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以利為利:財政關系與地方政府行為
-
>
立足飯碗 藏糧于地——基于中國人均耕地警戒值的耕地保護視角
-
>
營銷管理
-
>
茶葉里的全球貿易史(精裝)
-
>
近代華商股票市場制度與實踐(1872—1937)
-
>
麥肯錫圖表工作法
-
>
海龜交易法則
中國股票發行注冊制相關問題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6424247
- 條形碼:9787516424247 ; 978-7-5164-2424-7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中國股票發行注冊制相關問題研究 本書特色
適讀人群 :企業管理者、金融從業者、大學生、股民證券市場是現代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證券市場的產生與發展與中國經濟金融體制改革進程息息相關。隨著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資本市場在金融運行中具有“牽一發而動全身”的作用,IPO 制度也因此一直是學界和業界關注的焦點。IPO 制度與中國的金融制度改革之間有什么關系?什么樣的 IPO 制度才是適合中國市場環境的制度?中國的IPO 制度將來應朝什么方向、沿著什么樣的路徑發展?本書從制度變遷視角,在充分認識中國金融制度變遷時代背景的基礎上,以美國和中國香港的股票發行制度作為參考,結合科創板及創業板注冊制試點的新內容,分析中國股票 IPO 制度的發展歷程和全面推行注冊制的路徑構想以及需要解決的關鍵問題,以深化對新股發行制度本質的認識。可作為金融從業人員及相關專業的學生的參考讀本。
中國股票發行注冊制相關問題研究 內容簡介
中國證券市場30年的發展歷程中,股票IPO制度先后經歷了從審核制到核準制,再到注冊制的演變,具體的演進過程實際上也經歷了諸多曲折反復。本書研究可以分為三大部分,緊密圍繞課題任務書所設定的內容展開。篇“中國新股發行監管制度演進研究”,包括章中國新股發行監管制度變遷概述的內容。第二篇“注冊制下新股低效定價行為研究”,主要包括第二章和第三章,分別從縱向視角和橫向視角研究了2013年年底后的注冊制過渡階段和2019年7月注冊制在科創板試點實施后的IPO低效定價。第三篇“不同市場主體在IPO過程中的作用”,包括第四章到第七章,主要內容包括金融中介在IPO過程中作用的研究、開放式基金特征對IPO抑價水平的影響、風險投資在IPO中的作用以及綠色環保企業的IPO市場表現。
中國股票發行注冊制相關問題研究 目錄
緒論
**篇 中國新股發行監管制度的演進
**章 中國新股發行監管制度變遷概述
**節 時代背景:內生于中國金融制度改革中的 IPO 制度演變
第二節 他山之石:美國及中國香港的股票發行制度
第三節 曲折歷程:“前注冊制”時期的中國股票 IPO 制度變遷
第四節 發展之路:注冊制在中國 A 股市場的試點及展望
本章結論
參考文獻
第二篇 注冊制下新股低效定價行為研究
第二章 注冊制過渡期 IPO 抑價水平研究
**節 新股交易發行制度對 IPO 抑價影響的實證分析
第二節 IPO 存量發行對 IP 抑價影響的實證分析
第三節 新股基本面財務信息 F-Score 對抑價的影響分析
本章結論
參考文獻
第三章 注冊制實施后 IPO 抑價水平研究
**節 IPO 抑價影響因素的實證分析
第二節 股份配售影響 IPO 抑價的實證分析
第三節 承銷商聲譽對 IPO 抑價水平影響的實證分析
第四節 風險投資影響 IPO 抑價水平的實證分析
第五節 開放式基金配售比例影響 IPO 抑價水平的實證分析
本章結論
參考文獻
第三篇 不同市場主體在 IPO 過程中的作用
第四章 承銷商在 IPO 過程中的作用
**節 研究方法及研究方案設計
第二節 承銷網絡對 IPO 過會的作用
第三節 承銷網絡對 IPO 抑價的作用
