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道德經說什么
-
>
電商勇氣三部曲:被討厭的勇氣+幸福的勇氣+不完美的勇氣2
-
>
新時期宗教工作與管理
-
>
帛書道德經
-
>
傳習錄
-
>
齊奧朗作品·苦論
-
>
無障礙閱讀典藏版:莊子全書
西方哲學史 版權信息
- ISBN:9787547058145
- 條形碼:9787547058145 ; 978-7-5470-5814-5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西方哲學史 本書特色
伯特蘭·羅素的《西方哲學史》是一本珍貴的書。我認為,在我們如此枯燥乏味而又殘酷的這一代,能出現這么一個聰明、正直、勇敢而同時又幽默的人,實乃幸運。這是一部超越派別和意見沖突的、*適宜于教學的著作。 ——阿爾伯特·愛因斯坦 和其他書相比,羅素的這本《西方哲學史》突顯了在人類歷史上,允許理性自由發揮其作用的時間是多么少,其時長是多么短暫,其間隔又是多么遙遠;同時,本書也強調了當理性得以從桎梏中解放出來時,其成效是多么明顯,其工作是多么有益。 ——以賽亞·柏林 我們向羅素先生致敬,因為他是我們這個時代理性與良知的杰出代表之一,是思想自由的勇敢捍衛者,其卓越的活力、勇氣、智慧與敏銳,代表了諾貝爾獎的原意和精神。 ——1950年諾貝爾文學獎頒獎致辭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羅素代表性著作,一部既具有思想深度又具有文學才情的哲學史。 ※我國哲學史著作累計發行量無法超越的*峰,它對我國普及西方哲學知識、啟迪民智起了積極的作用。 ※別具一格的西方社會文化結晶,一部超越派別和意見沖突的時尚經典。 ※本書用原著四分之一的厚度,呈現《西方哲學史》百分之百的思想精華,便于讀者從多方面快速把握本書的精彩內容。
西方哲學史 內容簡介
《西方哲學史》寫作于二戰期間,源自羅素在美國費城的一系列哲學史講座。全書共分三卷,按時間順序依次講述古代哲學、天主教哲學和近代哲學。在本書中,羅素從一位哲學家的視角,完整地展現出他對西方哲學歷史發展的理解,其中既包括對重要哲學家的哲學觀點的講述,也包含羅素本人對這些思想的批判。 本書將羅素原著七十萬字的內容凝練為不到二十萬字,既保留了原著中*重要的思想觀點與分析論證,也更貼合當下讀者快速掌握、理解經典的閱讀習慣,便于讀者從多方面把握本書的精彩內容。
西方哲學史 目錄
美國版序 001
英國版序 005
緒論 009
卷一 古代哲學
第yi篇 前蘇格拉底時代的哲學家
第yi章 希臘文明的興起 5
第二章 米利都學派 11
第三章 畢達哥拉斯 17
第四章 赫拉克利特 24
第五章 巴門尼德 29
第六章 恩培多克勒 33
第七章 雅典與文化的關系 37
第八章 阿那克薩戈拉 41
第九章 原子論者 44
第十章 普羅泰戈拉 48
第二篇 蘇格拉底、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
第十一章 蘇格拉底 55
第十二章 斯巴達的影響 60
第十三章 柏拉圖觀點的來源 66
第十四章 柏拉圖的烏托邦 71
第十五章 理念論 77
第十六章 柏拉圖的不朽論 80
第十七章 柏拉圖的宇宙生成論 84
第十八章 柏拉圖哲學中的知識和知覺 88
第十九章 亞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學 94
第二十章 亞里士多德的倫理學 99
第二十一章 亞里士多德的政治學 103
第二十二章 亞里士多德的邏輯 108
第二十三章 亞里士多德的物理學 114
