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山西文物日歷2025年壁畫(特裝版)
-
>
老人與海
-
>
愛的教育
-
>
統編高中語文教材名師課堂教學實錄
-
>
岳飛掛帥
-
>
陽光姐姐小書房.成長寫作系列(全6冊)
-
>
名家經典:水滸傳(上下冊)
當校長遇見德魯克:冰山下的領導力 版權信息
- ISBN:9787300294193
- 條形碼:9787300294193 ; 978-7-300-29419-3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當校長遇見德魯克:冰山下的領導力 本書特色
· 中國教育創新研究院校長領導力金牌課程成果。 · 提供眾多管理工具。
當校長遇見德魯克:冰山下的領導力 內容簡介
本書是專門寫給校長及各級教育管理者朋友的。
兩位作者長期研究“現代管理學之父”彼得·德魯克,杜紹基曾師從德魯克,深得其管理思想精髓;彭信之被評選為北京彼得·德魯克管理學院20年很好合作講師。兩位專家將德魯克的管理思想精要,與校長等教育管理工作者的實際相結合,為中國教育創新研究院研發了“冰山下的領導力”系列校長領導力課程。該課程經過數千名校長的實踐印證、反饋,已成為獨樹一幟的學校管理理論。
作為這一課程的提煉與升華,本書系統闡述了校長領導力與學校管理精要,可謂教育管理者的實用管理百科。
本書適合各級教育管理者、中小學校長、學校中層和教師閱讀。
當校長遇見德魯克:冰山下的領導力 目錄
推薦序二 遇見德魯克是我職業生涯*大的福分 / 李希貴
自 序 管理的本質是激發和釋放每個人的善意與潛能 / 杜紹基
前 言 用管理的思維看教育 / 彭信之
上篇 冰山下的領導力
**章?? 現代管理學
1. 工業革命時代的管理
2. 管理的新范式
3. 管理的主要任務
4. 管理的社會職能6
5. 管理的道德底線
6. 從管理學看教育的本質
第二章?? 校長領導力
1. 冰山上的領導力
2. 冰山下的領導力
第三章 變革的引導者
1. 變革思維
2. 變革的原則
3. 變革的陷阱
4. 變革的秘訣
5. 變革引領者應扮演的角色
中篇 學校的管理
第四章 學校發展戰略規劃
1. 戰略的本質
2. 長期與短期戰略規劃
3. 戰略規劃不是什么
4. 戰略規劃是什么
5. 戰略規劃藍圖
第五章 學校創新的DNA
1. 什么是創新
2. 創新的誤區
3. 創新的原則
4. 創新的策略
5. 創新機遇的7個來源
6. 創新型學校
第六章?? 目標管理與自我控制
1. 目標管理的真義
2. 實施目標管理的前期準備
3. 如何與團隊實現目標共享
4. 目標管理需要自上而下地釋放權力
5. 實施目標管理要求學校必須賦能
下篇 人的管理
第七章 知識工作者的管理
1. 知識社會對教育的影響 / 139
2. 知識工作者的特點
3. 學校態度的改變
4. 校長的七個管理職責
第八章 卓有成效的自我管理
1. 成為時間的主人
2. “要事**”的工作原則
3. 重視對外部的貢獻
4. 正確認識自己
5. 兼聽則明的勞謙君子
第九章 用人與激勵
1. 激勵的本相
2. 激勵的**步
3. 激勵六路徑
4. 排除工作障礙
5. 跟非營利組織學激勵
附錄1 管理工具箱
1. 目標強制排序
2. SMART目標框架對話
3. 決策七步法
4. SWOT分析法
5. 六頂思考帽
6. 給校長的一封信
7. 德魯克經典五問
8. 自我管理清單
9. 排除工作障礙清單
10. 世界咖啡論壇
11. 創新七扇窗
12. 八大目標體系
當校長遇見德魯克:冰山下的領導力 節選