第四節 承銷網絡對 IPO 后市場表現的作用
本章結論
參考文獻
第五章 開放式基金配售新股影響 IPO 抑價水平的研究
**節 研究方法及研究方案設計
第二節 開放式基金特征影響 IPO 抑價水平的實證分析
第三節 開放式基金特征對 IPO 長期抑價的影響
本章結論
參考文獻
第六章?? 風險投資在 IPO 抑價中的作用
**節 理論基礎與研究設計
第二節 風險投資持股對 IPO 抑價的作用
第三節 風險投資網絡對 IPO 抑價的作用
本章結論
參考文獻
第七章?? 風險投資對 IPO 企業盈余管理的作用
**節 研究方法與方案設計
第二節 風險投資影響 IPO 盈余管理的實證分析
第三節 風險投資影響 IPO 盈余管理行為的穩健性分析
本章結論
參考文獻
后記
中國股票發行注冊制相關問題研究 節選
緒論 新股發行上市是證券市場發展至關重要的環節。中國股票市場長期存在的諸如上市公司財務造假及操縱股價等違法犯罪行為屢禁不止,價值投資理念缺失、投機炒作盛行、退市機制不暢、投資者利益得不到充分保護等問題都被認為與作為源頭的 IPO 制度有密切關系。IPO(Initial Public Offering)即首次公開發行,指首次獲準公開發行股票上市的公司將股票發售給特定或非特定投資者的行為。IPO 實際上包括“發行”與“上市”兩個環節,“發行”是指符合條件的籌資人依照相關法規,按照一定的程序,向投資人出售代表公司資產權益的資本憑證(如股票)的行為;“上市”則是指已經公開發行的證券申請并得到批準后,在證券交易所等場所掛牌上市交易的行為。與證券發行上市相關的制度安排主要包括發行與上市審核制度、信息披露制度、發行定價制度等。發行與上市審核制度是決定后兩者的基礎,本質上是一種上市公司的遴選制度,其作用是防止低質量證券進入市場,同時調節證券市場供求關系。 在中國證券市場 30 年的發展歷程中,股票 IPO 制度先后經歷了從審核制到核準制,再到注冊制的演變,具體的演進過程實際上也經歷了諸多曲折反復。 與歐美等發達國家的股票發行市場相比,中國新股發行既存在高發行價、高市盈 率和高募集資金的“三高”現象及高初始回報現象。什么樣的發行監管制度才是*適合中國市場環境的制度?中國新股發行實施注冊制后新股發行的“三高”現象是否會得到抑制?新股發行及上市的表現如何?主要參與主體如承銷商、機構投資者、風險投資資本等的行為對股票發行市場的影響如何?這些都是本書試圖探究的問題。 本書主要內容分為三篇。 **篇研究中國新股發行監管制度的演進,對應**章中國新股發行監管制度變遷概述的內容。通過對中國金融制度變遷情況的回顧可見,無論是建立銀行主導型的金融體系,還是設立股票市場發展直接融資,其初衷都是維持政府對金融資源的控制和配置,表現出非常顯著的“路徑依賴”特征。而這一特征在中國股票發行審核制度的演變過程中同樣得到了體現。作為金融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新股發行審核制度的變遷保持了與中國漸進式金融體制改革幾乎同步的推進,經歷了基于“額度控制”和“指標管理”的審批制與基于“通道制”和“保薦制”的核準制,并逐步向發達經濟體普遍實行的基于“自律監管”和“事后管理”的注冊制演變。政府與市場、監管與機構參與者、機構與散戶之間等多方利益及矛盾的交織影響或決定了中國新股發行監管制度演進的路徑,在各個時期分別顯示了當時的時代特征。在審批制下,金融資源按行政原則配置,上市企業選擇行政化色彩濃厚,往往是利益平衡的產物,甚至擔負著為地方或部門脫貧解困的任務,無法區別對待擬上市的優質企業和劣質企業,自然也無法實現真實、準確、完整的信息披露,股票市場過于關注融資功能而忽視了資源優化配置功能,投資者利益保護更是無從談起。即便是核準制下的通道制,仍是以行政手段來切分市場和控制發行速度,權力過度集中加上程序不透明導致存在較大的尋租空間。通過梳理各國股票發行制度的實際運作狀況可見,注冊制和核準制并不是非此即彼的關系,主要區別僅在于監管分權不同。