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中國文化產業發展史 版權信息
- ISBN:9787302602798
- 條形碼:9787302602798 ; 978-7-302-60279-8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中國文化產業發展史 本書特色
中國文化產業發展史對于國內文化產業學科話語體系的建構有著重大價值和顯著意義。教材基于史實搭建了有別于西方文化產業語境的中國文化產業發展脈絡和認知框架,是構建中國特色文化產業基礎理論體系的重要探索,符合中國化理論建構的總體要求和文化產業人才培養的特征。教材以朝代更替為經,以主要文化行業類別為緯對中國文化產業的發展進行了全景式的描繪,史料豐富翔實,很好地把握了大階段與小事件的結合,兼具了學術價值、趣味性和人文關懷。
中國文化產業發展史 內容簡介
中國文化產業發展史在內容安排上,共分為十三章,從原始社會的藝術起源中的經濟因素開始,依據歷史朝代交替的脈絡,以藝術贊助的視角切入,梳理并分析文化產業各個階段的發展情況,研究文化產品從古至今的生產、交換與消費,分析皇室贊助、私家贊助、公眾贊助在各個階段相關文化產業行業所發生的影響,總結歸納中國文化產業發展的規律。 中國文化產業發展史適合文化產業相關專業的本科及以上學生閱讀,有利于本專業學生建構學科基礎知識框架體系。其他讀者也可通過本書較為系統地了解中國文化產業發展的來龍去脈及相關特征。
中國文化產業發展史 目錄
**章 導論 1
學習目標 1
導言 1
**節 文化產業史的研究對象 1
第二節 文化產業史的研究方法 3
第三節 文化產業史的史料 5
第四節 中國文化產業史的結構 6
第五節 文化產業史的結論 7
本章小結 9
思考題 10
第二章 新石器時代 11
學習目標 11
導言 11
**節 藝術起源的經濟學視角 11
一、實用藝術—物質生產中“走私”的美感 12
二、裝飾藝術—物質生產外派生的美感 12
三、原始宗教—古代藝術發生的助推器 13
第二節 藝術品交換與藝術等價物的出現 14
一、裝飾藝術品是人類*早的私有財產 15
二、藝術商品化的濫觴 15
三、藝術生產商品化的萌芽 16
四、商品觀念向氏族內部的滲透 17
五、藝術品是一般等價物的早期形態 18
本章小結 19
思考題 19
第三章 夏商西周 20
學習目標 20
導言 20
**節 青銅器和玉器及其生產 20
一、以青銅器為中心的經濟活動 21
二、國家青銅器生產的管理 21
三、玉器藝術及其生產 24
第二節 王室的藝術消費 25
一、祭祀 26
二、文化建筑 26
三、宮廷宴樂與樂舞奴隸 27
第三節 藝術市場 28
一、對外交易:宜侯夨簋的證明 29
二、國內市場:玉器轉讓的中介人 29
本章小結 30
思考題 31
第四章 春秋戰國 32
學習目標 32
導言 32
**節 工藝業 32
一、藝術價值的經濟認同 32
二、青銅器的生產管理:物勒工名 33
三、藝術品市場的出現:珠寶之利百倍 34
四、藝術品價格及其變動:陶朱公的白璧 35
第二節 文化建筑業 36
一、工程預算:大型工程的計劃性 36
二、勞動力的安排:不誤農時 36
三、材料供給:許綰的死諫 37
四、賦斂聚財:勾踐的陰謀 37
五、筑工地位:歌手助興提高效率 38
第三節 演藝業 38
一、貴族的縱樂:侏儒有余酒 39
二、祭祀與歌舞戲劇:李悝的賬單 39
三、藝人待遇:齊宣王愛聽三百人的合奏 40
四、演藝歌舞:中山國少女的熱門職業 40
五、賣藝生涯:韓娥賣唱,余音繞梁 40
本章小結 41
思考題 41
第五章 秦漢 42
學習目標 42
導言 42
**節 宮廷藝術的財政收支 42
一、少府:皇家文化事業的大管家 42
二、宮廷藝術開支:一百四十六萬樂器費 43
第二節 文化建筑與雕塑業 44
一、國家的文化工程管理:將作大匠 44
二、厚葬成風:豐厚的賻儀 45
三、雕塑業 45
第三節 工藝業 47
一、宮廷工藝品制造業 47
二、民間工藝品產業 48
三、國家對工藝品出口的鼓勵政策:桑弘羊的貿易戰略 50
第四節 書畫業 51
一、宮廷畫工的非正常收入:毛延壽的死 51
二、民間繪畫市場:四處覓活的畫匠們 51
三、職業書法家的出現:書佐與章草 52
四、民間書法市場:善筆而得富 53
第五節 演藝業 53
一、宮廷百戲之盛:樂府 53
二、民間歌舞百戲業:外國藝人的商業性演出 54
