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未被摧毀的生活 版權信息
- ISBN:9787544787536
- 條形碼:9787544787536 ; 978-7-5447-8753-6
- 裝幀:一般純質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未被摧毀的生活 本書特色
1.出生入死的桑塔格、亂世里的松本清張、在路上的凱魯亞克、危險的納博科夫、毒舌的奈保爾、特立獨行的溫特森、沉默的格拉斯、生活家波德萊爾、孤獨的珀金斯……這是一本評論家的文學私語,輕盈幽默、睿智犀利,不堆砌材料,不做高頭講章,將前人對作家與作品的定評擱置一旁,去捕捉個人的、獨一無二的、令人著迷的閱讀靈思。 2.勾點連線,問跡追蹤,每篇書評都是一場曲徑蜿蜒的探險。從《洛麗塔》講到它的前身《魔法師》,十幾年間,納博科夫如何為欲望找到合法的敘述者?從錢鍾書的筆記中鎖定一本格羅史密斯兄弟的《小人物日記》,這冊小書又為何受到普里切特、貝杰曼、艾略特的共同喜愛?如此種種,作者在費力尋找、求證、確認中展開了美妙的旅程,他的閱讀隨筆里有自己,因此寫作比表面看上去緊張得多,苦惱得多,興奮得多,快樂得多。 3.書里書外的人生,可以互見。架飛機飛躍大西洋的女作家柏瑞爾、布洛克作品中經營書店的雅賊伯尼、松本清張小說里試圖掌握自身命運的人們、“渴望成為刺猬的狐貍”伯林……每一個作家和筆下人物,都有一段絢爛流離的人生。生活會中斷,但不可能被摧毀,閱讀是一座隨身攜帶的避難所,這也是這部隨筆集之于作者本人的意義——“接受自己不完美的習性,接受自身的力不足,接受自己的不樂意,都是屬于我個人的寫作意義。倘能引發別人一些微小的共鳴,就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喜悅。”
未被摧毀的生活 內容簡介
青年評論家李偉長閱讀隨筆集。書與人生,可以互見。波德萊爾、福樓拜、契訶夫、錢德勒、納博科夫、松本清張、格拉斯、奈保爾、桑塔格、布洛克、溫特森……我們自身所經歷的生活,有助于理解一個好作家的長成,他克服了多少困難,化解了多少危機,以及他對生活會中斷,但不可能被摧毀的信念。作者勾點連線,問跡追蹤,從一本書說到一個人,由一條線索牽出一段故事,從書里翻到書外,見證無數絢爛流離的人生。作者的閱讀隨筆里有自己,因此寫作比表面看上去緊張得多,苦惱得多,興奮得多,快樂得多。“接受自己不完美的習性,接受自身的力不足,接受自己的不樂意,都是屬于我個人的寫作意義。倘能引發別人一些微小的共鳴,就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喜悅。”
未被摧毀的生活 目錄
序
如何過好Nobody的一生
普里切特,一個偉大的小作家
出生入死的桑塔格
布洛克的理想生活
松本清張的亂世
錢德勒的自尊
我們村的凱魯亞克
你*寂寞,點亮燈火
危險的納博科夫
奈保爾的嘴
特立獨行的溫特森
福樓拜的鸚鵡
格拉斯的洋蔥
波德萊爾的身份
珀金斯的帽子
歡樂的訃告
我見猶憐
以賽亞·伯林的普通生活
后記
未被摧毀的生活 節選
