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
關注中圖網
官方微博
本類五星書更多>
-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高職院校專業群建設的價值取向與行動路徑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0383288
- 條形碼:9787520383288 ; 978-7-5203-8328-8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高職院校專業群建設的價值取向與行動路徑 內容簡介
本書立足于高職院校專業群建設的實踐現狀。聚焦專業群建設的價值誤區與邏輯偏差,通過分析知識社會背景下高職教育的角色定位,反思高職教育與社會發展的互動關系。將高職院校專業群建設實踐困境的觀察視角從“社會需求”轉向“個體生涯”,進而嘗試從“職業生涯導向”的價值取向、“雙聯動”的行動邏輯和基于生涯追蹤平臺的實施路徑三個方面,建構以人為本的高職院校專業群建設體系。以期為我國高職院校專業群建設的研究和實踐提供參考借鑒。
高職院校專業群建設的價值取向與行動路徑 目錄
**章 緒論
**節 問題提出與概念界定
一 研究背景
二 問題提出
三 概念界定
第二節 已有研究梳理與評述
一 國內相關研究現狀梳理
二 國外相關研究現狀梳理
三 已有研究述評
第三節 研究內容與研究意義
一 研究內容
二 研究重點、難點與創新點
三 研究意義
第四節 研究思路與實施方案
一 研究思路
二 研究方法
三 實施方案
第二章 高職院校專業群建設的歷史與比較
**節 高職院校專業群建設的歷史變遷
一 專業群“試點”建設階段(2006—2010年)
二 專業群“普及”建設階段(2010—2014年)
三 專業群“優化”建設階段(2014年至今)
第二節 高職院校專業群設置的路徑比較
一 《國際標準職業分類》和《國際教育標準分類》
二 專業群的設置
三 專業群設置路徑的比較分析
第三章 高職院校專業群建設的現狀考察
**節 高職院校專業群建設的理念分析
第二節 高職院校專業群建設的實踐考察
一 專業群建設的層次與類型
二 專業群建設的動因與依據
三 專業群建設的內容與流程
四 專業群建設的校內外協作
第三節 高職院校專業群建設的困境解析
一 “就業導向”價值取向的認識誤區
二 “產業一專業一就業”的邏輯偏差
三 高職院校“單打獨斗”的靜態路徑
第四節 高職院校專業群建設的困境消解
一 價值取向演進:從就業導向到職業生涯導向
二 行動邏輯轉換:從線性邏輯到雙聯動邏輯
三 實施路徑衍變:從單打獨斗到多方協同的動態建設
第四章 高職院校專業群建設的價值取向
**節 職業教育價值取向的歷史演變
一 農業社會——促進個人生存與階層流動
二 工業社會——滿足國家產業發展需求
三 知識社會——服務個體職業生涯發展
第二節 價值取向的理論溯源:職業教育本質屬性探討
一 職業教育本質屬性論之爭
二 職業教育本質屬性——職業生涯導向性
第三節 職業生涯導向:高職院校專業群建設的應然訴求
一 知識社會背景下高職院校的角色定位
二 職業生涯導向下高職專業群建設的具體內涵
第五章 高職院校專業群建設的行動邏輯
**節 專業群建設的現實邏輯解析
一 理論根源:職業教育適應論的機械解讀
二 實質反思:勞動力市場復雜性的忽略
第二節 高職教育與社會關系的再審視——基于盧曼的社會系統理論
一 社會理論中系統論與復雜性的引入背景
二 盧曼對帕森斯結構功能主義的批判與修正
三 作為自創生系統的高職教育內涵認識
第三節 高職教育自我指涉機制下“雙聯動”邏輯解析
一 高職教育自我指涉的運作機制分析
二 自我指涉機制背后的雙聯動邏輯解讀
三 “雙聯動”邏輯下高職專業群建設內涵解析
第六章 高職院校專業群建設的實施路徑
**節 職業生涯導向下“雙聯動”邏輯運行分析
一 專業群建設“雙聯動”邏輯運行困境分析
二 “互聯網+”背景下“雙聯動”運行困境破解
第二節 基于“互聯網+”的職業生涯追蹤平臺構建
一 職業生涯追蹤平臺的價值理念解析
二 職業生涯追蹤平臺的體系架構設計
三 職業生涯追蹤平臺的協同聯動參與
第三節 基于職業生涯追蹤平臺的專業群動態建設路徑
一 前期“動態化”專業結構布局調整
