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兩種文化之爭 戰后英國的科學、文學與文化政治
-
>
東方守藝人:在時間之外(簽名本)
-
>
易經
-
>
辛亥革命史叢刊:第12輯
-
>
(精)唐風拂檻:織物與時尚的審美游戲(花口本)
-
>
日本禪
-
>
日本墨繪
茶禪一味-(日本的茶道文化)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0388399
- 條形碼:9787520388399 ; 978-7-5203-8839-9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茶禪一味-(日本的茶道文化) 本書特色
書法家、資深外交官呂鳳鼎大使題簽 日本文化研究專家、人民中國雜志社總編輯王眾一作序推薦 收錄多幅著名導演、書法家范梅強專門為本書題寫的書法作品 配圖40余幅,精選編者攝影作品、中國古畫、日本重要文物等
茶禪一味-(日本的茶道文化) 內容簡介
本書是作者浸淫、研究日本文化數十年的結晶,從茶道文化入手,窺探隱藏在表象背后的日本文化的根源和本質。以川端康成對現代茶道的警告開始,引出了傳統與現代之間的矛盾。進而將茶道置于京都這座擁有日本文化底蘊的都市之中,立體地展現茶與禪在傳統日本社會的關系,接著對日本茶道與禪宗的發展進行概要描述。書末,作者發出靈魂之問:現代茶道路在何方?
茶禪一味-(日本的茶道文化) 目錄
**章 川端康成對現代茶道的警告
《千羽鶴》否定現在的茶道
高貴而腴潤的美女之死
第二章 茶與禪東傳開啟學習宋文化之門
從京都走入日本中世
中日一段歷史二重唱
禪茶雙祖榮西明庵
靜岡茶與朱子學
第三章 茶與金閣銀閣的美學
金閣將軍和北山文化
禪宗影響下的美學理念
銀閣將軍和同朋眾
五山禪僧與一休和尚
第四章 茶道的開山祖村田珠光
佛法即在茶湯中
確立茶道精神的《心之文》
能阿彌和同仁齋茶道從榮華世界歸隱獨爐庵
侘茶可作逃茶解
第五章 承先啟后的武野紹鷗
出身大皮貨商人
無論什么人都有歌心
融歌道入茶道
紹歐式美學
第六章 茶道大宗師千利休
日本中世的威尼斯
一代梟雄信長與秀吉
豐臣秀吉的茶道活動
千利休的茶道藝術千利休之死
結語 現代茶道路在何方
主要參考文獻
茶禪一味-(日本的茶道文化) 節選
由茶得禪悟的村田珠光,更是與茶又結一重緣分。他把對于佛法的探求寄托于茶,提出“佛法即在茶湯中”的主張。這一主張,后來成為茶道精神的基石。以后足利義政將軍曾問起珠光,何為茶道大意。珠光回答說: 一味清靜,法喜禪悅,趙州知此,陸羽未曾至此。人入茶室,外卻人我之相,內蓄柔和之德,至交接相之間,謹兮敬兮清兮寂兮,卒以及天下泰平。 利休被秀吉命令自盡時,他親自動手做了一個竹茶勺,送給他的弟子古田織部。古田明白了利休的意思,這是利休把他的傷痛都寄寓于此茶勺中。古田為這個茶勺取名“淚”。不幸的是,這位古田后來的命運與利休一樣,被當權者命令剖腹自盡。這茶勺便寄托了兩代茶道大藝術家的沉痛。“物”之魂遂與“人”之魂合一,我以為這卻是利休茶道所創造的*偉大的藝術。 我們總當相信,時代固如寒來暑往而有古今之別,不同時代皆有不同的歡樂;而在人的精神世界里,則無論是東方或西方,也事實存在著超越時代的如雪如月如花一樣永久美好的內容。主觀的雪月花與客觀的雪月花,此喜彼悅,交相輝映,這在任何時代里、任何文化里,都是人的*高追求。在這*高追求面前,正所謂殊途同歸,無論是傳統文化之再生,還是新文化的確立,其實都是如茶道之“道”,用日本通常的解釋,就是“路”而已。路不是目的,目的是走下去。這即是我寫作本書,參究茶道的*重要的心得吧。
茶禪一味-(日本的茶道文化) 作者簡介
靳飛 ????60年代末生于北京。曾任中學教師、報刊編輯。90年代初移居日本,先后任教于朝日文化中心、東京大學。2004年至2006年任東京大學特任教授、首任駐北京代表處代表。2006年至2011年,與日本歌舞伎藝術家坂東玉三郎共同創作中日版昆劇《牡丹亭》。現任北京戲曲評論學會會長。另任日本東京大學、佛教大學客座研究員。 ????少年開始寫作,著有《風月無邊》《櫻雪盛世》《北京記憶》《茶禪一味》《煮酒燒紅葉》《沉煙心事牡丹知》《張中行往事》《梅氏醉酒寶笈》《張伯駒年譜(1898—1982)》《張伯駒筆記:文化奇人的前半生》《中國學者看日本》(合著)、《日本意象》(合著),主編《中國京劇經典劇目匯編》《梅葆玖畫冊》等。
- >
自卑與超越
- >
莉莉和章魚
- >
煙與鏡
- >
我與地壇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朝聞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