實踐法則 內容簡介
數字經濟時代,新技術、新業態涌現,持續學習、不斷學會成為對每一個社會人的基本要求。本書主要討論“學習”這個主題,介紹了學習者如何做好學習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具體包括:從開始學習到*終學會,要穿越哪些階段,每個階段會遇到什么問題,并且需要注意哪些方面。全書共分5章,第1章討論如何打開學習的視野,第2章討論如何做好學習前的充足準備,第3章討論如何掌握三大學習關鍵,第4章討論如何監控與調整自己的學習狀態,第5章討論如何學以致用與學習成果檢驗。
學習的學問 走出低效與無序的實踐法則 目錄
● 序章 能“看見”,就能“學會”●
● **章 打開學習的視野 ●
持續學習,百年大計
再給學習一次機會
唯有學習才能破局
持續學習永遠沒有完成時
學習的本事,是“長”出來的
學習就像吃飯,到點就要學
錢賺得越多,越要持續學習
● 第二章 做好學習前的充足準備 ●
初學者的謊言:通過做計劃提高執行力
計劃是要完成的,不是用來“曬”的
用漸進明細的方式做計劃
做計劃的能力,就像花錢的能力
構建人生學習藍圖,學到真正的知識
先解決生存問題:學好專業,構建完備知識體系
持續提升軟實力:學習一切關于人的知識
解決更難的問題:在歷史知識里尋找智慧
全方位理解世界:打通文理知識的隔閡
壓倒性投入學習時間
在絕對力量面前,任何技巧都是蒼白的
學習,從每天鎖定一小時開始
*好的學習方法是:沒有方法,硬學
有沒有“*好的學習方法”
“好方法”是生長出來的
持續學習七大**工具
● 第三章 掌握三大學習關鍵,讓學習更扎實 ●
建立概念網絡,打通不同領域
理解概念:以“情緒”概念為例,從不同領域找定義
用好概念:細摳+擴展+積累,形成涌現效果
終極目標:建立高精度、全聯通的概念網絡
概念實戰:建立100 個概念臺賬
風險警告:不要掉進概念的陷阱里
掌握原理,建立框架, 學會全面看問題
做好準備:沿著邏輯串聯概念
獲取原理:用問題牽引原理,驅動學習
一個悖論:我們喜歡“具體”勝于原理
用好原理:從100 個概念到100 個問題
建立框架:框架是原理的“組團”出道
尋找框架:吸收各領域里的經典知識
借鑒遷移,做有創造性的高階學習者
追尋本質:事物之間是普遍聯系的
一個利器:用“隱喻”訓練自己的學習本領
一個例子:用“隱喻”理解持續行動與刻意學習
學習引擎:記下你的100 個靈感
● 第四章 持續監控,持續調整,持續精進 ●
監控學習狀態
看地圖:讓持續學習通關的六大階段
調策略:抓住**反應的“牛鼻子”
勤迭代:學習是把0 變成1 的過程
研案例:辭職在家考研的風險有多大
調整學習心態
平常心:初學者不宜刻意追新
守本分:做學習和工作的老實人
收鋒芒:見機行事,低調做人
不怕苦:學習的苦是“自找的”
有張弛:學習到煩躁怎么辦
精進學習技術
唯快不破:怎樣才能快速學習
唯難不懼:有難度的知識要怎么學
自我升級:用復盤提升進步速度
保持專注:用問題引導前進的方向
換位思考:怎樣提出一個好問題
● 第五章 從“會學”到“學會”●
一旦學會,主動輸出 / 238
一聽就懂?那就輸出 / 238
持續輸出,不如寫書 / 240
如何寫書,是對學習者的終極考驗 / 244
用真金白銀檢驗自己的判斷 / 247
敢為自己的觀點下重注 / 248
我買的股票,漲了10 倍 / 249
想吃肉,就要能挨打 / 252
知道“方法”在什么時候不能用 / 254
對“小鎮做題家”好一點 / 254
不要成為方法的“粉絲” / 256
學習沒有“*好的方法” / 258
讓更多人一起學會 / 261
管理學“真香” / 261
持續學習者持續讓他人學會 / 263
以讀書會與人共學 / 265
全面消滅“小透明” / 270
● 結語 持續發聲,直到相遇 ●
● 附錄A 學習成果自測、思考題 ●
