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蘇聯解體親歷記(全兩冊) 版權信息
- ISBN:9787542662927
- 條形碼:9787542662927 ; 978-7-5426-6292-7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蘇聯解體親歷記(全兩冊) 本書特色
★蘇聯為何在那個時間以那種方式結束?來自蘇聯解體現場的一手記錄★美國大使以70萬字,還原大國衰亡的漫長歷程,描摹帝國黃昏的全景圖像★一部記錄與剖析世紀劇變的興衰啟示錄,回憶錄+歷史研究的非凡結合★一眾歷史人物的鮮活記錄,近距離刻畫當局者的步步為營與舉步維艱:里根、戈爾巴喬夫、葉利欽……★知名學者理查德·派普斯、赫伯特·埃利森及《華盛頓郵報》《外交事務》《科克斯評論》等媒體一致盛贊。“這本書shou次全面講述了從1987到1991年的驚人事件,并且仍然是同類書中蕞好的一本。”——《華盛頓郵報》★理解蘇聯70年歷史,讀懂30年后的世界
蘇聯解體親歷記(全兩冊) 內容簡介
1991年12月25日,蘇聯國旗從克里姆林宮上方悄然降下,俄羅斯三色旗取而代之,蘇聯從地圖上消失了。
作為蘇聯蕞后幾年的見證者和參與者,馬特洛克站在di一現場帶領我們回溯那動蕩多變的年代。地方不再與莫斯科亦步亦趨,民眾開始反對原有的一切,各方力量也在或明或暗地相互撕扯;戈爾巴喬夫進退失據,葉利欽有仇必報,政變者各懷鬼胎……透過親歷者的敘述,切爾諾貝利、東歐劇變、八月政變、戈爾巴喬夫和葉利欽,都不再是教科書上定義模糊的名詞或符號,而成為生動的事件和活生生的人物。
從中/央到地方、從高層到平民、從國/內到國外,馬特洛克從蛛絲馬跡中發現大國欲墜的勢頭,鋪展開一張角力的大網,并以清晰準確的語言描繪了蘇聯的蕞后歲月。蕞終,這個帝國被自己一手打造的力量盡數吞噬。它幾度掙扎著浮出水面,求得那賴以生存的一絲氧氣,但蕞終仍被腳上的鐐銬拖入深淵。
回顧現代國際關系史,可能從17世紀中葉到現在,我覺得很難想象,相繼以俄羅斯帝國和蘇聯著稱于世的大國在1987年到1991年間突然從國際舞臺上解體并消失了,很難有比這更令人奇怪、令人吃驚,乍一看更令人費解的事情了。——喬治·凱南,美國外交家和歷史學家
蘇聯解體親歷記(全兩冊) 目錄
第二章帝國
第三章火炬的傳遞
第四章擴大改革空間:減輕外部壓力
第五章致命的分歧
第六章“人類的共同利益”
第七章邊遠地區的騷亂
第八章華盛頓摸索前進
第九章算數的一票
第十章波羅的海沿岸三國率先行動
第十一章關鍵的一年
第十二章騷動不安的冬季
第十三章非民選總統
第十四章俄羅斯做出抉擇
第十五章竊取資產的詛咒
第十六章戈爾巴喬夫向右轉
第十七章預演
第十八章戈爾巴喬夫尋求妥協
第十九章盲人的訛詐
第二十章失敗的政變
第二十一章致命的打擊
第二十二章帝國的解體
第二十三章對某些答案的思考
第二十四章尾聲
致謝
名稱與音譯
大事記
人物簡介
注釋
參考書目
索引
蘇聯解體親歷記(全兩冊) 節選
1991年12月25日的黃昏,米哈伊爾·戈爾巴喬夫從他在克里姆林宮的辦公室中出來,穿過大廳,進入一間裝有褐色木板、淡綠墻圍和天鵝絨窗簾的房間。通常,這間屋子是用來接待訪客的,今天則有一個電視攝制小組在等待著。
當克里姆林宮的大鐘敲響7下時,戈爾巴喬夫坐在了正對攝像機的桌前,開始以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總統的身份向全國發表*后一次電視講話。以前,他的講話大多是預先錄制,這一次則是現場直播。
