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zhàn)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tài)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教育思想的演進:法國中等教育的形成與發(fā)展講稿 版權(quán)信息
- ISBN:9787100117517
- 條形碼:9787100117517 ; 978-7-100-11751-7
- 裝幀:60g膠版紙
- 冊數(shù):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教育思想的演進:法國中等教育的形成與發(fā)展講稿 本書特色
適讀人群 :社會學、教育學、史學商務印書館歷來重視漢譯世界各國學術(shù)名著。從20世紀50年代起,更致力于翻譯出版馬克思主義誕生以前的古典學術(shù)著作,同時適當介紹當代具有定評的各派代表作品。我們確信只有用人類創(chuàng)造的全部知識財富來豐富自己的頭腦,才能夠建成現(xiàn)代化的社會主義社會。這些書籍所蘊藏的思想財富和學術(shù)價值,為學人所熟知,毋需贅述。這些譯本過去以單行本印行,難見系統(tǒng),匯編為叢書,才能相得益彰,蔚為大觀,既便于研讀查考,又利于文化積累。為此,我們從1981年著手分輯刊行,至2010年已先后分十一輯印行名著460種。現(xiàn)繼續(xù)編印第十二輯。到2011年底出版至500種。今后在積累單本著作的基礎上仍將陸續(xù)以名著版印行。希望海內(nèi)外讀書界、著譯界給我們批評、建議,幫助我們把這套叢書出得更好。
教育思想的演進:法國中等教育的形成與發(fā)展講稿 內(nèi)容簡介
《教育思想的演進》根據(jù)涂爾干1904-1905年在巴黎大學開設的"法國中等教育史"課程整理而成,是史學界認可的社會史的開山之作。它考察了長達十幾個世紀的教育制度和觀念史,幾乎涵蓋了法國啟蒙教育從早期教會的"肇發(fā)時期"到19世紀的"危機時期"的演進過程。本書不僅把教育觀念的演進與思想體系史融通起來,也與教育體制內(nèi)的制度安排和實踐形式環(huán)環(huán)相扣,以教育為視角和切入點,勾畫了一幅現(xiàn)代性在制度化和文明化的意義上從生成到危機的全景。
教育思想的演進:法國中等教育的形成與發(fā)展講稿 目錄
導言
**編
**講 法國中等教育史
第二講 早期教會與教育
第三講 早期教會與教育(終)——加洛林文化復興前的修道院學校
第四講 加洛林文化復興
第五講 加洛林文化復興(終)——文法的講授
第六講 大學的起源
第七講 巴黎大學的誕生——就職禮(inceptio)與執(zhí)教權(quán)(licentia docendi)
第八講 “universitas”一詞的含義——教俗兼具的巴黎大學;以同鄉(xiāng)會和教授會為單位的內(nèi)部組織
第九講 藝學院——內(nèi)部組織;學院
第十講 學院(終)
第十一講 藝學院的教學——學位;研習課程
第十二講 大學中的辯證法教學
第十三講 辯證法與論辯——藝學院里的學科
第十四講 關于巴黎大學的結(jié)論——文藝復興
第二編
第十五講 文藝復興——拉伯雷或博學派運動
第十六講 文藝復興(終)——人文主義運動;伊拉斯謨
第十七講 16世紀的教育理論——人文主義運動與學院派運動之比較
第十八講 文藝復興時期的教育思想(結(jié)論)
第十九講 耶穌會
第二十講 耶穌會(終)——教育的外在組織形式
第二十一講 耶穌會體系與巴黎大學體系
第二十二講 關于古典教育的結(jié)論
第二十三講 現(xiàn)實主義者的教育理論——它的起源:夸美紐斯、羅蘭與大革命
第二十四講 大革命——中央學校
第二十五講 19世紀課程體系的變化——中等教育的界定
第二十六講 結(jié)論——教育與人世
第二十七講 結(jié)論(終)——教育與自然:科學;以語言為工具的邏輯修養(yǎng)
譯者后記
教育思想的演進:法國中等教育的形成與發(fā)展講稿 節(jié)選
