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兩種文化之爭 戰(zhàn)后英國的科學、文學與文化政治
-
>
東方守藝人:在時間之外(簽名本)
-
>
易經(jīng)
-
>
辛亥革命史叢刊:第12輯
-
>
(精)唐風拂檻:織物與時尚的審美游戲(花口本)
-
>
日本禪
-
>
日本墨繪
千年弦歌 書院簡史 版權(quán)信息
- ISBN:9787550730656
- 條形碼:9787550730656 ; 978-7-5507-3065-6
- 裝幀:一般純質(zhì)紙
- 冊數(shù):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千年弦歌 書院簡史 本書特色
1.專家級的作者隊伍。主編及作者鄧洪波在學界人稱“鄧書院”,其他分冊作者亦為書院研究專家。 2.千年弦歌,其命惟新。從傳統(tǒng)的書院到如今高校的書院制,書院不僅“活”在歷史上,更“活”在當下,“活”在未來。千年弦歌,生生不息,又與時俱進。
千年弦歌 書院簡史 內(nèi)容簡介
書院是中國教育目前極具特色的一種制度,對文化發(fā)展關(guān)系甚巨,并且影響到東亞、東南亞的不少國家。凡關(guān)注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人,都不能忽視書院所起的重要作用。“中國書院文化建設(shè)叢書”包括5種,由鄧洪波教授擔任主編,從書院歷史、書院教育、書院經(jīng)費、書院精神、書院建筑等方面總結(jié)傳統(tǒng)書院精華,探討書院千年來弦歌不絕的原因,解讀新時代下書院的時代價值和文化教育使命。作為教育組織的書院,創(chuàng)造過輝煌的教育成果,許多歷史名人、大師、國家棟梁,都曾經(jīng)是學校的講師或者學生。本書敘述書院的起源與初期形態(tài)、書院教育功能的強化、書院制度的確立、書院的推廣與官學化、書院的繁榮與輝煌、書院的普及與流變、走向世界的發(fā)展特點等,以歷代書院發(fā)展為主線,強調(diào)文化性、階段性的書院特點。
千年弦歌 書院簡史 目錄
目錄
第 一 章
唐五代:書院的起源與初期形態(tài)
**節(jié) 官民兩途:書院的起源…………………………………………… 003
第二節(jié) 初期書院的時空分布與建設(shè)特點………………………………… 006
第三節(jié) 初期書院的功能形態(tài)……………………………………………… 010
第四節(jié) 初期書院的教學功能……………………………………………… 012
第 二 章
北宋:書院教育功能的彰顯
**節(jié) 北宋書院發(fā)展概況………………………………………………… 017
第二節(jié) 書院替代官學的角色……………………………………………… 024
第三節(jié) 書院教育功能的強化……………………………………………… 029
第四節(jié) 天下四大書院……………………………………………………… 032
第五節(jié) 官學三興與書院的流變…………………………………………… 040
第 三 章
南宋:書院制度的確立
**節(jié) 南宋書院發(fā)展概況………………………………………………… 051
第二節(jié) 理學家與南宋書院的興起………………………………………… 058
第三節(jié) 書院理學一體化…………………………………………………… 071
第四節(jié) 書院制度的確立…………………………………………………… 087
第五節(jié) 南宋規(guī)制*完備的書院:明道書院……………………………… 111
第四章
元代:書院的推廣與官學化
**節(jié) 元代書院發(fā)展概況………………………………………………… 121
第二節(jié) 宋遺民興學與元代的書院政策…………………………………… 125
第三節(jié) 書院的推廣與官學化……………………………………………… 131
第四節(jié) 元代書院空間的拓展……………………………………………… 147
第 五 章
明代:書院的繁榮與輝煌
**節(jié) 明代書院發(fā)展概況………………………………………………… 163
第二節(jié) 明代前期書院的生存狀態(tài)………………………………………… 168
第三節(jié) 王湛之學與明代中期書院的輝煌………………………………… 172
