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zhàn)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tài)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善良的歧視者 版權(quán)信息
- ISBN:9787520723718
- 條形碼:9787520723718 ; 978-7-5207-2371-8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shù):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善良的歧視者 本書特色
適讀人群 :職場人士、心理類讀物愛好者“我從不歧視別人”
“我們的社會中沒有歧視”
果真如此嗎? 我們堅信自己是善良的人。我們堅信自己從不歧視別人。其實,我們只是“善良的歧視者”,且隨處可見。 “我這個人有選擇障礙……”
“*近臉曬黑了,跟東南亞人似的。”
“女生本來就不太擅長數(shù)學吧。” 諸如此類的表達,您是否也覺得稀松平常?我們每個人都有歧視的盲區(qū)。“橫看成嶺側(cè)成峰”,有些歧視并非一目了然,甚至會被包裝在“公正”的表皮之下。這些帶有微妙歧視性的表達是如何形成的呢?我們又為何如此習以為常?有時,言者一句玩笑,聞者卻為之殊死搏斗。如今這世上,被歧視者大有人在,卻鮮有人意識到自己的歧視行為。我們有必要重新審視一下自己面對歧視的姿態(tài)。
善良的歧視者 內(nèi)容簡介
大部分人并不想歧視任何人,只是很多時候沒能看到歧視的存在而已。所以我們才認為自己是善良人,自己不歧視他人。像我們這樣“善良的歧視者”隨處可見。包括我在內(nèi)的很多人都沒能意識到自己的歧視行為。本書**部分,思考了“善良的歧視者”是如何產(chǎn)生的。第二部分討論了歧視是如何被抹除,如何披上了“正當性”外衣的。第三部分以前兩部分內(nèi)容為基礎,討論了我們應對歧視的態(tài)度問題。
善良的歧視者 目錄
自序 小小愛意,不成敬意
**章 你不就是又聰明又可愛嗎
第二章 再忙也要捕捉快樂呀
第三章 世間的溫柔在等你
第四章 不許垂頭喪氣哦
第五章 你一笑連空氣都是甜的
人氣寫真集
善良的歧視者 節(jié)選
歧視,你看得到嗎?
“選擇困難癥”,在韓語中可以表達成“選擇障礙”。**
次聽到這個詞時,我覺得很有意思。因為我就常有遇事猶豫不
決、思前想后的問題,我覺得這個詞說的就是我。在和別人的
交談中,我也常用這個詞來自嘲。但有一次,我卻因為這個詞
惹了麻煩。
有一天,我去參加一個關(guān)于“仇恨言論”(hate speech)
的討論會。由于人氣太高,所以在召開前緊急換到了一個更大
的場地內(nèi)。在討論會上,我在眾參與者面前說了“選擇障礙”
這個詞。因為當時現(xiàn)場也確實談到了在兩難境地下需要作決定
的情況。討論會結(jié)束后,我們乘坐大巴去用餐地點,途中一位
與會者悄悄問我:
“您為什么會用‘選擇障礙’這個詞呢?”
這短短的一句,并不是簡單的提問,而是直接指出了我的
矛盾,作為一個反對仇恨言論的人,嘴里卻說著“選擇障礙”
之類的詞句。當時與會者中還有很多殘疾人 1,我怎么就沒有意識呢,還說“選擇障礙”之類的話。
我當即承認了自己的錯誤,羞愧萬分。但當時討論會已經(jīng)結(jié)束,我也再沒有機會向與會各位致歉。這可如何是好呢?但與此同時,我的心里也浮現(xiàn)出了一個疑問:“這句話怎么了?問題出在哪里了呢?”于是,我的防御機制啟動,開始極力否認問題的存在。
