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以利為利:財政關系與地方政府行為
-
>
立足飯碗 藏糧于地——基于中國人均耕地警戒值的耕地保護視角
-
>
營銷管理
-
>
茶葉里的全球貿易史(精裝)
-
>
近代華商股票市場制度與實踐(1872—1937)
-
>
麥肯錫圖表工作法
-
>
海龜交易法則
超級課程:教育與學習的未來 版權信息
- ISBN:9787111690870
- 條形碼:9787111690870 ; 978-7-111-69087-0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超級課程:教育與學習的未來 本書特色
適讀人群 :教師教學革命的新形態 未來教育的新藍圖 轉變教學的方式、提高教學的質量、實現教育的變革 在國際教育界引起廣泛關注的教學革命 繼《如何成為卓越的大學教師》之后,暢銷書作者肯·貝恩教授再推力作—《超級課程:教育與學習的未來》,講述你從沒聽說過的創新課程,讓學生受到鼓舞,讓教學效果顯著提升。 打開本書,聽教育專家、暢銷書作者肯·貝恩為您講述精彩的故事。 肯·貝恩教授與長期合作者瑪莎·馬歇爾·貝恩合作,走訪了美國各地以及中國和新加坡的一些學校,全面解密人文學科和理科領域的各種超級課程。弗吉尼亞大學的本科生進入高安全級別的少管所,與少年犯合作,思考托爾斯泰曾經思考過的重大問題。哈佛大學物理專業的學生了解宇宙的方式不是聽老師講課,而是與課堂上的同伴合作,在那里,閱讀屬于社交活動。達拉斯一所中學的學生們通過舞蹈來培養成長型思維,結果其中不少人被茱莉亞學院等知名大學錄取。這些課程全部基于研究發現的有力元素,營造出的“批判性的、自然的學習環境”。這些課程促進了學生的內在熱情,培養了自驅型學習和自省推理。 本書告訴你一些重大教育變革的故事,揭秘超級課程如何幫助學生充分挖掘自身潛力,開啟幸福而有創意的人生,迎接世界的復雜挑戰。本書配有教學大綱示范,讀者可以了解到超級教師們是如何構建超級課程的。
超級課程:教育與學習的未來 內容簡介
本書詳細論述了引導教學革命的新形態——超級課程,認為超級課程從本質上改變了學生的在校體驗,改變了傳統的教學方式。本書主要探討了教師在鼓勵學生進行深度學習的同時,如何拓寬學生學習的廣度;如何激發學生的潛力,改變自身的教學評估方式;如何營造一種學生能自主學習的環境;如何利用對人類學習的洞見來實現自己的創新,等等。通過大量有關超級課程案例的精彩描述,努力促進教師對新教學法的認識,從而轉變教學方式、提高教學質量,*終實現教育的變革。本書認為超級課程已然成為未來教育的藍圖,對線下教學、線上教學和社區教育的意義非凡。
超級課程:教育與學習的未來 目錄
推薦序 關于大學與夢想的故事
第1 部分 教學理念
閑話開場
第1 章 將希望寄托在機器上
城市中的魔鬼
人類是如何學習的
重要的不是鞋子
第2 章 我們是如何學習的
江河日下
刻板印象之禍
第2 部分 課程實例
說在前面
第3 章 新型大學
歐林經驗
動機陷阱
老師的信念很重要
重新回到歐林
*終的項目
第4 章 監獄里的書
千呼萬喚的教育革命
邀請學生來學習
利他主義的力量
不止精神層面
意義超出課程本身
第5 章 多樣化的課堂
上課時做什么
準備進入監獄
課堂里做什么
在少管所里做什么?之后呢
邀請式課程綱要
讓學生決定學習目標
創造合適的環境
改變評分方式
人文學科與貧困人口
第6 章 從夏洛茨維爾到新加坡,再到更多地方:尋找超級課程
一種新的教育方式
打開新途徑
基于團隊的學習
操練,操練,再操練
團隊的擴大
答案就在提問中
第7 章 自主學習,胸懷天下:從DIY 女孩到卡特里娜颶風
是什么賦予失敗價值
激情引領的學習
第8 章 同伴輔導,以及接下來會發生什么
答題器不是決定因素
不只是哈佛大學這塊招牌
對教授也有效的教學法,用不著答題器
永無止境
足夠還不夠
第9 章 重建超級課程
用利他精神激勵學生
