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估到手價是按參與促銷活動、以最優惠的購買方案計算出的價格(不含優惠券部分),僅供參考,未必等同于實際到手價。
-
>
兩種文化之爭 戰后英國的科學、文學與文化政治
-
>
東方守藝人:在時間之外(簽名本)
-
>
易經
-
>
辛亥革命史叢刊:第12輯
-
>
(精)唐風拂檻:織物與時尚的審美游戲(花口本)
-
>
日本禪
-
>
日本墨繪
長城就在屋檐下:長城非遺游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4620818
- 條形碼:9787514620818 ; 978-7-5146-2081-8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長城就在屋檐下:長城非遺游 本書特色
新角度、新資源,文旅融合 長城是中華民族的精神標識。把文化+旅游、非遺+旅游融合在一起,圍繞食、住、行、游、購、娛,呈現長城內外新農村的發展現狀。 立足學術,傳播非遺文化 以學術為基礎,從廣義非遺+狹義非遺+文物保護+振興美麗鄉村著手,傳播非遺文化。 語言生動、圖文并茂,給讀者以沉浸式的閱讀體驗 全書50余萬字,近400幅照片和手繪圖,以參與式、體驗式的書寫方式和輕松幽默的筆調,全面呈現長城文化帶的食住行游購娛等。
長城就在屋檐下:長城非遺游 內容簡介
長城是中華民族的精神標識,北京長城更是萬里長城的精華所在。歷代王朝除了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修建堅固的長城外,更在沿途密集地修建了城關,派出了大量的將士駐守。這些駐邊的將士,世世代代在長城腳下繁衍生息,并創造出具有濃厚地方特色的文化形態。在長城的一磚一瓦、一點一線中,在年復一年的春夏秋冬、寒來暑往中,見證著北京的發展變遷,支撐著中華民族的代代相傳。 本書以長城為線,以標志性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和古村落為點,涵蓋非物質文化遺產、旅游景點、紅色文化、民間傳說、民族融合、鄉村振興、餐飲美食等多樣形態的文化資源,以游記、攻略的方式呈現地方社會發展的圖景及新農村建設的美好。輕松活潑的文字,或展現長城的雄奇秀美,或解析村落的古樸典雅,配合精美的攝影和手繪圖片,以全新的方式帶領讀者深入了解長城沿線的非遺和文化之美。
長城就在屋檐下:長城非遺游 目錄
長城就在屋檐下:長城非遺游 作者簡介
張青仁,民俗學博士,中央民族大學民族學與社會學學院副教授,北京市民間文藝家協會常務理事,主要從事北京民俗文化、拉丁美洲社會與文化研究。主持完成北京市社科基金青年項目“區域社會史視野下的北京香會研究”、北京市朝陽區文化和旅游局委托項目“壩河流域歷史文化資源研究”等多項課題,在《民俗研究》《民族文學研究》《北京社會科學》《史林》等期刊發表論文多篇。 毛巧暉,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文學研究所研究員、北方室主任。中國民俗學會常務理事兼副秘書長、中國少數民族文學學會常務理事兼副秘書長。主要研究領域為民間文學學術史、民俗學、非物質文化遺產等,主持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國家話語與民間文學的理論建構(1949—1966)”和北京市委宣傳部重大委托項目“北運河流域民俗文化普查及民俗志編纂”。 徐姍姍,中央民族大學民族學博士,中央民族大學期刊社副編審。主要研究領域為民族文化、博物館與文化遺產、民族教育等。主持國家民委民族問題研究青年項目等多項課題,在《民族學刊》《編輯之友》《中國藏學》《廣西民族研究》《青海民族研究》等刊發表多篇學術論文。 包媛媛,北京師范大學中國民間文學專業博士,清華大學新聞傳播學博士后,北京城市學院國際文化與傳播學部講師,北京市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主要從事中國民間文學的傳承與傳播研究。在《文化遺產》《云南師范大學學報》《民間文化論壇》等期刊發表論文多篇,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項目“現代傳媒視野下口頭傳統的傳承研究”。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史學評論
- >
巴金-再思錄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姑媽的寶刀
- >
山海經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