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教師,以研究的“姿態”成長 版權信息
- ISBN:9787570315451
- 條形碼:9787570315451 ; 978-7-5703-1545-1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教師,以研究的“姿態”成長 本書特色
教師的發展通常要經歷三個階段——新手教師、熟手教師和專家型教師。從新手到熟手很容易,從熟手到專家的訣竅則在于科研。劉波老師從切身經驗出發為大家描繪了一幅教師科研全景圖,匯聚成本書,立場清晰,內容詳實,問題始于現實,方法又回歸實踐。老師們不妨一讀,或許能找到成長的“鑰匙”。
教師,以研究的“姿態”成長 內容簡介
本書作者劉波自從浙江大學教育學系畢業后曾在基層學校工作十五年,目前從事區域教育科研管理工作。作者從教伊始,就走上了“邊教學,邊研究”的道路,在研究中從“職場小白”成為了“科研達人”,自身一直以研究的姿態成長。本書結合他近20年自身在研究中成長的經歷和對中小學教師如何做研究的觀察和思考,闡述了教師如何提升對研究的“觀念水位”。本書的出版將對普通教師樹立長期科研觀、把科研與教學實踐相結合,不斷錘煉和提高自己、實現自己的人生目標起到指導作用。
教師,以研究的“姿態”成長 目錄
中小學教師真的是“研究者”嗎?
中小學教師為何難以成為專家?
中小學教師離研究究竟有多遠?
中小學教師研究要突出應用
校本德育研究常態化的三個著力點
教育科研要有“持久戰”意識
疫情之下教師研究成為一種剛需
提升教科室主任業務素養不容忽視
過一種有“研究味”的教育生活
做班主任,緣何變得真有意思?
中小學教師是名副其實的研究者
在“熟視無睹”中發現“實用研究”
如何成為研究的長期主義者
教師成長不妨多一點思考
你想過自己是否是合格教師嗎?
教師既要安心樂教,又要專業立身
每位教師都應有成為“好老師”的追求
上“裸課”是教師的硬功夫
教師要善于積累成長資源
“自培訓”也是教師成長捷徑
重振師道尊嚴不能寄希望于懲戒權
提升教師的自我職業認同不容忽視
教師要努力成為自己學科的代言人
教師要追求綠色的教育質量
做自我精進的現代教師
提升線上教學能力是為自己賦能
教師成長中的有為和不為
學生*不能接受的教師行為是什么?
構建和諧家校關系應成為教師基本功
教師的愛要讓學生看得見
教師要引領家長而非迎合家長
教師對學生的嚴格要“適可而止”
“李佳琦們”的辛酸,不妨說給學生聽聽
微商,教師還是不做的好
別以“泡沫”的名義對名師“污名化”
做好本職工作是教師的**要務
職稱本無原罪,何必大力詆毀
“妖魔化”教師培訓不可取
教師微信公眾號不能淪為“教育營銷號”
每位教師都能做像樣的課題
研究課題未必要立項
“小課題”說小也不小
借力閱讀讓研究更給力
校長的課題署名權,不能一棍子打死
教師閱讀推廣:從“自研究”到“省課題”
當做研究成為教師的自覺
課題“門類多多”,教師需理性選擇
課題有結題,研究可持續
學校管理也大有研究文章可做
研究成果轉化為教案的意蘊
課題研究,“臨門一腳”水平不可少
研究自我是教師的終身課題
讓教育寫作成為一種自覺
用“自我增值”的視角來看待教育寫作
論文不是職評路上*大的攔路虎
教師教育寫作不妨譜好三部曲
學術道德應成為教師寫作的“緊箍咒”
教師不會寫首先要破除“心魔”
一年多寫個“三五篇”也不累
培訓和會議也能觸發教育寫作靈感
學校獎勵教育寫作要“精準定位”
教師要珍惜各類教育寫作的評比機會
教育寫作要巧用“多端協同”
不妨多寫點讀書心得體會文章
為自己建立“云”科研資料庫
后記:繼續行走在研究的路上
附錄:20位大學同學寄語
教師,以研究的“姿態”成長 作者簡介
劉波,高級教師,教育碩士,浙江省教育科研先進個人,浙江省青少年輿情研究中心研究員,2001年7月本科畢業于浙江大學教育學系,現任職于寧波市鎮海區教科所。在《中國教育報》《教師博覽》等多家教育媒體發表文章五百余篇,著有《從新手到研究型教師》《教師成長力修煉》《教師閱讀力》走進教師閱讀》。是浙江教育報刊總社“名師成長”導師庫首批導師,2015年浙江教育年度十大影響力人物,先后獲得《浙江教育報》年度書香人物、《中國教師報》全國十大“愛讀人物”、《中國教育報》推動讀書十大人物”等榮譽稱號。應邀在全國各地開設教師專業成長、教師閱讀方面的講座上百次。
- >
山海經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