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恰到好處的敏感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5753143
- 條形碼:9787505753143 ; 978-7-5057-5314-3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恰到好處的敏感 本書特色
打破對敏感的刻板印象,敏感性會隨著時間和條件而變化 以往人們普遍認為15%至20%的人是高度敏感者,每5個人里就有1個高度敏感,但是經過更大范圍的采樣和更進一步的研究,專家發現,世俗意義上的敏感者可能比我們之前以為的多很多(31%);對我們每個個體來說,敏感性也不是一成不變的,它是隨著時間和條件而變化的。我們需要改變自己對敏感的看法,不再以貼標簽的方式對待他人的敏感性,也不必被迫對自身的敏感性聽之任之。 敏感者解決人際和情緒問題的實用指南 書中給出了新版本的評估問卷,幫助成人和兒童進行自我評估。此外,還有大量的練習和建議,讓讀者切實從當下開始改變。書中的兩大主題是人際和情緒,都是讀者特別關心的問題。 幫助你在敏感和鈍感之間從容切換 作者從自身經歷和認識出發,通過專家意見和大量案例總結出調整敏感譜系位置,平衡敏感與鈍感的實際經驗。此外她也指出了過度共情的壞處,令人耳目一新。 情緒療愈系列新書 《如何停止不開心》《整理情緒的力量》《好心情練習手冊》 的姐妹篇,從敏感性的角度呵護情緒,改善心情。用敏感體會快樂點滴,用鈍感抵御傷心難過。
恰到好處的敏感 內容簡介
或許你和曾經的卡特琳一樣,無比希望自己身上有一個“敏感開關”,這樣你就既能細膩溫柔地享受生活,又能在面對傷害和不快時一笑而過了?ㄌ亓諒奈赐V箤Υ说奶剿,并將自身的發現和專家學者的前沿成果匯集成本書,希望能使敏感變成你一生的朋友。 在書中,卡特琳分享了敏感性的新特點,針對人際關系煩惱和情緒問題的解決方案,以及她親身經歷的一個個小故事。讀者可以通過書中的問卷、測試和練習,進一步認識自己,找到善待自己和與人交往之間的平衡,學會利用情緒的獨特之處,讓自己與敏感的關系達到一個新的境界。 每個人的敏感性不是一成不變的,現在就讓我們與卡特琳一起,找到敏感和鈍感的平衡,學會調整自己在敏感譜系的位置吧!
恰到好處的敏感 目錄
**部分 敏感與強韌的關系…………………………1
1 敏感的世界…………………………………………………5
如何測量敏感性 10
敏感人群的優勢 18
2 敏感還是易感…………………………………………… 22
干擾?敏感在績效型社會中的意義 26
開放接收—為自己,也為他人 32
3 敏感新內涵……………………………………………… 34
改變觀點——為什么我們需要對多樣性有新的理解 36
預見性——我們的敏感性對采取有意義的行動有多重要 40
多樣性——今天為何正常,昨日又有何不同 43
第二部分 我們如何與自己和他人和諧相處……… 45
4 和平共處:接受自己和他人…………………………… 57
直覺——為什么我們應該聽內心的聲音 59
寬恕——我們如何改變人生信條 67
共情——為什么合作勝于競爭 81
5 學習自我照顧:如何打好基礎………………………… 87
預防——我們如何采取措施,而非選擇無視 89
放松——為什么休息、沉默和正念變得越來越重要 97
身體——運動、睡眠、飲食和碰觸能改變什么 115
大自然——我們會從生命的循環中學到什么 128
第三部分 敏感的純粹力量…………………… 137
6 學會感受:為什么光有積極的思維還不夠………… 144
7 認識情感:情感從何而來,如何運作……………… 156
情感的能量 159
七種基本情緒 166
8 力量:情感自信如何成就未來……………………… 173
緊密相連:如何保持健康的關系 180
相遇——為何關切之情如此重要 183
牢固的紐帶——關系與治療有何關系 194
童年——我們如何敏感地陪伴孩子 198
第四部分 展望:更加認識新世界……………… 203
致 謝…………………………………………………… 211
附 錄…………………………………………………… 217
敏感的科學概念 217
關于問卷調查的科學說明 218
參考文獻………………………………………………… 225
恰到好處的敏感 節選
人們對“敏感”一詞的理解大不相同,有人認為它是溫柔,是深情,是天賜的福祉,也有人認為它是一種心理障礙。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呢?我們不妨一起來尋找線索,細細研究這個詞在我們語言中的用法:“敏感”這一概念起源于拉丁語——sentire,意為:與感受、感知、感官相關;感知能力或感知天賦。 現在我們會在何種情況下使用“敏感”一詞呢?我在《杜登詞典》中查詢該詞時,除關鍵詞外,還發現了其他相關詞,如過度敏感、心思細膩、注重禮節、小心謹慎、高度敏銳、善于理解, 以及同義詞,如敏感細膩、多愁善感、體貼周到等。在瀏覽了更詳細的資料之后,我了解到,在教 育領域,它意味著敏感意識、感性以及受傷感。在攝影領域,“敏感”被理解為膠片的感光度。對人類的“敏感”來說,攝影和膠片感光度a 是一個非常美妙的比喻。