第六節 文學業 55
一、郎官與文學侍臣:東方朔的薪水 55
二、皇家贊助與漢賦的繁榮 56
三、文學市場:長門買賦 56
本章小結 57
思考題 57
第六章 魏晉南北朝 58
學習目標 58
導言 58
**節 文化建筑業 59
一、宮廷建筑:公卿負土興建華林園 59
二、塔寺建筑 59
第二節 雕塑業 60
一、宮廷雕塑:六朝石刻 60
二、佛教雕塑:四大石窟聯袂出場 61
第三節 書法業 62
一、傭書市場:魏碑的創造者 62
二、法書市場:王羲之“題扇增價”和蕭子云“停船賣字” 63
三、書法贗品買賣:陶弘景潑了梁武帝冷水 64
第四節 繪畫業 65
一、宮廷繪畫:毛惠遠采辦顏料貴二十八萬 65
二、寺院繪畫業:梵像 65
三、傭畫與洋畫師工錢:“畫師洞” 66
四、繪畫市場新形式:顧愷之為維摩詰點睛 66
第五節 演藝業 67
一、宮廷樂舞:齊后主征商稅供聲色之費 67
二、民間藝人賣藝方式 68
三、藝人收入 68
第六節 工藝業 69
一、宮工產品售錢 69
二、民間工藝業的發展 70
三、工藝品販運業的發達 70
四、廣告與市場狀況:銅鏡背面 70
第七節 文學業:宮體詩的泛濫 71
本章小結 71
思考題 72
第七章 隋唐五代 73
學習目標 73
導言 73
**節 文化建筑業 73
一、宮廷建筑業 73
二、園林宅第和藝術設施 75
三、塔寺建筑 75
第二節 文學業 76
一、宮廷文學業 76
二、文學市場 77
第三節 書畫業 80
一、宮廷參與的書畫業 80
二、書法市場 81
三、繪畫市場 82
第四節 演藝業 84
一、宮廷樂舞 84
二、歌舞市場 87
三、宗教演藝業 88
第五節 雕塑業 89
一、宮廷雕塑:天樞 89
二、宗教雕塑 90
三、雕塑市場 91
第六節 工藝業 92
一、宮廷工藝品制造業 92
二、民間工藝業 93
三、工藝珍寶市場 94
本章小結 95
思考題 96
第八章 宋遼金夏 97
學習目標 97
導言 97
**節 繪畫業 97
一、畫院及其制度:翰林圖畫院 98
二、采辦畫作:“畢骨董” 98
三、繪畫市場 99
第二節 書法業 102
一、宮廷書法業:蔡襄不與待詔爭利 102
二、書法市場:蘇東坡字價暴漲 103
第三節 文學業 103
一、宮廷文學業:舍人院立石是中國*早的成文稿酬制度 104
二、文學市場的狀況 105
三、文學與商業的沖突 107
第四節 文化建筑與雕塑業 107
一、宮廷建筑雕塑業 108
二、民間文化建筑市場:滄浪亭的轉手 109
三、民間雕塑市場:“摩睺羅” 109
第五節 演藝業 110
一、宮廷樂舞的萎縮 110
二、曲藝市場:瓦市勾欄 111
三、歌舞百戲市場:歌星丁都賽的魅力 114
第六節 工藝業 114
一、宮廷工藝制造及購藏 114
二、工藝珍寶市場 116
三、古董市場 117
第七節 文化相關產業的興起 117
一、刊刻出版業 118
二、制紙、墨、筆、硯業與裱褙業 118
三、樂器的買賣 119
四、游園收費:魏氏池館的意外之財 119
本章小結 119
思考題 120
第九章 元 121
學習目標 121
導言 121
**節 書畫業 121
一、宮廷書畫業 121
二、繪畫市場 122
三、書法市場:趙孟 見錢眼開 124
第二節 演藝業 125
一、宮廷歌舞雜劇 125
二、雜劇市場 126
三、歌舞市場 127
第三節 文學業 128
一、專業編劇群體的出現與雜劇散曲的崛起 128
二、作文鬻錢:陳友諒與宋濂的“交易” 128
三、才人與書會 129
第四節 工藝業 129
一、宮廷工藝制造和收購 129
二、工藝珍寶市場 131
第五節 文化建筑業 132
一、宮廷建筑藝術 132
二、民間建筑藝術 133
本章小結 133
思考題 134
第十章 明 135
學習目標 135
導言 135
**節 文化建筑業 135
一、宮廷建筑業 136
二、建筑園林宅第 137
第二節 文學業 137
一、翰林院管不好自己的錢糧 137
二、風雅的買賣 138
第三節 書畫業 138
一、宮廷書畫業:畫家當上錦衣衛 138
二、繪畫市場 139
三、書法市場 140
第四節 演藝業 141
一、宮廷歌舞雜劇:“御勾欄” 141
二、戲劇市場 142
三、曲藝市場 143
第五節 工藝業 144
一、宮廷工藝珍寶生產 144
二、工藝珍寶市場 146
本章小結 148
思考題 149
第十一章 清 150
學習目標 150
導言 150
