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現代國際終身教育論 版權信息
- ISBN:9787572010736
- 條形碼:9787572010736 ; 978-7-5720-1073-6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現代國際終身教育論 內容簡介
本書以終身教育為主題,介紹、評析現代國際終身教育的理論及其發展,在對國際終身教育理論發展的社會背景、歷史脈絡、理論流派進行梳理的基礎上,詳細展示世界各國終身教育的發展現狀和實踐走向。 修訂版的特色: ??基本保持原有風貌,寫作語言更具可讀性; ??更新對中國終身教育的發展現狀與展望的介紹; ??新增對中國終身教育zuixin發展趨勢——終身教育體系構建的思考。
現代國際終身教育論 目錄
上篇 現代終身教育的基本理論
**章 現代終身教育論的產生及其社會背景>123
**節 終身教育———一個現代社會面臨的古老課題>123
第二節 現代終身教育論的基本概念>123
第二章 現代終身教育論的發展、演變和深化>123
**節 1965年后終身教育論的演變與深化>123
第二節 民主與實踐的終身教育論的誕生>123
第三章 現代終身教育理論展開的國際動向和主要課題>123
**節 終身教育理論展開的國際動向>123
第二節 現代終身教育面臨的主要課題>123
下篇 世界各國終身教育的實踐和發展動向
第四章 日本終身教育的實踐和展開>123
**節 日本終身教育理念的導入和展開>123
第二節 日本終身教育的實踐與發展現狀>123
第五章 美國終身教育的結構和現狀>123
**節 美國終身教育發展的社會條件>123
第二節 美國終身教育的特征及問題>123
第六章 英國終身教育的發展動向和現狀>123
**節 英國開展終身教育的歷史>123
第二節 英國繼續教育、高等教育和職業技術教育的開展>123
第七章 法國終身教育的現狀和展望>123
**節 法國終身教育的發展歷史>123
第二節 法國的繼續職業教育制度>123
第三節 法國終身教育的未來展望和課題>123
第八章 德國終身教育的發展狀況>123
**節 德國終身教育的現狀>123
第二節 德國終身教育的實施機構>123
第三節 德國職業繼續教育的實施機構及對個人的援助>123
第四節 德國終身教育的展望和評價>123
第九章 中國終身教育的發展現狀和展望>123
**節 終身教育發展的中國經驗>123
第二節 中國終身教育體系構建的思考>123
主要參考文獻>356
現代國際終身教育論 節選
人的一生都應該接受教育的思想,在世界許多國家,且很長的歷史時期中即已存在。對于這一論點,世界各國研究者的意見目前已趨向一致。日本的《生涯教育字典》以及美國的一些終身教育專著,都對古典的終身教育思想作過專門的介紹與論述。標志著歐洲近代社會開端的法國大革命期間,終身教育思想也有了進一步的發展和更具體的體現。1789 年法國大革命勝利后不久,在遞交給國民議會的一系列教育法案中,就首次強調終身教育并不僅僅是通過“每個個人的自覺和努力去實現”,而且必須通過“公教育”,即“擴大教育機會,制定新的教育政策”等措施來予以保證。一份關于“公教育”的提案這樣寫道:“若認為教育僅僅是限定于兒童和年輕人的活動,那絕對是社會的偏見。”而另一份由法國大革命時期教育思想家馬奎斯·孔多塞提岀的公共教育計劃書(全名為《關于公共教育全體認識的報告書及其法案》),對終身教育作了更為明確的概括:“就教育而言,人類必須通過年齡的各個階段來獲取全部的知識,并且任何人都可以通過終身的學習來確保知識的獲得。” 孔多塞進一步認為,“教育應作為人的權利的一部分”。從這一立場出發,公立學校則不僅僅限于兒童,還必須對“所有市民”無償開放,教師也應成為“市民”教育的主要擔當者。 在英國,成人教育委員會1919年《*終報告書》中也有非常具體的體現。該報告書指出,“通過對現有中等教育的民主化、大眾化”的改革進程,設想“在義務教育年限的延長線上”來“實現作為繼續教育的成人教育機會的擴充”。這一強調對既往教育體制從根本及整體上進行再構建,也即主張讓學校教育與成人教育互相結合的思想,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后西歐一些主要國家中已受到相當的重視。這一教育設想或主張的實質已非常接近現代終身教育論提倡的基本理念。有關這方面的代表性事例還可舉出不少。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在法國反法西斯運動的展開過程中,加斯通· 巴什拉的思想,而這一思想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后被寫進了法國的憲法。頒布于1946年的法國憲法曾作出以下明確規定:“在任何階段”對兒童或成人實施“無償的及非宗教的公共教育”,都將被視作“國家義務”予以保障。 在中國,類似的終身教育思想同樣早有廣泛傳播。民間即流傳有“活到老,學到老”的古老格言。偉大的教育家孔子則更在《論語·為政》篇中提出過人生修養的“階段學說”。孔子認為,人從15歲起至70歲止,只要不斷致力于自身的修養并追求學問研究,就可分別達到“志學、而立、不惑、知命、耳順、從心”的境界。而在日本,由于早期受中國儒家程朱理學及佛教的影響,不僅接受了儒家的思想和政治理念,而且把一生應不間斷地學習奉為個人生活和修養的至高目標。 綜上所述,我們大致可得出如下結論:有關終身教育的思想早已散存于人類歷史長河的各個時期。1965 年以來,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成人教育推進國際會議正式推出提倡終身教育的提案為契機,從而掀起的全球性推廣終身教育的熱潮,則可被視作上述歷史現象的必然延續和深化,此兩者間應無絕對的鴻溝或本質性的差別。國內外的專家學者現均傾向將或曾散見于歷史典籍,或流傳于民間的點點滴滴關于終身教育的思想,定義為“古典終身教育論”;1965 年以后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為代表的世界性教育組織或行政機構積極倡導并大力推行的終身教育理念,則稱為“現代終身教育論”。
現代國際終身教育論 作者簡介
吳遵民 日本神戶大學學術博士(教育學)、華東師范大學教育學部二級教授、博士生導師;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華東師范大學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研究所研究員、華東師范大學終身教育研究中心主任、首席專家。自2001年學成歸國后,先后擔任中國教育發展戰略學會常務理事、學術委員會委員;中國教育發展戰略學會終身學習專業委員會常務理事、學術委員會副主任;中國教育政策研究院兼職教授;福建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教育科學文化衛生委員會終身教育立法顧問等。主要研究領域為教育政策與立法、教育基本理論、終身教育與學習社會理論、社區教育研究等。已出版專著及參與編寫教材和研究報告30余部,在《教育研究》《開放教育研究》《華東師范大學學報(教科版)》等核心刊物發表論文200余篇。承擔guojiaji重大、重點項目及省部級項目16項。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朝聞道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回憶愛瑪儂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月亮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