推薦序一:學會管理,教育工作者的必修課北京師范大學中國教育創新研究院院長 劉堅認識杜紹基老師后,我才關注彼得?德魯克先生。彼得?德魯克被譽為現代管理學之父。90歲高齡時,他本人撰文《我*重要的貢獻是什么?》。他認為自己*重要的貢獻如下:1. 早在60年前,我就認識到管理已經成為組織型社會的基本器官和功能。2. 管理不僅是企業管理,而是所有現代社會機構的運行器官,盡管管理一開始就把注意力放在了企業身上。3. 我創建了管理這門學科,圍繞人與權力、價值觀、結構和方式,尤其是圍繞責任來研究,我認為應該把管理作為一門真正的綜合藝術。我個人以教育工作者的身份認為,這些話至少有以下兩點應有之義。首先,管理是現代社會得以有效運行的基本保障。也就是說,沒有有效管理,就不可能誕生現代社會。德魯克自稱“社會生態學家”,他始終將管理與社會價值、人類生活,甚至政治發展結合起來,認為管理不應該只是一些技能的訓練,而是對人類、社會和企業的整體認識。早在70多年前,基于個人學識、洞見和企業咨詢實踐,德魯克給管理下了一個美妙的定義:“管理就是界定企業的使命,并激勵和組織人力去努力實現這個使命。”德魯克憑借這個定義奠定了現代管理學的核心與靈魂。管理之所以能成為現代社會運行的功能器官,成為一門綜合藝術,都源于德魯克先生對管理的這個絕妙定義:明確使命,激勵組織,實現使命。其次,德魯克的管理學充滿人性,鼓勵創新,強調責任。這與現代教育的本質高度契合。德魯克認為“管理學是一個以人為主軸的事業”。他的著述無不強調人的多元、多變與獨特,而管理的特別之處就是發揮每位成員的所長,而盡量不讓成員的所短對他人、對團隊產生傷害。他給所有管理者提供了一個樣板和楷模:倘若一個人能夠對自己的同事、伙伴的行為、態度乃至價值觀,有敏銳且練達的洞察,他就有成為一個管理者*重要的基礎特質。面對天真爛漫的未成年人,每位教育工作者都更應該努力擁有這樣的基礎特質。唯有如此,兒童、青少年的快樂成長、有尊嚴的學習生活才能得到保障。德魯克在《創新與企業家精神》中,首次提出實踐創新與企業家精神應該是所有企業和機構“有組織、有目的、系統化的工作”。當前,在實現人力資源大國成為人力資源強國的過程中,我們從來沒有像現在這樣如此需要通過全面創新,實現教育體系的轉型升級。校長應該不斷思考和回答“我是誰”“我們是誰”“什么是我們學校的使命與愿景”,并鼓勵學校的每位利益相關人都能夠朝著共同的目標從事創造性實踐。這是教育工作者的職責所在,因此,學習管理也是教育工作者的必修課!我的一位博士生,在杜紹基老師的指導下,汲取德魯克管理思想精華,提煉出價值領導、自我領導、專業領導、組織領導和創新領導五個維度,作為評估校長領導力的基本框架。他按照現代測量與統計學規范,開發出一套校長領導力測評工具,在某省140所高中學校施測,采集數據,進行統計分析。通過研究他發現,我們的高中校長總體上長于專業領導和自我領導,特別是在引導教師專業成長等方面表現出一定優勢,而在提煉團隊共識形成愿景、激發活力和創造性等方面有待提高。數年前,我有幸結識了杜紹基先生,邀請杜老師擔任北京師范大學中國教育創新研究院“教育創新與校長領導力提升中心”首席專家,啟動校長領導力培訓。我們懷揣夢想,希望能夠有10位、100位、1000位“李希貴式”的校長不斷涌現。謝謝杜老師接受我們的邀請,殫精竭慮,辛勤耕耘;感謝杜老師及其講師團隊撰寫《當校長遇見德魯克:冰山下的領導力》一書。希望能有更多中小學校長、更多教育工作者能從德魯克管理理論中受益。推薦序二:遇見德魯克是我職業生涯*大的福分北京**實驗學校校長 李希貴盡管人們對20世紀*偉大發明的排名眾說紛紜,但我還是特別贊同美國管理學會的觀點:管理學在這樣一個時代應運而生,推動全社會取得巨大進步,理應居于所有發明之首,而彼得?德魯克當然是這個時代*偉大的發明家。所以,當拿到杜紹基先生和彭信之先生合著的《當校長遇見德魯克:冰山下的領導力》書稿的時候,我立刻就對它發生了濃厚的興趣。