如何過好Nobody的一生一看到報紙,普特爾老先生就大為光火,編輯把他的名字寫錯了,真是該死。他叫普特爾,Pooter,明明有兩個o,不學無術的編輯,竟然漏掉了一個,寫成了Poter。潑特爾,那還是他嗎?像普特爾這樣住在郊區的次中產階級,出席一次市長大人的舞會,多么體面,好不容易才上一次地區報的新聞版,編輯還把他名字拼錯了。茲事體大,耽誤不得,普特爾即刻給報紙寫了一封義正詞嚴的信,嚴厲地表明了他很不開心的立場,鄭重要求編輯改正這個不可饒恕的錯誤。 時隔多年,再次讀到《小人物日記》的這一段,我還是忍不住樂了出來。難怪普特爾先生會胸悶,普特爾這個名字聽著就頗有老派紳士的氣場,Poter顯然稍遜風騷。名字少掉一個字母,是可忍孰不可忍。怎么說住在郊區的次中產階級,也是中產階級,也算是有頭有臉的人物,小小的編輯怎么可以如此敷衍了事。別看普特爾先生頗為天真爛漫,也有些迂腐,但擁躉眾多,大名鼎鼎的“頑童”錢鍾書先生就是他的粉絲。 一九三六年,錢鍾書先生去巴黎旅行。為了打發路上時間,想找書看,可身邊碰巧沒帶英文小說,就在舊書店隨手買了一本The Diary of a Nobody,原以為隨便翻翻,沒料到收獲了一份意外之喜,不但他自己喜歡,楊絳也喜歡這本書。為此,錢先生在《容安館札記》的一百九十二條,就此書的獲得過程和閱讀體會,寫了這樣一段話: 余一九三六年夏游巴黎,行篋未攜英文小說,偶于舊書肆得The Diary of a Nobody,姑購歸閱之,嘆為奇作,絳亦有同好。一九四〇年此書收入Everyman’s Library,而V. S. Pritchett復作文張之(見In My Good Books, pp.87ff),知者稍多矣。John Betjeman謂T. S. Eliot亦喜此書(T. S. Eliot: A Symposium, compiled by R. March & Tambimuttu, p.92)。近日圓女方取讀,因復披尋,益驚設想之巧,世間真實情事皆不能出其范圍。 一 一本書能被錢鍾書嘆為奇作,已是少見,還能獲得楊絳和錢瑗的共同喜歡,就更為不易了。錢氏一家三口,都是博覽群書的人,能同時喜歡一本書,多年以后還“因復披尋”,足見此書的不簡單。錢鍾書先生評價這本書,絲毫不吝溢美之詞,“益驚設想之巧”,“世間真實情事皆不能出其范圍”,就書的靈感創意和真實性給出了高評,此等評價不可謂不高。素以挑剔聞名的錢鍾書先生,對一本小書如此情有獨鐘,怎能不讓我好奇,這到底是怎樣神奇的一本書!不妨沿著錢鍾書先生的評語,先了解這本書的“設想之巧”,到底巧在何處。 作者是兩兄弟,英國維多利亞時代人,都是演員。哥哥喬治.·.格羅史密斯(George Grossmith, 1847—1912),是喜劇演員、作家和創作型歌手。弟弟威登.·.格羅史密斯(Weedon Grossmith, 1854—1919),和哥哥一樣,也是個演員,此外他還是個知名的畫家和劇場經理。兄弟二人,一生都對舞臺表演情有獨鐘。 “他音樂學得很好,”喬治.·.格羅史密斯的小學老師說,“不過我擔心他有一天會當個小丑。”老師就是老師,閱小屁孩無數,眼光真準,看出了喬治的喜劇天賦。哥哥喬治后來果然“不幸地”成為喜劇演員,如老師所愿,真的擅長演小丑。作為畫家,弟弟威登聲名鵲起,給雜志畫的插畫,也幽默感十足,很招讀者喜歡。到底難以抵擋表演的誘惑,弟弟也去做演員了,同哥哥擅長演小丑不同,他擅長飾演“花花公子和教養不足、不甚開心的小個子男人”。 幽默是兄弟倆共同的基因,也是后來合作創作的基礎。我不免揣測,錢鍾書先生看中的是這本書的幽默元素,這對于同樣幽默的他來說,吸引力可想而知。毫無疑問,逗讀者開心,是兄弟倆的拿手好戲,他們在劇場就千錘百煉過。