核準制重心在行政監管,注冊制重心在市場監督;核準制下,證券監管機構掌握發行權,甚至涉及定價、融資額、發行時點等,自律組織和市場機構的力量無從發揮;注冊制下股票發行由市場機制決定, 承擔實質性審核任務的主體包括政府監管機構、交易所、會計師事務所、律師事務所、券商等。具體實踐中多以注冊制與審核制并行的混合模式為主。中國股票市場推進的 IPO 制度改革可謂是“牽一發而動全身”的重要變革,關鍵在于合理區分新股發行審核與上市審核,減少政府對市場的直接干預,充分發揮市場自律組織的作用,恢復市場自我調節的彈性。各證券市場參與者應重新審視并建構自身的監管職責:證券監管 機構回歸“市場保護者”的角色;證券交易所依照市場發展規律實現行業自律與自我 監管;股票發行人必須強化市場義務;證券中介機構的監管實現職業化改革;投資者個人也要強化風險意識,進行理性決策。由此形成一種運行高效且分工明確的證券市場參與者體系。從 2019 年 7 月科創板正式開板試點注冊制,到 2020 年 6 月創業板開啟注冊制試點,注冊制還需要很長一段時間的磨合與探索。預計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里,我國新股發行都將采用注冊制和核準制并行的“雙軌制”,待科創板和創業板積累 了足夠的經驗時,再將注冊制逐步推廣到其他板塊。 第二篇是注冊制下新股低效定價行為研究,主要包括第二章和第三章,分別從縱向視角和橫向視角研究了 2013 年年底后的注冊制過渡階段和 2019 年 7 月注冊制在科 創板試點實施后的 IPO 低效定價。 第二章注冊制過渡階段 IPO 抑價水平研究。2013 年 11 月 30 日,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以下簡稱證監會)發布《關于進一步推進新股發行體制改革的意見》,中國的股票市場自此被認為進入注冊制過渡階段。本章從縱向視角考察了該文件發布后新股上市交易首日 44% 漲跌幅限制、存量發行、風險投資在 IPO 中的作用。研究發現上市首日交易漲跌幅 44% 的制度并沒有起到抑制“炒新”的作用,只是人為延長抑價的過程,一定程度上助長了新股的高回報;存量發行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新股的抑價率,這一制度剛實施時,確有 IPO 公司采取了存量發行,但很快就鮮有 IPO 公司進行老股轉讓。可見,2013 年后開始的在非科創板實施的上市首日*高漲幅 44% 的改革并沒有起到抑制新股抑價水平的作用,這一交易機制的存廢值得商榷。
中國股票發行注冊制相關問題研究 作者簡介
劉玉燦,女,1968年生于河北饒陽。南開大學博士,南京大學工商管理博士后,上海交通大學數學博士后,紐約州立大學奧斯威戈分校訪問學者,現為南京理工大學副教授。主要從事金融領域的研究與教學工作,研究方向為資本市場投資行為、公司金融、金融工程與風險管理等;主要為碩士研究生和本科生講授金融工程學、金融衍生工具分析、行為金融學、證券投資學、計量經濟學等課程。在《系統工程理論與實踐》《系統工程學報》《系統工程》《中國管理科學》《應用概率統計》等學術期刊和國際學術會議上發表論文多篇,出版專著《中國證券市場信息交易風險定價研究——基于投資者異質的視角》。主持國家社會科學基金一般項目1項、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規劃項目1項、江蘇省教育廳社會科學基金項目1項,參加多項國級、省部級項目。 周彩霞,女,1976年生,博士,現為南京理工大學副教授。主要從事金融學、產業經濟、個體行為與制度變遷等領域的研究與教學工作。自工作以來在學術期刊及學術會議上發表論文40余篇,多篇論文被《新華文摘》《中國社會科學文摘》等轉載。
- >
二體千字文
- >
我與地壇
- >
巴金-再思錄
- >
推拿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回憶愛瑪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