接觸彼得?德魯克的著作是在20世紀90年代,我剛剛擔任校長不久。當時,出版界把他的名字譯作杜拉克。零零散散地閱讀,懵懵懂懂地感悟,一知半解地借鑒,一直到遇見《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才知道杜拉克和德魯克是同一個人,一位影響了一個時代的巨人。于是,我如饑似渴地讀了我能夠找到的德魯克的所有著作,這改變了我對管理和管理學的若干偏見,讓我繞過了管理工作中的許多陷阱,幫我躲過了學校管理中的很多誤區,也讓我和我的同事們少走了彎路。毫不夸張地說,遇見德魯克是我職業生涯*大的福分。長期的學校管理實踐,讓我有機會驗證德魯克諸多管理思想的博大精深。德魯克和其他管理學家的不同之處,還在于他的深入淺出。翻開他的任何一部著作,都像是遇見一位智慧的長者和你促膝談心。他的娓娓道來,隨時讓你心領神會;他的精辟洞見,不時讓你醍醐灌頂。要事優先,讓我學會用簡單的工具進行自我管理;決策的五要素,讓我開始理性地為紛繁復雜的管理工作分類;管理是一種實踐,讓我勇于在實踐中大膽嘗試,不斷反思。基于此,我曾經不遺余力地在各種場合推薦德魯克,希望大家學習德魯克,實踐德魯克思想,與德魯克交朋友,也有許多朋友嘗到了與德魯克神交的甜頭。特別幸運的是,杜紹基先生因為一位管理學者的使命感,與志同道合之士在2000年開始傳播德魯克思想,并于2006年在中國成立了北京彼得?德魯克管理學院,以他對德魯克的切身研究為基礎,推動德魯克思想在企業界、教育系統和非營利組織中廣泛傳播,并以德魯克思想為中心向各界傳道授業,幫助中國的管理者認識管理的本質。這是一項偉大的事業。2018年秋天,在一個活動現場,我有幸認識了杜紹基先生,從此更加關注他在教育領域里的許多活動,特別是他加入由劉堅老師主持的中國教育創新研究院,致力于對一線學校管理者的培育,讓我愈加欽佩。他專為校長們寫的這本介紹德魯克管理思想的大作,可謂雪中送炭。坦白地說,相比公司治理,學校管理還處于十分初級的階段,我們大部分學校管理者是從一線教學能手直接上崗,并沒有接受系統的管理學培訓,更不用說接觸類似德魯克這樣的管理大師。這次由得到德魯克親傳的杜紹基先生主筆,送給我們一道管理學的智慧大餐,一定會給學校管理者以不一樣的享受。我特別推薦這本書,希望更多學校管理者能盡早遇見德魯克。正文一:管理的主要任務彼得?德魯克認為,“對知識工作和知識工作者進行管理,是目前和未來的工作,而不是過去的工作。由于它基本上是一項新任務,所以我們對它的了解,甚至比對體力工作者進行管理所了解的還要少。因此它是一項更為艱難的任務” 管理者要使用一種獨特的資源――人,就必須認識人的特點。對今天大部分接受過良好教育、有豐富經驗和閱歷、有創造力和獨立思考能力、有更強自主性和流動性的知識工作者群體,我們必須用新的管理方式領導他們。管理的主要工作不再是規范、約束、監督與控制,而應該是培養、授權和激勵。唯有基于民主、開放、尊重、信任和授權的自我管理氛圍,才能釋放每個員工的潛能。管理有三項主要任務。1. 深入思考并界定組織的宗旨和使命一個組織的存在目的,主要是實現其特殊的宗旨和使命,也就是承擔一種特定的社會職能。“特殊”意味著組織的核心競爭力,意味著為顧客或服務對象提供與眾不同的價值,因此深入思考宗旨和使命是管理的重要任務。每個組織都必須取得績效,因為它只有通過所取得的成果,才能證明自己存在的價值。2. 讓工作富有效率,使員工有所成就工作不但可以讓人賺取金錢,也可以讓人獲得成就感,獲得社會地位,實現理想,建立社交圈子,施展才能。人是組織中*重要的資源,唯有通過發揮人力資源的生產力產生績效,才能讓組織持續發展。因此,管理者必須花心思設計有意義、有挑戰性的工作,排除下屬在工作中遇到的障礙,讓員工在工作中富有效率,通過工作體現自身的價值,有所成就。