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
關注中圖網
官方微博
本類五星書更多>
-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自由之人如何養成 版權信息
- ISBN:9787569293944
- 條形碼:9787569293944 ; 978-7-5692-9394-4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自由之人如何養成 內容簡介
本書以文獻分析法和教育思想史分析方法,從教育學的立場對自由命題進行探討,將法權意義上的自由進行教育學的轉化,確立自由作為主體的“能力”“關系性品質”和“實踐品質”等教育學意義上的自由立場,以此為分析框架,系統梳理和分析中外歷史上“自由人”的形象及教育思想,整體反思中外有關“自由人養成”問題的路徑和方案,取長補短,為未來中國的自由人養成教育提供參考。
自由之人如何養成 目錄
緒論
一、問題的緣起與意義
(一)理論意義
(二)實踐意義
二、研究綜述
(一)文獻檢索思路、過程及結果
(二)三個基本主題
(三)簡要分析
三、核心概念
(一)自由
(二)自由人
(三)養成
四、研究方法
(一)文獻研究法
(二)教育思想史方法
**章 問題的當代性、中國性及學科性
一、問題的當代性與中國性
(一)轉型期的中國呼喚自由人
(二)轉型期的中國對人之現代性特質的再審思
二、問題的學科性
(一)教育學因關注具體境脈下的個體生命而關注生命的自由狀態
(二)教育學因關注人的發展而關注人的自由問題
(三)教育學因關注實踐過程而關注人的自由發展路徑
三、本章小結
第二章 教育學在自由性質上的學科立場
一、自由即主體的能力
(一)自由作為法權向作為主體能力的轉向
(二)自由作為主體能力的教育學解釋
二、自由即主體問的關系性品質
(一)自由作為倫理學概念的關系性品質
(二)自由的關系性品質的教育學解釋
(三)自由在教育情境中倫理關系的兩種傾向
三、自由即主體的實踐品質
(一)自由指向主體的解放和實踐
(二)自由作為主體實踐品質的教育學解釋
四、本章小結
第三章 西方“自由人”內涵及教育思想方案
一、西方“自由人”思想發展的總脈絡
二、自由作為能力的教育思想方案
(一)洛克:以博雅知識養成自由能力紳士之教育
(二)盧梭:應著眼自由公民之教育
(三)裴斯秦洛齊:促進人的道德性發展的教育
三、自由作為道德人格的教育思想方案
(一)康德:自由人之“四化”教育
(二)赫爾巴特:培養道德性格力量之教育
(三)杜威:善過民主生活的自由人之教育
四、自由作為解放實踐的教育思想方案
(一)弗洛姆:教育應培養人的獨立而全面發展的心理
(二)弗萊雷:教育是自我解放的實踐
(三)本納:教育是非目的論、非等級論意義上的實踐
五、本章小結
第四章 中國“自由人”內涵及教育思想方案
一、儒釋道的關系及歷史框架
二、自由作為自覺的道德人格及教育思想方案
(一)儒家“自由人”的內涵及教育思想方案
(二)道家“自由人”內涵及其教育思想方案
三、自由作為自由權利和道德人格的融合及教育思想方案
(一)梁啟超:教育應培養獨立、自由之人格
(二)蔡元培:教育應是作為權利和人格的實踐
(三)陶行知:教育應是民主的教育實踐
四、本章小結
結論 當代中國“自由人養成”的可能方案
一、“全球化——中國”視域下自由人內涵的再認識
(一)從“全球化——中國”審視自由人養成的當代使命
(二)中國傳統自由人內涵的當代轉換
二、當代中國自由人養成的實踐路向
(一)堅守中國自由品格的外化教育傳統
(二)借鑒西方自由公民的內化教育智慧
參考文獻
一、問題的緣起與意義
(一)理論意義
(二)實踐意義
二、研究綜述
(一)文獻檢索思路、過程及結果
(二)三個基本主題
(三)簡要分析
三、核心概念
(一)自由
(二)自由人
(三)養成
四、研究方法
(一)文獻研究法
(二)教育思想史方法
**章 問題的當代性、中國性及學科性
一、問題的當代性與中國性
(一)轉型期的中國呼喚自由人
(二)轉型期的中國對人之現代性特質的再審思
二、問題的學科性
(一)教育學因關注具體境脈下的個體生命而關注生命的自由狀態
(二)教育學因關注人的發展而關注人的自由問題
(三)教育學因關注實踐過程而關注人的自由發展路徑
三、本章小結
第二章 教育學在自由性質上的學科立場
一、自由即主體的能力
(一)自由作為法權向作為主體能力的轉向
(二)自由作為主體能力的教育學解釋
二、自由即主體問的關系性品質
(一)自由作為倫理學概念的關系性品質
(二)自由的關系性品質的教育學解釋
(三)自由在教育情境中倫理關系的兩種傾向
三、自由即主體的實踐品質
(一)自由指向主體的解放和實踐
(二)自由作為主體實踐品質的教育學解釋
四、本章小結
第三章 西方“自由人”內涵及教育思想方案
一、西方“自由人”思想發展的總脈絡
二、自由作為能力的教育思想方案
(一)洛克:以博雅知識養成自由能力紳士之教育
(二)盧梭:應著眼自由公民之教育
(三)裴斯秦洛齊:促進人的道德性發展的教育
三、自由作為道德人格的教育思想方案
(一)康德:自由人之“四化”教育
(二)赫爾巴特:培養道德性格力量之教育
(三)杜威:善過民主生活的自由人之教育
四、自由作為解放實踐的教育思想方案
(一)弗洛姆:教育應培養人的獨立而全面發展的心理
(二)弗萊雷:教育是自我解放的實踐
(三)本納:教育是非目的論、非等級論意義上的實踐
五、本章小結
第四章 中國“自由人”內涵及教育思想方案
一、儒釋道的關系及歷史框架
二、自由作為自覺的道德人格及教育思想方案
(一)儒家“自由人”的內涵及教育思想方案
(二)道家“自由人”內涵及其教育思想方案
三、自由作為自由權利和道德人格的融合及教育思想方案
(一)梁啟超:教育應培養獨立、自由之人格
(二)蔡元培:教育應是作為權利和人格的實踐
(三)陶行知:教育應是民主的教育實踐
四、本章小結
結論 當代中國“自由人養成”的可能方案
一、“全球化——中國”視域下自由人內涵的再認識
(一)從“全球化——中國”審視自由人養成的當代使命
(二)中國傳統自由人內涵的當代轉換
二、當代中國自由人養成的實踐路向
(一)堅守中國自由品格的外化教育傳統
(二)借鑒西方自由公民的內化教育智慧
參考文獻
展開全部
自由之人如何養成 作者簡介
齊姍,華東師范大學教育學原理博士,現就職于太原師范學院教育學院。主要從事教育倫理學、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研究。參與葉瀾教授主持的、卜玉華教授承擔的“新基礎教育”英語教學改革研究中的部分活動。
書友推薦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姑媽的寶刀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山海經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自卑與超越
本類暢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