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天下泰平:江戶時代前期(講談社·日本的歷史08) 版權信息
- ISBN:9787549634446
- 條形碼:9787549634446 ; 978-7-5496-3444-6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天下泰平:江戶時代前期(講談社·日本的歷史08) 本書特色
【關于本書】 本書是“講談社·日本的歷史”第八卷,講述的是日本江戶時代前期的歷史,在時間上相當于中國的明末清初。 日本近世史研究大家橫田冬彥名作,完整勾勒日本歷史中蕞長治久安的時代。 橫田冬彥曾包攬日本出版學會獎、德川獎、角川源義獎等重大獎項,原為京都大學教授,退休后又被授予該校榮譽教授頭銜,是日本近世史研究領域繞不開的重要學者。 一本書讀懂江戶日本的繁華與隱憂:這是泰平的盛世,也是饑餓與封閉的盛世。在江戶時代,幕藩政治結構、市場經濟、市井文化開始全面走向成熟,為當今日本留下了蕞多的遺產。與此同時,時發的饑饉、森嚴的等級制度、“鎖國禁教”政策,也使浮華之下暗藏危機。橫田教授分別從經濟、政治、文化各方面出發,為讀者呈現近世日本的巨幅全景圖。 清華大學教授劉曉峰推薦:大坂之陣后半部德川幕府史在此。這里有家康、秀忠、家光、綱吉這幾位蕞引人注目、蕞閃亮的將軍,有戰亂后的太平盛世、代替武力的法律和秩序、代替混亂的社會階層和結構的確立,還有書籍與知識普遍的流傳…… 【關于“講談社·日本的歷史”】 “講談社·日本的歷史”(中文版)共十卷。史學名家湯重南、王勇、王新生、劉曉峰鄭重推薦。 日本史里程碑之作,講談社百年獻禮巨制;日本史學名家寫給大眾讀者的誠意之作。 日本史學泰斗網野善彥領銜出品,十位日本一級學者撰述,十位新銳學者譯介,整套書開放、客觀、國際化,集四十年研究成果,代表日本史學界前沿水準,是一部此前未有的地道日本史。 一套書讀懂日本史。 本套書共10卷,4112頁,200萬字,覆蓋了日本從部落發展為近代國家共2000多年歷史中的重要事件和時期,從東亞與世界的視野出發,有助于我們深刻理解今日之日本,乃至今日之東亞以及今日之世界。 每卷以關鍵問題為錨,日本史學家從內部看自身歷史,既有對宏觀歷史的縱橫把握,也有對微觀歷史的細致體察;講述既有大家風范,又有超強的親和力和可讀性。 中文版歷時五年,精心打造,設計考究,插圖精美,值得日本歷史和文化愛好者閱讀收藏。 從翻譯、編輯到裝幀設計,諸多細節,無不用心。每卷彩插,涉及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社會生活諸多方面,再現經典歷史場景,圖文互證,頗具風格。
天下泰平:江戶時代前期(講談社·日本的歷史08) 內容簡介
大坂之陣后半部德川幕府史在此。這里有家康、秀忠、家光、綱吉這幾位蕞引人注目、蕞閃亮的將軍,有戰亂后的太平盛世、代替武力的法律和秩序、代替混亂的社會階層和結構的確立,還有書籍與知識普遍的流傳……
——清華大學教授劉曉峰
1603年,德川家康在江戶開設幕府,終結戰國群雄割據局面。此后,在幕府存續的264年間,江戶成為當時世界上人口蕞多的城市,城市化水平與識字率均位居世界前列。物產與貨幣、書籍與知識在全國范圍內流通;與此同時,森嚴的社會等級與不時爆發的大饑饉,也在泰平盛世之下涌動,成為影響社會穩定的暗流。
本卷全面刻畫了日本歷史中蕞長治久安的時代,揭示天下泰平中蘊含的曙光與暗影,展現江戶日本的多元浮世。
天下泰平:江戶時代前期(講談社·日本的歷史08) 目錄
序章“天下泰平”的時代
**章亂世的終焉
**節元和偃武
第二節將軍上洛與大名改易
第三節朝廷與幕府
第四節幕府機構的確立
第二章“鎖國”——虛構的華夷秩序5
**節走向“鎖國”的道路
第二節宗門改制度的成立
第三節島原之亂
第四節東照宮的莊嚴化
第三章寬永饑饉
**節寬永饑饉與大名
第二節將軍的改革
第三節民政的“轉換”
第四章村落社會與知識
**節萬改賬中所見的寬永時期農村
第二節村落的文書主義
第三節公儀之法和村掟
第五章都市社會的建立
**節武家國家的首都——江戶
第二節三都與全國流通
第三節町自治的傳統與都市行政
第六章文治政治的蔭翳
**節泰平之世的武士
第二節將軍的“仁政”與賤民
第七章逐漸開拓的書籍世界
**節開啟藏書之旅
第二節書店與讀者
第三節書籍之知
第四節對歷史的解釋
天下泰平:江戶時代前期(講談社·日本的歷史08) 節選
序章 “天下泰平”的時代
古活字本《大坂物語》
本書將從假名草子《大坂物語》說起,該書所講述的大坂之陣是本書論述的起點。