“選擇障礙”這個表達究竟問題何在呢?為了搞清楚這個疑問,我電話詢問了殘疾人人權(quán)運動方面的活動家。他認為“殘”“障”之類字眼暗含貶損之意,在日常生活中已經(jīng)成為語言習慣。一個詞加了這樣的后綴,就會立刻滿含“殘缺”“低等”之意。在這樣的語境之下,殘障人士就自然被看成了“殘缺”“低等”的存在。通話結(jié)束后,我沉思著,開始檢視自己。結(jié)果讓我為之一驚。難道我對殘疾人心懷歧視嗎?我不相信!不!是不想相信。我上大學后參加的**個社團是手語社。我的專業(yè)是社會福利和法學,我研究人權(quán)問題,學的課程也是殘疾人權(quán)利及法律的相關(guān)內(nèi)容。除此之外,我的家人中也有殘疾人,自認為對殘障人士的狀況是頗有了解的,我怎么會有歧視的想法呢?同時,我對很多事情也開始有了更為深入的了解。我也曾有過被歧視的經(jīng)歷,但當時周圍的人并沒有意識到。當年我辦公室門口的姓名牌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當時我沒有編制 1,辦公室門口貼著我的姓名牌,是用藍紫色的紙印制的。而在編員工的辦公室姓名牌是原木色底白色文字。大約兩年以后,我和一名當時在編的同事聊起這個事情,他居然壓根就沒意識到我們之間姓名牌的顏色是不一樣的。在他眼里微不足道的差別,在我眼里卻像是紅筆大字,無論我上班、下班,無論我開門、關(guān)門,時刻都在提醒著我的身份。歧視也是如此。我們總能看到被歧視者,卻鮮有人能認識到自己是歧視者。歧視的世界里都是關(guān)于受害者的故事。我們很難看到因為歧視而占到便宜的人會主動站出來談歧視。歧視分明就是因為雙方的不對等造成的,是非正義的,但說得就像是受害一方自己的事兒一樣。何以如此?細細想來,我確實被別人歧視過,但我也歧視過別人,不是嗎?
我心頭一顫。歧視,已經(jīng)不再是一個與我無關(guān)的話題了。教室里、會議中、討論會場里,無論何地,我自己都不知道內(nèi)心暗藏的歧視何時會以何種方式轉(zhuǎn)變成言語行動。所以我決定做一番研究。首先我收集了針對少數(shù)群體的侮辱性的言語表達。這是一項基礎工作,以便通過各種“仇恨言論”來研究分析人們對少數(shù)群體懷有什么樣的歧視觀念。起初我關(guān)注了網(wǎng)絡上那些略帶侮辱性的表達。但隨著研究的推進,我漸漸意識到這些侮辱性語言所涉及的范圍比想象的要大得多,表達方式也更為隱晦。隱晦到有時候語者自己都毫無意識。
以現(xiàn)場的活動家和研究者為對象而收集的這些帶侮辱性的表達中,有兩個尤為顯眼。
“你都成韓國人了。”
“不要放棄希望。”
這是兩個很有代表性的例子。前者的表達對象是移民者,后者的表達對象是殘疾人。這很令人困惑,因為乍一看來,一句是稱贊,另一句是鼓勵。而說這話的人本意也是稱贊或鼓勵。但如果告訴語者,聽者可能會覺得這表達有侮辱色彩,那么語者會作何反應呢?如果他辯解說“絕無此意”,就不再是什么問題了嗎?難道是沒有施辱之人卻只有受辱之人嗎?難道是受辱者只能忍受,或者轉(zhuǎn)變心態(tài)嗎?
單純地不去用這些語言,并不能解決問題。為什么這些話會含有歧視色彩呢?如果不去認真理解這個問題,即便是換成了別的詞句也是換湯不換藥,即便是不用語言表達,眼神、行動也是會流露出來的。幸運的是,了解這一問題的方法并不困難。直接問當事人就好了,問問他們聽到后的感受。
善良的歧視者 作者簡介
金知慧
就職于韓國江陵原州大學多文化研究系,研究少數(shù)群體、人權(quán)、歧視等相關(guān)課題。持續(xù)關(guān)注移民者、性少數(shù)群體、少兒、無家可歸者等各類少數(shù)群體問題,并進行了大量一線調(diào)查及研究,以期藉此提出更多行之有效的政策解決方案。金知慧曾對社會福利及法律領(lǐng)域進行研究學習,擁有在首爾市立兒童咨詢治療中心、憲法法院等機構(gòu)工作的經(jīng)驗。發(fā)表過《移民者的基本權(quán)利:不平等及“倫理領(lǐng)土權(quán)”》、《煽動歧視的規(guī)定:關(guān)于憎惡表達的國際法及比較法研究》等大量研究論文,著有《無人知曉之事》(合著)和《人權(quán)行政向?qū)А罚ê现⒎g過《憲法的約束》、《社會保障論入門》等作品。
- >
煙與鏡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月亮虎
- >
推拿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史學評論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