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行以知趣(我的教育敘事) 版權信息
- ISBN:9787576016802
- 條形碼:9787576016802 ; 978-7-5760-1680-2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行以知趣(我的教育敘事) 本書特色
《行,以知趣:我的教育敘事》是作者肖英對自己擔任上海市戲劇學院附屬高級中學校長工作近十年的教育經驗的匯報總結。 肖校長從事教育工作近四十年。曾在市三女中、市西中學擔任管理工作,2013年3月起,擔任上海戲劇學院附屬高級中學校長。高級教師,區學科帶頭人。上海市園丁獎獲得者。靜安區第十五屆和新靜安區**屆人大代表,并擔任人大教科文衛工委委員。被深圳藝術高級中學、蘇州市藝術高級中學等多所高中學校聘為學校管理指導專家。著有《行,以知道:我與上戲附中這五年》《戲入課程 藝就人生》等。作上海戲劇學院附屬高級中學的校長,她深深明白學校承擔著怎樣的社會責任與歷史使命。上海市戲劇學院附屬高級中學是一所以藝術為特色的高中,肖校長期望在學校教育的過程中,以美益智、以美育德、以美健體、以美促勞,期望以“精致教學、戲劇涵蓋、藝術浸潤”,以戲劇的核心特征推動學校課程教學改革、優化教學生態、提升教學品質;期望在完善學校戲劇藝術特色幸福課程中,凸顯學校的教育理念和辦學特色。 本書分上下兩編,總計5章。肖英校長從“上以揚美致,下以育菁莪”“踽踽行十載,興感當如何”上下2編具體展開,具體從“切近風雅:‘文化名人進校園’的活動”“步履趨雅:上戲附中學生的表演實踐”“相聚談雅:肖邀午后”“涉筆成雅:我的科研課題”“秀致育雅:我的美育理念”等方面,對自己在上海戲劇學院附屬高級中學擔任校長的十幾年教育經驗進行詳述、分享。期望與教育人聊課程、聊科研,與文化人聊名家、聊學生的故事,與戲劇人聊中學生學習戲劇的路徑、方法、價值及意義,與廣大家長朋友聊正處在花季的十六七歲青少年們的教育問題,與管理者聊管理……,期望讀者們收獲屬于自己的感悟。
行以知趣(我的教育敘事) 內容簡介
本書分上下兩編,總計5章。作者從“上以揚美致,下以育菁莪”“踽踽行十載,興感當如何”上下2編具體展開,具體從“切近風雅:‘文化名人進校園’的活動”“步履趨雅:上戲附中學生的表演實踐”“相聚談雅:肖邀午后”“涉筆成雅:我的科研課題”“秀致育雅:我的美育理念”等方面,對自己在上海戲劇學院附屬不錯中學擔任校長的十幾年教育經驗進行詳述、分享。期望與教育人聊課程、聊科研,與文化人聊名家、聊學生的故事,與戲劇人聊中學生學習戲劇的路徑、方法、價值及意義,與廣大家長朋友聊正處在花季的十六七歲青少年們的教育問題,與管理者聊管理……,期望讀者們收獲屬于自己的感悟。
行以知趣(我的教育敘事) 目錄
序一:校長的教育自覺/陳玉琨
序二:那至善的師道,誰真不讓你做了?