《教育思想的演進(漢譯名著本15)》: 在上幾講中,我們已經(jīng)看到,歐洲各個社會*早確立的教育體系是由什么構(gòu)成的。這種教育體系無可置疑的獨特之處,就是那種極度的形式主義。盡管在理論上它力求成為百科全書式的,但當實際應用到學術(shù)生活中時,卻幾乎只是包括了屈指可數(shù)的幾門全盤形式化的學科,這些學科所探討的就是思維及其表達的一般形式:文法、修辭和辯證法。實際上,在這些學科里,人們認為地位*重要、從而也*關注的那一門,就是*具形式性的一門,這門學科所研究的是思維*外在化的形式,這樣的主題是*遠離具體事物的。這就是我所說的文法。正因如此,我們可以為從9世紀延續(xù)到11世紀的加洛林時期取個別名,稱之為文法時期。不過與此同時,我們也已經(jīng)指出,不管這種教育自然會顯得多么地貧乏和欠缺,也還是孕育了一些頗具生長力的種子。它的目標不是要多少借助死記硬背的辦法,為初學者講授語言的傳統(tǒng)規(guī)則。相反,它關注的是以一種合理的方式協(xié)調(diào)這些規(guī)則,給出說明,揭示它們與思維法則之間存在的關聯(lián)。照這樣理解,文法似乎能夠孕育出邏輯。實際上,人們毫不懷疑,文法的教授方式完全有能力成為邏輯研究的一種預備研究。如果單就其本身來考慮,詞語及多個詞語的組合只是空洞的、無生命的、純形式的對象,因此,一旦人們把它們看作是通過外在化的形式來傳達思想的生活,它們就會重新獲得活力,讓人迷戀不已。從這個角度來看,文法時期也就是一段序曲,揭示了隨之興起的時期,即經(jīng)院哲學時期,我們完全可以把這一時期概括為邏輯時期。 這兩段時期之間這種連續(xù)性的證據(jù)的得出,這一整套文法教育的方向的來源,滲透著邏輯生命力的現(xiàn)實的明證,都不僅僅在于我已經(jīng)指出的一件事實,即經(jīng)院哲學的重大問題,也就是占據(jù)了整個中世紀的那個問題(有關共相的問題),所有這些在阿爾昆的著作中都已經(jīng)有了非常多的明確體現(xiàn);而且,還在于另一件事實,就是在他的直接繼承者的作品中,可以發(fā)現(xiàn)從形式的角度提出了這個問題。追隨阿爾昆的腳步,他的學生莫魯斯考察了屬的性質(zhì)。這些屬是實在,還是人的思維的構(gòu)造?他自問道,既然“ens”這個詞被用來指稱一切存在物,那么是不是能夠進一步推出,這個單稱實詞是某種唯一實體的名稱,而在這種唯一實體自身當中包含了所有具體存在物?莫魯斯之后,就是埃里金納。這位非凡的天才,早在9世紀就已經(jīng)寫了極其深刻的著作,甚至連后來經(jīng)院哲學時期的杰出思想家們都未能超越他。莫魯斯還有其他幾位繼承者,一位是埃里克(Heiric),宣揚一種徹頭徹尾的唯名論;另一位是歐塞爾的雷米吉烏斯,信奉的卻是極端的唯實論。當然,唯實論和唯名論這兩個詞當時還未見使用,這兩派思想也沒有像后來那樣,在公開的競爭中確立自身。但是不管怎么說,自此之后,爭論揭開了序幕,問題也被提了出來;所有這一切都表明,這種文法教育絕不能說沒有成為具有巨大潛力的思想上的刺激因素。 但是,即便說從那時起,確實有那么幾個我已經(jīng)提到過名姓的思想家,把自己的思想提升到了一個新的高度,可以去沉思經(jīng)院哲學的重大問題,即便說他們直覺地預見到邏輯將在學校當中發(fā)揮相當重要的作用,他們也并沒有成功地使邏輯成為教育的基石。也許,在這些努力中,的確有一些努力富于魅力,也很有力,尤其是埃里金納,但無論如何,它們依然是一些個人的事業(yè),缺乏相互聯(lián)系和前后呼應,不能在精神生活和學術(shù)生活中創(chuàng)造出一種復興的氣象。教育的素材和方法幾乎依然如故,唯一的例外是辯證法多少獲得了些重要性,具體還得看教師本人的性情如何。事實上,教育如果不是這樣,又能如何?在查理大帝統(tǒng)治下建立起來的這套課程體系,如果沒有受到任何刺激得以發(fā)展和變化,如果沒有遭到任何外在于自身的致命指責,從而把諸如此類的轉(zhuǎn)型推上軌道,那么,單靠它自身,是不會自動產(chǎn)生發(fā)展和變化的。而現(xiàn)在,一旦查理大帝退出了歷史舞臺,教育也就進入了一個漸趨衰敗的時期;始作俑者查理大帝曾經(jīng)以強有力的方式,將歐洲所有的思想力量集中起來,這樣的日子已經(jīng)不復存在了。從此,精神生活只能逐步走向衰落,事實上也確實如此。 ……
教育思想的演進:法國中等教育的形成與發(fā)展講稿 作者簡介
涂爾干(1858-1917),法國社會學家,社會學奠基人之一。著有《社會分工論》、《社會學方法的準則》、《自殺論》、《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等作品。 譯者簡介: 李康,男,漢族,畢業(yè)于復旦大學,現(xiàn)任北京大學社會學系教授。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姑媽的寶刀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隨園食單
- >
莉莉和章魚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李白與唐代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