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社會科學方法論 版權信息
- ISBN:9787100097277
- 條形碼:9787100097277 ; 978-7-100-09727-7
- 裝幀:60g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社會科學方法論 本書特色
適讀人群 :大學以上文化程度讀者本書是德國著名學者馬克斯·韋伯*重要的方法知識論著述的結集。眾所周知,韋伯在社會科學奠基領域內擁有著極其重要的學術地位,而本書亦為韋伯*經典著作之一,是從事社會科學相關專業者的必讀書目。
社會科學方法論 內容簡介
《漢譯世界學術名著叢書:社會科學方法論》以嚴謹的邏輯結構探討以下內容:理想與價值判斷之科學批判的意義;經驗知識與價值判斷的原則區分。文化科學認識興趣的根本意義;文化科學中理論考察方式與歷史考察方式的關系;理想典型概念形成的邏輯結構:經驗社會認識的“客觀性”的意義;文化價值理念和文化科學興趣的易變性,以及歷史因果考察中的客觀可能性與恰當的因果關系;社會學與經濟學的“價值闕如”的意義;“目的”與“手段”之批判;“倫理學”的界限;價值討論和價值詮釋;“發展趨勢”與“適應”:“進步”的概念;理性的進步;規范性因素在經驗學科中的地位;關于經濟的科學學說的任務。
社會科學方法論 目錄
社會科學認識和社會政策認識中的“客觀性”
文化科學邏輯領域內的批判性研究
社會科學和經濟科學“價值無涉”的意義
譯后記
修訂譯本后記
社會科學方法論 節選
我們要從事的社會科學,是一門實在的科學。我們要理解我們側身于其中的且圍繞我們生活的實在的特點——我們一方面理解它現在形態的個別現象的聯系和文化意義,另一方面理解它們在歷史上如此而非如彼地形成的根據。一旦我們試圖思考生活直接面臨我們的方式,生活便給我們呈現了“在”我們“之中”或“在”我們“之外”、依次或同時出現和消失的種種事物的絕對無限的多樣性。一旦我們想要同樣嚴肅地嘗試詳盡描述“單個現象”的所有個別的成分,那么在我們孤立地注意一個“對象”——比如一個具體的交換活動——時,且不必說想從因果制約性上來把握它,這個多樣性的絕對無限性依然絕對絲毫無損地保存著。有限的人類精神對無限實在的所有思想認識都潛在地依賴于下面的前提:每次只是這個無限實在的一個有限部分才構成科學探討的對象,唯有它才應在“值得認識的”意義上是“根本性的”。但是,這個部分是根據什么原則被選擇出來的呢?人們一再認為,文化科學中決定性的標志可能也在于某些因果聯接“合乎規律的”重復。我們在現象的無限多樣的過程中能夠認識到的“規律”在自身里面所包含的東西,必定——根據這種見解——只是實在里面合乎科學的“本質內容”:一旦我們無論是運用廣博的歷史歸納法證明一種因果聯接的“規律性”乃系毫無例外地有效的,還是按照內在的經驗使它當下澄明,它們自身或無數類似的情況就都將從屬于以這種方式找到的公式。 ……
社會科學方法論 作者簡介
馬克斯·韋伯 (Max Weber,1864-1920),德國著名社會學家,政治學家,社會理論家,也是現代一位*具生命力和影響力的思想家,社會學創立以來最偉大的社會學家之一。公認的社會學三大"奠基人"之一,其學術成就之宏大精深,影響之深遠,在社會學界乃至整個世界社會科學理論體系上都是*前絕后的。 譯者簡介:韓水法,男,1958年7月生,浙江余杭人,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長江學者 ,博士生導師。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煙與鏡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巴金-再思錄
- >
回憶愛瑪儂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