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論中國
-
>
中共中央在西柏坡
-
>
同盟的真相:美國如何秘密統治日本
-
>
中國歷代政治得失
-
>
中國共產黨的一百年
-
>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 第四卷
-
>
在慶祝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
政治通鑒 第二卷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0210034
- 條形碼:9787520210034 ; 978-7-5202-1003-4
- 裝幀:一般純質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政治通鑒 第二卷 本書特色
1. “政治通鑒”是一項大型的政治學基礎研究工程,被列入北京大學“雙一流”專項資助計劃及北京大學哲學社會科學“十四五”規劃。 2. 政治通鑒,打開政治世界的鑰匙,政治研究者的案頭優選 3.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人人都應該關心政治。 政治無處不在,無時不有,閱讀本書,可以“鑒前世之興衰,考當今之得失”。
政治通鑒 第二卷 內容簡介
每卷包括五部分:(一)古今中外的重要政治學經典;(二)改變政治歷史進程的重大政治事件;(三)影響各國政治發展的重要政治人物;(四)對人類政治生活具有廣泛影響的政治理論;(五)人類有史以來的基本政治制度。每部分有兩篇文章。有作者的主觀分析和評論,也包括各國政治學研究具有代表性的前沿成果。 第二卷“名著”有《君主論》《正義論》;“事件”有辛亥革命、俄國十月革命;“人物”有武則天、斯大林;“思潮”有社群主義、多元文化主義;“制度”有民族國家、賢能法治。
政治通鑒 第二卷 目錄
總 序 …… 俞可平 / 1
**部分 政治經典
《君主論》 …… 俞可平 / 3
《正義論》 …… 李石 / 39
第二部分 政治事件
辛亥革命 …… 辛松峰 / 91
俄國十月革命 …… 郭春生 / 153
第三部分 政治人物
武則天 …… 王雙懷 / 201
斯大林 …… 左鳳榮 / 247
第四部分 政治思潮
社群主義 …… 李硯忠 / 303
多元文化主義 …… 楊靖旼 / 347
第五部分 政治制度
民族國家 …… 于春洋 / 409
賢能政治 …… 王長江 / 483
政治通鑒 第二卷 節選
《政治通鑒 第二卷》:從“原初狀態”中推導出正義原則之后,羅爾斯面對著人們是否會遵循正義原則的問題。也就是說,一個正義的政治制度如何保持其“穩定性”。為了解答這個問題,羅爾斯將政治制度的穩定性訴諸人們的“正義感”;并且認為,出于“正義感”,人們會遵守承諾,自覺維護自己在“原初狀態”下同意的正義原則。在羅爾斯看來,“正義感”是人們的一種道德情感,它與一個秩序良好的社會的基本政治制度相輔相成,是正義的社會制度得以維護的保障。羅爾斯論述道:“一個組織良好的社會也是一個由它的公開的正義觀念來調節的社會。這個事實意味著它的成員們有一種按照正義原則的要求行動的強烈的通常有效的愿望。……當制度(按照這個觀念的規定)公正時,那些參與著這些社會安排的人們就獲得一種相應的正義感和努力維護這種制度的欲望。”值得注意的是,羅爾斯所闡述的“正義感”是一個純粹形式的概念,并不包含任何具體的內容。也就是說,這一概念僅僅指出人們有按照正義原則行動的愿望,并沒有對正義原則的內容有任何規定。羅爾斯認為,人們行為公正的愿望并不是對各種專斷原則的盲目服從。一種道德原則必須激發人們的情感以及按照原則去行動的欲望,才可能真正發揮作用。正義感,正是這種由道德原則所引發的情感。對于道德原則如何進入人們的情感當中,羅爾斯認為有四個因素促成了道德與情感的結合:**,道德原則指明了發展人們的共同利益的方式,甚至直接指向幸福,這激發了人們維護正義原則的情感要求;第二,正義感與人類之愛緊密聯系在一起,是由同樣的正義觀所規定的;第三,持有特定正義觀的人們對他人遭受的不公正和傷害感到義憤或有負罪感;第四,根據康德的說法,按照正義原則而行動,是自由平等和有理性的存在物的本性。由此,正義感這種基于某種道德原則的情感在特定的正義觀念下,建立起人們之間的友誼和紐帶,成為秩序良好的政治共同體的穩固根基。羅爾斯還從道德心理學的角度追溯了“正義感”的形成,從道德心理學的三條基本法則中推導出“正義感”:**法則:假如家庭教育是正當的,假如父母愛那個孩子,并且明顯地表示出他們關心他的善,那么,那個孩子一旦認識到他們對于他的顯明的愛,他就會逐漸地愛他們。第二法則:假如一個人由于獲得了與**法則相符合的依戀關系而實現了他的同情能力,假如一種社會安排是公正的并且被人們了解為公正的,那么,當他人帶著顯明的意圖履行他們的義務和職責并實踐他們的職位的理想時,這個人就會發展同社團中的他人的友好情感和信任的聯系。第三法則:假如一個人由于形成了與**、第二條法則相符合的依戀關系而實現了他的同情能力,假如一個社會制度是公正的并且被人們了解為公正的,那么,當這個人認識到他和他所關心的那些人都是這些社會安排的受惠者時,他就會獲得相應的正義感。羅爾斯的上述推導告訴我們,**,如果一個人在親人的關懷和愛中長大,那他就能習得愛和同情的能力;第二,這種親人之愛在一種公正的社會安排中則轉變為對共同體中其他人的友好情感和信任;第三,在確知為公正的社會制度中,對同胞的信任和友好情感轉變為正義感。……
政治通鑒 第二卷 作者簡介
俞可平,政治學博士,研究員,教授,現為北京大學講席教授、政府管理學院院長兼北京大學中國政治學研究中心主任,哲學政治學雙學科博士生導師,德國杜伊斯堡—埃森大學名譽博士。曾任中共中央編譯局副局長、美國哈佛大學和杜克大學、德國自由大學和杜伊斯堡—埃森大學、英國諾丁漢大學等校客座教授或高級研究員,兼任中國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史學會會長、清華大學凱風政治發展研究所所長。
- >
二體千字文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月亮與六便士
- >
推拿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李白與唐代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