哈佛大學本科生能提供什么幫助
瘋狂的激勵機制
學會閱讀,翻轉課堂
課堂上的主動學習
評分
新冠肺炎疫情來襲
第10 章 跨學科學習
新英格蘭的跨學科課程:讓學生掌控
重新定義學習目標
第11 章 能力整合
愛因斯坦與創造力
內視
成長契機
五個練習
第12 章 培養成長型思維
內在生命之旅
貝克和勒曼式的反饋
意義
第13 章 超級課程系
創新始于打破常見規則和模式
酷酷的一步和基于問題的教學法(PBL)
佐治亞理工學院的PBL
用于探索PBL 的特殊教室
動機很重要
PBL 如何變成走過場,如何使其重新煥發活力
孵化器
混亂的問題
在其他學科中使用PSS
第14 章 邁向超級課程的個人歷程
為何學歷史
先掌握事實
點燃學習火種
用藝術來提問
角色扮演
來,開個派對
高效利用課堂時間
授之以漁
學習優秀寫作的意義
項目
新玩法
下一步干什么
第15 章 一切知識皆相關
賦予學生更多自由
學習者制訂課程計劃
了解學生
用提問來設置規范
哪些環節可能出問題
教授面臨的挑戰
老師主導的討論
鞏固專業知識
保持小班教學,保持親密聯系
第16 章 走出教室去教學
城市學期(CITYterm),當地景觀用起來
好學生與好的學習者
剛開始的感受和信任的建立
多多走出教室去
建立牢固的紐帶
秘制配方
第17 章 成 績
讓評估更精確……更無意義
我們并不總是那么準確
成績膨脹與良好教學的問題
揮之不去的分數
結 語
附 錄
致 謝
超級課程:教育與學習的未來 節選
我們身處教學革命的風暴中心,撲面而來的是我們稱之為“超級課程”的新形態,無論是在人文學科、社會科學、自然科學,還是藝術領域,乃至各種職業教育領域里都曾出現,各類學校都在進行新的嘗試,當然,本科院校里變化*大。 新的課程正從本質上改變著學生的在校體驗。它們在鼓勵學生深度學習的同時,也拓寬了他們學習的廣度,重新定義了什么叫“接受教育”,也重新定義了“*有可能讓人受到教育的條件”。2004年,我們的著作《如何成為卓越的大學教師》由哈佛大學出版社出版;2012年,另一本著作《如何成為卓越的大學生》也經由哈佛大學出版社出版。早在那時,教學革命的輪廓就已經相當清晰了,這些年的持續發展更給人煥然一新之感,整個教育行業都因此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踏平坎坷成大道 近幾十年,很多教育者關注的不過是找到超強大腦并幫助他們成才,灌輸事實讓學生消化,這是老師心目中的*佳教學方式。然而眼下,種種創新教學法表明,絕大部分時候,傳統課堂根本沒怎么激發大部分學生的潛力,更別提那些*拔尖的學生了。而且我們一直沒有恰當的方法來評估學習效果,人在學習時大腦有什么發展變化,是非常難以探測和評估的。有些時候,學生會得到表揚,但多半都是空洞的夸夸之詞。當他們真正進步驚人時,我們卻對過時的評估方式渾然不覺。 在傳統課堂中,老師也許會重視學生的理解能力、批判性思考能力、創造力,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的培養,但考試往往還是在考察學生的記憶力。只有對評估有了新的理解,老師們——從小學到大學的老師們——才能有意識地關注學生的深度學習和變通性的專業技能,后者是指一個人學習某些知識后,能運用于各種不同的情景中的能力,有時候所學知識和所用環境迥然不同,我們又可稱之為“遠距離遷移”。只有到那時候,我們才能體會到,追尋自己的信念,走到傳統觀念的邊緣,不斷探索可能面臨的問題有多么重要。 新科技當然會帶來變化,但卻并不是很多觀察家認為的推動力量,對教育革命產生的*大影響來自對人類學習的研究。沒錯,我們常常將希望寄托在機器上,有了各種新技術,改變學習環境輕而易舉。如果不能更好地理解和評價學習及其動機,只依靠精密儀器,學校并不會變得更好。其實,很多事情一開始的方向就錯了,很多教學走進了死胡同,都是因為誤把科技當成了教育的救星。即便是在2020年的春天,疫情迫使眾多課程上線,決定教學成敗的也是對大腦運作方式的洞悉程度,而非計算機或者互聯網。 