至于寫作,并不陌生,他們寫過不少的舞臺劇,算是貨真價實的劇作家。加上長年累月地跑場子演出,見識了多少人世百態。有了天生的幽默、寫作底子和豐富的經歷這幾樣打底,《小人物日記》的出現就一點都不奇怪了。沒有杰出的作品是憑空出現的,都是天賦、積累和等待的結果。從另一個方面講,非同尋常的生活經驗,以及處理這些經驗的能力都是好作家必不可少的技藝與財富。 兄弟二人虛構了一個小職員查爾斯.·.普特爾(Pooter),讓他虛構地寫日記,記錄自己的生活。日記體,顧名思義,自然就是日常生活的敘述視角。不同于塞萬提斯虛構了堂吉訶德,堂吉訶德又虛構了他眼中的騎士世界,小人物普特爾沒有虛構維多利亞時代的社會生活,而是看似老老實實地把所經歷的生活記錄下來。日記本是一種令人信任的文體,一定程度上說就是真實的化身。小說人物寫日記,日記又是小說本身,這個設想的確機巧。如今看來頗為常見,在十九世紀的英國文學中,這樣的做法還是新鮮的。《小人物日記》先是在雜志上連載,連載完后出單行本。在連載的過程中,讀者的反應和建議會傳到作者的耳中,這肯定會影響兄弟倆的創作,可以說*終的《小人物日記》凝聚了讀者的智慧。 談論平常人的平常生活,無論對伊麗莎白時代的寫作者,抑或是維多利亞時代的,都不是簡單而自然的事。伍爾夫在《陌生的伊麗莎白時代的人》一文中,就大發感嘆,伊麗莎白時代的散文創作,雖然美妙而豐富,卻幾乎無法履行散文的職責—讓人簡單而自然地談論平常的事物,即使寫得輝煌而華麗,卻在回歸現實時顯得笨拙和尷尬,難以幫助我們讀者了解,伊麗莎白時代的一個普通男人和女人的日常生活是什么樣的。相比伊麗莎白時代,維多利亞時代的信息要詳細得多。然而,關于維多利亞時代的風貌,我們被灌輸的普遍印象是古板、僵化,具體怎么僵化,如何古板,難以有清晰的說辭。有趣的事情在于,維多利亞時代的作家群簡直如群星璀璨,狄更斯、托馬斯.·.哈代、勃朗特姐妹等等。這份名單很長。然而,普通人的生活如何?這依舊讓很多人充滿好奇。講究門面和風雅的Nobody的日常生活何來?又如何簡單而自然地談論這日常生活? 住在郊區的次中產階級查爾斯.·.普特爾,被作者格羅史密斯兄弟,抓差充當了維多利亞時代日常生活的代言人。難怪Pooter成了英國名人,由此進入了日常英語,還派生出pooterish一詞,用來指某一類在郊區生活的古板守舊的次中產人士。此人一出場,就瞬間奠定了The Diary of a Nobody的基調,即無意識地構建了一部維多利亞全盛期郊區生活的“編年史”。錢鍾書先生談到的設想之巧,我以為部分就在這里了。 二 若論“世間真實情事皆不能出其范圍”,則要細說小說的主要人物了。人物自然不只是人物,而是深處具體時代中的人,從來就不會有脫離時代而存在的人物。 主人公叫Pooter,而不是Poter或者Pewter,之所以要強調他名字確切的拼寫,是因為Pooter先生特別在乎這個,按性格與人設,他必須在乎。無論是少了一個o還是把兩個oo變成了ew都讓他無法忍受,為此他兩次寫信給小報社,抱怨說你們把我名字拼錯了,結果,不識趣的報社并沒有聽進去,還寫了一段不怎么好聽的話來取笑他。 Pooter先生這么在意名字的拼寫,是因為他出席了市長先生官邸的舞會,在他這是難得的榮耀,可以證明他可是個有臉面的人物,更可以給朋友炫耀。名字拼錯就不是他了,這完全值得追究。這只是書中的一個很小的情節。也是前后兩天發生的事情,因為兩天的日記他就寫了這一件事情,估計是氣壞了,雖然那確實是一份影響力很小的報紙。這自然和他的虛榮很有關系,想想也無可厚非。