自序:行,以知趣:做美麗而高貴的教育人
上編 上以揚美致,下以育菁莪
**章 切近雅趣:“文化名人進校園”課程
一、歸真返璞,永存初心——濮存昕專場
二、不是因為堅持,而是因為喜歡——駱新專場
三、你聽說過“天生麗質”這個詞嗎?——馬伊琍專場
四、云程發軔,干霄凌云——譚元元專場
五、不負古韻,妙演昆曲——張軍專場
六、致知力行,踵事增華——“力量之聲”余迪、宋罡專場
第二章 步履趨趣:上戲附中學生的表演實踐課程
一、心之所向,素履以往——2018年話劇《青春禁忌游戲》
二、業精于勤,行成于思——2019年合唱比賽(深圳之行)
三、萬里蹀躞,以藝為歸——2020年話劇《奧菲利婭的影子劇院》
四、不啻微芒,造炬成陽——2020年原創音樂劇《守侯》
第三章 相聚談趣:肖邀午后
下編:踽踽行十載,興感當如何
第四章 涉筆成趣:我的科研實踐
一、創享全息劇場奠基幸福人生
二、暢享全息劇場成就特色學校
三、構建新時代高校與中學合作美育共同體
四、“全息劇場”場域下戲劇特色高中育人模式的探索——2020年10月慶祝建校95周年戲劇高峰論壇發言稿
五、戲劇教育,讓課堂更有生命力
六、邁向教育信息化2。0 之學習之變
七、后疫情時代的混合式學習新常態
八、以戲劇教育推動學校育人方式轉變的思考與實踐——寫于上海戲劇學院附屬高級中學建校95周年之際
九、助力“雙新”背景下的“新”教師,打造“后特色時代”的人才庫——2020年上戲附中第二屆人才工作會議講話
第五章 秀致育趣:我的育人理念
一、如何培養“液態”社會下的孩子
二、撐起美麗而高貴的教育
三、打開心靈,擁抱生活——致2017屆高三畢業生
四、為什么是我——致2018屆高三畢業生
五、向美而生,向上而行——致2019屆高三畢業生
六、以確定的信念面對不確定的未來——致2020屆高三畢業生
七、1925-2020:許過去以未來
八、做有態度的教育,辦有品質的學校
九、*好不過的時代,我們要做的就是跟上
十、遇見青春,遇見*美的自己
十一、名校長訪談:走出特色高中“后特色時代”的品牌之路
十二、少年美則中國美
第六章 撰文品趣:我的學習札記
一、《清華管理學課》學習札記
二、《賦能領導力》學習分享
三、《小米組織調整的8個關鍵詞》學習分享
四、教育隨筆:音樂劇為什么越來越受青睞
五、教育隨筆:一次“性價比”極高的接待
六、教育隨筆:靜待一朵“頹花”盛開
七、教育隨筆:師心蕩漾——戲劇育人的魅力
八、教育隨筆:游戲化,重塑人類積極的未來
九、教育隨筆:“雞娃”不如“雞自己”
十、教育隨筆:“控制”和“溺愛”是教育的大忌
十一、教育隨筆:家長會上有爸爸的身影嗎
十二、教育隨筆:你聽說過“雌雄同體”一詞嗎
后記:因為熱愛,所以懂得
行以知趣(我的教育敘事) 節選
后記: 因為熱愛,所以懂得 有些事情說起來很容易做起來還是需要下決心的。2018年5月我在靜安芮歐百貨的鐘書閣舉行了一個非常高規格的《行,以知道: 我與上戲附中這五年》新書發布會。當時我就說:“2021年我將出版我的第三本書《行,以知趣: 我的教育敘事》。”當時以為三年很長,容我慢慢思考。時間如梭,一晃2020年底了,第三本書在哪里?好在平時一直在思考,一直在積累,一直在撰寫。當我準備書稿時,這些剛好都冒出來了。我所整理的每一篇文稿都是一段回憶,回憶這篇文章產生的前前后后場景,每一次接受的訪談,每一次思路泉涌后的文字,每一次與小伙伴們討論好久的課題、發言等。所有的過往都值得留下。留下的不僅僅是記錄,是回憶,更是對自己生命歷程的一份尊重,一份美好,一份熱愛。 近40年我都在做一件事——教育,但是教育的軌跡還是很長的。橫跨上海三區工作過,在不同類型學校都有我辛勤工作的足跡: 有完中和高中,有市實驗性示范性高中和普通高中、特色高中,還有女中,可謂是豐富多彩;也從事過學校的許多崗位。我一直相信所有經歷都不會白費,這些學校的工作經歷都讓我感恩認識的許多崇拜的前輩,從他們身上學到了專業主義精神,了解各種學校的課程特點和管理機制,為來到上戲附中工作都奠定了基礎。思路決定出路,眼界決定境界,看多了,自然也就知道怎么回事,但真是這么回事嗎,還是要親自做了才能得以求證。 來到上戲附中后我越來越發現: 每一個生命是不一樣的,每一個生命都是獨一無二的存在,每一份熱愛都是有意思的。