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以利為利:財政關系與地方政府行為
-
>
立足飯碗 藏糧于地——基于中國人均耕地警戒值的耕地保護視角
-
>
營銷管理
-
>
茶葉里的全球貿易史(精裝)
-
>
近代華商股票市場制度與實踐(1872—1937)
-
>
麥肯錫圖表工作法
-
>
海龜交易法則
現代商務禮儀(第3版)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4774163
- 條形碼:9787504774163 ; 978-7-5047-7416-3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現代商務禮儀(第3版) 本書特色
適讀人群 :中高職院校師生及禮儀培訓者本書全面、詳盡地介紹了人們在商務活動中需要注意的禮儀、禮節,并在必要的時候搭配圖片加以說明,做到了圖文并茂。本書適合中高職學生作為必修課或選修課教材使用,也可作為職場人員自學禮儀知識的普通讀物,實用性很強。
現代商務禮儀(第3版) 內容簡介
本書全面介紹了現代社會開展商務活動必須掌握的各方面的禮儀知識與技能,具有教強的系統性、理論聯系實際、深入淺出、緊跟時代、強化實操等特點;如編寫了通聯禮儀、職場禮儀、商務辦公禮儀等新知識,對操作強的部分配以圖片說明,做到圖文并茂,便于讀者理解與學習;為加強實操訓練,各章都配有適當的思考與練習、案例分析、實操訓練等。
現代商務禮儀(第3版) 目錄
目錄
**章概述 1
**節禮儀概述1
第二節現代商務禮儀的原則與功能8
第二章個人形象 14
**節良好個人形象概述15
第二節儀表修飾17
第三節儀容修飾30
第四節行為舉止37
第三章日常交往禮儀 50
**節見面禮儀51
第二節交談禮儀58
第三節通信聯絡禮儀64
第四節饋贈禮儀74
第四章應聘禮儀 82
**節準確的自我定位82
第二節求職前的準備85
第三節面試的禮儀和技巧89
第五章商務辦公禮儀 97
**節辦公室日常禮儀97
第二節投訴接待禮儀102
第三節商務拜訪禮儀105
第四節商務接待禮儀107
第五節商務洽談禮儀127
第六章商務專題活動禮儀 137
**節慶典性商務活動禮儀138
第二節會務性商務活動禮儀144
第三節展示性商務活動禮儀149
第四節聯誼性商務活動禮儀152
第七章商務宴會禮儀 157
**節宴請禮儀157
第二節商務赴宴禮儀160
第三節中餐禮儀162
第四節西餐禮儀166
第八章涉外禮儀 172
**節涉外禮儀概述173
第二節亞非國家的商務禮儀178
第三節歐美國家的商務禮儀186
參考文獻 201
現代商務禮儀(第3版) 節選
二)禮儀的特征 和世間任何事物一樣,禮儀作為一種特定的社會現象有其獨特的屬性,具體表現在以下幾點。 1禮儀具有易操作性與規范性 禮儀是人們落實到言行上的事情,其中像問候、握手、鞠躬等人們日常交往的禮貌禮節都是易學、易懂、易做的。一般來說,每個人只要愿意學習、認真學習,是完全可以熟練掌握現代社會交往中的各種禮儀要求與規范的。因此,對于禮儀,除了要加強研究,*重要的是把禮儀的原則、規范、細節落實到行動上。只有把禮儀真正地落實到行動上,才能使受禮的一方切實地感受到施禮者對他的尊重與友好。 同時,禮儀言行的實施要符合一定的社會、民族、時代的規范和程式,如問候語通常是哪幾句,握手的次序和力度怎樣掌握,奏國歌時要起立、行注目禮,參加宴會時要穿晚禮服等。雖然這些規范和程式并不是寫進國家的法律法規,但只有做好了這些人類社會千百年來的社會生活實踐中長期形成、積累、流傳、發展、約定俗成的規范和程式,才能使禮儀的實施達到應有的效果。禮儀的規范實際上形成了人們在社會生活中應遵循的模式。 2禮儀具有繼承性與發展性 任何國家的禮儀都是社會歷史發展的產物,當代禮儀都是在本國古代禮儀的基礎上繼承、發展起來的,是人類在長期共同生活中逐漸積累以維護正常社會秩序的經驗結晶,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志,所以能夠世代相傳繼承下來。我國文明源遠流長,素有“禮儀之邦”的美稱,中華民族向來以“知書達禮”作為自己的傳統美德,禮儀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與發展,禮儀也在不斷地發展更新,而不是把過去的陳規舊俗一成不變地照搬照抄下來。傳統禮儀中,許多精華被保存下來,融入了現代禮儀,成為今天人們處世行事的規矩和習慣。 