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王培孫文集 版權信息
- ISBN:9787100201322
- 條形碼:9787100201322 ; 978-7-100-20132-2
- 裝幀:100g純質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王培孫文集 本書特色
適讀人群 :教育史、近代史等研究1. 王培孫是中國近代著名教育家和革命家,其文集反映了近代上海的辦學、革命、思想、社會現象等內容,對于了解近代教育發展和近代上海社會狀況有一定的文獻意義和史學研究價值。 2. 王培孫先生雖長期執掌南洋中學,以踐行“教育救國”而聞名海內外,但他作為江南藏書家、版本校勘學家對中華古典志籍的搜羅整理之功,這也是其生命史與學術生涯中濃墨重彩的一筆。本文集不但收錄了王培孫與友人的來往書信、序跋、珍貴生前手稿史料照片等,還收錄了王培孫極具代表性的力作,即他對明代詩僧蒼雪大師《南來堂詩集》的校輯,質量上乘,版本之善,歷來受到學者推崇,至今不衰。 3. 本書前言部分,邀請南洋中學的校友院士,以及從事教育學、歷史學等領域的知名學者對王培孫的教育思想與實踐進行深入解讀,作為導讀;附錄部分,收入王培孫年譜、檔案資料摘選、主要參考文獻,并配以大量珍貴的歷史圖片,圖文并茂。 4. 王培孫所在的南洋公學是一所百年老校,是上海近代辦學歷史悠久、具有一定影響力的學校,蘊含了獨特的人文內涵,其辦學理念、辦學歷程和辦學特色,在近現代上海乃至中國的教育史上均具有重要地位。其后又轉變為交通大學(今上海交通大學舊址為主)以及中學部的南洋模范中學。本文集對南洋中學的辦學情況有許多細節反映,為一般史料所不及,對于研究這所百年名校的歷史有重要意義。 5. 我館已相繼出版了《為國楨干:上海南洋中學120年(1896—2016)》《存古開新:從紹郡中西學堂到紹興市**中學(1897一2017)》)》《誠樸是尚:從澄衷蒙學堂到上海市澄衷高級中學(1900—2020)》等百年江南名校系列書籍,又在出版過程中與上海社會科學院合作即將出版校史文獻如《紹興一中??養新書藏文獻叢刊(全五卷)》,本次《王培孫文集》也是南洋中學校史文獻資料之一種,具有重要文獻、歷史價值。
王培孫文集 內容簡介
本文集為商務印書館出版的“百年名校與江南文脈”系列之《為國楨干:上海南洋中學120年(1896-2016)》(馬學強、于東航主編,2016年版)的后續研究成果,系統收錄與整理近代有名教育家、南洋中學校長王培孫文集的著作。王培孫學識淹博,深湛教育,精于文史,存世文獻較為豐富。本書所收,包括舊譜、典籍序跋、詩集箋注、言論文錄、信札手稿、圖片以及與他相關的手資料,尤以南洋中學的辦學文獻及王培孫所點校的《南來堂詩集》擁有特色。本書前言部分,邀請南洋中學的校友院士,以及從事教育學、歷史學等領域的知名學者對王培孫的教育思想與實踐進行深入解讀,作為導讀;附錄部分,收入王培孫年譜、檔案資料摘選、主要參考文獻,并配以大量珍貴的歷史圖片,圖文并茂。
王培孫文集 目錄
插圖
序一 朱高峰
序二 顧明遠
序三 陸象賢
序四 王以權
**編 言論文章
第二編 信札手稿
第三編 典籍輯注序跋
附錄一 王培孫年譜
附錄二 《申報》中有關王培孫資料(節選)
附錄三 南洋中學校友會整理“王培孫先生言行錄”
附錄四 圖片目錄索引
附錄五 主要參考文獻
后記
王培孫文集 節選
校長王培孫先生,日前在校友廳演說云: 諸君,時期可分為三,即過去,現在,與將來是也。此三時期,又有廣義狹義之別。自盤古氏開天辟地,以至于清,謂之過去時期;及至先總理締造共和,建設新中國之后,謂之現在時期;今日以后,謂之將來時期。此廣義之三時期也。凡人未生以前,謂之過去時期;自生至死,謂之現在時期;逝世以后,謂之將來時期。此狹義之三時期也。今予姑舍廣義之三時期,與諸君談狹義之三時期。夫人生不過百年,與過去相形,實不過數萬分之一。若與將來相較,尤為相懸。以此百年之短促時間,循環不已之世運,得生我一人,我人亦云幸矣。今既為人,得一日吐納于世,即當盡一日之職責,盡瘁于社會,而收效于將來。如予昔日年少氣盛,馳騁當代,結交天下賢士,意氣之豪,不可一世(即三十年)。乃日月幾何,寒暑數易,而視已變為茫茫,發已轉為蒼蒼。白云蒼狗,變幻叵測,電光石火,駒隙易逝,不禁感慨系之。今者年近六十,來日無多,將欲如何發展,如何進行,均成泡影。而吾在場諸君,悉為他日之柱石,前程遠大,靡有涯渙,詎可與我垂暮殘年者相形上下,而糟蹋自己哉?(有少數同學拋碗毆人,校長認為此種舉動,敗壞校規,并有損于個人之道德,故發此言),此予所厚望諸君于將來時期者也。 上學期本校斥退學生甚多,其原因不外拋碗與動武凌人、學業過劣而已。(—)同學某君,品學兼優。只為一時失人,與人私斗,遂致斥退,殊為可惜。不知夫茫茫大海,一望無際,而達彼岸之難。巍巍高山,聳然屹立,而臻其巔之不易。人具有非常之才,而得大有為于將來,皆友助之力也。棹不鼓而達彼岸,足不行而臻其巔,不得友助而成事業者,未之有也。有人于斯,兇悍成性,動輒以武力相加,結怨于人,嗣后此人欲玉成一事,昔日之受欺侮者,必陽則奉迎,陰則作祟,即所謂怨怨相報是也。故動武一事,決非自助,直自作孽也。詩云:“天作孽,猶可逭。自作孽,不可活”。蓋自作孽,猶以至親之我,棄若草芥,則我已失其為我矣,我失其為我,則有我等于無我。天能助有我之我,豈能助無我之我耶?惟善治我者,兢兢自守,如臨淵履冰,毋使稍有瑕疵。不肯與人妄開釁端,處處謙讓,此藺相如之所以避見廉頗也。且也,學生體質,弱者多而強者少。彼柔弱者之至本校,費七十元之束修,將以進德修業也,非專沽強有力者之毆辱,或甘心受辱也。使有其事,被毆者,小則受傷,大則因傷身死,其家族提訴于法庭,則予之責任,何等重大?故予對于此種生徒,不稍寬宥,立即使之出校,以拔卻眼中釘。雖然,余仍望其不失天性,以成全材。
王培孫文集 作者簡介
王培孫,名植善,字培蓀(后改為孫),上海人。清同治十年八月二十六(1871年10月10日-1953年11月17日)出生于南翔。清光緒十九年(1893年)中秀才。光緒二十三年春,考入南洋公學(今交通大學)師范院讀書。光緒二十六年秋,接辦叔父王維泰創設于大東門內王氏宗祠省園的育材書塾(后改稱育材學堂,南洋中學堂、南洋中學),任堂長、校長,提倡新學。1905年加入中國同盟會。我國知名教育家、學者。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山海經
- >
唐代進士錄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姑媽的寶刀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