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以利為利:財政關系與地方政府行為
-
>
立足飯碗 藏糧于地——基于中國人均耕地警戒值的耕地保護視角
-
>
營銷管理
-
>
茶葉里的全球貿易史(精裝)
-
>
近代華商股票市場制度與實踐(1872—1937)
-
>
麥肯錫圖表工作法
-
>
海龜交易法則
財政與金融 版權信息
- ISBN:9787302588917
- 條形碼:9787302588917 ; 978-7-302-58891-7
- 裝幀:65g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財政與金融 本書特色
《財政與金融(第2版)》分16章,每章先介紹基本知識、講解運用,再結合案例新聞分析及討論。本書內容全面,簡明扼要,案例豐富,與當今時事緊密結合,有較強的針對性、指導性,與時俱進。注重了財政金融知識的融合和銜接,從財政內容給入手,引出金融知識,深入淺出,具有很強的知識性、趣味性及普適性。本書第2版內容較之前的內容進行了全面更新,引進了*新的案例和*新的內容,進行了更新和拓展,更具有時效性和趣味性。 經濟熱點和案例相結合,財政金融知識和實際應用結合討論,實用性、普及性、通俗性強。
財政與金融 內容簡介
本書共分16章, 主要內容包括財政的概念與職能、財政支出、財政收入、稅收理論、公債、財政政策、財政預算管理、貨幣與貨幣制度、貨幣政策、信用與利息、商業銀行、金融市場、國際金融、通貨膨脹與通貨緊縮、保險業務、宏觀調控。每章均包括學習目標、引導案例、正文、閱讀資料、案例、本章小結、課后習題等模塊。
財政與金融 目錄
**節 財政概述
一、財政的含義
二、財政的產生
三、財政的基本特征
第二節 公共產品
一、公共產品的含義
二、公共產品的特征
三、公共產品與市場失靈
四、公共產品的有效供給
第三節 財政職能
一、財政職能的發展
二、財政職能的概括
三、財政職能的分類
本章小結
課后習題
第二章 財政支出
**節 財政支出概述
一、財政支出的基本內容
二、財政支出的分類及意義
三、財政支出的原則
四、財政支出對社會經濟發展的影響
五、財政支出的結構及效益
第二節 購買性支出
一、行政管理支出
二、國防支出
三、社會文教支出
四、政府基本建設投資
五、政府對農業的投資
第三節 轉移性支出
一、社會保障支出
二、財政補貼
本章小結
課后習題
第三章 財政收入
**節 財政收入概述
一、財政收入的含義
二、財政收入的形態
三、財政收入的依據
四、財政收入的分類
第二節 財政收入規模
一、財政收入規模的含義及衡量指標
二、影響財政收入規模的因素
三、我國財政收入規模變化的分析
第三節 財政收入結構
一、財政收入結構的含義
二、財政收入結構的分類
本章小結
課后習題
第四章 稅收理論
**節 稅收概論
一、稅收概述
二、稅收的特征
三、稅收的職能
四、稅收的分類
五、稅收的原則
第二節 稅收制度
一、稅收制度的含義、作用和內容
二、稅制要素
第三節 稅收負擔
一、稅收負擔的含義
二、稅收負擔的分類
三、影響宏觀稅負的因素
四、宏觀稅收負擔指標
五、合理的稅負水平
六、稅負轉嫁與稅負歸宿
第四節 商品稅(流轉稅)
一、商品稅概述
二、增值稅
三、消費稅
第五節 所得稅
一、所得稅概述
二、企業所得稅
三、個人所得稅
四、社會保障稅
第六節 資源稅與財產稅
一、資源稅
二、財產稅
本章小結
課后習題
第五章 公債
**節 公債概述
一、公債的含義
二、公債的產生與發展
三、公債的分類
第二節 公債與財政
一、公債與財政收入
二、公債與財政支出
三、公債與財政赤字
第三節 公債規模
一、公債的承受能力
二、公債的償付能力
三、公債的發行與管理
本章小結
課后習題
第六章 財政政策
**節 財政政策概述
一、財政政策的含義
二、財政政策的類型
第二節 財政政策的目標及工具
一、財政政策的目標
二、財政政策工具及其作用途徑
三、財政政策工具的運用及意義
第三節 財政政策實踐
一、從緊的財政政策(1993-1997)
二、積極的財政政策(1998-2004)
三、穩健的財政政策(2005-2008年年初)
四、積極的財政政策(2008年以來)
本章小結
課后習題
第七章 財政預算管理
**節 財政預算的含義及演變
一、財政預算的含義
二、財政預算的組成
三、財政預算的形式
四、財政預算的原則
第二節 政府預算程序
一、政府預算編制
二、預算編制的內容
三、部門預算編制流程
四、政府預算的執行
五、政府決算
第三節 預算管理改革
一、部門預算改革
二、國庫集中收付制度改革
三、預算外資金“收支兩條線改革”
四、政府采購制度改革
五、分稅制改革及完善對策
