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分寸 跨越社交圈層的底層邏輯
-
>
生命唯愿愛與自由
-
>
中國式人情世故
-
>
看心理·第2輯(全5冊)
-
>
心靈四書(全4冊)
-
>
非暴力溝通
-
>
往里走,安頓自己
自洽:在不確定的日子里向內看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1736366
- 條形碼:9787521736366 ; 978-7-5217-3636-6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自洽:在不確定的日子里向內看 本書特色
適讀人群 :大學生、職場新人及渴望認知的升級的朋友★《令人心動的offer2》帶教律師、喜馬拉雅職場導師史欣悅寫給年輕人的自洽指南 在《令人心動的offer2》中,史欣悅不卑不亢的職場社交備受稱贊,他不卑不亢、不緊不慢的自如應對,被撒貝寧評為特別好的社交范例,也成為了廣大年輕觀眾的榜樣 ★真誠有趣的人生攻略,Z世代年輕人的自洽指南,適合所有人的成長之書 本書針對年輕人認知自我、處理職場難題、人際關系、有效抉擇、平衡工作與愛好,提出相應的思考路徑和解決方案 ★楊天真、古典、肖微傾力推薦 有趣的人沒他這么清醒,有理的人又沒他這么有趣。推薦每個職場人看看!——古典(職業生涯規劃師,《躍遷》作者》) 史律的這本書以清晰的邏輯幫你梳理何為自洽、如何自洽——也是精煉地回顧和總結了,他如何成為他。——楊天真(plusmall主理人) 這本書所述的點點滴滴都對應史欣悅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具體的、清晰的、生動的影像。——肖微(君合律師事務所創始合伙人)
自洽:在不確定的日子里向內看 內容簡介
現代人的精神危機大都來源于無法正確認識自己,給自己定的目標都是別人說的,想做的事都是別人期望他做的。認識自己是我們走向成熟的開始,而對自己認識的完成,體現在對自我的接受上。 “自洽”是“三觀”中涉及“自我”這一部分的解讀,是心理活動的基石。 這本書探討的正是年輕人面對選擇、處理自我與外部關系時積極向內探求的思考路徑,為讀者提供一個與眾不同的看待世界的視角,告訴讀者如何做到與內心的沖突和諧相處。
自洽:在不確定的日子里向內看 目錄
**章 自洽,認識并接受自己
認知自己是一切的出發點
自洽,認識并接受自己
自律是自洽的行為模式
向內探尋自己是良性的內卷
高人指點是自我成長的關鍵
一個人像他的時代,遠勝于兒子像他的父親
第二章 選擇,實際出發,從自己出發
機會是試出來的,不是想出來的
年少成名可能是祝福,也可能是詛咒
不要給自己設限,是機緣就要善用
留學鍍的是眼界的金
創業與否是人生選擇的一種
生活在別處,我的未選之路
第三章 在溝通中見自己,在關系中自我定位
說“不”是重要的溝通能力
別讓說話的方式削弱你的優勢
同事關系緊張的**責任方是公司
在國際交往中展現個性
孩子的社交方式是給成年人的示范
親密關系不能破壞人際關系的基本尺度
父母是股權不斷稀釋的小股東
助人不求即刻的回報
第四章 把職業融入自我,不要被職業反噬
在工作中找到自己的心流
以職業觀和事業觀交替關照工作情緒
專業精神=專業本領*人品+專業形象
想少加班就要在工作交接上動腦筋
正確面對職場中的錯誤和批評
領導力不等同于個人魅力
只要對工作有利,無論分內分外
古人早就說透了客戶的本質
人生不能坍縮到只剩PPT和聊天記錄
用精神給養走出職場低谷
防治職業病的良方在自己手中
理性規劃你的職場生涯
第五章 身體和靈魂都得健康有趣
無用之事讓人覺得人間值得
用愛好超脫眼前的瑣碎
做長期主義者,離眼前小利遠一點
保持對異域文化的開放和好奇心
對奢侈品要有“擁有即失去”的覺悟
健康是1,其他都是后面的0
時間管理是零和游戲
做自己的博士生導師
自洽:在不確定的日子里向內看 節選
