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當代高等教育管理與教學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563970704
- 條形碼:9787563970704 ; 978-7-5639-7070-4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當代高等教育管理與教學研究 內容簡介
《當代高等教育管理與教學研究》首章為緒論,主要闡述高等教育管理的介紹、高等教育管理中的沖突、高等教育管理的屬性、高等教育管理的相關特點、高等教育管理中的幾對矛盾等內容;第二章為國外高等教育的管理與啟示,主要闡述英國的高等教育管理、美國的高等教育管理、新加坡的高等教育管理、國外高等教育管理啟示等內容;第三章為我國高等教育管理的改革與發展,主要闡述我國高等教育管理概況、高等教育管理改革與發展趨勢以及高等院校的領導者等內容;第四章為高等教育管理與教學的相關理論,主要闡述高等教育管理相關理論、高等教育教學相關理論等內容;第五章為高等教育管理的目標、規律與原則,主要闡述高等教育管理的目標、高等教育管理的規律以及高等教育管理的原則等內容;第六章為高等教育管理的價值沖突與價值實現,主要闡述高等教育管理的價值沖突、高等教育管理的價值實現等內容;第七章為高等教育質量與高等教育質量評價,主要闡述高等教育質量、高等教育質量評價以及國內外高等教育質量評價的研究等內容;第八章為我國高等教育教學創新的策略分析,主要闡述高等教育教學方法的創新、高等教育教學創新的思路、高等教育教學創新的策略、高等教育教學的文化創新等內容。
當代高等教育管理與教學研究 目錄
**節 高等教育管理的介紹
第二節 高等教育管理中的沖突
第三節 高等教育管理的屬性
第四節 高等教育管理的相關特點
第五節 高等教育管理中的幾對矛盾
第二章 國外高等教育的管理與啟示
**節 英國的高等教育管理
第二節 美國的高等教育管理
第三節 新加坡的高等教育管理
第四節 國外高等教育管理啟示
第三章 我國高等教育管理的改革與發展
**節 我國高等教育管理概況
第二節 高等教育管理改革與發展趨勢
第三節 高等院校的領導者
第四章 高等教育管理與教學的相關理論
**節 高等教育管理相關理論
第二節 高等教育教學相關理論
第五章 高等教育管理的目標、規律與原則
**節 高等教育管理的目標
第二節 高等教育管理的規律
第三節 高等教育管理的原則
第六章 高等教育管理的價值沖突與價值實現
**節 高等教育管理的價值沖突
第二節 高等教育管理的價值實現
第七章 高等教育質量與高等教育質量評價
**節 高等教育質量
第二節 高等教育質量評價
第三節 國內外高等教育質量評價的研究
第八章 我國高等教育教學創新的策略分析
**節 高等教育教學方法的創新
第二節 高等教育教學創新的思路
第三節 高等教育教學創新的策略
第四節 高等教育教學的文化創新
參考文獻
當代高等教育管理與教學研究 節選
《當代高等教育管理與教學研究》: 1952年至1953年,高等院校院系進行了調整。主要是為了與當時的工業發展相適應,將重心調整到高等工程技術教育上,這一時期的高等教育主要分為本科與專科兩級,在1953年之后才開始招收研究生,但是結構比較單一。 高等學校管理體制主要實行國家行政管理體制,對于高等教育自身管理特點的重視程度不夠,導致在后來問題不斷地顯現出來。從另一個方面講,這些問題的出現同時也在促進高等教育管理的發展。 1958年之后,高等學校的數量開始大規模上升,高等教育結構也出現了相應的變化。辦學形式開始規范化、多樣化。全日制、半工半讀等形式開始出現,但是數量增長與當時高等教育發展所需資源投入的有限性的矛盾顯然是非常尖銳的。數量的增加、教育資源的短缺,導致教學質量下降,一些盲目發展的學校不得不下馬。到1965年高等學校數量調整至434所,在校生數也隨之壓縮。對重點高等學校實行“四定”,即定規格、定任務、定方向、定專業。 