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以利為利:財政關系與地方政府行為
-
>
立足飯碗 藏糧于地——基于中國人均耕地警戒值的耕地保護視角
-
>
營銷管理
-
>
茶葉里的全球貿易史(精裝)
-
>
近代華商股票市場制度與實踐(1872—1937)
-
>
麥肯錫圖表工作法
-
>
海龜交易法則
專家經濟: 卓越公司如何推動高效學習 版權信息
- ISBN:9787121423291
- 條形碼:9787121423291 ; 978-7-121-42329-1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專家經濟: 卓越公司如何推動高效學習 本書特色
??陳春花、安筱鵬、伍暉、克萊頓·克里斯坦森、惠特尼·約翰遜等推薦,2021年Thinkers50管理思想家入選者陳勁教授擔當翻譯 ??2019年法蘭克福發展十大商業書,SoundView2019年*佳商業書,《金融時報》《福布斯》力薦創新領導者讀物 ??洞察蘋果、谷歌、奈飛、愛彼迎等創新型企業的一項核心策略——將員工培養成領域專家 ??提煉關于“如何高效學習”的七個指導原則
專家經濟: 卓越公司如何推動高效學習 內容簡介
學習一直是世界品質公司保持競爭力的秘密武器之一。在工作中嘗試新的學習曲線,對于員工來說,是內在的職業價值;而對于公司來說,培養專家型員工是當務之急。了解員工擁有的技能、急需的技能,以及他們在學習方面的敏捷性,從而優化員工的學習,把員工培養成專家,有助于公司在未來競爭中占據巨大優勢。本書洞察了蘋果、谷歌、奈飛、愛彼迎等智慧型企業的一項核心戰略――將員工培養成領域專家,通過大量案例研究,提煉出七條關于“如何高效學習”的指導原則。這七條原則不僅適合公司、團隊和組織參照,培養專業度高、工作效率高、具有創新精神的員工,還適用于個體學習,掌控自己的職業生涯。中國需要大量創新人才,而創新教育的本質,在于培養人們適應變化、適應改變的內在驅動力。想要在VUCA時代里永不落伍,組織和個體都應將創新活動和終身學習緊密結合,培養出更多符合產業發展的專業技能人才。
專家經濟: 卓越公司如何推動高效學習 目錄
引言
勞動力尚未準備就緒
商業領袖縮小技能差距
為未來培養技能的力量
“專家”變革
第壹章 我們應該如何學習
學習的科學
學習的謬論
學習的真理
學得快不等于聰明
學習動機的重要性
意義和目標驅動學習
學習的思維模式是一種競爭優勢
堅毅和韌性
理解學以致用
上課并不就是學習
學習循環簡圖
“自我反思”提高情商
學習中的脆弱性
幫助員工學習和獲得專業技能的五個步驟
第2章 讓學習成為競爭優勢
學習的力量
建立正確的學習文化
要拼搏,要意趣
營造公司文化
文化的引領原則
衰敗的公司文化
不同類型的學習文化
利用Degreed平臺建立持續學習文化
如何營造學習文化
控制的錯覺
新雇傭關系
如何營造持續學習文化
第3章 提倡個性化學習
過時的標準
沒有所謂的“平均”
標準的職業路徑
從經驗中汲取知識
個性化的教育方式
實施個性化學習
學習敏捷性
“Brilliant”的個性化學習理念
個性化學習的技術
如何進行個性化學習
第4章 攻克內容過載
需求瞬息萬變
付費的學習內容
可汗學院
“翻轉課堂”
可汗學院公司化
大型在線開放課程(MOOC)
學習內容庫
微學習
內容策展
機器學習策展內容
制定數字化學習策略
幫助彷徨失措的學習者
第5章 知曉同伴的力量
為什么學習不能和快餐一樣“菜單”式
縮小代溝
同伴間互動學習的過程
自我反思能力
批判性思維能力
給予和接受建設性反饋
領英的同伴間互動學習
建立一個安全的同伴間互動學習環境
建立同伴認可
MBA和同伴間互動學習
與同伴一起學習(喝杯啤酒)
同伴間互動學習的關鍵技能
建立一個成功的同伴間互動學習環境
第6章 采用正確的學習技術
打造“大腦的自行車”
探索或創建職業目標
工作帶點目的性
為什么首席執行官和公司應該關心目標
了解員工擁有的和急需的技能
實踐技能
團隊合作解決業務問題
公司文化和技術
學習技術的生態系統
如何創建學習技術的生態系統
第7章 善用數據和洞察力分析技能
將公司學習看作一項業務
衡量學習分析模型的重要性
錯誤的數據會致命
在公司講述學習故事
第8章 賦予專業技能價值
培養國家所需技能
公司培養相關技能
專注于技能和調整技能的員工
雇傭慣例:從傳統到以技能為主
公司是勞動力市場
技能作為一種硬通貨
學位+證書
技能構建群體智慧和能力
衡量技能
技能商數(SQ)
如何使用技商
小結
結語 未來已來
專家經濟: 卓越公司如何推動高效學習 節選
第1章 我們應該如何學習 為了幫助人們成為專家——幫助他們獲取知識,培養技能并成為終身學習者,了解成年人*佳的學習方式至關重要。如今,我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了解人的大腦如何工作,以及人如何*有效地學習——無論是努力獲取新知識、培養新技能還是改變一種習慣。舉例來說,我們知道人對動詞的記憶易于名詞;當重復四次時,記憶的效果要好10倍。 在本章中,我們以通俗易懂的方式介紹成人學習理論,并探討學習科學和動機科學的*新發現。我們深入研究成長型思維方式和固定型思維方式,探究目標與學習之間的關系。我們還將討論有關大腦的知識以及神經科學中可借鑒的相關內容,同時揭示當今普遍存在的誤解。當然,韌性在人成為專家方面起著重要作用——我們將研究人經歷挫折和冒險失敗后仍然能夠堅持不懈的原因,以及人如何從錯誤中吸取教訓并突破個人極限的科學方法。 *后,我們在現有科學研究的基礎上深刻解讀當前公司學習方法的*新進展。例如,你的公司是否主要使用講稿和PowerPoint演示文稿這樣的教師主導型培訓方式呢?你的公司是否因為只注重規范培訓而扼制了員工的學習動力呢?你是否武斷地限制你的員工學習何種知識,而不是給予他們一定的自主權去選擇呢?這些做法并不合理。接下來,我們將向你解釋原因,并告訴你如何運用心理學和學習科學來幫助你的員工學習和培養技能,直到他們成為真正的專家,這些關系到公司成功與否。 學習的科學 令人驚訝的是,越來越多的公司并未利用學習科學的相關理論來幫助員工學習和培養技能。布羅·薩克斯伯格(Bror Saxberg )的職業生涯一直專注于學習科學,并鼓動眾多像他一樣的“學習工程師”加入公司。薩克斯伯格現任“陳-扎克伯格倡議”基金會(Chan-Zuckerberg Initiative,CZI)的學習科學副總裁,指揮著*具前瞻性的學習科學戰略。CZI由普莉希拉·陳(Priscilla Chan)和馬克·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 )創立,是一家致力于促進機會平等和激發人類潛能的慈善投資組織。教育是其支持的基礎產業之一。學習工程師幫助公司理解學習背后的科學,是發揮員工*大潛力的推手。 薩克斯伯格堅持認為,在某種程度上,研究學習科學就是他的職業。20世紀70年代末,他在華盛頓大學學習數學和電氣工程,在暑假尋找兼職的時候,正好他的親戚朋友認識一個在噴氣推進實驗室(JPL)工作的人,故他得以進入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的通信研究工作崗位實習。第二年夏天,他又被邀請回來工作,并且被告知可以自行選擇一個有意義的項目進行研究。 薩克斯伯格設計的*酷的一個項目是研究大腦如何存儲和編碼信息。 這是很早的時候——1978~1979年,當時能夠將信息論、神經科學、認知科學、人工智能、數學信息論等進行整合的人并不多。我因此想到——這里面大有文章。 薩克斯伯格在華盛頓大學完成了本科學業,接著在麻省理工學院(MIT)攻讀碩士和博士學位,然后在哈佛大學(Harvard University)獲得了醫學學位(MD)。他想要掌握涵蓋計算機科學、工程學和基礎科學的所有基礎知識,徹底讀懂人腦的學習方式。 他發現人腦的學習方式需要同時考慮認知和動機兩個方面。薩克斯伯格認為:“學習對你頭腦中已經存在的內容非常敏感。你必須從認知方面入手,例如你已經掌握了什么?你的長期記憶中已經有什么?你擅長的領域是什么?” 當你意識到需要學習一些新東西時,薩克斯伯格解釋說:“你需要開啟、堅持并投入精力,這時大腦就會發生變化。它就像一塊肌肉,大腦的變化其實是學習的結果。” 動機決定了學習的有效性。薩克斯伯格認為,人們的學習動機可能會在以下四個方面出現懈怠: 覺得自己學習的內容沒什么價值或不重視自己的學習方法; 認為自己沒有能力學習復雜的事物; 將失敗歸咎于環境狀況(總是認為“我只是沒有時間學習”); 疲于應付負面情緒對學習的困擾,如憤怒、沮喪、心煩意亂。 由于認知與動機之間存在相關性,薩克斯伯格強調:“根據自身是否擁有學習認知以及是否具備學習動機的情況,學習必須做到個性化。”例如,如果莎拉(Sarah)想要從事金融職業,但她還不熟悉代數學,她就必須先解決這個問題,然后才有可能從事金融職業。這是一個認知問題。
專家經濟: 卓越公司如何推動高效學習 作者簡介
譯者簡介 凱利??帕爾默(Kelly Palmer),領英(LinkedIn)的首席學習官,是一位著名的未來學習和職業發展思想領袖。在加入LinkedIn之前,凱利是雅虎學習副總裁。曾在太陽微系統公司擔任學習、并購和產品開發的管理職位。她經常在世界各地的商業會議上發表演講,曾被《Big Think》、《福布斯》和《首席學習官》(Chief Learning Officer, CLO)雜志刊登,并定期撰寫員工體驗專欄。 大衛??布萊克(David Blake),Degree的聯合創始人和首席執行官,在他的職業生涯中一直致力于高等教育和終身學習的創新。他幫助創建了一所基于能力的認證大學,并是Zinch(被Chegg收購)的創始團隊成員。大衛被“為美國而教”(Teach For America)和“新學校風險基金”(NewSchools Venture Fund)贊助的斯坦福大學教育科技實驗室(Stanford d.School EdTech Lab)選為“頂級教育科技企業家”(Top EdTech Entrepreneur)。他的論文發表在《哈佛科技評論》、《商業內幕》、《科技博客》和《赫芬頓郵報》上。他曾在世界各地的ASU教育創新峰會、EdTech Europe和TEDx等會議上以學習的未來為主題發表演講。 作者簡介 呂樂娣,畢業于武漢理工大學,上海大學管理學院博士生在讀。 陳勁,清華大學技術創新研究中心主任,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清華管理評論》執行主編,中國管理科學學會副會長,入選2021年全球蕞具影響力的50位管理思想家(Thinkers50)。
- >
隨園食單
- >
自卑與超越
- >
朝聞道
- >
回憶愛瑪儂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中國歷史的瞬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