大腦的運作復雜且神秘,但學習藝術和學習科學的系列研究帶來了啟示。因此,我們逐漸認識到,學習遠不止死記硬背,老師必須自己精通才能教得好,但這些還不夠。教授可以成為生物、歷史或任何其他學科的專家,但卻永遠不知道他人如何才能達到類似水平。專業能力出眾者很難接受這一點,但是我們對此必須有清醒的認知,才能從新的超級課程中受益。 一邊是宏偉愿景,一邊是危機感,學校教育在這樣一個時代中經歷著巨變。許多評論家對正規教育失去了信心,甚至有人敦促學生——尤其是大學生——效仿蓋茨和喬布斯輟學,通過創業積累財富。然而,新興的超級課程可以解決長期困擾中小學和高等教育機構的許多問題,機會如此之多,未來可期,除非中途生變,否則結果一定是光明而富有成效的,*起碼會改變有關學校和學習的爭論。 超級課程的未來有幾個威脅因素。盡管其成績斐然,但仍有太多的教育者堅持用過時的思維和實踐,他們多半對已有的成果一無所知。知道一點的人也不過是知道一些令人困惑、招人厭煩的術語而已,比如“翻轉課堂”“團隊學習”“游戲化學習”“角色扮演”等。另外還有人試圖投身教育變革,卻往往因為“只見樹木,不見森林”,弄錯了進步背后的推動力。 為了保持并推進這一飛躍性進展,我們必須弄清楚超級課程成功的原因。教師如何復制這些教育成就?或者,更重要的是,教師如何利用他們對人類學習的洞見來實現自己的創新?在后面的內容中,我們將深入討論這些非凡創造和實例背后的原理。希望我們的研究能激發教學改革進一步向前。 本書不僅針對專業教育者,普通讀者也可以將超級課程與自己的學習經歷進行比較。父母和學生應當關注,從幼兒園到研究生院,他們要選擇接受什么樣的學校教育;要選擇大學的高中生應該了解這場變革,好據此評估自己的考察對象;納稅人和政治領袖在質疑教育對公眾的價值時,他們也必須考慮這些創新。討論的方向已經變了。 有兩個要點要記住。首先,書中提到的具體課程相對較少,但并不意味著只能這樣上課,它們甚至不一定算得上全世界“*好的”大學課程或高中課程。我們無意排名,也不打算提供名次。我們的觀點本可換用其他例子來闡述,但書中所舉之例確確實實反映了各學校和學科的某些重要趨勢和豐富構想。 其次,這些課程都不完美。的確,隨著新研究和新想法的出現,課程設計者們敏銳地發現了持續改進的機會。我們將選擇一些來鉆研,以找到更好的方法,創造我們心目中的批判性的、自然的學習環境。 敢問路在何方 2020年疫情暴發,教學轉移到線上,暴露了傳統教學的老問題,教育變革有了更多的轉變和新的形式。從未嘗試過“超級課程”的教師往往只有一個問題:如何錄課并發到網上?就好像回到汽車時代之初,問“如何把老駑馬套到新車上”。如果教師們只是簡單地在Zoom上沿用舊方法上課,教學效果不可能會好。老師的魅力在線上散發不出來,講課講得再好效果也要打折扣,線上教學會放大傳統教學的不足,所以學生和父母都開始抗議了。 只要你不是這樣的教師,那么危機對你而言就是革新的機會。本書探討的模式已然成為未來學校教育的藍圖和啟示,對線下教學、線上教學和社區教育來說都是如此,而且這些只是起步,不是終點。
超級課程:教育與學習的未來 作者簡介
肯·貝恩(Ken Bain) 著名教育家,一位屢獲殊榮的老師,也是暢銷書《如何成為卓越的大學教師》和《如何成為卓越的大學生》的作者。同時,他還是美國影響較大的四個教學中心,即紐約大學優秀教學中心、西北大學瑟爾精英教學中心、范德比爾特大學教學中心和蒙特克萊爾新澤西州立大學教學資源中心的創始人。他還擔任美國優秀教師協會的主席,多次獲得全美教學獎,被譽為美國優秀的大學教師之一。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山海經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史學評論
- >
隨園食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