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論中國
-
>
中共中央在西柏坡
-
>
同盟的真相:美國如何秘密統治日本
-
>
中國歷代政治得失
-
>
中國共產黨的一百年
-
>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 第四卷
-
>
在慶祝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
2035中國共建共同富裕社會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0715720
- 條形碼:9787520715720 ; 978-7-5207-1572-0
- 裝幀:一般純質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2035中國共建共同富裕社會 本書特色
適讀人群 :黨政干部、公務員、科研機構人員和一般的社科讀者。2035年是中國經濟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礎上,邁向現代化目標的重要節點,居于承前啟后的非常重要的歷史位置,名家胡鞍鋼解讀,重要發展階段規劃和發展前景
2035中國共建共同富裕社會 內容簡介
本書是清華大學國情研究院獻給廣大讀者的國家智庫型學術版著作,本書由清華大學國情研究院組織編寫,胡鞍鋼和周紹杰執筆,以“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為主題,較全面、系統地分析當前及今后一個時期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階段性特征,深入探討到2035年建設共同富裕社會的發展目標和實踐途徑,深刻回答了共同富裕這一宏大目標的意義、共同富裕的理論基礎、總體目標和戰略思路、實現共同富裕的有利條件和發展基礎等關鍵性問題,并給出促進共同富裕的政策思路和具體建議。
2035中國共建共同富裕社會 目錄
中國進入共同富裕新階段
**章 共同富裕理論創新
**節 共同富裕是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價值要求
第二節 新中國成立初期關于共同富裕的設想
第三節 共同富裕的社會主義原則
第四節 開啟共建共同富裕社會的新階段
第二章 中國共同富裕的創新實踐
**節 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
第二節 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
第三節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
第三章 實現共同富裕的發展基礎與挑戰
**節 我國進入全體人民共同富裕階段
第二節 實現共同富裕的有利條件
第三節 實現共同富裕面臨的重大挑戰
第四章 新時代實現共同富裕的總體目標與指標體系
**節 總體性目標與階段性目標
第二節 發展目標與指標體系
第五章 新時代促進共同富裕的重大任務
**節 堅持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
第二節 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
第三節 全面實施新型城鎮化戰略
第四節 全面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
第五節 重點支持特殊類型地區全面振興發展
第六節 重點幫扶低收入特殊困難人群
第六章 促進共同富裕的政策思路和建議
**節 制定促進共同富裕的行動綱要
第二節 在高質量發展中促進共同富裕
第三節 堅持就業優先的基本國策
第四節 優化收入分配結構
第五節 構建5 億戶家庭友好型社會
第六節 健全國家公共服務體系
第七節 提高國家財政汲取能力,發揮國家再分配重要作用
第七章 實現共同富裕的中國意義與世界意義
附 錄
后 記
2035中國共建共同富裕社會 節選
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核心目標與重要特征,體現了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價值追求,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基本構成要素和重要組成部分。新中國成立以來,歷代黨的中央領導集體都基于時代發展要求提出了共同富裕的理論和構想。在勝利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奮斗目標之際,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新時代共同富裕的總目標和總任務,開啟了中國人民共建共同富裕社會的新征程。 第 一 節 共同富裕是馬克思主義 政治經濟學的價值要求 馬克思主義產生的時代背景是西方資本主義工業化發展初期出現的資本對勞動的殘酷剝削。然而,在人類社會科技高度發達的今天,貧富差距仍舊是西方主要發達國家的頑癥痼疾,也是其社會矛盾產生的基本原因之一;同時,諸多發展中國家仍然面對消除絕對貧困的艱巨任務。從人類社會的發展歷史來看,縮小貧富差距是任何時代、任何社會發展都必須考慮的重大問題。它反映了社會分配的公平正義,受收入分配制度影響。收入分配制度是一個國家基本經濟制度的組成部分,受生產關系影響。雖然人類社會實現共同富裕體現的是社會分配領域的公平正義,但是共同富裕只有在特定的發展階段以及特定的社會制度下,才有可能實現。 在社會主義制度下,社會分配的基本原則就是“各盡所能,按勞分配”。這是社會主義公有制的具體實現形式和社會主義物質利益原則的體現,是社會主義的基本標志之一,但這并不是人類社會*理想的分配原則。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認為,收入分配結果受生產關系影響,而生產力對生產關系起著決定作用,因而收入分配制度同樣受生產力發展的影響。從生產力發展來看,改革開放以來我國40 多年的社會主義建設實踐,證明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是符合現階段生產力發展要求的,而多種經濟成分并存的現實情況決定了我們只能實行以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原則。 共同富裕是馬克思主義追求的社會理想。隨著生產力的進一步發展,按照馬克思、恩格斯的設想,“生產將以所有的人富裕為目的”是未來新社會的顯著特征。由此可知,共同富裕是馬克思主義追求的一個基本目標,也是我們黨領導人民進行社會主義革命、建設和改革開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的根本目的。 實際上,中國仍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人口眾多、城鄉地區發展不平衡,要想實現14 億多人民共同富裕目標具有極大挑戰性、長期性、艱巨性、復雜性,既沒有現成的答案,也沒有成功的先例,只能在長期發展實踐中不斷探索、不斷創新、不斷總結,探索適合中國國情的階段性目標和開辟可實現的新路徑,不能搞“大躍進”,只能通過漸進方式,積小勝為大勝,由量變到質變。 “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特征。”共同富裕是中國共產黨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思想基礎和奮斗目標。中國作為世界上曾經*貧窮的人口大國,如何才能帶領全體人民實現共同富裕,是中國共產黨長期執政的核心目標和主線。然而,在人口眾多、極低生產力發展水平的歷史起點上,中國共產黨要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宏偉目標,在不同發展階段有著不同的制約因素和條件,也有著不同的發展目標、政策體系和社會實踐。
2035中國共建共同富裕社會 作者簡介
清華大學國情研究院成立于2011年,是一所具有較高學術影響力、國際影響力以及社會影響力的當代中國研究平臺和大學高端智庫。在2014年上海社會科學院智庫研究中心發布的我國第一份《中國智庫報告》中,國情研究院在專業影響力類別中位列政治建設研究領域全國第5位、城鎮化研究領域全國第5位。胡鞍鋼,清華大學人文社科資深教授,清華大學國情研究院院長,清華大學國家治理與全球治理研究院研究員、公共管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國情研究開拓者和領軍者。獲中國科學院工學博士學位;美國耶魯大學經濟學系博士后;俄羅斯科學院遠東研究所榮譽經濟學博士。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中國科學院科技進步一等獎(兩次)、孫冶方經濟科學論文獎、復旦管理學杰出貢獻獎。他所領導的團隊已出版國情研究系列中外文專著合著上百部,核心期刊論文400多篇;主編和撰寫《國情報告》1600余期,對國家重要決策咨詢產生持續影響。周紹杰,現任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黨委副書記,長聘副教授。主要研究領域包括:發展經濟學、中國經濟、幸福研究、公共財政與發展規劃,先后承擔兩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研究項目。曾經獲得“2008-2009年度(第8卷)《經濟學季刊》Werner Jackst dt博士中國經濟和商業研究最佳論文獎”。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莉莉和章魚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煙與鏡
- >
中國歷史的瞬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