“我特此停止我作為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總統的活動。”戈爾巴喬夫宣布。雖然他的聲明含義清楚,但是措辭卻很奇怪,似乎在說蘇維埃社會主義聯盟的總統職位仍然存在。如果他說因為他所領導的國家崩潰,他原本的工作不復存在,那么意思就會清楚很多。
在對全國發表了20分鐘講話之后,戈爾巴喬夫回到辦公室,吃驚地得知蘇聯國旗已從克里姆林宮降下。在此之前,他一直認為這會在晚些時候發生,或許應是在年底、而非他宣布辭職后的幾分鐘內。俄羅斯的白藍紅三色旗即將升起,但中途出現了問題。行動笨拙的守旗衛兵未能將旗幟套緊旗桿,只得重新再套,然后用力一拉,才使旗幟升到旗桿頂端。
自此,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成為歷史——令人猝不及防,但卻有其必然。
這一新的旗幟標志著一個民族國家的誕生,但權力的轉移尚未完全結束。幾個世紀以來,俄羅斯沙皇一直在距現蘇聯總統辦公地不遠的烏斯賓斯教堂舉行加冕儀式,但在沙皇尼古拉二世被廢黜和謀殺后,象征帝王統治的王冠和權杖就一直靜靜躺在克里姆林宮的軍械庫中。不過,在1991年,權力不僅是象征性的,更具實質意義,因為蘇聯核武庫所具有的破壞性超出任何一個俄國帝王的想象。盛大的加冕儀式和慶祝游行對加強統治者權力已不再必要,此外,繼位者——俄羅斯總統還是一個沒有耐心的人。
兩天前,戈爾巴喬夫總統和鮑里斯·葉利欽一致同意,在戈爾巴喬夫發布辭職聲明后立即在他的辦公室會面,正式移交控制蘇聯核武庫的密碼和裝置。
同更換國旗一樣,移交儀式也未能按戈爾巴喬夫預想的進行。當他回到辦公室時,等待會面的并非俄羅斯總統葉利欽,而是國防部長葉夫根尼·沙波什尼科夫將軍。將軍解釋說,葉利欽對戈爾巴喬夫告別演講中的某些話不滿,因而拒絕按先前商定的那樣前來會面。
對此,戈爾巴喬夫認為爭論或延續這種不快已無意義,就徑自將裝有舉世聞名的“核按鈕”的小皮箱交給了沙波什尼科夫。其他帝國或許是在戰爭或革命的壓力之下崩潰,蘇聯卻是悄悄瓦解的。將核武器控制權移交給新主人幾乎是漫不經心、悄悄進行的。正當大多數美國人打開禮物或準備圣誕晚餐時,俄羅斯瞬息之間就取代蘇聯,一躍成為一個核大國。
俄羅斯雖已掌握蘇聯所有的中央機構,并將繼承蘇聯在聯合國安理會的席位,但它只擁有蘇聯一半多一點的人口,因此,有1.4億多曾是蘇聯公民的人,從1991年開始將居住在俄羅斯以外的國家。3個波羅的海沿岸國家——愛沙尼亞、拉脫維亞和立陶宛4個月前已被承認為獨立國家,其他12個曾經的蘇聯加盟共和國也正在謀求獨立。
戈爾巴喬夫結束電視講話后,負責安排這次演講的助手戴維·切克瓦伊澤也回到自己樓下的辦公室,癱坐在椅中。當然,他之前就知道將要發生什么,但是現在它終于發生了。兩個小時過去了,他一直呆呆盯著墻壁,因不確定的未來而陷入沉思。
戴維是一個聰明、年輕的蘇聯外交官,在格魯吉亞出生并長大。因其開朗的性格、樂于助人的精神和地道的美式英語,他在早期任職于蘇聯駐美大使館時,就在華盛頓頗受歡迎。如今,他發現自己不再知道自己是誰。作為一個自豪且愛國的格魯吉亞人,他忠實且卓著地服務于蘇聯政府,將第比利斯(格魯吉亞首都)和莫斯科都視為故鄉。他和妻子決意讓兒子先學格魯吉亞語,再學其他語言。
直到這一刻之前,這一切尚不成問題。他是格魯吉亞人,又是蘇聯人,兩者并不矛盾。那么現在他是否會被迫做出選擇呢?他很愿意作一個格魯吉亞人,但也視自己為一個強大但已不復存在的國家的一員。現在該怎么辦呢?是待在莫斯科、作一個俄羅斯人,還是回到第比利斯、指望在那里找一份工作?或試圖以“外國人”的身份留在莫斯科?所有這些都不是他能自由選擇的。