第四節(jié) 走向民眾:書院的平民化………………………………………… 179
第五節(jié) 禁毀籠罩下的明季書院…………………………………………… 185
第 六 章
清代:書院的普及與流變
**節(jié) 清代書院發(fā)展概況………………………………………………… 192
第二節(jié) 清代書院發(fā)展的四個階段………………………………………… 199
第三節(jié) 省會書院:遍布全國的教育學術(shù)中心…………………………… 216
第四節(jié) 清代書院與學術(shù)的共鳴…………………………………………… 224
第五節(jié) 西學東漸:教會書院……………………………………………… 231
第 七 章
書院制度的移植海外
**節(jié) 走向“東國”:朝鮮的書院……………………………………… 241
第二節(jié) 走向東洋:日本的書院…………………………………………… 248
第三節(jié) 走向西洋與南洋…………………………………………………… 258
第 八 章
晚清:書院的改革與改制
**節(jié) 傳統(tǒng)書院的改革…………………………………………………… 270
第二節(jié) 新型書院的創(chuàng)立…………………………………………………… 274
第三節(jié) 書院的改制………………………………………………………… 277
千年弦歌 書院簡史 節(jié)選
書院出現(xiàn)于唐代,這是一個不爭的事實。但究竟出現(xiàn)于唐代何時,卻是一個有爭議的問題。論者多引清人袁枚《隨園隨筆》卷十四所記之“書院之名,起唐玄宗時麗正書院、集賢書院,皆建于朝省,為修書之地,非士子肄業(yè)之所也”一段文字,并不深察,徑自斷言。玄宗時代的麗正、集賢書院,*先使用書院的名稱,而這稱名之始的書院并不是士子肄業(yè)的學校性質(zhì)的書院,二者雖然同有書院之名,但性質(zhì)不同,亦無直接的承繼關(guān)系,各不相干。其實以強調(diào)“性靈”而著稱的清代詩人的“隨筆”之言,作為史學研究的鐵證材料是靠不住的,將使史家自陷于迷途,不足為訓。我們認為:**,*先使用書院之名的不是唐玄宗時代的官府書院,而是開元以前的民間書院;第二,學校性質(zhì)的書院雖然是后世書院的主體,但教育與教學不能涵蓋書院的所有功能,更不能無限度地強調(diào)這種功能,僅僅將書院定義為某種 程度和某種性質(zhì)的學校。因為,歷朝歷代曾經(jīng)實實在在地存在過的不具有學校性質(zhì)的那部分書院就會被人為地排斥到我們的研究范圍之外。順此邏輯推廣,甚至會出現(xiàn)后來的研究者要將上千年前的先人們創(chuàng)建并實際營運過的一些書院置于假貨之列,而以時髦的“打假”口號粗暴相向的局面。硬性地將古人創(chuàng)建并真實地服務(wù)于當時社會的書院說成是假書院,實有稱霸古人之嫌,有違史學研究的常理,此為本書所不取。凡一切真實存在的書院,都將成為我們恭敬以待的研究對象,麗正、集賢,概莫例外。 我們認為,書院是新生于唐代的中國士人的文化教育組織,它源自民間和官府,是書籍大量流通于社會之后,數(shù)量不斷增長的讀書人圍繞著書,開展的藏書、校書、修書、著書、刻書、讀書、教書等活動,實現(xiàn)文化積累、研究、創(chuàng)造、傳播的必然結(jié)果。以下我們將分民間和官府兩途,分別討論書院的起源,以及尚處在初始階段的唐五代時期的書院形態(tài)。 **節(jié) 官民兩途:書院的起源 書院產(chǎn)生于唐代,它源出于私人治學的書齋與官府整理典籍的衙門,即書院有官府與民間兩大源頭。民間書院源自讀書人的個人書齋,唐詩所描述的書院,大多都是這一類書院。與個人書齋不同的是,民間書院向社會開放,成為公眾活動的場所,儒生、道士、和尚等皆可出入其間。由私密而公眾,這是書齋與書院的分野。從私家專有走向服務(wù)公眾,是書院從書齋中脫穎而出并走上獨立發(fā)展的關(guān)鍵一步,書齋也因此成為書院根植于民間的源頭之一,這也是早期書院以讀書為主要功能的原因所在。民間*早的書院當屬攸縣的光石山書院,它在唐玄宗時代就“故基尚存”了。關(guān)于民間書院*可靠也*生動具體的記錄,見于當年文人騷客的詩作之中。唐詩中涉及書院的詩作至少有以下 22 首,茲將其作者、詩題與出處等開列如下: 唐玄宗:《集賢書院成送張說上集賢學士賜宴得珍字》,《全唐詩》 卷三。 張說:《恩制賜食于麗正殿書院宴賦得林字》,《全唐詩》卷八七。 韓翃:《題玉真觀李秘書院》,《全唐詩》卷二四五。 盧綸:《同耿拾遺春中題第四郎新修書院》(一作《同錢員外春中題薛載少府新書院》),《全唐詩》卷二七八。 