真正學藝術的,搞體育的,以及在這里面的學問與這其中的辛酸和付出并不是我們一般人所能理解的,所以唯有尊重和敬畏。 有家長在朋友圈寫道:“作為戲劇特色學校,上戲附中給予的是符合學生特點的雙軌、平衡的課程設置;給予的是優師優質的藝術特色課程內容;給予的是公辦平價的學費;給予的是身心健康的積極引導。感恩附中,感謝上戲附中的平臺,讓孩子們在青春季健康、快樂、自信地成長!”每每收到家長的一封又一封表揚信,聽到一位又一位家長說,孩子到上戲附中以后開心了,非常喜歡學校,自信、陽光、笑容又出現了,此時此刻我就非常幸福。教育不就是讓人幸福嗎?有位跨行業領導夸獎我說:“你走在時代的前沿。為我們帶來希望,為現代教育破題開路,真正是為了人的成長而教育。”我想我沒有做到,但是一直在努力中。 *近有個詞是高頻詞: 美育。究竟什么是美育?我特別佩服趙其坤老師給予上戲附中的指點:“校長把一所普通學校辦得不普通,一所美的學校,一定是美在形式、美在理念、美在典型、美在關系、美在生活;校長把有限的空間全部用在了促進學生發展上;美感是有生理基礎的,美感是有心理基礎的,美感是有社會基礎的,培養學生知美、愛美、會美;幸福是一種能力、一種態度、一種人生境界。其實,一個孩子一生當中,能在高中階段,享受走上舞臺表演,接受別人的掌聲喝彩,接受老師和社會大眾的悅納和表揚,是多么美好的事情!高中教育要為國家輸送有志向、有能力、會生活的勞動大軍(原創性人才)。” “藝術美育創新,成就卓越校長。藝術與科學的結合可以有效地在未知領域建立新的現實,藝術與科技的結合可以在新的現實的基礎上設計出新的價值。新的現實與新的價值是推動人類思想進步的源動力。基礎科學類藝術思維(抽象思辨性、概念性現實塑造),科技類藝術思維(設計性價值創造)和無目的感性思維(非理性通感表達與感受)這三種思維方式的結合對綜合現實塑造及創新可能性的捕捉能力的升華有很大的幫助和提升……上戲附中就是這樣一所探索成功的特色高中!” 當我請我的導師,華東師范大學終身教授、教育部中學校長培訓中心原主任陳玉琨老師為我寫序時,陳老師欣然答應了。我想不是我的書寫得有多好,而是陳老師對一個戰斗在基礎教育**線,一直筆耕不輟的校長的鼓勵與期許。收到陳教授的“序”后,我讀了一遍又一遍,忍不住熱淚盈眶。教授已70有余,眼睛也不好,還要看我十多萬字的書稿,并一個字一個字地把序文敲打出來怎讓人不激動。我一直覺得有一種情感叫作: 在心里。在心里的這份情,這份暖,這份感恩。陳老師對后輩充滿關愛,而袁岳老師則對教育人充滿期待,期待中國教育真正關注人的感受,關注社會發展,關注與世界的同步。 我與袁岳老師是在2014年的一次講座上認識,在這六年中我覺得我與袁老師的緣分越來越深——來上戲附中做“文化名人進校園”活動,參加袁老師的讀書分享會,袁老師還親自來參加我的《行,以知道: 我與上戲附中這五年》的首發式。今天他又為我的《行,以知趣: 我的教育敘事》作序,從教育外的視角來看教育。當他把這篇序放在了他的個人公眾號時,我知道我們已經成為一生的朋友了。 在本書的撰寫過程中還得到我的同仁們的支持和幫助,得到靜安區教育基金會的大力支持,得到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的大力支持。一并感謝! 期待本書得到大家喜歡! 肖英 二二年十二月
行以知趣(我的教育敘事) 作者簡介
肖英,上海戲劇學院附屬高級中學校長,靜安區第一屆人大代表且擔任人大教科文衛工委工作,靜安區文化館理事會理事,中學高級教師。從事教育工作近四十年,曾在閔行中學、市三女中、市西中學擔任管理工作,獲得過“上海市園丁獎”,“靜安區十大公共文化人物”榮譽稱號等。出版有《行以知道-我與上戲附中這五年》《戲入課程 藝就人生》等多本著作。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回憶愛瑪儂
- >
我與地壇
- >
朝聞道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二體千字文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月亮與六便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