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兩種文化之爭 戰后英國的科學、文學與文化政治
-
>
東方守藝人:在時間之外(簽名本)
-
>
易經
-
>
辛亥革命史叢刊:第12輯
-
>
(精)唐風拂檻:織物與時尚的審美游戲(花口本)
-
>
日本禪
-
>
日本墨繪
文物中的物理 本書特色
中科院科學史家寫給大眾的科普讀物本書作者戴念祖先生是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研究員,從事科學史研究逾50年,尤以中國物理學史見長。他參與創建的中國物理學史學科,引領眾多學者加入研究,加深了我們對中國古代科技的了解。作者剔除復雜物理公式與繁雜的理論,用通俗有趣的形式,將物理與文物結合起來,呈現給大眾一本人人讀得懂的科普書。 ★ 揭示文物背后的物理原理,真正看懂文物背后的奧秘一件工藝精湛的文物,不僅體現了當時的歷史、文化、藝術水平,往往也是科技發展的結晶。用現代科學的視角去看文物,就能真正理解文物生產、運用中的科技原理,深入理解文物的價值與內涵,讓你參觀博物館不再毫無頭緒。 ★ 一覽領跑世界的古代科技,帶你探索古人的發明創造與生活智慧怎么滾動都不會灑出灰的“被中香爐”,摩擦兩耳就能噴水的魚洗,屹立千年不倒的應縣木塔,8000年前就能吹奏出完整七聲音階的賈湖骨笛……領略影響世界文明的中國古代科技成就,探索古人的發明創造與生活智慧。 中科院學者寫給大眾的文物科普,揭示文物背后的物理原理,再現中國古代的輝煌科技。
文物中的物理 內容簡介
大家常從歷史與藝術的角度欣賞文物,卻忽略了其中隱藏的科技密碼。 本書則以物理學各分支學科(力學、光學、聲學、熱學、電和磁)為綱,揀集與其相關的文物,探討古人對物理知識的發現與應用:曾侯乙編鐘“一鐘雙音”的振動機制,應縣木塔“千年不倒”的結構性力學設計…… 深入了解文物背后的科學原理,發現古人在科技方面的創造與智慧,展現中國古代科技的高光時刻,讓文物在物理中活起來。
文物中的物理 目錄
文物中的物理 作者簡介
戴念祖,1942年生,福建長汀人。我國資深科學史家和中國物理學史學科創建者,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研究員,兼任《物理》《物理通報》《力學與實踐》等雜志編委、常務編委、顧問編委。三次獲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獎,1992年起享受國務院頒發的政府特殊津貼,1995年被授予“中國科學院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稱號。主要著作有《朱載堉──明代的科學和藝術巨星》《中國力學史》《中國聲學史》《中國科學技術史·物理學卷》等。
- >
巴金-再思錄
- >
莉莉和章魚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姑媽的寶刀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煙與鏡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