學習的學問 走出低效與無序的實踐法則 節選
●初學者的謊言:通過做計劃提高執行力 ● 做計劃的目的是什么?是完成計劃。計劃是用來完成的。把這句話拆開,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如果在做計劃的時候就知道這個計劃完不成,那就不要做計劃。 (2)如果你完成了計劃,馬上做下一個計劃,下一個計劃要比上一個計劃稍微難一點,*好是要“跳起來摘果子”。 (3)如果你在做計劃時,的確做過測算和分析,認為自己能完成,但*終沒有完成,那就要認真復盤這次計劃和執行中是否存在盲點,在下一次做計劃的時候進行調整。 ● 計劃是要完成的,不是用來“曬”的 一定要記住,計劃不是用來“曬”的,計劃是用來完成的。我們在做計劃時容易放飛自我,沉迷在“我要變得優秀了”的幻象中不能自拔,然后計劃越做越多,*終完成不了。 一定要克制,計劃是用來完成的,完成計劃要比做計劃痛苦十倍甚至百倍。如果你覺得自己不能完成,就不要做計劃。我們在行動力不強的時候,不要指望通過“做計劃”這個動作來讓自己完成更多的工作,計劃未必會提升我們的執行力。當然,當我們有穩定的計劃完成能力的時候,可以給自己設定激進的計劃,激發自己努力完成。 初學者一定要放棄“通過做計劃提高執行力”的想法。如果一個人平常不做計劃,當他開始做學習計劃的時候,一般情況下學習計劃都是不準確的,而且十有八九高估自己,畢竟人都是有些自戀的:我怎么可以讓自己的計劃顯得那么“菜”?于是為了所謂的“形象”,不知不覺地給自己做了看上去很厲害但是實際上完不成的計劃。 當你準備做學習計劃的時候,不要試圖一次就把所有的計劃都做出來,這樣做出來的計劃往往是有問題的,因為你看不準,尤其是準備參加重要考試,例如考研、考博、考資格證書時。請你停止嘗試在一開始就做一個完備而又周全的計劃,因為如果你平常不做計劃,你是無法突然做出一個好計劃的。 ● 用漸進明細的方式做計劃 正確的做計劃的方式是,先按天的節奏,每天完成一個小目標,之后慢慢加載。先做小計劃,然后完成小計劃,積累**次成功經驗;再把小計劃變成大計劃、短計劃變成長計劃,每次都增加一點,循序漸進,這樣做計劃的能力、完成計劃的能力才可以不斷提升。在這個由小勝到大勝再到持續勝利的過程中,不斷增強信心,對自我的評價也會越來越積極。 這就是項目管理里面的“漸進明細”的思想。“漸進明細”的意思是,在項目的推進過程中,隨著信息越來越充分、越來越詳細,評估也會越來越準確,也就越能做出自己能完成的計劃。 如果你現在準備考研,還有一年的時間,先不用糾結這一年的時間表,只規劃一天的時間,先看十頁考研的專業書,連續三天完成日計劃。在第三天末,馬上再做一個三天計劃,就是再完成一個更大的任務,比如研究考綱,然后完成這個計劃,實現自我肯定。接下來,你再做周計劃,比如花一個星期完成基礎科目大綱的學習,再把目標實現。之后再做月計劃,用一個月的時間去完成該計劃,比如英語單詞的復習……通過不停地完成計劃,并且同步提升計劃的難度,你的信心會越來越足,判斷力也會越來越強,而且行動力會被激發出來,抗壓能力、學習能力也能夠循序漸進地提升。這時候你再做長達一年的計劃,就會比較靠譜了。于是,隨著你的行動的“漸進”,你的計劃能夠越來越“明細”。 這里還有一個小細節,就是在本節開始提到的,當你成功完成了一個計劃,在做下一個計劃的時候,下一個計劃要比上一個計劃稍微難一點,不管是計劃的時間長度,還是任務本身的困難程度。畢竟,當我們想著一定要做一個確保能完成的計劃時,有可能會低估自己,做出過于簡單的計劃,“故意放水”總是完成過于簡單的計劃也不利于進步,做著做著就會覺得沒意思,于是不了了之。因此,*好的操作方案是每當我們完成一個計劃時,就對下一個計劃的難度稍微提高一些,至于每一次提高的幅度有多少,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來設置,比如每次提高5%~10%的難度,如果自認為水平很高,可以每次提高20%的難度。 