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高校輔導員的工作與專業化發展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4770226
- 條形碼:9787504770226 ; 978-7-5047-7022-6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高校輔導員的工作與專業化發展 本書特色
本書層級清晰、結構合理,語言簡潔易懂,案例詳實,具有較高的參考價值。
高校輔導員的工作與專業化發展 內容簡介
本書根據高校輔導員工作職責闡發高校輔導員崗位工作的目標、任務與方法,具體內容包括思想理論教育和價值引領專題、學風建設專題、心理健康教育與咨詢工作題、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專題、校園危機事件應對專題、職業規劃與就業創業指導專題、學生工作理論和實踐研究專題、校園文化建設專題、高校學生教育管理中的法律問題專題、輔導員素質能力提升專題、輔導員職業成就評價專題等。對從事高校輔導員工作者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高校輔導員的工作與專業化發展 目錄
目錄
**章高校輔導員專業化發展的基本問題1
**節高校輔導員的角色1
第二節高校輔導員專業化的概念9
第三節高校輔導員制度37
第四節高校輔導員職業生涯50
第五節高校輔導員制度與高校輔導員專業化56
第二章高校輔導員專業化實踐的校園文化建設68
**節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69
第二節高校文化建設77
第三節大學生實現社會化104
第三章網絡時代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115
**節思想政治教育與網絡的結合116
第二節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體建設137
參考文獻152
高校輔導員的工作與專業化發展 節選
一、高校輔導員角色的嬗變 “角色”原指戲劇中演員扮演的人物,用來詮釋個體在舞臺上的身份和行為。吉登斯的二元結構理論表明,生活在一定社會中的每個人,必然扮演著相應的社會角色,人們通過扮演的角色相互發生社會關系并履行相應責任。特定的社會需要決定著相應的個體的角色扮演。高校輔導員隊伍專業化建設與高等教育同頻共振。輔導員崗位自1952年在高校設置以來,其建設與發展便緊緊關聯著我國社會主義改造、社會主義建設以及改革開放與現代化建設的整個進程。 輔導員制度在我國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工農紅軍大學,當時稱為紅軍指導隊,輔導員任政治委員。1950年以后,這一制度在高校保留并堅持下來。1951年11月,政務院**百一十三次會議批準了《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關于全國工學院調整方案的報告》,報告中**次提出“政治輔導員制度”,即設立專人擔任各級政治輔導員。1952年10月,教育部發出《關于在高等學校有重點地試行政治工作制度的指示》,明確要求在全國高校政治處設輔導員若干人,并提出輔導員應從教師和學生中擇優選取。1953年,清華大學提出“雙肩挑”學生政治輔導員模式并開始執行。此后,不少高校建立了輔導員制度,輔導員主要承擔政治方面的工作,是學生的“政治領路人”。1961年中共中央批準并試行的《教育部直屬高等學校暫行工作條例(草案)》和1965年教育部制定的《關于政治輔導員工作條例》,以法規的形式對政治輔導員的地位、作用、工作任務以及職責等都作出明確規定,輔導員的主要任務——輔導學生的政治學習和政治活動。自此,政治輔導員制度在全國各類高校普遍建立。我國高校政治輔導員制度在1966—1976年遭到嚴重破壞,直到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后才得以恢復,當時政治輔導員主要由專業教師兼任,政治輔導員的工作由單純的指導政治學習和政治活動逐步向指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轉變。
高校輔導員的工作與專業化發展 作者簡介
王煥紅,中共黨員,現任濰坊學院特教幼教師范學院教師、副教授。自1991年畢業后一直從事音樂教育教學工作,幾十年來辛勤耕耘在教學第一線,得到了師生的一致好評,并成功的舉辦了個人學生鋼琴演奏會;多次參加山東省教育廳組織的音樂課比賽,取得了優異的成績。曾獲得山東省音樂優質課比賽一等獎,多次獲得學校教學能手一等獎、優秀教師、優秀輔導員、優秀工會積極分子等稱號,還獲得了“學生最喜愛的老師”榮譽稱號。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莉莉和章魚
- >
月亮與六便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