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源賴朝與幕府初創 : 鐮倉時代(講談社·日本的歷史05) 版權信息
- ISBN:9787549634477
- 條形碼:9787549634477 ; 978-7-5496-3447-7
- 裝幀:書寫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源賴朝與幕府初創 : 鐮倉時代(講談社·日本的歷史05) 本書特色
【關于本書】 本書是“講談社·日本的歷史”第五卷。講述的是鐮倉時代的歷史,相當于中國歷史的南宋時期。 日本史學家山本幸司經典力作,聚焦天皇與武士地位逆轉的關鍵時刻。 中世史學者山本幸司長期埋首中世法制史、思想史領域,其對鐮倉時代關鍵性人物個人命運及政治思想的研究頗具獨特性,對歷史細節的闡述栩栩如生、引人入勝。 七百年幕府時代的肇始,源氏一族的榮光與沒落。 源賴朝,日本史/上極具爭議性的人物,他是幕府統治的創設者,也被后世視為逼死手足的權謀家,本書以源賴朝及其后繼者的政治生涯為主線,通過深入歷史大事件的細節,再現了源氏三代將軍的榮辱盛衰,及其身后北條氏的勃興歷程。 北京大學教授王新生推薦:本書對源賴朝的個人經歷及其政治思想,以及鐮倉時代女性地位的闡述,讀來令人耳目一新,細節之處皆是獨到的觀點。 【關于“講談社·日本的歷史”】 “講談社·日本的歷史”(中文版)共十卷。史學名家湯重南、王勇、王新生、劉曉峰鄭重推薦。 日本史里程碑之作,講談社百年獻禮巨制;日本史學名家寫給大眾讀者的誠意之作。 日本史學泰斗網野善彥領銜出品,十位日本一級學者撰述,十位國/內新銳學者譯介,整套書開放、客觀、國際化,集四十年研究成果,代表日本史學界前沿水準,是一部此前未有的地道日本史。 一套書讀懂日本史。 本套書共10卷,4112頁,200萬字,覆蓋了日本從部落發展為近代國家共2000多年歷史中的重要事件和時期,從東亞與世界的視野出發,有助于我們深刻理解今日之日本,乃至今日之東亞以及今日之世界。 每卷以關鍵問題為錨,日本史學家從內部看自身歷史,既有對宏觀歷史的縱橫把握,也有對微觀歷史的細致體察;講述既有大家風范,又有超強的親和力和可讀性。 中文版歷時五年,精心打造,設計考究,插圖精美,值得日本歷史和文化愛好者閱讀收藏。 從翻譯、編輯到裝幀設計,諸多細節,無不用心。每卷彩插,涉及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社會生活諸多方面,再現經典歷史場景,圖文互證,頗具風格。
源賴朝與幕府初創 : 鐮倉時代(講談社·日本的歷史05) 內容簡介
本書對源賴朝的個人經歷及其政治思想,以及鐮倉時代女性地位的闡述,讀來令人耳目一新,細節之處皆是獨到的觀點。
——北京大學教授王新生
鐮倉時代,日本史/上首/個武士掌權的時代。其創設者源賴朝,率先勾勒出“武士參政”的構想并將其付諸實現。此后近七百年,將軍的幕府取代天皇的朝廷,成為日本的統治中心。
本卷以源賴朝及其后繼者的政治生涯為主線,通過深入奧州合戰、承久之亂等歷史大事件的細節,一探武士、貴族等不同勢力之人的對弈與合/作、權衡與取舍,再現了鐮倉時代初期,源氏三代將軍的榮辱盛衰,及其身后北條氏的勃興歷程。
源賴朝與幕府初創 : 鐮倉時代(講談社·日本的歷史05) 目錄
**章開創幕府
**節源賴朝其人
第二節源賴朝的原則
第三節平氏滅亡
第四節奧州合戰
第二章源賴朝的構想
**節投向西國的視線
第二節御家人制度的確立
第三節守護、地頭的設置