因此,禮儀除了有很強的繼承性外,還有很強的發展性,并充分體現了時代特色。禮儀的發展性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社會自身發展進化,使禮儀不斷進步完善,并通過不斷發展體現著時代的精神和要求。例如,我國親朋好友見面時*喜歡用飲食的話題進行問候,這一習慣在我國多地流傳甚久,然而在當今我國人民的生活水平大幅提高的背景下,這一問候方式正在不斷消失。又如,目前許多人不再是營養不良反而是營養過剩,在餐桌上老是招呼親朋好友多吃多喝的熱情招待方式也越來越不合時宜。第二,社會活動范圍的擴大也使禮儀不斷發展。在當前的改革開放中,東西方各國政治、經濟、思想、文化等因素相互滲透,使我國的禮儀在歷史傳統的基礎上又被賦予新的內容,體現時代變化的特征。順應時代的發展,當前世界各國都很重視禮儀改革,總的趨勢是使禮儀活動更加文明、簡潔、實用。如我們的中餐聚會,過去長時間以來主請方往往喜歡親自為賓客夾菜以示熱情友好,受招待方往往也欣然接受。現代社會重視飲食衛生,這種熱情方式已很不合時宜。還有,在我們中餐桌上,長期以來,若是同桌都是認識的親朋好友、熟人、同事,往往會直接用個人的筷子到大家共吃的菜盤里取食,不習慣使用公筷,這是中國人特有的相互信任、友好友愛的表現。隨著現代社會對飲食衛生的重視,特別是2020年出現的全球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大家深深認識到不用公筷的弊端,以此為契機,我國多個城市向廣大民眾發起“公筷制”倡議,使“餐桌上應該用公筷”這一中餐新禮儀新風尚越來越深入人心。同時,西方社會習慣了多年的“分餐制”的方式,也越來越被東方社會認為更文明衛生而被廣泛接受與仿效。 3禮儀具有民族地域的特征,并在國際交流中不斷調整 每個國家、民族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思維方式、心理特征、社會文化、風俗習慣等,并在長期的社會生活實踐中形成了體現自身特點的禮儀習俗和禮節規范,這些禮俗和規范往往有著鮮明的特征,人們在行使禮儀時總會潛移默化地受到傳統文化的影響。如在西方一些國家,親朋好友見面時一般要擁抱和親吻臉頰,是熱情友好的表現;而在我國,過去一般是行拱手禮,現在一般是行握手禮,也不失熱情友好。可見,不同的國家民族有著截然不同的禮儀習俗和規范。 禮儀的民族地域特征,使得人們對外交往時特別注意“入鄉隨俗”“入境問禁”,充分尊重外民族的禮儀習俗,以防在對外交往時對其他民族造成不必要的冒犯和誤會,影響對外交往的順暢和友誼。同時,各國、各民族之間相互了解、相互學習禮儀,有利于促進各國、各民族之間的交流交往,促進國際經濟一體化進程。例如,握手和出席重要場合時穿西服本是盛行于西方民族的禮儀,現已廣泛流行于世界各地,成為世界各國通用的禮儀。 當今世界全球一體化的傾向越來越明顯,我們把我們人類共同生活的這個世界親切地稱為“地球村”,世界各國人民在互相交往的過程中,調整自己的禮儀,形成大家都能接受的禮儀規范,以做到互相尊重、理解,相處融洽。現今有句話叫作“越是民族的,便越是世界的”,這句話用在禮儀上也十分合適。因此,禮儀除有很強的民族特色外,還有很重要的國際交流意義。 4禮儀具有互動性 人際交往是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的關系,禮儀是人際交往中雙向交流、相互尊重的過程,特別強調互動性。《禮記·曲禮上》說:“禮尚往來,往而不來,非禮也;來而不往,亦非禮也。”這里的“尚”是重視的意思,即重視施禮方與受禮方相互之間的來往。俗話說“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這話雖有點兒夸張,但充分說明了禮儀的互動效果。“禮多人不怪”。有禮貌的言行總是會受人歡迎的,一般也會得到同樣的回報,從而構建起和諧、融洽的人際關系,使人際交往事半功倍。反之亦然,人際交往中雙方(有時只是一方)不能以禮相待,勢必會造成人際關系的緊張,不但令人際交往事倍功半,甚至可能因摩擦的升級造成嚴重的矛盾和沖突。 禮儀互動性的特征無論是過去、現在還是未來都是恒久不變的,它促使人們交往時為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而講究禮讓,并不斷注意提高在禮貌禮儀方面的修養。 5禮儀具有差別性與限定性 俗話說,“到什么山唱什么歌”。