第二十四章 希臘早期的數學與天文學 118
第三篇 亞里士多德以后的古代哲學
第二十五章 希臘化世界 125
第二十六章 犬儒學派和懷疑派 129
第二十七章 伊壁鳩魯學派 134
第二十八章 斯多葛主義 139
第二十九章 羅馬帝國與文化的關系 144
第三十章 普羅提諾 149
卷二 天主教哲學
導言 157
第yi篇 教父
第yi章 猶太人的宗教發展 163
第二章 基督教*初的四個世紀 168
第三章 教會的三位博士 172
第四章 奧古斯丁的哲學與神學 176
第五章 公元五世紀和六世紀 181
第六章 本尼迪克特與大格里高利 185
第二篇 經院哲學家
第七章 黑暗時期中的羅馬教皇制 193
第八章 約翰· 司各脫 197
第九章 公元十一世紀的教會改革 202
第十章 伊斯蘭教文化和哲學 207
第十一章 公元十二世紀 211
第十二章 公元十三世紀 217
第十三章 托馬斯· 阿奎那 221
第十四章 方濟各修會的經院哲學家 226
第十五章 教皇制的衰落 230
卷三 近代哲學
第yi篇 從文藝復興到休謨
第yi章 總說 239
第二章 意大利文藝復興 243
第三章 馬基雅維利 246
第四章 伊拉斯謨和莫爾 251
第五章 宗教改革運動和反宗教改革運動 256
第六章 科學的興盛 260
第七章 弗朗西斯· 培根 265
第八章 霍布斯的利維坦 269
第九章 笛卡爾 274
第十章 斯賓諾莎 279
第十一章 萊布尼茨 284
第十二章 哲學上的自由主義 288
第十三章 洛克的認識論 292
第十四章 洛克的政治哲學 295
第十五章 洛克的影響 304
第十六章 貝克萊 307
第十七章 休謨 311
第二篇 從盧梭到現代
第十八章 浪漫主義運動 317
第十九章 盧梭 320
第二十章 康德 325
第二十一章 十九世紀思潮 336
第二十二章 黑格爾 341
第二十三章 拜倫 347
第二十四章 叔本華 351
第二十五章 尼采 355
第二十六章 功利主義者 360
第二十七章 卡爾· 馬克思 366
第二十八章 伯格森 371
第二十九章 威廉· 詹姆斯 379
第三十章 約翰· 杜威 384
第三十一章 邏輯分析哲學 388
西方哲學史 節選
緒論 按照我的理解,哲學是一個介乎于神學與科學之間的概念。和神學一樣,哲學包含了對目前為止無法通過明確知識加以確認的事物的思考;但是,它又和科學一樣,訴諸理性,而非訴諸權威,無論這權威是承襲自傳統,還是來源于天啟。因此我認為,所有確切的知識都屬于科學;所有超乎確切知識范圍的信條都屬于神學。但是,在神學與科學之間,有一片暴露在兩方炮火下的無人區;這片無人區就是哲學。思辨的頭腦*感興趣的一切問題,都是科學無法解答的;神學家們深信不疑的答案,也已經不能再像過去千百年來那樣令人信服了。這些問題的答案,不可能從實驗室中找到。神學家宣稱能給出答案,所有人都是把握十足的樣子;正是他們的言之鑿鑿,讓有現代思維的人們心中存疑。就算不能解答,對于這些問題的研究,就已經屬于哲學的范疇了。 你或許會問,為什么要在這些不能解決的問題上浪費時間?對于這個問題,需要以一個歷史學家,或者以一個獨面無垠孤寂之恐怖的個人身份作答。 在我力所能及的范圍內,書中會給出歷史學角度的答案。自從人類有能力進行思考推理以來,他們的行為,在無數重要方面,都仰仗著關于世界和人生,以及什么是善、什么是惡的各種理論。和之前的任何一個時代一樣,在今天也是如此。要了解一個時代或一個民族,我們必須了解它的哲學,要了解一個時代或一個民族的哲學,在某種程度上,我們自己必須是哲學家。這里就有一種互為因果的關系:人們生活的環境,會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他們的哲學思想,反過來,他們的哲學思想也在極大程度上決定了他們的生活環境。