第四節作為組織的鐮倉幕府
第三章源賴家、源實朝與北條政子
**節源賴家的失勢與廢位
第二節將軍源實朝
第三節源實朝的繼承人與北條政子的作用
第四節女性參政的構圖
第四章京都朝廷與承久之亂
**節后鳥羽天皇的即位與倒幕計劃
第二節幕府、朝廷之間的傾軋及承久之亂
第三節京都方面的兵力組成以及戰后處理
第四節荒涼的京都與饑荒
第五章幕府的確立與武士社會
**節北條泰時繼承職位
第二節《御成敗式目》與幕府訴訟的特征
第三節武士社會中的臨場判斷力
第四節東國社會的自我主張
第六章北條時賴登上歷史舞臺
**節后嵯峨天皇即位
第二節流放將軍藤原賴經與寶治合戰
第三節北條時賴的政治與皇族將軍
第四節北條氏與怨靈
第七章新時代的氣息
**節都市鐮倉
第二節從法律看女性地位
第三節新佛教的興起
結束語
源賴朝與幕府初創 : 鐮倉時代(講談社·日本的歷史05) 節選
前言 小說家太宰治在其名為《右大臣實朝》的作品中,假借源實朝對《平家物語》的評論,寫下了“平家,光輝一片”“光輝,莫非滅亡之兆?無論人抑或家族,若處黑暗中,尚不會滅亡”。 太宰治在此所言“光輝”,是指一種體制崩潰后,新的體制尚未建立時的真空狀態。這種真空狀態不受任何制約,猶如湛藍天空般自由光明。1942年年末太宰治創作此部作品時,太平洋戰爭正如火如荼地展開?梢哉f,太宰治所言之“光輝”,是相對于戰爭體制下強烈的“閉塞感”“窒息感”而言的“光輝”。太宰治是假托古代末期的《平家物語》這一舞臺,傾訴其對“戰敗”帶來的解放的渴望。中途島的敗北雖然令人感到前景黯淡,但是對于大多數人而言,太平洋戰爭的結局仍不過是一個未知數。在1942年年末的微妙時期,太宰治發出如此感慨,表明他已預感到日本即將迎來戰敗的未來。 出生于戰敗翌年即1946年的筆者,對太平洋戰爭戰敗所帶來的那種“光輝”感,亦有些微體會,這樣的經歷也或多或少影響了筆者的人生。 如同太平洋戰爭戰敗時期的日本那般,鐮倉時代初期至中期的日本也同樣經歷了秩序的混亂與崩潰,而新的政治體制正恰巧在這段古代末期的“光輝”時代中誕生。本書旨在以簡明易懂的方式為讀者呈現上述時代完整的風貌。 若想要了解上述時代的特征,就必須了解該時代*重要的人物—源賴朝的行動與思想。而了解源賴朝的行動與思想則需要進行大量的推測,這項工作是十分冒險的。但如若撇開源賴朝不談,那么該時代的特點將無法清晰呈現在讀者眼前。 源賴朝的生活史大致可以分為兩大部分:十三歲之前的京都生活以及流放伊豆后的東國生活。源賴朝有著與京都朝廷緊密相連的被稱為“武士棟梁”的清和源氏嫡系血統,再加上流放前他一直在京都過著貴族一樣的生活,因此人們多用“貴種(擁有高貴血統的人)”來形容源賴朝。 雖然作為清和源氏嫡系在京都度過的生活只有短短十來年,但這段日子卻對源賴朝此后的人生產生了不小的影響。無論是和歌等方面的文化素養,還是對從京都奔赴東國的人的寵用,抑或對京都事物的關心,源賴朝的舉手投足間皆是京都風采。當然,同東國當地武士一起度過的青壯年時代也鑄就了源賴朝后半段的人生。從上述兩點看,源賴朝身上兼具京都貴族的特征與東國武士的特征。 源賴朝的貴種身份使其游離于東國之外,因此源賴朝的高瞻遠矚亦非當地武士能夠企及。另一方面,由于了解東國當地武士的需求,源賴朝又能贏得眾人的愛戴,聚集起一定的威望,擁有統領東國的資格。 據藤原(九條)兼實之弟慈圓所著《愚管抄》記載,東國的實力派武士上總介廣常之所以會被源賴朝所殺,是因為他曾向源賴朝表示行事無須顧忌京都。但事實上,持該想法的人遠不止上總介廣常一人。源賴朝死后,掌握幕府實權的北條氏即便到了鐮倉時代中期也沒能擺脫東國當地武士固有的思維格局。