本章小結
課后習題
第八章 貨幣與貨幣制度
**節 貨幣
……
第九章 貨幣政策
第十章 信用與利息
第十一章 商業銀行
第十二章 金融市場
第十三章 國際金融
第十四章 通貨膨脹與通貨緊縮
第十五章 保險業務
第十六章 宏觀調控
參考文獻
財政與金融 節選
分類所得稅的理論依據在于不同性質的所得項目應適用不同的稅率,分別承擔輕重不同的稅負。勤勞所得,如工資薪金要付出辛勤的勞動,所以應課以較輕的所得稅;投資所得,如股息、利息、紅利所得是憑借其所擁有的財產而獲得的,所含的辛苦勞動較少,所以應課以較重的所得稅。因此,分類所得稅的優點就是它按不同性質的所得,分別采取不同的稅率,實行差別待遇。分類所得稅*早創始于英國,但現在實行純粹分類所得稅的國家已很少,即使采用也是將其與綜合所得稅配合使用。 2.綜合所得稅(也稱綜合稅制) 綜合稅制是將納稅人在一定期間內的各種所得綜合起來,減去法定的減免和扣除項目,就其余額按累進稅率進行征稅。綜合所得稅課稅的范圍廣,能體現納稅能力原則。但這種課征制度的課稅手續較繁,征收費用多,且容易出現偷、漏稅現象。 綜合所得稅的指導思想在于,既然所得稅是一種針對人的稅目,課稅依據就應該是人的總體負擔能力,其應稅所得額當然應該綜合納稅人全年各種所得的總額,減除各項法定的寬免額和扣除額后,按統一的累進稅率課征。所以,綜合所得稅的突出特點就是其*能體現納稅人的實際負擔水平,*符合納稅能力原則。 綜合所得稅為很多國家所接受,成為當代所得稅課征制度的一個重要發展方向。 3.分類綜合所得稅(也稱混合稅制) 混合稅制是將分類和綜合兩種所得稅的優點兼收并蓄,實行分項課征和綜合計稅相結合的稅收制度。這種所得稅的征收辦法,是將納稅人的各項所得,先按分類所得的征收辦法課征,從源泉處以一定的比例稅率征收;然后在納稅年度結束時,綜合納稅人全年各種所得稅,扣除法定項目后,得出其該年度的綜合應稅所得,再乘以應稅所得所適用的累進稅率,計算綜合應納稅款;分類課征階段已納的稅款,可以沖抵綜合應納稅款,年度匯總后,實行多退少補。 分類綜合所得稅是當今世界上廣泛實行的一種所得稅類型,它反映了綜合所得稅與分類所得稅的趨同形勢。其優點在于,一方面堅持了按支付能力課稅的原則,對納稅人不同來源的收入實行綜合計算征收;另一方面又堅持了對不同性質的收入實行區別對待的原則,對所列舉的特定項目按特定方法和稅率課征。此外,它還具有征管方便,有利于減少偷稅、漏稅行為等方面的優點。 (三)所得稅的課稅方法 所得稅是對所有以所得為課稅對象的稅種的總稱。所得稅是國家籌措資金的重要手段,也是促進社會公平分配和穩定經濟的杠桿。所得稅的課稅方法,大致有以下三種。 1.估征法 估征法即由稅收機關根據納稅人的各種外部標志,測定其所得,并據以征稅。測定方法可分為三種,即凈值法、消費支出法和銀行賬戶法。凈值法是以納稅人財產凈值為標準,推定其所得額的大小,以決定應納稅額;消費支出法則根據納稅人平日生活和各種消費支出數額,估計其所得額以確定納稅人的應納稅額;銀行賬戶法是根據納稅人銀行賬戶的往來款額,測定納稅人的所得,以決定其應納稅額。估征法一般在無法準確審核納稅人所得時運用,尤其對于逃、漏稅嚴重者,可以起約束和懲罰的作用。但從外部特征去推定應納稅額不能完全符合實際,不能用于大面積的所得稅征收。 2.源泉課征法 源泉課征法是在所得發生之外課征,不直接征之于納稅人,而間接征之于支付所得的人。這種方法的優點在于,課征手續簡便,節省征收費用,而且偷、漏稅易查。但這種方法并不能適用于各種所得,而且不能采用累進稅率,對不同所得的納稅人都按比例稅率征收,不符合稅收縱向公平原則。 3.申報法 申報法即納稅人自行申報所得額,由稅務機關通過調查核實其有無遺漏或不實之處,然后就核實之數按一定稅率計征,由納稅人一次或分次繳納。申報法的優點是有助于增強國民納稅意識,可以采取累進稅率征收,比較符合稅收公平原則。但容易出現隱匿偽報和偷、漏稅現象,而且征收費用較高。 ……
財政與金融 作者簡介
趙立華,畢業于遼寧大學,國民經濟學專業,經濟學博士。管理工程系保險專業教師,從事財政金融、國際貿易、保險營銷、海上保險、車險理賠、經濟學等教學工作。發表文章多篇;主持和參與省市級課題多個;主編和副主編書多本。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回憶愛瑪儂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自卑與超越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李白與唐代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