專業精神= 專業本領× 人品+ 專業形象 我**次聽說“專業精神”這個詞,是在律所當實習生的時候。我跟著一個項目團隊在中國內陸的一個工業城市做盡職調查。項目需要的人很多,北京、上海、深圳各地的律師都陸續前往支援。那個城市交通不便,當時只有綠皮火車能到,直達的車次少,還可能要倒一兩次車。 我坐了一天多的綠皮火車到了那里,那也是我工作生涯里的**次出差。有兩個年輕律師本來應該和我一起到,但是臨行時候有別的工作耽擱了。我到了項目現場報到,現場負責的合伙人說:“那兩位什么時候來?”我說不清楚他們后來改簽火車票的情況。合伙人就給他們其中一位打了電話,那位年輕律師說:“我們已經出發啦,到鄭州再看情況,可能明后天到,也可能周末才到。”掛了電話,合伙人對我們說:“這太沒譜兒了,什么叫professionalism ?就是我哪天走哪天到,要清清楚楚,不能一問就是,‘哥們兒,我已經在路上了,你們等著吧’。”合伙人模仿得很有趣,情景喜劇《我愛我家》里梁天扮演的賈志新的形象躍然眼前。 直到今天,這個情景歷歷在目,因為我聽到了一個詞——professionalism。這個詞可以翻譯成專業主義或者專業精神。對于當時的我,那絕對是個新詞兒,聽著陌生,但是好像又很高級。 “professionalism”這個生詞在我的人生中**次出場,它讓我隱約感到,我即將駛進一片未知的海面。自那時起,我會時不時思考一下,什么是專業精神。它不存在于我從小到大生長的環境里,也不存在于學校的教育中。顧名思義,它肯定有專業過硬的意思,但又不是僅僅在談論專業知識和能力問題,它似乎還涉及一些人的行為舉止。回顧一下成長中學習過的誠實、勤奮、認真、有諾必行,這些品質仿佛都和專業精神有點關系,但是也都不能直接畫等號。 我開始留意身邊同事和工作中遇到的人,他們的說話辦事是不是夠professional,通過觀察和收集“素材”,慢慢地我對專業精神的理解豐滿起來。我逐漸在前輩同事中發現了一些專業精神的樣板,他們各不一樣,但是都有一種與律師專業相契合的氣質。這樣的人在專業服務領域里很多,但是大學生在走進這個領域之前,是很難見識的。進而我想,如果讓我來講,我怎么給即將畢業的大學生、研究生講清楚什么是專業精神呢? 直到有一天,在英劇《唐頓莊園》里,我認識了管家卡森。他的形象做派一下子讓我頭腦中的一個燈泡亮起來,這不就是專業精神的一個生動范例嗎?即便沒有進入專業領域的年輕人,也可以通過觀察卡森來感受一下專業精神的點點滴滴。 卡森的專業能力自不必多說,他對莊園里的各種事務了如指掌。無論是裁縫、飯菜、紅酒、餐具,他都能準確精細地安排妥當。除了這些硬本事,我更加注意他的“軟”專業氣質,而這些“軟”的東西,恰恰是卡森的精髓:匯報請示說話有分寸,努力維護莊園家族的形象,管理眾多仆人有條不紊,個人生活簡單隱忍,衣著發型一絲不茍。這就是一個滿分的管家專業人士的形象。 和卡森做個對比,國內的文學作品、影視作品里也有管家形象,《紅樓夢》《大宅門》里管家眾多,有好人也有壞人,能力強的管家也不少。但這些管家人物都沒有拔出一種卡森式的專業范兒。細究原因,可以看到中外作品里的中國管家和英國管家所處的社會文化和歷史階段都不相同,人身依附關系的緊密程度也不同。卡森更像一個現代經理人,只不過服務一個家族的時間很長。中國的管家似乎沒有形成一個職業,更多的是憑著機靈勁兒在辦事,對東家的依附性很強,其實就是“高級家奴”. 專業主義包括什么? 這一對比讓我明白了,專業主義是舶來品,它不是從我國本土生長出來的一種文化,所以非常本土的我對此十分不熟悉,感覺它就像一團迷霧。觀察了幾年,再借助卡森的形象,這團迷霧消散了一些,我可以看清楚其中的一些東西了。 專業主義是你要具有做好本職工作的知識和方法。日常工作中,我有一些機會接觸到一些國際上資深的大律師。他們基本都年過半百,專業聲望很高,是自己事務所的管理合伙人。我總愛在和他們吃飯聊天時候問問:作為功成名就的前輩,你們對年輕律師、新晉合伙人有什么建議嗎?他們的回答不盡相同,每個人都有根據自己的經歷總結的側重點,但是他們都會說一句話:be good at what you do——專業過硬。 更進一步,專業主義還需要你具有一些與工作相匹配的品質,如前面說過的,誠實、勤奮、認真、有諾必行,總的說就是靠譜。靠譜也包括你對自己處理的工作所需要的時間、費用、困難的估計,這些也應該比較準確。 再深一步,專業主義需要你收斂自我,或者說專業主義期待你展現出一副標準的做派和形象。電視劇中卡森如入化境般的專業范兒,就是把這一點做到了極致。這個要求對我們普通人來講更難,收斂自我是個難受的事,有時候收斂還不夠,甚至要重組某些自我的特質。被職業改造自我的過程并不愉快,而且還是長期的,不僅僅是孫悟空被關進了煉丹爐的七七四十九天那么簡單,還有后面被壓在五行山下的五百年,以及西天取經路上的九九八十一難。 收斂自我的本質,就是把自己的個性、隨性和率性藏起來,藏在專業主義的外衣之下。這件外衣很厲害,如同哈利?? 波特的隱身斗篷,把你的自我隱于無形之中;又像豬八戒的珍珠衫,緊緊地勒著你難受。你說話要嚴謹準確,你的情緒仿佛是沒有波瀾的湖水,你的衣著服飾看起來要和這個職業相符,高級、標準但是沒有個性。當你找到了這些感覺的時候,恭喜你,你已經走在專業主義之路上了。