這句話包含了禮儀的應用是要看時代、地點、場合等的意思。 時代方面,如在我國封建社會,人們見到尊長行跪拜禮,但封建社會三跪九叩之類的禮節在今天若還應用就十分荒唐。因此,盡管禮儀對傳統文化有很強的繼承性,但隨著社會的發展,禮儀的時代差別還是很明顯的。 地點方面,盡管禮儀在不同國家、不同民族間有相互兼容、相互滲透的現象與趨勢,但禮儀的民族地域性特征決定了不同國家、不同民族間的禮儀有著一定的差別,有些差別還會很大。因此,行禮時通常客人一方應先了解清楚主方的禮儀及其與己方的差別,并以主方為主,這樣能夠充分體現對主方的尊敬。當然,也可適當展示己方的禮儀,但應有所克制,特別是對方還不了解己方的禮儀時更應注意不要輕易以己方的禮儀代替對方的禮儀,以免造成不必要的誤會。 場合方面,處于不同的社交活動場合當然要使用不同的、與當前場合相宜的禮儀。這方面大致有以下幾大分支: ①政務禮儀,也稱公務禮儀,指的是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在進行國家公務活動時應當遵守的禮儀規范。 ②商務禮儀,主要是企業的工作人員以及一切其他從事經營、經濟活動的人士在進行經濟活動中應遵守的禮儀。 ③服務禮儀,指的是服務行業,如商店、餐廳、賓館、公交等工作人員在所從事的工作崗位上應遵守的禮儀。 ④社交禮儀,有廣義與狹義之分。廣義的社交禮儀泛指人類進行各種范圍的社會交往時所遵守的一切禮儀,本節所探討的內容就屬于這個范疇;狹義的社交禮儀亦稱交際禮儀,意指社會各界人士在一般性的社會交際活動、應酬場合如會面、聚餐等應遵守的禮儀。 ⑤家庭禮儀,指的是人們在家庭生活中與親人、親戚之間交往應有的禮儀。 ⑥涉外禮儀,是涉外交際禮儀的簡稱,指的是人們在國際交往中,與外國友人打交道時所應遵守的禮儀。 6禮儀是道德修養的表現 道德,是調整人們之間以及個人和社會之間的關系的行為規范的總和。一個社會的道德是人們判別是非、好壞、善惡的標準,它不像國家的法律法規那樣強制人們遵守,而是通過傳統習慣、意志信念、宣傳教育、社會輿論等影響力來要求人們遵循,以維護社會的正常秩序。 有道德的人為人處世能夠多替別人著想、多站在別人的角度去思考問題,并有強烈的社會意識,自覺地、努力地維護他人、公眾、社會的利益,特別是當個人利益與集體的、全社會的利益發生沖突和矛盾時,會自覺約束、抑制個人利益,甚至為顧全大局不惜對個人利益作出一定的犧牲。 禮儀的本質就是對人尊敬、友好,而對人尊敬、友好不能只是停留在口頭上或只是內心的一種想法,應該通過實際行動表現出來,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凡是愿意做到這一點的人都會自覺地學習、履行禮儀的言行與規范。當然,這必須是發自內心、真誠地去做。 因此,禮與德是互為表里的關系。德是禮的靈魂,禮是德的一個表現形式。《禮記·曲禮上》說:“道德仁義,非禮不成。”德行不好的人必定無禮或只有不持久的虛假的令人憎惡的禮,有德才會有真禮。
現代商務禮儀(第3版) 作者簡介
黃劍鳴,1961年4月出生。1995年9月畢業于安徽財貿學院經濟管理專業,經濟學學士。廣州市財經商貿職業學校營銷管理專業高級講師,并兼職廣州市第一職工商學院、廣東理工職業學院、廣東職業技術學院等高職院校教學督導副教授等職,從事高、中職院校一線教學及基層教學管理30余年,歷任經濟管理類如企業管理、市場營銷、公共關系、商務禮儀、物流管理、會展策劃等10余門課程的教學,曾在院校年度考核中評為優秀教師。任教以來在國家核心期刊、廣州市教研會、本院校校刊等發表專業、教學論文多篇;參與市級教研課題一項。發表論文曾獲廣東省2008年度職業技術協會科研成果優秀獎和廣州市教研會多次嘉獎。主編出版《現代工商企業管理》《現代商務禮儀》等財經類教材多本,帶領本院校企管教研組于2005年10月榮獲廣州市教育局頒發的“廣州市第一屆優秀學科、專業教研組”稱號。2014年12月廣州市人民政府授予 “終身教育獎”。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唐代進士錄
- >
二體千字文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自卑與超越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姑媽的寶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