**節 文化建筑業 150
一、宮廷建筑業 150
二、民間建筑藝術 153
第二節 演藝業 154
一、宮廷演藝活動 154
二、戲劇市場 155
三、曲藝市場 158
第三節 文學業 159
一、賣文方式 159
二、作家經濟收入與市場價格水平 160
第四節 書畫業 160
一、宮廷書畫業 160
二、繪畫市場 161
三、書法市場 164
第五節 工藝業 166
一、宮廷工藝珍寶 166
二、工藝品市場:從東印度公司到“實業救國” 166
三、古董市場 168
第六節 其他文化產業 169
一、唱片業 169
二、影戲業 170
本章小結 171
思考題 172
第十二章 中華民國時期 173
學習目標 173
導言 173
**節 文化建筑業 173
一、中山陵的營建 173
二、其他公私營造 174
第二節 演藝業 175
一、權貴富戶的耳目之娛 175
二、戲劇市場 175
三、現代演藝業 177
第三節 文學出版業 178
一、投稿取酬的基本格局:書報出版業的興起 178
二、文人收入:大作家在地獄的坦白 179
三、圖書廣告:魯迅親自寫的廣告 180
四、文學業的新領域:《啼笑姻緣》的多重收入 180
第四節 書畫業 180
一、商業美術的興起:文化苦力的飯碗 181
二、賣字畫收潤筆:齊白石的例子 181
三、潤格種種 182
四、市場狀況:字畫的保值功能 182
第五節 工藝業與古董業 184
一、工藝品的生產和貿易:刺繡的國際行情 184
二、古字畫市場:前清皇室盜賣國寶被騙 184
三、古董商的大額交易:岳彬與普愛倫的合同 186
第六節 電影業 187
一、電影院:看客和院線 187
二、電影制片公司:國學大師看不懂好萊塢 187
三、好萊塢電影在中國的傾銷 189
第七節 新興文化產業 189
一、唱片業:留聲機引領新生活 189
二、文化傳播業:誰買得起收音機 190
三、游樂業:黃楚九的傳奇 191
四、舞廳業:百樂門的驚險故事 191
本章小結 191
思考題 192
第十三章 中華人民共和國時期 193
學習目標 193
導言 193
**節 新中國成立初期(1949—1966年):文化產業的公有化和
事業化 194
一、文化及產業政策 194
二、文化經營主體 195
三、文化市場和消費 196
第二節 徘徊中的前進(1966—1978年):文化產業的邊緣化 198
一、文化及產業政策 198
二、文化經營主體 198
三、文化市場和消費 198
第三節 改革開放初期(1978—1992年):文化產業在搖擺中復蘇 200
一、文化及產業政策 200
二、文化經營主體 201
三、文化市場和消費 202
第四節 全面建設市場經濟時期(1992—2002年):文化市場體系逐步
建立,文化產業化持續推進 203
一、文化及產業政策 203
二、文化經營主體 204
三、文化市場和消費 205
第五節 完善市場經濟體制時期(2003—2009年):文化體制改革全面
推進 206
一、文化及產業政策 206
二、文化經營主體 207
三、文化市場和消費 207
第六節 大國崛起期(2009—2017年):融合創新的文化產業成為國家
戰略性產業 208
一、文化及產業政策 208
二、文化經營主體 209
三、文化市場和消費 210
第七節 新時代(2017年以來):文化產業的新使命 211
一、文化及產業政策 211
二、文化經營主體 212
三、文化市場和消費 212
本章小結 213
思考題 215
后記 216
中國文化產業發展史 作者簡介
李向民,教授,博士生導師、南京藝術學院副院長,江蘇省重點高端智庫紫金文創研究院院長、中國文化產業管理專業委員會會長。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中國特色藝術智庫研究》首席專家。被評為“中國文化產業十大杰出人物”“中國文化產業思想人物精英獎”,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隨園食單
- >
我與地壇
- >
唐代進士錄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月亮與六便士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回憶愛瑪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