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優質均衡,緊密發展:楊浦區集團化辦學共享機制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552032444
- 條形碼:9787552032444 ; 978-7-5520-3244-4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優質均衡,緊密發展:楊浦區集團化辦學共享機制研究 內容簡介
楊浦區從2005年起率先在全市范圍內組建小學教育集團,通過集團化辦學在資源、課程、師資、特色上的共享,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輻射范圍,實現區域內義務教育的優質均衡發展。本書比較全面地反映了楊浦區這十多年來集團化辦學的探索成果,包括區級層面的“行與思”,市級課題“楊浦區集團化辦學經驗共享機制建設”研究報告,已完成組建的16家教育集團的“一線報告”,體現在集團化辦學過程中“文化共識”“課程共創”“教學共研”“隊伍共建”和“成果共享”的案例,以及教育主管部門出臺的有關文件。 從優質均衡到緊密發展,不僅是楊浦區這十多年來在集團化辦學道路上探索的方向,其已形成的比較成熟的實踐經驗亦可為上海市其他區域乃至全國其他省市開展集團化辦學提供有效的范例。楊浦的經驗主要體現在,較好地處理了公平與質量問題,構建了較好的穩定的運作機制,為解決集團化辦學關鍵問題提供了路徑選擇,如引入第三方評估機構參與,重點對集團化辦學的規劃制定、實施過程、辦學成效進行評估。全書既有大量一線辦學的場景再現,又深入探索集團化辦學的特性和意義,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交相呼應。
優質均衡,緊密發展:楊浦區集團化辦學共享機制研究 節選
上海市楊浦區集團化辦學的行與思 上海市楊浦區教育局 朱萍 自2005年我區率先成立打虎山路**小學教育集團,上海集團化辦學已走過了15年的實踐道路。2014年3月,上海市成為全國**個整體性通過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督導認定的城市。同年,《上海市教育綜合改革方案(2014—2020年)》專門提出推廣“集團化”“學區化”辦學模式,促進“新優質學!奔菏桨l展,使學區化集團化辦學和新優質學校推進項目成為推動上;A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的“兩翼”。學區化集團化作為打破校際壁壘,促進校際均衡的抓手,新優質學校作為新時期公辦學;貧w教育本原、探索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標桿,整體帶動基礎教育優質均衡發展。 2015年,《上海市教育委員會關于促進優質均衡發展推進學區化集團化辦學的實施意見》(滬教委基〔2015〕80號)出臺。2018年,上海針對不足提出了緊密型學區化集團化辦學,推進學區和集團在管理文化、教師流動、課程教學、教研科研、考核評價等方面進一步的緊密化。 圍繞著更好地提升楊浦區集團化辦學的整體水平,并進而完善公平、均衡、優質的義務教育整體質量這一核心目標,總結既有的集團化辦學實踐過程和經驗,為下一步的工作提供必要的支持,客觀認識集團化辦學實踐中存在的困難及不足,逐步探索解決方法,同時也對下一步的工作提出思考及展望。 一、 楊浦區集團化辦學的實踐與經驗 要提煉楊浦集團化辦學的經驗,需要不忘初心,回歸到集團化辦學的邏輯起點,亦即厘清學校發展的核心要素和基本框架。從教育變革與發展的內容來看,可以分為知識體系、制度體系、文化體系3個層面:知識體系解決集團化辦學的“技術”問題;制度體系解決“關系”問題;文化體系解決“方向”問題,三者彼此聯系,相互作用,共同構成集團化辦學的整體。 (一) 知識體系:教師專業化發展成為核心 集團化辦學是一個體量大、影響遠的教育工作,需要建立科學強大的工作體系。在眾多工作中,將工作核心集中在教師專業化發展的高標準和嚴要求上。這是因為,楊浦的集團化辦學要求從認知論基礎出發,構建集團化辦學的知識體系,而知識體系中*有力量、*本質的工作就在于教師專業化發展,這是決定集團化辦學成效的核心力量。說到底,教師專業化發展將在*大程度激發人的發展動力,促進人的發展,并進而促進學校和集團的辦學質量、促進基礎教育整體水平的提高。 1. 嚴格把關,積極引進,做好教師招聘工作 加強集團內編制管理,適當增加集團內核心校編制人數,建好“蓄水池”。集團積極建立實習基地,擴大教育集團的影響力,吸納優秀人才加盟,以提高集團教師隊伍的原始質量。 2. 創新集團內教師培養工作模式 基于集團發展規劃,楊浦區進一步創新教師培養培訓機制、模式,積極營造一個有利于教師自我要求、良性發展的政策環境,營造一個上下求索、豐富底蘊的文化環境,營造一個多元、立體、友好、健康、便捷、共享的學習環境,營造一個師德高尚、專業厚實的教師團隊發展環境。 加強師德建設,提升教師綜合素養;加強高端培養,形成骨干教師梯隊;加強見習培訓,增強見習教師技能;加強課程建設,促進教師培養培訓;加強項目建設,創新教師培訓模式;優化平臺建設,促進資源共建共享。 在具體做法上,每周的見習期教師培訓、每月的學科教研組培訓、每學期的集團整體師資培訓,使龍頭學校對成員校教師的培訓實現全覆蓋,使成員校教師個人綜合能力、團隊綜合實力和學校辦學質量得以明顯提升。 3. 共享優質師資,推動教師柔性流動 教育均衡先從師資均衡開始。楊浦區積極加大教育集團內教師流動力度,推進集團內教師隊伍“區管校聘”管理改革,使教師由“學校人”變為“集團人”,推進集團內教師資源均衡配置。 集團內每學年教師流動的比例不低于符合流動條件教師總數的10%左右,其中骨干教師比例應不低于流動總數的20%。教師每次的流動時間原則上為2年,但不少于1年。 教師流動,帶動了優質課程流動、教研流動、項目流動。優質課程能夠惠及更多層面的學生,聯合教研則將各成員校的教師個人的成長和集團學科成長緊密捆綁在一起。柔性流動將集團化師資盤活,激發出更大的工作動力。 因此,狠抓教師專業化建設這一工作核心,就是從知識體系層面抓住了認識和技術的本質,實踐證明,這是行之有效的舉措。 (二) 制度體系:現代治理結構的積極探索 楊浦區教育局制定了集團建設的實施意見,要求繼續圍繞堅持以辦學集團化推進教育均衡化,通過加強理論和實踐研究、體制機制創新和改革深化,建設好、治理好、運行好每一個教育集團。 楊浦區集團化辦學從系統論角度出發,摸著石頭過河,努力構建集團化辦學的制度體系,重點在于探索科學有效的現代治理結構。集團化辦學政策在實施過程中應在教育治理體系改革的框架內進行。 1. 集團化辦學組織架構突出整體性和共享性 突出整體性和共享性的組織架構是確保集團化辦學實施的核心。組織架構是集團化辦學的基本框架,影響著集團化辦學決策落實、信息交流、愿景規劃、整體效能等。 楊浦區集團化辦學注重在政府主導和支持下,將力量凝聚成一個拳頭,亦即注重整體性,同時又將整體力量合理回饋至每個手指,亦即注重共享性。這樣,集團管理者能夠將精力集中在內部管理以及如何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盡快縮小校區之間的辦學差距上。整體性能夠有效平衡利益與目標、效率與質量、部分與整體、部門與集團之間的關系,共享性包括師資、課程、資源的共享,實現管理、師資、課程、文化等互融互通,則能夠*大程度上保證集團辦學系統整體效益的不斷提升和優化。 2. 構建規范化、科學化的治理模式 實踐出真知。楊浦區集團化辦學在長期的辦學過程中,力求規范化、科學化。