但是,源賴朝卻有所不同,他的關注點不只局限在東國,西國乃至整個日本也盡在他的視野之中,而這正是源賴朝獨有的特質。 自大和朝廷建立以來,東國一直都是向朝廷供給軍事力量的基地。東國也因此被賦予了一種特殊的性格。那群被稱作“東國武士”的人,恰巧便是此種歷史背景的產物。他們雖偶爾會在平將門之亂等一系列叛亂中成為中心力量,但就大趨勢而言,在以京都朝廷為中心的歷史中他們仍不過是一介配角。直到作為組織者的源賴朝出現,這些“東國武士”才真正成了嶄新歷史舞臺上的主角,而這也正是鐮倉幕府建立的歷史意義所在。 不過,如果只是想實現東國武士的夙愿,那么具備全國性的視野并非必要條件。東國擁有相對獨立的權限,他們的愿望完全可以自行實現。 日本的東與西完全是兩個性質迥然不同的世界,在同一政權下使用同一原理統一二者,可謂十分困難。事實上,針對統治西國的問題,源賴朝在同朝廷周旋、交涉的過程中已做出了大幅的讓步。而這在歷史中呈現出的結果就是,幕府的統治領域主要以東國為中心。源賴朝死后,幕府在政治上表現出了以東國為中心的自我局限性。在承久之亂與蒙古襲來兩個劃時代性的事件之后,幕府才真正將統治西國的計劃付諸實踐。 話雖如此,源賴朝的構想顯然包含走出東國、建立全國性政權的志向。可以說,只有源賴朝才能完成統一東國與西國的艱巨任務。 在古代末期的動亂中,源賴朝正式登上歷史舞臺的時間是治承四年(1180)八月。彼時,源賴朝決意發動武裝起義討伐平氏,火攻山木兼隆的府邸。 那時,源賴朝以后白河上皇的皇子、郁郁不得志的以仁王下發的令旨為正當化依據,意圖舉兵推翻平氏。以仁王在討伐平氏之前,曾下發所謂的以仁王令旨,敦促各地舉兵。雖說該令旨是源賴朝舉兵的依據,但它并未表明非得讓源賴朝掌握政權。接受令旨的是“東海、東山、北陸三道諸國源氏并群兵等所”,既非僅針對源賴朝,亦非對源賴朝有特殊對待。在古代國家解體、群雄割據的狀態下,除源賴朝之外,人人皆有掌控政權的可能,如先于源賴朝攻入京都的源(木曾)義仲、作為使者頒布令旨的源行家、背叛源賴朝的佐竹秀義、清和源氏的望族武田氏等,候補者不勝枚舉。 那么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源賴朝克敵制勝的條件是什么呢? 在客觀條件方面,源賴朝武裝起義的據點是擁有*強軍事實力的東國。憑此,源賴朝扼住了交通要道東海道沿線。那么,在主觀條件方面,又是什么促使源賴朝*終能夠登上霸主之位呢?這就要從源賴朝是一個怎樣的人說起了,本書即由此展開。
源賴朝與幕府初創 : 鐮倉時代(講談社·日本的歷史05) 作者簡介
山本幸司,1946年生,慶應義塾大學大學院經濟史專業碩士課程畢業后,進入出版社工作,后在中/央大學大學院攻讀國史學博士學位,曾任神奈川大學大學院歷史民俗資料學研究科教授,現為靜岡文化藝術大學名譽教授。研究領域為日本中世法制史、思想史。主要著作有《賴朝的精神史》《穢與大祓》《天武的時代》等。 楊朝桂,現任教于天津大學外國語言與文學學院,南開大學歷史學博士(日本史方向),曾公派留學日本國學院大學并多次參加教育/部赴日訪學交流項目,發表過《司馬遼太郎的日俄戰爭觀》《司馬遼太郎的天皇觀》等學術論文。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自卑與超越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經典常談
- >
朝聞道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