畢竟對Pooter先生來說,出席市長舞會這等榮耀,一生之中沒有幾回的,值得大書特書。文學之妙不正在于此嗎?為莫須有的小事而耿耿于懷,在他人是芝麻粒,于老先生就是黃金沙。 Pooter先生工作認真,一絲不茍,做任何事情都寧愿慢半拍也要做好,或許正是因為這個原因他才能在那家公司干到退休,并且獲得了老板的信任,為此老板還送了一間六居室且帶個小花園的房子給他,一舉成了住在郊區的次中產階級。故事是圓滿的,這也是作者的一種情感投射。從這個意義上說,評論家普里切特把Pooter先生和偉大的堂吉訶德相提并論,看似稍顯夸張,但論對生活的熱愛,此二位的確頗為相似,就是相信生活中有值得為之奮斗的東西。 Pooter先生似乎有點雞腸小肚,日記里面常發牢騷,經常對這個有意見對那個有看法,可是未必因為這個就不和人家來往,來往照常,友誼同樣存在。Pooter先生沒有很多的好朋友,就那么一兩個,雖然彼此經常損對方,走動似乎還算頻繁。 Pooter先生絕對沒有緋聞,更不會鬧家庭事故,因為他真的很愛他的妻子,且稱之為美人,頗顯滑稽。正經得令人忍俊不禁。一個兒子都快結婚的中老年婦女還能有多美呢,只是在他的眼中如此罷了,可見Pooter先生倒是愛他妻子的。當然,不排除更大的可能是,除了愛老婆,他也別無選擇。 Pooter先生教子無方,孩子并不聽話,也沒有多大的出息,可是Pooter先生順其自然,只求他的兒子能養活自己,別無他求。至于孩子的訂婚、結婚等諸事,孩子根本不拿他當回事,問都不愿意問他。教子無方勝有方,孩子有一碗飯吃,不至于餓著,或者不會禍害一方,一個如此意義上失敗的父親,又何嘗不是成功的父親呢! 這就是次中產階級人士Pooter先生,一個天真的人。他有一點笨拙,有一點幼稚,有一點單向思維(腦筋不轉彎),有一點靦腆,但Pooter先生擁有自己的生命,他是一個畢恭畢敬和教養不足、不甚開心的男人。他譏笑下等人“在品位上就是不開竅”;接到市長舞會的請帖,自豪地向周邊人炫耀;他用紅漆去漆家里那套幾乎要散架的《莎士比亞全集》書脊,還有浴缸,結果滾水一泡,他從浴缸里出來,渾身上下都是紅色。雖然在瑣屑小事上不斷出丑蒙羞,但普特爾先生那種天真的有點假模假式的一本正經,還是讓他逃過了責難。 Pooter先生一心想顯得是個紳士,或者像個紳士那樣生活。他的日記里有一種悅目愜意的莊重感。日常生活自有其莊重,這才是本書幽默所在。自然的對話一點也不沉悶。雖然日記里記錄的都是些普通乃至瑣碎的日常生活,微微流露的內心感情沒有什么了不起,他雖然虛榮,卻并不無情,他善良,真誠,不欺騙別人,努力工作盡力不落后,然后把小日子過得有滋有味,把日記寫得像模像樣,他只是在過一種本分的生活。小人物本人,即老實、遲鈍和孩子氣的普特爾先生,因為其生活習慣而變得栩栩如生。他一絲不茍、事事必錄的做法完全展示了自身面貌。 普特爾先生活在自己虛構的紳士世界里。 ……
未被摧毀的生活 作者簡介
李偉長,八零年代生人,生于江西,現居上海,寫評論和閱讀隨筆,著有《年輕時遇見一些作家》《珀金斯的帽子》《人世間多是辜負》。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月亮虎
- >
經典常談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自卑與超越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