二 中期“智慧化”人才培養模式改革
三 后期“終身化”職業生涯發展服務
結語
參考文獻
后記
**節 問題提出與概念界定
一 研究背景
二 問題提出
三 概念界定
第二節 已有研究梳理與評述
一 國內相關研究現狀梳理
二 國外相關研究現狀梳理
三 已有研究述評
第三節 研究內容與研究意義
一 研究內容
二 研究重點、難點與創新點
三 研究意義
第四節 研究思路與實施方案
一 研究思路
二 研究方法
三 實施方案
第二章 高職院校專業群建設的歷史與比較
**節 高職院校專業群建設的歷史變遷
一 專業群“試點”建設階段(2006—2010年)
二 專業群“普及”建設階段(2010—2014年)
三 專業群“優化”建設階段(2014年至今)
第二節 高職院校專業群設置的路徑比較
一 《國際標準職業分類》和《國際教育標準分類》
二 專業群的設置
三 專業群設置路徑的比較分析
第三章 高職院校專業群建設的現狀考察
**節 高職院校專業群建設的理念分析
第二節 高職院校專業群建設的實踐考察
一 專業群建設的層次與類型
二 專業群建設的動因與依據
三 專業群建設的內容與流程
四 專業群建設的校內外協作
第三節 高職院校專業群建設的困境解析
一 “就業導向”價值取向的認識誤區
二 “產業一專業一就業”的邏輯偏差
三 高職院校“單打獨斗”的靜態路徑
第四節 高職院校專業群建設的困境消解
一 價值取向演進:從就業導向到職業生涯導向
二 行動邏輯轉換:從線性邏輯到雙聯動邏輯
三 實施路徑衍變:從單打獨斗到多方協同的動態建設
第四章 高職院校專業群建設的價值取向
**節 職業教育價值取向的歷史演變
一 農業社會——促進個人生存與階層流動
二 工業社會——滿足國家產業發展需求
三 知識社會——服務個體職業生涯發展
第二節 價值取向的理論溯源:職業教育本質屬性探討
一 職業教育本質屬性論之爭
二 職業教育本質屬性——職業生涯導向性
第三節 職業生涯導向:高職院校專業群建設的應然訴求
一 知識社會背景下高職院校的角色定位
二 職業生涯導向下高職專業群建設的具體內涵
第五章 高職院校專業群建設的行動邏輯
**節 專業群建設的現實邏輯解析
一 理論根源:職業教育適應論的機械解讀
二 實質反思:勞動力市場復雜性的忽略
第二節 高職教育與社會關系的再審視——基于盧曼的社會系統理論
一 社會理論中系統論與復雜性的引入背景
二 盧曼對帕森斯結構功能主義的批判與修正
三 作為自創生系統的高職教育內涵認識
第三節 高職教育自我指涉機制下“雙聯動”邏輯解析
一 高職教育自我指涉的運作機制分析
二 自我指涉機制背后的雙聯動邏輯解讀
三 “雙聯動”邏輯下高職專業群建設內涵解析
第六章 高職院校專業群建設的實施路徑
**節 職業生涯導向下“雙聯動”邏輯運行分析
一 專業群建設“雙聯動”邏輯運行困境分析
二 “互聯網+”背景下“雙聯動”運行困境破解
第二節 基于“互聯網+”的職業生涯追蹤平臺構建
一 職業生涯追蹤平臺的價值理念解析
二 職業生涯追蹤平臺的體系架構設計
三 職業生涯追蹤平臺的協同聯動參與
第三節 基于職業生涯追蹤平臺的專業群動態建設路徑
一 前期“動態化”專業結構布局調整
二 中期“智慧化”人才培養模式改革
三 后期“終身化”職業生涯發展服務
結語
參考文獻
后記
展開全部
高職院校專業群建設的價值取向與行動路徑 作者簡介
張棟科,天津大學職業技術教育學專業博士研究生畢業,教育學博士。現任河北大學教育學院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主要從事職業教育基本理論、職業教育信息化等方面研究。主持中國博士后科學基金、河北省社會科學基金等省廳級項目六項,在《教育研究》《教育發展研究》《中國電化教育》等重要學術刊物發表論文二十余篇。
書友推薦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山海經
- >
二體千字文
- >
史學評論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月亮虎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本類暢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