不斷創新集團內部治理結構,建立以共同愿景為目標,以制度體系為框架,以規則程序為紐帶的集團運行機制。 (1) 提高集團規范化管理水平,建立“條條管理,塊塊落實、條塊結合、統籌協調”的管理模式,實現管理標準化、精細化和科學化。 (2) 堅持集團認定與社會評價相結合的原則,從學生發展、教師發展、校區發展、集團發展、社會認可等層面,加強對集團辦學實施狀況的動態監測與評估,促進集團化辦學科學發展。 集團化辦學的生命力來自內部管理的規范和成員的認同,科學合理的組織架構,可以促進集團化辦學的可持續發展和提高輸出效益。教育集團積極借鑒現代先進的企業管理制度,在設置相關機構以及劃分其職能時,要盡可能做到明晰干練、有序清晰、科學高效,*大程度上確保各項工作在集團的引導下順利開展。 3. 鼓勵各集團發揮辦學自主性 區域政府部門通過行政賦權,充分尊重集團的管理自主權。由于各校、各集團的具體情況有較大差異,如何既能夠完成集團化辦學的整體艱巨任務,又發揮各集團自身的辦學特長,楊浦區也進行了較大的探索。以平三小學教育集團、遼陽中學教育集團為代表的“火車頭”辦學模式、以鞍山實驗中學教育集團為代表的“動車組”辦學模式、以控江中學教育集團為代表的初高中銜接模式、以復旦大學基礎教育集團為代表的以高校資源輻射附屬各學段學校的辦學模式等,都各有特色,各有成就。 可以說,從制度體系上看,楊浦區積極探索新型集團化辦學治理體系,摸索出了一條整體性、共享性、規范性、科學性的道路。 (三) 文化體系:集團核心價值的尋找與樹立 文化建設作為精神力量的來源和愿景,也是楊浦區集團化辦學的重要工作之一。價值論是人類的科學理論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解決“對于人類的生存與發展的意義”這一重大問題而產生的理論。在集團化辦學實踐中,價值論解決的是精神層面的深層需求和外部體現,落實到具體實踐,則體現為尋找核心價值,構建具有正能量且特色鮮明的文化體系。 1. 美美與共,描繪共同愿景,凝聚行動共識 在集團化辦學過程中,存在著多元主體間的利益與觀念沖突,從而帶來了各種風險,需要在觀念、制度、機制和文化、環境等方面協同變革,以降低改革成本。楊浦區在實踐中,注重凝聚各教育集團的文化精髓,圍繞“什么樣的學校是好學校”“我們應該辦怎樣的學校”“我能為新學校發展做什么”等問題,從價值論角度出發“橫縱”聯合推進。在橫向上,傳播龍頭學校的母體文化;在縱向上,則通過榜樣引領、信息烘托、制度導向、人文孵化等舉措,對集團文化進行與時俱進的打造弘揚,為集團化辦學的成功奠定了扎實基礎。 真正的教育集團要逐步形成獨特的文化品質,集團成員校要做好文化認同和整合工作,促進集團文化的重構與再生,用學校的整體辦學愿景、發展目標感召集團內部所有教職工和師生家長,強化學校文化理念的高度認同,增強學校文化凝聚力,從而真正實現優勢互補、揚長避短、合作共贏。 2. 各美其美,鼓勵集團成員校創生特色文化 推動校區均衡發展、特色發展,是集團化辦學的兩大基本任務,也是重要使命,真正影響孩子們生命成長的是教師、課程、課堂、活動等共同呈現出來的校園文化。促進各美其美,鼓勵特色創生。各校既要吸納龍頭校的優勢文化,又要結合自身生源和地域等特點形成學校特色。 總之,楊浦的集團化辦學聚焦義務教育教學品質的整體提升,以教師隊伍專業化發展、現代化的治理結構、集團文化的提煉為主要抓手,走出了一條堅實的道路。
- >
莉莉和章魚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回憶愛瑪儂
- >
姑媽的寶刀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煙與鏡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二體千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