如果膠片的感光度不夠高,攝影師想要捕捉的事物就會留在黑暗之中,無法顯現。膠片的感光度越高,顯示的圖像就越清晰。但膠片的感光度過高時,細節會在強光下變得模糊。我們人類也是如此。當一個人不夠敏感時,他接收信息不夠“敏銳”,“曝光時間”也不夠長,因而他感知到的信息也就不夠清晰。越是敏感的人,感知越是細膩。但過于敏感時,強烈的光線照得人頭暈目眩,讓人無法應對生活中的種種。 當我們將某物描述為“敏感”時,預示我們在面對它時,需要更加小心謹慎。在醫學領域,敏感指對疼痛和外界刺激有敏銳的感知力。有些意義重大的話題卻不受關注,當我們想引起人們對這些話題的關注時,就會提到敏感化!懊舾小币辉~的運用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顯得非常矛盾:一方面,有人會以責備口吻說“不要這么敏感!”;另一方面,又有人會懷著認可說“我們必須對自己的天性更加敏感”。進一步說,當我們將一個話題描述為敏感話題時,往往是指容易給人帶來不快的話題,因為它不僅是復雜的、多面的,還會挑戰我們從不愿質疑的信仰和人生信條。宗教信仰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如果你在Twitter(推持)、Instagram(照片墻)和Pinterest(拼趣)等社交網絡上瀏覽帶有“#敏感”標簽的帖子,就會發現類似的景象。這些場景充分體現了人們缺乏敏感度的事實,有人會僅僅因為表現得太靦腆而被批評。既然我們已經說到了社交媒體和互聯網,那現在不妨來談一談敏感數據。 人們認為,敏感數據具有保護意義,可能是因為它涉及個人信息,或者揭露了一些東西,使塵封的真相大白于天下。凡是屬于數據保護范圍的,都是敏感的。自從通用數據保護條例(DSGVO) 生效以來, 敏感數據量激增。從理論上講,就連公寓的姓名牌都應該被加密。所有這些例子都表明了“敏感”這一概念的模糊性,甚至是矛盾性。總之,在我看來,這種矛盾性已經影響了人們對情感細膩的看法。一方面,我們意識到敏感是一個重要的維度;另一方面,我們又要避免過度敏感。那么,就讓我們一起來解決這一矛盾,在敏感問題上建立清晰的認識。我相信,全面、建設性的眼光將幫助我們打開一個新世界。 科學研究怎么說 在生理層面上,敏感性意味著既能感受外部刺激(如通過皮膚感受刺激),又能感受內部刺激(如感受身體內部的信號)。我們需要敏感性,以便與我們的內部世界和外部世界產生共鳴,評估我們所接受到的刺激。此外,心理學家認為,一個特別敏感、特別能共情又擁有高度直覺的人,是一個敏感的人,他能很快對某一特定情況產生共鳴,預測他人在該情況中的反應,或將自己置于他人的位置,設身處地考慮事情。在日益復雜的世界里,上述品質都絕對是有利的。 研究表明,錯綜復雜的決策會迅速使大腦皮層的工作記憶系統不堪重負。我們的直覺和源于生活的經驗知識恰恰有助于我們應對這種情況。 學術界如何理解敏感性 生理學家和認知心理學家認為,敏感性是在感覺中樞發生的所有感覺的集合,感覺不僅僅通過眼睛、耳朵、舌頭或嗅黏膜產生,而且還會通過皮膚、神經、臟器、骨骼和肌肉等產生。因為感覺是由神經刺激以及感官刺激引起的,所以在人類感覺的整體結構中,也包括敏感性的心理方面。此外,還有各種特殊形式的敏感,我們稱之為“超敏反應”,如食物敏感性、電敏感性及多種化學敏感性(如酒精和其他物質的敏感性)。 近年來,從發展心理學、積極心理學和人格心理學的思潮中,人們逐漸形成了一種關于敏感的新構想,在這個新的構想中,學者們著力于研究人們處理內在與外在刺激的深度。*新的研究成果讓人大吃一驚。先前,專家認為有15%至20%的人比他人具有更高的敏感度;而現在,他們提到了三個敏感度組,并討論到一個正態分布:他們認為,29%的人敏感度較低,40%的人敏感度居于中間水平,31%的人敏感度較高。 但三組內的敏感強度也不盡相同。因此,我們有理由認為,既存在高度的多樣性,也存在多種極端情況:敏感度很低,甚至是有述情障礙的人,只能對刺激和感覺進行表層的處理;而高度敏感人士則需迅速與過度刺激及過度緊張展開斗爭。高度敏感人士具有四個典型特征:他們比其他人更能感知到細節,更能深入地處理信息,具有更高的情緒反應力和共情能力。而且相比其他人能更快感受到過度刺激。 近年來,針對這種感知處理方式已形成一個通俗說法,即“高度敏感”。基于科學領域的現有發展,學者們提到了“高度環境敏感性”(environmental sensitivity),并借此為不同的心理學研究方向已詮釋的結構找到了一個上位概念。
恰到好處的敏感 作者簡介
卡特琳·佐斯特(Kathrin Sohst)高度敏感性研究專家,高度敏感者網絡社交平臺的創始人,著有《高度敏感的力量》。身為“高度敏感性”大使,她為高度敏感者提供咨詢建議,組織談話活動,舉辦講座。同時,她還為經濟報和雜志撰寫文章。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回憶愛瑪儂
- >
莉莉和章魚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推拿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經典常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