在提升做計劃的能力的過程中,成就感是非常有必要的。成就感就是對自己判斷的確認,就是說到做到。要把每一次對計劃的完成當成一次正確的信號,說明自己之前做對了一些事情,而把每一次計劃未能完成的情況,當成是一次警告,說明出現了盲點或者疏漏,或者遇到了未預料到的事情。注意,我這里說的成就感,來自“言行一致”,來自說到做到,這是一種內在的肯定,而不是來自朋友圈有多少人給你點贊,你的文章有多少人閱讀,這些外在的指標不必追求,容易迷失方向。 在學習不斷取得進步的過程中,一定是正確的判斷越來越多,錯誤的判斷越來越少,這樣才會看得準,計劃完成率也會提高。這種做計劃的能力是需要我們去練習的。 隨著計劃從小到大不斷迭代,難度從簡單到困難持續增加,我們又會遇到一個新的問題:總有一天難度會增加到完成不了的狀態,這時候該怎么辦?接受錯誤才能減少錯誤,接受失敗才能減少失敗,沒有必要因為一次計劃沒有完成而頹廢、懊惱、垂頭喪氣。我們要從未能完成的計劃中積累經驗和吸取教訓,分析到底是哪些原因讓自己沒有完成計劃:是事情的難度過大、任務過多,還是出現了不可抗因素?是能力不夠、準備不足,還是由于自己的情緒波動導致的?已經犯過的錯誤下一次就不要再犯了,對于突發事件的影響,可以在下一次計劃當中適當留出余量。 看明白了這一點,再去看生活中大多數人走的幾乎是完全相反的路徑。很多人平常像一條“咸魚”,不做任何事情,每到年底就立一個新年計劃,相信自己在新的一年會有所改變。但是因為他們平常沒有“做計劃”的練習,也沒有按天、按周、按月完成計劃的經驗,一出手就是年度計劃,而且還“四大象限、八大模塊”橫空出世、煞有介事,必然是無法完成的,因為普遍會高估自己的能力。當計劃沒有完成時,很多人就會選擇遺忘計劃,而不是用韌性與耐心去重建。只是再重新立一個計劃就希望問題得到解決,這是異想天開的事情。 ● 做計劃的能力,就像花錢的能力 做計劃的能力其實就像花錢的能力。你錢包里有多少錢就能買多貴的商品,而做出好的計劃,本質上就是要數清楚自己錢包里到底有多少錢,這些錢包括我們的時間、精力、行動力、狀態、客觀環境的支持,以及過去多年來的學習情況。 總之,要有信心:不管要學什么,一旦做出了合理的計劃,只要每天都堅持做,總是可以完成的,只是時間長短的差異而已。你要讀一本書,如果你每天看一兩章,半個月就能看完;你要學一門課,每天聽一節,一個月就能學完。當你用這個節奏跑起來以后,會發現每年都能學到非常多的新東西。如果不開始做,而是先做一個計劃,一次性地把所有的事情都“理清楚了”之后再做,一般什么都得不到,因為你根本理不清楚。只有先跑起來,有了速度,你才知道剩下的路程,需要多長時間到達。 作為持續學習的新手,擁抱不完美,接受錯誤,先行動再計劃,邊做邊梳理,要比先梳理后做更能讓人進步。等你長滿了行動力的羽毛,需要協助很多人一起做一件事情,完成共同的目標,實現宏偉的愿景,這時候,你又要把順序倒過來,先把計劃做好,做得很詳細很周密,然后執行到位。
學習的學問 走出低效與無序的實踐法則 作者簡介
Scalers 暢銷書《刻意學習》《持續行動》作者,dangdang2017-2019年年度影響力作家,畢業于清華大學。 微信公眾號“持續力”主理人,“持續行動+刻意學習”理念踐行者。2014年創立S成長會社群,帶領社群成員攻克上百部不同領域的經典作品,實現“三個全面”。 擅長通過設計打造學習型組織、創建共同行動體,倒逼個體突破個人極限,收獲成長。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朝聞道
- >
回憶愛瑪儂
- >
巴金-再思錄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