盧綸:《宴趙氏昆季書院因與會文并率爾投 贈》,《全唐 詩》卷 二七九。 李益:《書院無歷日以詩代書問路 侍御六月大小》,《全唐詩》卷 二八三。 王建:《杜中丞書院新移小竹》,《全唐詩》卷二九九。 于鵠:《題宇文褧(一作裔)山寺讀書院》,《全唐詩》卷三一○。 于鵠:《贈李太守》,《全唐詩》卷三一○。 楊巨源:《題五老峰下費君書院》,《全唐詩》卷三三三。 劉禹錫:《罷郡歸洛途次山陽留辭郭中丞使君》,《全唐詩》卷三六○。 呂溫:《同恭夏日題尋真觀李寬中秀才書院》,《全唐詩》卷三七○。 姚合:《題田將軍宅》,《全唐詩》卷四九九。 顧非熊:《夏日會修行段將軍宅》,《全唐詩》卷五○九。 楊發(fā):《南溪書院》,《全唐詩》卷五一七。 許渾:《疾(一作病)后與郡中群公宴李秀才》,《全唐詩》卷五三五。 李群玉:《書院二小松》,《全唐詩》卷五七○。 賈島:《田將軍書院》,《全唐詩》卷五七四。 曹唐:《題子侄書院雙松》,《全唐詩》卷六四○。 李中:《石棋局獻時宰》,《全唐詩》卷七四八。 齊己:《宿沈彬進士書院》,《全唐詩》卷八四四。 樊鑄:《及第后讀書院詠物十首上禮部李侍郎詩》,《補全唐詩》。 以上除 3 首涉及麗正、集賢等官府書院之外,有 19 首詩歌稱詠民間書院,有興趣的讀者可以檢索、解讀、分享千余年前那奇妙的充滿詩情畫意的書院世界。 書院的另一個源頭在官府的麗正、集賢書院,由朝廷整理圖書典籍的機構(gòu)脫胎而來,設(shè)有學士、直學士、侍講學士、修撰、校理、知書、書直、寫御書、拓書手、裝書直、造筆直等職,集藏書、校書、刊書、講書等功能于一體。關(guān)于書院學士的主要職責,《唐六典》有明確記載:“刊緝古今之經(jīng)籍,以辨明邦國之大典,而備顧問應(yīng)對,凡天下圖書之遺逸,賢才之隱滯,則承旨而征求焉。”以發(fā)展學術(shù)文化事業(yè)為主,而無具體的政務(wù),這就是官府書院與一般政府職能部門的區(qū)別所在。官府書院起到將千百年國家藏書、校書、修書及由此而辨彰學術(shù)的經(jīng)驗傳輸給新生的橋梁作用。 書院起源于官民二途,使自己同時擁有了官辦和民辦的傳統(tǒng)。官辦書院擁有官府的強大力量,可以獲取合法甚至正統(tǒng)的社會身份,克服官本位社會大環(huán)境對其造成的生存困難,從而發(fā)展壯大,形成正規(guī)化、制度化特色。民辦書院則贏得民間廣大士紳留意斯文的熱情與世世代代的支持,其力較之官府書院的強大,雖顯單薄,但它綿長、持久而深厚,眾志成城,可以化解因官力式微或消失而帶來的困境,形成自由講學、為己求學、注重師承等氣質(zhì)與特色。官辦和民辦兩種形式的長期并存,也即官私兩種勢力的長期并存,使書院可以長期保持某種官學與私學成分共存的結(jié)構(gòu)態(tài)勢,形成一種似官學而非官學,似私學而非私學的整體生存特色,并進而以這種特色與傳統(tǒng)的官學和私學完全區(qū)別開來,成長為獨立于官學與私學之外的全新的教育體制。從此以后,書院就在這兩大力量體系的交相影響之下,開始了更加輝煌的發(fā)展歷程。
千年弦歌 書院簡史 作者簡介
鄧洪波,湖南大學岳麓書院教授,博士生導(dǎo)師。學術(shù)研究以書院文化為主,兼及歷史文獻、科舉制度,涉及歷史、教育、哲學、圖書館、文化事業(yè)等領(lǐng)域,在國內(nèi)外發(fā)表論文百余篇,出版著作20余種,人稱“鄧書院”。科研主持國家社科重大2項、國際合作1項、國家社科1項、國家教科2項、國家圖書2項、部省社科5項。主要心血凝于《中國書院史》《中國書院制度研究》《湖南書院史稿》《岳麓書院史》《東亞歷史年表》《中國書院辭典》《中國書院史資料》(全三冊)、《中國書院學規(guī)集成》(全三卷)、《中國書院文獻叢刊》(全二百冊)、《中國書院文化叢書》(全五冊)、《中國狀元殿試卷大全》(全二冊)、《欽定四庫全書總目》(整理本,全二冊)等著作。曾獲中國高校人文社科優(yōu)秀成果獎二等獎,湖南省哲學社會科學優(yōu)秀成果獎一等獎、二等獎等,全國古籍圖書獎一等獎、二等獎。榮獲湖南省政府特殊津貼專家、享受國務(wù)院特殊津貼專家稱號。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自卑與超越
- >
回憶愛瑪儂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唐代進士錄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