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兩種文化之爭 戰后英國的科學、文學與文化政治
-
>
東方守藝人:在時間之外(簽名本)
-
>
易經
-
>
辛亥革命史叢刊:第12輯
-
>
(精)唐風拂檻:織物與時尚的審美游戲(花口本)
-
>
日本禪
-
>
日本墨繪
江戶町 本書特色
適讀人群 :廣大讀者·李乾朗、青山周平、李長聲、止庵 傾情推薦 ·東京是如何建成的?150余幅手繪圖復現江戶町建造過程,生動描繪江戶時代日本庶民生活圖景
江戶町 內容簡介
本書以江戶這座城市的發展為線索,分為上、下兩冊,講述德川幕府如何將雜草叢生的荒地打造成與倫敦、巴黎比肩的靠前都市。上冊側重江戶町的前期建造過程,其“の”字形城市布局,不僅巧妙利用了山丘、河流等自然地形,還可以不受地不斷向外擴張。下冊則主要講述在經歷明歷大火之后江戶町的重生與發展。德川幕府以一套嶄新的計劃完成重建工程,同時應對每個大型都市容易遭遇的都市清潔、治安等諸多問題。這一系列的建設工程使得江戶成長為一座首屈一指的靠前都市。 江戶的市民文化也由此蓬勃發展,無論是歌舞伎、大相撲,還是浮世繪、浮世風呂,在傳承與發展中成為日本文化的象征,譜寫出一部至今不褪色的“江戶文化史”。
江戶町 目錄
《江戶町(上)》
前言 6
江戶原本的風貌 9
太田道灌的江戶城 10
德川家康進入江戶 12
都市規劃的原理 15
興建土木工程 16
分區的標準 18
熱鬧的道三堀 21
江戶開府 22
“の”字形的擴張計劃 25
整治江戶港 27
伊豆的采石場 28
木曾山林的“小谷狩” 31
木材的運輸 33
搬運至江戶町 35
建造江戶城的石墻 36
環立式天守的設計 38
建造大天守 40
大阪之陣 42
德川家康之死 45
鑿開神田山 44
江戶城的總構和城門 46
江戶城完工 48
江戶城本丸御殿 50
江戶城天守 52
城下的大名宅第 54
武士的宅第——武家屋敷 57
“一里塚”和驛馬 58
江戶港 60
河岸魚市 62
上水道 64
町屋的建設 66
職人町 68
江戶的町容 72
商人町 75
木戶、自身番屋、高札場 76
熱鬧的寺社地——淺草寺 78
上野寬永寺 80
山王社、神田明神和天下祭 83
錢湯和游廓 84
芝 居 86
歌舞伎者 89
明歷大火 91
天守起火 92
解 說 94
參考文獻 98
后記之一 100
后記之二 101
《江戶町(下)》
火災和爭吵是江戶的特色 6
大型都市的實地測量 8
江戶城的改造 10
改造武家地與寺社地 12
町人地的改造 14
市區的擴大 16
兩國橋 18
大江戶八百八町 20
元祿時代 22
江戶歌舞伎 24
芭蕉庵 26
湯島圣堂和學問所 28
天文臺 31
享保改革 33
小石川養生所 35
都市綠化運動 37
町消防隊 38
耐火建筑的普及 40
改革后的街道 42
里長屋的誕生 45
江戶人的誕生 47
都市的生理——上下水道 48
寬政的還人政策 50
學問所和寺子屋 52
江戶町 節選
后 記 內藤昌 “江戶,就是東京的前身。” 本書就是圍繞這個主題,將江戶町形成的歷史分為上、下兩冊來介紹。 “建造町”的技術,也就是都市規劃的技術,反映出在那里居住的人們孕育出的文化。如今,只要借助可以用來登上月球的*先進的科學技術,人們不僅可以建造超高樓大廈林立的城市,而且可以建造空中城市、地下城市和海底城市這些以前只在科幻小說中才會出現的城市。暫且不談只去參觀一天或兩天的情況,人類真的希望長期居住在這種背離大自然的人工都市中嗎?*近人們才終于發現,仰賴科技進步而制定的都市規劃,并非人類夢想中的理想都市。人類和神明不同,不是必須過“干凈”“美麗”“正確”的生活。雖然有點兒“臟”,雖然有點兒“丑”,只要不給別人添麻煩,可以玩一些 “壞事”的城市;能讓不同的人帶著不同的思考自由生活的城市,或許才是人類數千年來所追求的理想城市——烏托邦。 運用了日本的科學技術,江戶才發展成今天的東京,但與此同時,它并沒有失去與大自然之間的協調。雖然有時人們對高科技的驕傲自滿讓它遭受了地震和大火等都市災害,飽嘗身在地獄的痛苦,但*終因為遵循“の”字形的都市規劃原則,江戶適應了時代的變化。在適度遵從這個原則的同時,它也適度保持了“曖昧”的自由特質,這使江戶能夠在超高密度社會中培養出無數天才,培育以歌舞伎、浮世繪為代表的江戶文化的原動力。雖然處于封建社會,但江戶尊重無名市民的“心靈自由”。都市規劃的本質,或許就是要建造一個可以培育“心靈自由”的地方。至少,江戶建町的歷史不同于歐洲國家或中國,后者的城市常為某一個帝王規劃得井然有序。江戶這座城市雖然雜亂,卻意外地令人感到“住得舒適”。這正是思考日后的東京乃至日本都市營造方法的寶貴參考。
江戶町 作者簡介
穗積和夫,1930年出生于東京。東北大學工學院建筑系畢業。曾就職于松田平田設計事務所,現為自由插畫家。活躍于汽車、男性時尚等領域,后積極投入帶有歷史風味的日本建筑和城町為 主題的插畫創作,并以本系列作品為代表。 內藤昌,1932年出生于長野縣,畢業于東京工業大學建筑系,工學博士。曾經擔任東京工業大學、名古屋工業大學教授以及愛知產業大學校長。長年從事日本都市史和日本建筑史的專業研究。曾榮獲日本建筑學會獎。著有《新桂離宮》《江戶圖屏風》《城的日本史》等書。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推拿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巴金-再思錄
- >
史學評論
- >
我與地壇
- >
煙與鏡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