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品味生活·茶道(32開平裝)
-
>
炊煙食客
-
>
給自己一杯茶的時間
-
>
面包與黃油的故事 歷史·文化與食譜
-
>
蔬食記憶
-
>
茶知識108問:今天您喝茶了嗎
-
>
銀勺子(漫畫版)(軟精裝)
天姥鄉味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1655561
- 條形碼:9787511655561 ; 978-7-5116-5556-1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天姥鄉味 內容簡介
《天姥鄉味》共三章,分別為“新昌小吃”“天姥農味”“石城風味”。新昌小吃介紹以年糕、榨面、春餅、鑊拉頭、芋餃等為代表的小吃。天姥農味介紹新昌茶葉、新昌石斑魚、小京生、迷你小番薯、牛心柿等農副產品。石城風味介紹蛋卷、米海茶、同興糕點、玉米餅等地域風味。 《天姥鄉味》涵蓋這些鄉味的由來、特點、制作方法和技術等,對天姥鄉味有較好的宣傳作用,對振興鄉村經濟及宣傳新昌風味具有一定的意義。
天姥鄉味 目錄
**節 難以忘懷的家鄉滋味——炒年糕
第二節 飛流直下三千尺——榨面
第三節 圓似夜月添新樣——春餅
第四節 晶瑩剔透爽滑柔韌——芋餃
第五節 一款流芳后世的美食——鑊拉頭
第六節 *具特色的端午風俗——湯包
第七節 頗有特殊風味的粗糧面食——麥糕
第八節 “夾”出的玉潤柔滑——麥蝦湯
第九節 甜甜蜜蜜,步步“糕”升——新昌狀元糕
第十節 麥香濃郁,團團圓圓——麥餅
第二章 天姥農味
**節 一片葉子富了一方百姓——新昌茶叫
第二節 明清時期的貢品——小京生
第三節 清溪誰舞斑斕衣——新昌石斑魚
第四節 開啟粉色甜味夏日——新昌水蜜桃
第五節 夏日故鄉獨有的甜——回山西瓜
第六節 水中甜人參——回山茭白
第七節 “薯我*棒”——迷你小番薯
第八節 秋天里的鄉愁——牛心柿
第九節 秋冬養生有“膏”招——新昌白術膏
第十節 來自大山深處的饋贈——香榧
第十一節 美味只在“筍”間——七十二變之筍
第三章 石城風味
**節 濃濃陽光味,片片見真情——番薯片(干)
第二節 小時候的美好回憶——空心蛋卷
第三節 那一抹青色,那一縷鄉愁——米鴨蛋
第四節 油鍋里翻騰的金色年昧——麥蟹
第五節 香飄四方,滴滴好味道——新昌果子燒
第六節 “黏黏”不忘、難以割舍的鄉情——麻糍
第七節 “糟”了,這雞也太香了——新昌香糟雞
第八節 新年里的**碗茶——新昌米海茶
第九節 百年手工傳承老字號——同興糕點
第十節 因為有你,“醋”意更濃——玫瑰米醋
第十一節 唇齒間的清香酥脆——新昌玉米餅
第十二節 方塊間的美味,記憶中的故鄉——回山豆腐干
第十三節 古街里的茶點,風雨中的傳承——澄潭糕干
參考文獻
天姥鄉味 作者簡介
呂美萍,1976年出生,中**員,現任浙江廣播電視大學新昌學院院長,高級教師,副研究員,國家一級茶藝師高級技師、國家一級評茶員高級技師、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二級救護培訓師。全省電大系統“呂美萍茶文化傳承名師工作室”負責人,省級成人教育品牌、省級社區教育優秀工作品牌、省級非學歷教育品牌“大佛茶藝”項目負責人。 長期從事成人教育和老年教育工作。多篇論文在省級及以上刊物發表,主編《新昌小吃》,參編《少兒茶藝考級教材》《農家樂經營與管理》《農業培訓實務指導》等。組織開展新昌小吃、家政服務、茶藝、電商等技能培訓,主講“茶藝基礎知識”“茶的沖泡技藝”等課程。策劃、組織、協辦多場省級、市級、縣級茶藝師職業技能競賽等賽事。輔導大批學員,其中不乏榮獲***金獎、銀獎等獎項的優秀學員。 多年的培訓指導服務,贏得了學員的喜愛、上級的認可和社會的贊譽,先后獲得國家開放大學師德先進個人、中國中青年社區教育教學新秀、中華茶文化傳播優秀工作者、省級百姓學習之星、全省電大系統先進教育工作者、市級志愿服務先進個人、市級成人教育先進個人、縣模范職工、縣優秀校長、縣先進教育工作者、縣優秀黨員等多項榮譽稱號。 章祖民,1968年出生,中**員,現任浙江省新昌縣農業農村信息化中心主任(浙江省農廣校新昌分校校長),高級經濟師,高級農藝師,會計師。浙江省農民教育培訓智庫專家團成員、首批省級鄉村振興實踐指導師、紹興市科技專家庫專家、紹興市“雙強行動”專家庫專家、嘉興市拔尖人才評審委員會專家、縣鄉村振興服務團成員。 長期扎根基層從事農民教育培訓、農民素質提升和農業技術推廣工作。以副主編身份參與浙江省新型職業農民培訓系列教材之《農家樂經營與管理》編寫,同時參編《農村信息員》《互聯網+農業》《農業培訓實務指導》等教材,多篇論文在省級及以上刊物發表。年組織開展高素質農民、農村實用人才、職業技能、農民中職等教育及培訓近8千人次,全面提升了農民的學歷水平和素質技能。帶頭主講“農村常用法律法規”“農產品市場營銷”“鄉村振興”等課程。各項工作成效居全省乃至全國的前列,高素質農民培育、農民中職教育等多項新昌經驗和模式多次在全省及全國開展典型交流和推介,新昌縣因此連續多年被列為全國新型職業農民培育試點縣和示范縣、全國農技體系改革與建設試點縣和示范縣,全省30多個縣市慕名前來學習和交流。 多年的培訓指導服務,贏得了學員的喜愛、上級的認可和社會的贊譽,先后獲得全國最美農廣人先進人物、中華農業科教基金會神內獎、全國農廣系統信息宣傳先進個人、省農技推廣貢獻獎、省農技推廣先進工作者、省農廣系統先進工作者、縣鄉村振興優秀個人、縣“十佳”農技新秀等殊榮。通過持續不斷的培訓和培育,涌現出一大批“愛農業、懂技術、善經營、會管理”的高素質農民,為現代農業的高質量發展增添了力量,助推了鄉村振興的全面實施。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推拿
- >
我與地壇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山海經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月亮與六便士
- >
莉莉和章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