20世紀50年代的末期,國際形勢的變化,以及20世紀60年代我國開展的“文化大革命”運動,阻礙了我國高等教育的發展。20世紀70年代,國家開始恢復高等學校入學考試制度,我國的高等教育也開始進入重新的發展階段;全國高等教育自學考試也得到了充分的發展,積極利用社會辦學資源與力量,改變了以往傳統的辦學機制,滿足了社會上不同層次的教育需求,開啟了高等教育發展的新篇章。 由于經濟水平和政治體制的制約,總體上我國高等教育結構多元化發展的步伐是緩慢的。隨著高等學校辦學自主權的變革、勞動力市場的多元化,針對我國長期存在的地區間經濟、教育發展水平的不平衡狀況,改變政府辦學單一體制,建立一個多元開放的高等教育組織結構及管理體系是趨勢。這其中包含密切相關的兩個方面的意義:一是高等教育組織模式適應社會、市場的多元需求,形成教育組織體系對社會大環境的全面開放態勢,*大限度地開發、利用各種教育資源;二是高等教育管理過程的多層次、多規格,即改革單一的學歷教育、精英教育模式和僵化的學籍管理制度,形成學歷教育與職業教育并行、精英教育與大眾教育共存、各類教育相互融通的網絡式高等教育結構。當大學從封閉的“象牙塔”走向開放,高等教育已經成為一項公共事業,它必須為國家的發展目標服務。同時,政府以不同方式干預高等教育,就連*具自治傳統的大學也不得不接受政府的調控。 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高等教育基本上復制國家行政的政治、經濟管理體制,實行集中統一的管理,雖然也經歷了一些變化,但根本性的改變不大。不管中央或地方的權限怎么劃分,在新中國成立之后,我國的高等教育統一計劃體制依舊占據主導地位。 在這種體制下,高等學校實則為政府的附屬機構,權力集中于政府,學校缺乏應有的自主權。政府與高等學校之間的矛盾在向市場經濟過渡的過程中顯得尤為尖銳。盡管中國高等教育在管理方面做了些改革,截至20世紀80年代中期,中國高等教育的管理體制并沒有多大的變化。 改革開放以來,之所以要對高等教育體制進行改革,是因為這種體制是一種低效率的體制。這種制度在很大程度上加強了政府部門對高等學校管理的控制,促進了整個高等教育系統的協調。只不過是在市場經濟的制約下,高等教育系統沒有更好地適應市場經濟的發展,缺乏制度創新活力。改革體制中的弊端明顯大于改革的系統性,形成了管理中權力與信息量的不對稱。有必要從根本上調節政府部門與高等教育之間的關系,高等教育的發展不能完全在政府的控制之中,應該轉變管理方式。 盡管高等學校的高級行政人員的責任是完全地貫徹、執行政府或上級行政部門的方針、政策,盡管高等學校內部的各級行政人員的任用標準保持著長期的一貫性,但這些并不意味著各級行政人員的地位是相同的,也不意味著他們之間的關系是長期不變的。中國高等學校高級行政人員的特點除了反映一般科層制的一些特征外,也蘊含了具有“中國特色”的高等教育管理的特點。考察多年的高等學校高級行政人員的作用及相互關系的沿革,有助于我們在政府集中管理體制的宏觀背景下進一步分析學校內部的權力分配、行政與學術的關系等。結合高等教育發展的一般規律,也許能理解這些因素對我國高等教育發展的制約作用。 在高等教育的投資體制方面,政府一直以來都扮演著投資人的身份,因此形成上下級的隸屬關系,伴隨著高等教育體制的推進,投資體制開始出現變化。高等教育的投資主體開始出現變化,投資主體變得多元化,尤其是一些民辦高校的出現,但是這樣的轉變并沒有引起應有的重視。 高等教學的內部管理體制延續了行政管理模式,參照政府部門的行政機構設置,以行政管理的方式管理高等學校的相關活動。 ……
- >
隨園食單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莉莉和章魚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推拿
- >
朝聞道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