“治天下,衛國,安家,須文武各專其責,平靜之世施以文道,戰亂之國用以武道”,在那個年代,這一道理已不算罕見,親眼驗證這一道理的機會也不少。
《大坂物語》由此起筆,先從德川家康在關原之戰(慶長五年[1600])討伐石田三成謀反談起,此后日本歷經十五年和平再度戰亂,進入《大坂物語》的主題——大坂冬之陣。在這場戰爭的*后,家康拒絕“發起總攻”的提案,而是締結和議,令大坂城“樓墻皆毀,石垣崩破,溝壕盡埋,夷為平地至二之丸”,大坂冬之陣由此結束,之后百姓便迎來“年末騷平息,進入慶長二十年……天下漸次太平,國土安穩,實乃可喜可賀”的局面。這句結語是假名草子中常見的賀詞,這時還沒有誰能預料到四個月之后會爆發大坂夏之陣。
雖然該書沒有記錄刊行信息的扉頁,但川瀨一馬發現,此書應該是冬之陣媾和后一個月不到的慶長二十年(1615)正月刊行的。該書是古活字本,當時并未大量印刷,但從其即時性來看,學者中村幸彥認為這是“日本*早表現出新聞報道性質的出版物”和“報道文學”。中村還根據其中搜集的各武將行動信息的真實性,推測該書是在德川方的庇護下刊行的,“無非是在宣傳,天下大權在此戰之后完全歸德川所有”。而想到可以將印刷品用作政治宣傳的,正是幾度嘗試古活字印刷的德川家康。之后,為了與此對抗,通過改寫前述作品來袒護豐臣一方的盜版也隨即出版。利用出版物展開的宣傳戰由此打響。
在夏之陣進行之際,《大坂物語》(下)面世。它記錄了豐臣秀賴與淀君母子倆的*后時刻、秀賴之子國松的處刑,以及家康、秀忠宣布“為治天下……當定賞罰嚴明之法度”(《武家諸法度》)一事,*后在舉國上下的平穩和為家康祝壽之處停筆。此種記述,也帶有“令路人皆知豐臣家已覆滅”的意味(當時已出現瓦版的“大坂陷落圖”作為號外在民間傳播)。
*初《大坂物語》兩卷是分別出版的,但之后上卷在此前的基礎上稍作了些改動,以保證與下卷一致,并作為《大坂物語》(上)與下卷一同以上下兩卷的形式出版。到了寬永年間(約17世紀30年代),《大坂物語》不僅有活字版,還出現雕版印刷版本,進入木版印刷的整版本時代后,隨即逐次出現至少五種整版本1(加上覆刻本共十八種)。
川瀨一馬之所以得以發現《大坂物語》*初出版的時間,是因為在其他古活字本封面背面貼著的廢紙上,發現了一位裝訂師寫的“收取銀子日記”。該日記中有慶長二十年(1615)正月至七月收取書籍裝訂費用的記錄,而在正月記錄中就有《大坂物語》。
“收取銀子日記”是裝訂師等匠人的賬簿,除《大坂物語》外,上面還記錄了裝訂師經手的其他近三十種書:中國的儒學書(《大學》《中庸》《論語》),詩文集(《古文真寶》《錦繡段》),韻書(《韻鏡》),醫書(《察病指南》),兵書(《三略》)和辭典等。還有日本的年代記(《大年代記》《古歷》)、有職書、和歌書(《伊勢物語》)、軍書(《平家物語》)、隨筆(《徒然草》)、辭典(《節用集》),以及凈琉璃本和謠曲本,等等。川瀨通過縝密的研究,得知這些都是當時出版的古活字本。
古活字本據說經由傳教士而來,也有說法認為是豐臣秀吉侵略朝鮮時從西歐和朝鮮輸入日本的。原先這項技術所成就的出版事業十分有限,只運用在后陽成天皇的慶長與元和年間、德川家康的伏見時期和駿河時期因敕令而印的出版物,以及在相國寺中因寺院所需而印的書籍中。另一方面,隨著儒者林羅山與俳人松永貞德等人關于《論語》《太平記》《徒然草》等書的“講談”(公開講座)的開始,整版本在17世紀30年代大量出現,預示著江戶時代初期是“書籍的時代”,信息和知識將逐漸大眾化。
天下泰平:江戶時代前期(講談社·日本的歷史08) 作者簡介
橫田冬彥,1953年出生于京都,畢業于京都大學文學部史學科,1996年以論文《幕藩制的職人編制研究》獲京都大學文學博士學位,曾任京都橘大學文學部教授、京都大學大學院文學研究科教授,現為京都大學名譽教授,專攻日本近世史,代表作《日本近世書物文化史研究》獲日本出版學會獎、德川獎、角川源義獎。 瞿亮,南開大學世界史博士,湘潭大學哲學與歷史文化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為日本史、中日文化交流史,參著有《日本近現代文化史》,在《世界歷史》《世界歷史評論》《南開日本研究》《日本研究》等刊物上發表論文十余篇。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山海經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回憶愛瑪儂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姑媽的寶刀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