究竟如何才能讓老師的工作富有效率?想辦法減少他們工作上的障礙,增加工作效率意識,使信息透明、共享等,都是有效手段。人是天生愛工作的生物,但要讓人有動力持久工作,則需要讓人在工作中得到成就感。成就感不一定源自校長,有時候源自學生和家長的沖擊力可能會更大。北京師范大學與鄭州市高新區教育局合作辦學的執行校長王昌勝先生的專欄,曾舉某校教師節的例子清楚說明了這一點。對慶祝活動,孩子們商議后達成共識,在升旗儀式中除全體向老師獻花外,每個人都要敘述與老師之間動人的故事瞬間。這令很多教師說“備受教育”。“老師,我以前不喜歡數學,您教了我們一周的數學課,讓我對數學產生了興趣,慢慢喜歡上數學課了。謝謝您,老師!”這位只是因為別的老師請假而幫助代了幾節課的老師感嘆,“真沒想到我在孩子心中有這樣的分量”。“老師,自看到您**眼起,我就感覺您很溫柔,很有耐心,您一定是一位好老師。”這位剛參加工作的老師事后哽咽地說:“我沒想到能得到孩子這樣的鼓勵,我一定要做個好老師。”一次升旗,讓老師看到自己工作的意義和價值,由此發自內心地要把課備好、把教學工作做好,效率自然比自上而下壓要高得多。3. 管理機構的社會影響和承擔社會責任組織存在于社會中,所有活動都會直接或間接對社會產生影響,必須加以管理,避免對自然環境、人文環境和社會環境產生負面影響;同時要關注社區的需要,承擔社會職能。正文二:冰山上的領導力 冰山上的領導力主要有以下幾種表現。1. 誤把頭銜當領導力 習慣上,大家都稱權力*大、頭銜*高者為領導。領導者就是指頭銜*高的人嗎?在頂層的管理者就一定擁有稱職的領導力嗎?假如是這樣,一般的管理者或教職人員還需要學習領導力嗎?仔細研究便會發現,時代的包袱讓我們潛移默化地接受了領導等同于上級的文化。領導者的內涵是指有領導能力、能正向影響別人共同實現組織使命和愿景的人。這與校長的身份、社會地位或頭銜等沒有必然的關系。 2. 權力的困惑 與頭銜相對應的是權力。許多人當上校長前都是優秀教師,是教學的楷模,卻從未系統地學過管理,當某一天終于當上“領導”時,便只懂用權力壯膽瞎指揮。事實證明,由頭銜、職位賦予的權力在今日的時代已愈來愈不管用,特別是面對“90后”“00后”的老師時。這些老師大多家庭背景相對優越,擁有一定的學歷和經驗,而知識本身就是力量,就是一種無形的權力。這些年輕人能獨立思考,很有主見和個人風格,有一定的人生路徑選擇權,職業上有更大的流動性,不喜歡被命令、約束,只喜歡跟從他們尊敬的上司,德魯克稱他們為“知識工作者”,校長的權威和權力對他們逐漸失去作用。如何有效領導這些年輕的知識工作者,讓他們在教學時富有激情,樂意配合學校的任務,不再只注重物質報酬,是今天每位校長都面臨的挑戰。3. 無所不能的英雄有句老話說“強將手下無弱兵”,真的是這樣的嗎?現實生活中,很多厲害的名校長,他們的教職人員卻大都是弱兵。這是因為每個員工在他們眼中都不完美,因而經常受到嚴厲批評,以至有能力的人因受不了而離去或變成消極的旁觀者,身邊留下一眾平庸之輩。如果因只看到別人的問題,不懂欣賞和鼓勵,*終累垮的還是校長自己。其實,校長不一定要是學校里*強的人,重要的是他們有能服眾的品質,強者愿意為他們所用。歷史上的劉備、劉邦等皆懂用人所長,因此手下猛將如云。聰明的校長明白,教職人員的成功才是學校和他們自己真正的成功,他們懂得培養和激勵下屬的重要性。 中國人民大學附屬中學曾有七名各有所長又頗具爭議的老師,他們被稱為“七顆星”。劉彭芝校長上任后力排眾議,秉持用人之長的基本原則對這七個人大膽任用。她常找他們談話,指出其優點并鼓勵發揚,指出其缺點并要求改進。這是培養和激勵下屬的重要內容。結果七個人中的五個脫穎而出,成為1999年度人大附中“特殊貢獻獎”獲得者。