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教師用書)新教師職業發展叢書:教師必備的10項基本素質和能力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0020148
- 條形碼:9787510020148 ; 978-7-5100-2014-8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教師用書)新教師職業發展叢書:教師必備的10項基本素質和能力 內容簡介
高素質的教師不僅應該是有知識、有學問的人,而且還必須是有道德、有理想、有專業追求的人;不僅是高起點的人,而且是終身學習、不斷超出自我的人;不僅是專業學科領域的專家,而且是教育科學的專家。
(教師用書)新教師職業發展叢書:教師必備的10項基本素質和能力 目錄
**章 師德無邊師愛無限
**節 師德是教師永遠的功課
第二節 修煉師德
第三節 師愛是師德的靈魂
專欄 用愛心去贏得學生心靈
第二章 較高的科學文化水平
**節 教學離不開科學文化素質
第二節 精深的專業知識
第三節 廣博的相關學科知識
第四節 提高教師知識修養
專欄 北京景山學校特級教師毛桂芬
第三章 教育科研——求索者的平臺
**節 解讀教育科研
第二節 由經驗型向研究型轉變
第三節 研究型教師的成長和發展
專欄 中小學教師從事教育科研的“難”與“易”
第四章 多媒體課件的設計和開發
**節 理解多媒體教學課件
第二節 多媒體課件設計與流程
第三節 多媒體課件的制作
專欄 多媒體課件設計制作“三要”與“三忌”
……
第五章 在反思中前行
第六章 別把創新教育當奢侈品
第七章 把美帶給學生
第八章 善于與學生進行有效溝通
第九章 提升人生境界
第十章 教師需要心理按摩
(教師用書)新教師職業發展叢書:教師必備的10項基本素質和能力 節選
《新教師職業發展叢書:教師**的10項基本素質和能力(修訂版)》: 三、構建機制 在課程改革中大力提倡教師行動研究,需要學校與上級行政部門構建促使教師開展行動研究的機制。 首先,學校要給予時間保證。因為在現有教育體系下,教師忙于應付日常工作,有些教師甚至對學生實行看管式管理,這樣教師們忙于應付,疲于奔命,幾乎沒有時間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學行為。在提倡對學生進行減負的今天,也需要對教師進行減負,把教師從繁瑣的簡單勞動中解放出來,從事創造性勞動。實踐證明,在對教師工作進行加減運算時,首先需要做減法,然后再做加法,這樣更容易推行。減去不必要的工作負擔,增加教師的行動研究時間。 其次,學校應盡可能提供幫助。教師開展行動研究,需要理論上的幫助。理論書籍是教育理論的書面載體,專家是教育理論的活化載體,兩者缺一不可。然而,現在有些學校教育理論書籍缺乏,只購買各個學科的輔導資料,因而教師很難得到教育理論書籍的幫助,需要構建學校開展教師行動研究的理論支撐體系,包括書報雜志。同時,學校還應該聘請有關專家作為教師開展行動研究的引路人,在這方面學校應該有投入意識。 *后,學校應建立激勵機制。學校在晉職晉級方面應該向開展行動研究的教師傾斜,鼓勵教師多讀書、多行動、多反思。現在有一種傾向,認為中小學教師開展研究、寫作教育論文沒有必要。這種看法是對教育工作性質的簡單化理解、短視的理解,忽視了人的工作的復雜性。認識到教師行動研究對于提高教育質量、深化課程改革的重要性,需要落實到行動上,建立激勵機制非常必要。 同時,在研究型教師成長過程中學校應在具體工作上做好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召開教師課題或論文成果學習研討會。教師課題或論文成果學習研討會,要每學期開一次,學校教導處在開此會之前,先收集本學期教師的教科研成果,并匯編成學習材料,提早分發給教師自學。研討會的舉行,可采取分組學習方式(如分科組),在研討會上,先讓獲得課題或論文成果獎的教師介紹自己的教科研成果,要求著重介紹自己的有效的經驗做法和取得的成果,介紹時不能照論文原稿讀,要輔之以講解,并有時間限制,然后圍繞著學校教師的教科研成果交流學習的體會,分組展開研討,研討教師要著重談自己對教科研成果的體會,說說哪些做法值得自己借鑒,哪些做法值得商榷,提出進一步深入研究的做法、建議。研討時要有記錄人做好研討情況匯總。這種教科研成果學習研討會能提高教師的參與程度,能使教科研成果深入人心,能使教科研成果在學校得以有效推廣應用。對參加會議和會上發言的老師學校要做好記錄,裝入檔案,并與教師激勵政策掛鉤,激發教師參與的積極性。 其次,借助教師培訓的有效方式提高教師的研究能力。當前教師培訓的有效方式是培訓者圍繞培訓內容先制定培訓專題的培訓目標,然后像給學生上課那樣,使培訓教學既有傳授理論,又有應用實例;既有講解,又有提問;既有討論,又有評價。這樣的培訓才能提高參訓教師的學習積極性,才能使培訓逐步內化為教師的知識。過去的教師培訓,一般是培訓者作報告,只憑一張嘴講,不做板書,不布置思考題,不提教學目標,一味強調可聽性,其效果還是不高,參訓教師的參與程度差,學習目的性不明確。培訓的有效方式,除了培訓者要注意提高參訓教師的參與程度外,還應注意:(1)培訓計劃安排要周詳,準備要充分。周密計劃、認真準備是增強培訓效果的前提條件;(2)培訓形式要活潑多樣,富有情趣。教師培訓的形式不能都是講課,應輔之以其他各種活潑、富有趣味的內容形式,把娛樂、教育、認識作用有機結合起來,如結合教科研成果培訓,安排教師觀看有關的多媒體課件、錄像及課題成果材料等。這樣的培訓學習就不會空洞,才會使人感到印象深刻;(3)要對學習內容進行測評。學習者能力或傾向的變化,必須通過學習內容的有效測評才能獲悉。測評在培訓中具有導向、激勵、反饋、調節作用,培訓內容測評的方式很多,如口頭提問測評法,書面問卷測評法等。測評是一種手段,而非目的,每學期或每學年進行一次。 ……
- >
隨園食單
- >
巴金-再思錄
- >
自卑與超越
- >
史學評論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月亮虎
- >
朝聞道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