這種跨越許多世紀的相互影響就是這本書的主題。 與神學不同,哲學起源于公元前六世紀的希臘。走完古代時期的進程之后,隨著基督教的興起與羅馬的滅亡,哲學再次被神學淹沒。在這段漫長的時期里,從自由的時代繼承下來的希臘思想經歷了逐漸轉化的過程。某些古老的觀念,尤其是那些我們認為富有宗教色彩的觀念,獲得了相對重要的地位;而另外那些更理性的觀念,則因為它們不再符合時代的精神,被拋棄了。后來的異教徒們以這種方式對希臘的傳統進行了修剪,直到它們適合并入基督教的教義。 在黑暗時代,自五世紀末葉至十一世紀中葉,西羅馬世界經歷了一些非常有趣的變化。基督教引發了對上帝有義務還是對國家有義務的沖突,具體表現形式是教會和國王之間的沖突。教會與國家之間的沖突不僅是一場神職人員和世俗大眾之間的沖突,地中海世界與北方蒙昧之人之間的沖突也因此重新上演。教會既代表了對過去的延續,又代表了當時*文明的事物。 與此相反,世俗權力則掌握在條頓人的國王和貴族們的手中,他們想要盡力保留從日耳曼森林中帶出來的種種制度。絕對的權力與這些制度格格不入,在這些朝氣蓬勃的征服者看來它的合法性也已經日落西山。國王必須和封建貴族分享他的權力,但是所有人都希望不時地通過戰爭、謀殺、掠奪或者奸淫釋放激情。如果情緒激動的時候,不能喝酒、殺人、熱戀,那征服全世界又有什么用?而且他們有引以為傲的騎士軍團,為什么要聽命于發誓獨身又不能調動任何武裝力量的書呆子? 所有的武裝力量都在國王這邊,然而教會卻取得了勝利。教會一方的勝利,部分原因是教會幾乎壟斷了教育,部分原因是國王之間的戰爭從未停息過,但是*主要的原因是,除了極少數例外,統治者和人民都深信教會手里掌握著關鍵權力。教會可以決定一位國王在其死后的永恒時間中是應該上天堂還是下地獄;教會可以免除臣民效忠的義務,從而鼓動叛亂;此外,教會可以作為秩序的代表替代無秩序,因而贏得了新興商人階級的支持。 但是宗教大分裂、宗教大公會議以及文藝復興時期的教皇統治,導致了宗教改革,宗教改革破壞了基督教世界的統一性,以及以教皇為中心的政體執行的經院理論。在文藝復興時期,對古代以及對地表的新認識,使人們厭倦了讓人感覺精神受到監禁的各種體系。與沉浸在托勒密理論中的自鳴得意相比,哥白尼的天文學給地球和人類指定了一個更卑微的位置。在聰明人之間,新發現的真相帶來的樂趣,取代了推理、分析、系統化帶來的樂趣;雖然在藝術方面,文藝復興仍然有序發展,但在思想方面,文藝復興卻在向龐大而豐碩、混亂又無序的方向發展。 到了十五世紀,教皇和皇帝都喪失了原來的重要地位。教皇變成了意大利貴族中的一員,參與到了復雜無恥的意大利強權政治游戲中。
西方哲學史 作者簡介
伯特蘭·羅素(1872-1970) Bertrand Russell 英國哲學家、數學家、邏輯學家、歷史學家、文學家。羅素畢業于劍橋大學三一學院,是現代分析哲學的主要創始人,也是世界和平運動的倡導者和組織者,他曾與物理學家愛因斯坦共同發表《羅素-愛因斯坦宣言》,主張核裁軍運動。羅素于1950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以表彰他對人道主義和思想自由的捍衛。主要作品有《西方哲學史》《哲學簡史》《幸福之路》等。
- >
山海經
- >
推拿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巴金-再思錄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回憶愛瑪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