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民國初期女性的語言教育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1328523
- 條形碼:9787521328523 ; 978-7-5213-2852-3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民國初期女性的語言教育 本書特色
走近新文化運動,了解“新女性”語言意識的覺醒,看中西文化碰撞
民國初期女性的語言教育 內容簡介
本書以民國初期接受高等語言教育的五位代中國女性為研究對象,從認同建構的研究視角出發,對文白轉換之際、社會劇烈變革之中的"新女性"語言學習與語言教育問題進行了探究,剖析了語言教育對整個社會語言使用所產生的影響,描述了學習者個體的語言認同建構與宏觀層面(國家、社會)的語言態度和語言轉用的交互作用。作者為本研究親身前往紐約協和神學院伯克圖書館、史密斯女子大學檔案館、耶魯神學院圖書館、中國國家圖書館、北京大學圖書館、北京師范大學圖書館等處,查閱了包含校史?⒊霭婧臀闯霭娴幕貞涗洝⑷沼洝⑿偶⒄n程作業、成績單、訪談稿在內的不同形式的各類史料,力求將中國語言教育史的一個重要斷面生動、準確地呈現在讀者面前。
民國初期女性的語言教育 目錄
**章 女性的語言學習與認同建構
1.1 概念體系
1.1.1 認同
1.1.2 資本與投資
1.1.3 性別
1.1.4 共同體
1.2 研究現狀梳理
1.2.1 研究成果概述
1.2.2 針對中國女性的相關研究
第二章 研究方法
2.1 個案考察
2.2 敘事分析
第三章 民國女性語言教育的背景
3.1 語言教育格局的形成
3.1.1 國語教育體制形成
3.1.2 英語教育體制化
3.2 教育領域的語言意識形態
3.2.1 培養“活生生的人”
3.2.2 用“好的現時代的中文”表達科學
3.2.3 “女子不宜多讀西書”
3.2.4 “中國女性需要英語”
3.3 女子高等教育機構案例分析
3.3.1 案例一:北京女子高等師范學校(1919-1924)
3.3.2 案例二:金陵女子大學(1915-1928)
第四章 國語教育與新女性認同的建構
4.1 個案一:程俊英
4.1.1 國語學習經歷與認同建構軌跡
4.1.2 影響因素分析
4.2 個案二:黃英
4.2.1 國語學習經歷與認同建構軌跡
4.2.2 影響因素分析
4.3 本章小結
第五章 英語教育與新女性認同的建構
5.1 個案一:徐亦蓁
5.1.1 英語學習經歷與認同建構軌跡
5.1.2 影響因素分析
5.2 個案二:魯桂珍
5.2.1 英語學習經歷與認同建構軌跡
5.2.2 影響因素分析
5.3 個案三:張肖松
5.3.1 英語學習經歷與認同建構軌跡
5.3.2 影響因素分析
5.4 本章小結
第六章 理論推進:語言意識形態、認同定位與話語權
6.1 語言意識形態
6.2 認同定位
6.3 話語權
6.4 本章小結
第七章 民國的語言教育政策及其對新女性認同建構的影響
7.1 語言教育政策與認同關系理論
7.1.1 古典理論
7.1.2 當代理論
7.1.3 語言政策模型與語言投資模型的融合
7.2 兩所女校的語言教育政策及其實施狀況
7.2.1 國語教育政策
7.2.2 英語教育政策
7.3 民國語言教育政策影響下的新女性認同
7.3.1 國語教育政策與新女性
7.3.2 英語教育政策與新女性
7.4 本章小結
第八章 回顧與展望
參考文獻
后記:在史密斯女子大學和耶魯大學神學院的日子
民國初期女性的語言教育 作者簡介
劉媛媛,上海外國語大學國際教育學院教師。博士畢業于北京外國語大學語言研究所,研究課題為民國初期中國女性的語言教育。博士期間獲全額獎學金,赴美國史密斯女子大學參加國際研究生項目一年,并在耶魯大學神學院檔案館從事課題研究。研究領域以語言教育為中心,外延至學習者認同、教師認同、語言政策等方面。目前已發表論文16篇(其中SSCI二篇,ESCI一篇,CSSCI五篇),主持中外課題共6項(資助單位包括國家語委、中國博士后科學基金會、中央高;究蒲薪涃M、美國五校聯盟女性與社會改變基金等)。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自卑與超越
- >
山海經
- >
姑媽的寶刀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