此外,劉彭芝校長還專門從外地引進了一位既無大學本科文憑,又無北京戶口的老師并委以重任,后來證明這是非常成功的。4. 盲目模仿別人 許多校長因為不懂領導方法,更沒有建立起個人風格,于是便試圖模仿別人,或學習某位“名校長”的管理方式,或參加一些論壇學習后回到學校依樣畫葫蘆,用繁雜的規章、制度、流程、評估等進行一浪接一浪的狂轟濫炸,但成效甚微。主要原因是領導方法欠缺系統性,缺乏適合推行政策的土壤―― 清晰的辦學理念、學校文化、彼此信任、暢順溝通、團隊精神等。領導者的風格是多樣性的,沒有一種風格適合所有組織。在40年的工作中,我見過非常活躍外向、善于表達的領導者,也見過安靜、沉穩、內斂的領導者,他們在不同組織內都管理得得心應手。對領導風格的學術研究表明,領導者的工作是動態、多元的,因此校長不要試圖模仿別人,要做真實的領導者,成為自己。領導力強調的是領導者的品格、視野格局、能力和績效,華麗的外表與言詞不是決定性因素。領導風格要因地制宜,按學校不同的發展階段、不同的文化生態、不同的團隊組成而有所調整。 5. 盲目追求領導魅力 有效的領導并不是依賴于超凡的魅力。“事實上,超凡魅力正在成為領導者的夢魘,它使領導者們變得頑固、深信自己永遠是正確的,而且不會改變”,“超凡的魅力本身并不能保證領導者的有效性”。今天,因為媒體和互聯網的過度渲染,許多人對魅力型領導者趨之若鶩,甚至盲目追求魅力。魅力的好處是容易一呼百應,容易達成共識,節省決策時間,但它的反面是下屬可能會盲目追隨,不加思考地接受,以至影響決策的質量,更有可能讓校長本人膨脹,自以為是,剛愎自用,聽不進不同意見,*后害人害己。魅力是把雙刃劍,它不容易復制,更不能傳承。許多大企業如通用電器等,在他們顯赫一時的領導離任后,都面臨傳承的嚴峻挑戰。這種情況同樣發生在許多“名校長”退休后的學校。校長的魅力,應該源自他的人格,他的以身作則,他的言出必行,他為學生、教師和學校帶來的成就與對社會的正面影響。 德魯克先生本人深刻感受到了優秀老師對學生的意義。1919年,小學四年級的德魯克進入一所私立學校學習,校長埃爾莎小姐有一個習慣,每星期有一堂課會和每一位學童單獨會談,討論他上星期的表現和下星期的計劃。她觀察到德魯克在寫作和閱讀方面有天賦,于是要求德魯克每周寫兩篇作文并對作文的質量提出很高的要求;在閱讀方面則是把德魯克調到靠窗邊的位置上以保護他的眼睛。在數學方面,埃爾莎小姐發現馬虎大意的壞習慣影響了德魯克數學能力的發揮,于是安排德魯克負責檢查同排小朋友的數學作業,使這一毛病得以快速糾正。在寫字方面則更富有戲劇性,在經過不斷的嘗試和努力后,埃爾莎小姐發現德魯克不具備寫字的天賦,于是立刻要求德魯克放棄寫字方面的練習,并建議他跨過五年級直接升入中學。這些決策不僅深深影響了德魯克的一生,更讓我們認識到一名正直的校長對學生的意義。埃爾莎校長沒有絲毫大校長的架子,她細微的洞察與關懷在有意無意間培養了一位影響世界的管理學大師。
當校長遇見德魯克:冰山下的領導力 作者簡介
[美]杜紹基北京彼得??德魯克管理學院榮譽院長,北京師范大學中國教育創新研究院首席專家,美國全球創業指導基金會創業教師認證師。2006—2012年任北京彼得??德魯克管理學院首任院長,致力于推動德魯克管理思想在國內廣泛傳播,幫助管理者在工作上實現卓有成效。著有《用設計思維玩轉創業》等。彭信之北京彼得??德魯克管理學院資深講師,北京師范大學中國教育創新研究院特聘專家,馬云基金會鄉村校領導力課程顧問,國家開放大學網絡培訓中心客座教授。
- >
煙與鏡
- >
回憶愛瑪儂
- >
莉莉和章魚
- >
我與地壇
- >
自卑與超越
- >
月亮與六便士
- >
隨園食單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