我的情況則完全不同于戴維·切克瓦伊澤,但我也同樣對巨變感到震驚,并陷入長時間的沉思。
蘇聯解體親歷記(全兩冊) 相關資料
關于蘇聯的崩潰,除了蘇共政治局委員,或許沒有人能夠給出比馬特洛克更為quan威的敘述。
——《科克斯評論》
作為一名出色的蘇聯專家,馬特洛克以大使身份所接觸到那些人和事,為其研究帶來了一種罕見的quan威。他在書中展現了蘇聯關鍵人物的回憶錄中也沒有的洞見。
——《外交事務》
在上世紀80年代末冷戰實際上結束的關鍵時期,馬特洛克是里根的駐莫斯科大使。這一次,我們在現場的人是蕞適合這項工作的人選……這本書shou次全面講述了從1987到1991年的驚人事件,并且仍然是同類書中蕞好的一本。
——《華盛頓郵報》
為什么蘇聯在那個時間以那種方式崩潰?對于任何以開放心態面對這一問題的人而言,《蘇聯解體親歷記》都是一本必讀書。馬特洛克親身見證了這一過程,這是我們的幸運。他與書中的主要人物都有著緊密聯系,并以他的洞見、優雅與平和細致記錄了這一過程。
——馬歇爾·舒爾曼,哥倫比亞大學教授
沒有人比馬特洛克更有資格講述從蘇聯到俄羅斯的轉變。他在俄國歷史、語言、文化、文學和政治方面的背景,讓他成為這一問題的杰出quan威。他的分析對于我們對蘇政策的形成不可或缺,而且往往極為成功。對于書中寫到的眾多人物,馬特洛克都十分了解,他們的性格、偏見、力量和缺點在他筆下都極為生動。
——馬克斯·坎珀爾曼,美國國務/院顧問,蘇聯問題專家
這本書精辟分析了蘇聯制度的成就和問題,同時生動敘述了導致蘇聯解體的人與事……馬特洛克對本世紀蕞重大事件的近距離觀察是其嚴謹治學和非凡外交生涯的獨特產物。
——赫伯特·埃利森,華盛頓大學教授
沒有其他美國人能夠如此親近細致地觀察蘇聯的崩潰。多虧了馬特洛克的精彩工作和判斷,他的書貢獻了這一歷史事件的獨特記錄。
——理查德·派普斯,哈佛大學教授
蘇聯解體親歷記(全兩冊) 作者簡介
小杰克·F.馬特洛克(JackF.Matlock,Jr.),美國前駐蘇聯大使,歷史學家,語言學家,在美國外交/部門供職長達35年,是里根政府制定對蘇政策的重要顧問。1971年到1974年主管美國國/務院蘇聯事務,1981年到1983年擔任美國駐捷克斯洛伐克大使,1983年到1986年擔任國家安全事務特別助理兼歐洲和蘇聯事務高/級主任,1987年到1991年任美國駐蘇聯大使。1991年退休后,馬特洛克踏入學術界,先后在哥倫比亞大學、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擔任教授。已出版的著作有《蘇聯解體親歷記》《里根和戈爾巴喬夫:冷戰是如何結束的》和《chao級大國的幻想》。
張敏謙,三亞學院教授,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研究員、博士導師,《現代國際關系》前主編,國際關系學院、中國人民大學、中國政法大學兼職教授,出版專著《美國對外經濟戰略》、《大覺醒——美國宗教與社會關系》,出版譯著《美國的自由主義傳統》等三部,發表學術論文60多篇。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唐代進士錄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隨園食單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