接下來的職業生涯,就是把這一套磨煉得更加精致和不露痕跡。 聽起來怎么樣?有的人覺得這樣很好,愿意脫胎換骨做一個完全具有專業精神的人;有的人覺得有點可怕,甚至細思恐極,對這種改造自我甚至拋棄自我的方式,從心里抵觸。這是兩個極端的意見,大部分人都是在這中間的,我也是一樣,在中間而且還是移動的。回顧我剛剛上班的那幾年,時而為舉手投足有點專業律師的樣子而竊竊自喜,時而為了職業對個性和個人時間的侵略而煩惱不已。 職業不等于人生的全部 我對專業主義是贊成的,做一行就要有一行的本領、品質和形象,但同時我對專業主義也是警惕的,搞偏了可能就會掉進兩個大坑里。 **個大坑,專業主義的外在勝過了實質。本領、品質和形象三者中,本領和品質是核心要素,形象是重要要素,但是不能逾越本領和品質的水平。網上一個玩笑說,一個人作的程度要控制在顏值的范圍內。同理,外在的專業范兒不能超出專業能力的范圍,否則就成了那副名聯所比擬的人物:墻上蘆葦,頭重腳輕根底淺;山間竹筍,嘴尖皮厚腹中空。 日本管理學大師稻盛和夫有個人生方程式:成功= 思維方式×熱情× 能力。首先,這三個因素是相乘的關系,也就是每個因素都會幾何級地放大成功的結果。其次,稻盛和夫也嚴肅地指出,思維方式可以是負值,他說的思維方式包括態度、品德、倫理觀這些內容,如果思維方式錯了,那么結果就會謬以千里,南轅北轍,甚至能力、熱情越大,在負值的思維方式的乘法助力下,錯得越離譜。 比照這個公式,我們也可以寫個專業精神的公式: P=CQ+i P: 專業精神 C: 專業本領 Q: 人的品質,小心!它可能為負值 i: 專業形象,應注意使i ≤ CQ,即專業形象要在專業能力和 品質的范圍內 請注意,這里專業本領和人的品質是相乘的關系,權重很大;小寫i 代表專業形象,只是在乘積上的加減分項。 第二個大坑,就是走進專業主義過了頭,自己走不出來,完全喪失了自我,變成了專業主義模板里倒出來的一塊樣品。假如孫悟空在煉丹爐里變成了一粒仙丹,在五行山下化作了一塊石頭,在到達西天時變成了唐僧,那是多么可悲的事情! 職業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定義我們的人生,但是職業不等于人生的全部。在專業之外,我們還是一個有著多重角度、多重角色的個人。被專業主義打得粉身碎骨再造出來一個自己,應該屬于用力過猛,除非這個人的過去太不堪,需要用職業重塑他的人生,這就有點勞動改造的意味了。大多數人是沒有這個必要的,做自己挺好。 《唐頓莊園》里的卡森,讓人敬佩之余,也讓人同情,甚至覺得他有些可憐。這種同情和可憐大概就來自他為職業把自己壓抑得太狠了。比卡森還要登峰造極的一個英國管家的藝術形象,是石黑一雄的小說《長日將盡》的史蒂文斯。史蒂文斯對管家專業精益求精的追求不亞于卡森,在一段時間內也是高朋滿座的莊園的總經理,但是當他走到晚年回顧一生,他拋棄的親情、放棄的愛情和有意無意做的給納粹當幫兇的事情,讓他成了一個僵化的專業主義的犧牲品。史蒂文斯作為一個專業人士的成功,恰恰是他作為一個人的失敗,每讀至此,不禁讓人掩卷長思,不勝感慨。 一個年輕的畢業生,開始了他的職業生涯,如同在專業主義的迷霧中行走。漸漸地,他辨識出了一些物體,找到了一些方向,不斷地沾染專業主義的氣息。等到他在職場中成熟了,工作游刃有余,專業獨當一面的時候,他也就從這片迷霧中走出來了。走出來的時候,我們希望看到的是一個在專業上能夠收放自如的人,本質上說他還是他自己,只不過專業的歷練讓他在生活的各個方面都更加成熟、更加從容、更加靠譜。 煉丹爐里燒出來,他練就了火眼金睛;五行山下爬出來,他成了取經僧;一路妖怪打過來,他成了斗戰勝佛。但是我們還都認識他,真真切切,原原本本,他是孫悟空。
自洽:在不確定的日子里向內看 作者簡介
君合律師事務所合伙人,《令人心動的offer2》帶教律師。本科畢業于北京大學法學院,后赴英國倫敦政治經濟學院(LSE)學習,獲歐洲法專業碩士學位。 2004年,史欣悅加入君合律師事務所,主要業務領域為公司商事法律,包括國際和國內的投資,企業的收購和兼并重組,公司合規、反壟斷等。 2020年11月,參加職場觀察類真人秀《令人心動的offer第二季》,擔任帶教律師。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回憶愛瑪儂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經典常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