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兩種文化之爭 戰后英國的科學、文學與文化政治
-
>
東方守藝人:在時間之外(簽名本)
-
>
易經
-
>
辛亥革命史叢刊:第12輯
-
>
(精)唐風拂檻:織物與時尚的審美游戲(花口本)
-
>
日本禪
-
>
日本墨繪
教養相資 書院經費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550730649
- 條形碼:9787550730649 ; 978-7-5507-3064-9
- 裝幀:一般純質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教養相資 書院經費研究 本書特色
1.專家級的作者隊伍。主編及作者鄧洪波在學界人稱“鄧書院”,其他分冊作者亦為書院研究專家。 2.千年弦歌,其命惟新。從傳統的書院到如今高校的書院制,書院不僅“活”在歷史上,更“活”在當下,“活”在未來。千年弦歌,生生不息,又與時俱進。
教養相資 書院經費研究 內容簡介
書院是中國教育目前極具特色的一種制度,對文化發展關系甚巨,并且影響到東亞、東南亞的不少國家。凡關注中國傳統文化的人,都不能忽視書院所起的重要作用。“中國書院文化建設叢書”包括5種,由鄧洪波教授擔任主編,從書院歷史、書院教育、書院經費、書院精神、書院建筑等方面總結傳統書院精華,探討書院千年來弦歌不絕的原因,解讀新時代下書院的時代價值和文化教育使命。作為教育組織的書院,創造過輝煌的教育成果,許多歷史名人、大師、國家棟梁,都曾經是學校的講師或者學生。
教養相資 書院經費研究 目錄
目錄
第 一 章
書院經費引論
**節 本書緣起…………………………………………………………… 002
第二節 經費對書院重要影響管窺………………………………………… 011
一、經費決定書院的生命周期 ……………………………………… 015
二、經費影響書院的正常運轉 ……………………………………… 018
三、經費決定書院的辦學質量 ……………………………………… 021
第 二 章
書院經費來源與構成
**節 書院經費的來源…………………………………………………… 026
一、官府撥充 ………………………………………………………… 027
二、民間捐輸 ………………………………………………………… 032
三、院產的產出 ……………………………………………………… 046
第二節 捐助分析:以清代義寧州為例…………………………………… 048
一、議敘政策的刺激 ………………………………………………… 048
二、捐戶進主的創造性舉措 ………………………………………… 053
三、獲得書院肄業資格及賓興支持 ………………………………… 056
四、心理壓力 ………………………………………………………… 060
第三節 書院經費構成……………………………………………………… 061
一、學田租產 ………………………………………………………… 062
二、銀錢等貨幣發商生息 …………………………………………… 068
三、店鋪租金 ………………………………………………………… 074
四、其他經費 ………………………………………………………… 076
第 三 章
書院經費的使用
**節 書院的基建經費…………………………………………………… 080
一、基建用地 ………………………………………………………… 080
二、建筑及修繕費用 ………………………………………………… 083
第二節 書院日常經費……………………………………………………… 085
一、人員費用 ………………………………………………………… 086
二、祭祀經費 ………………………………………………………… 122
三、購置桌椅、書籍等的費用 ……………………………………… 124
四、卷資、榜冊等消耗品的費用 …………………………………… 126
五、維修經費 ………………………………………………………… 127
六、國家稅賦 ………………………………………………………… 130
七、其他費用 ………………………………………………………… 132
第 四 章
書院經費的保護與管理
**節 書院經費的保護…………………………………………………… 138
一、地方志中的書院經費 …………………………………………… 139
二、書院志中的書院經費 …………………………………………… 141
三、刊編專門的書田志 ……………………………………………… 143
四、書院經費勒石入碑 ……………………………………………… 144
第二節 書院經費的管理…………………………………………………… 148
一、制定管理制度 …………………………………………………… 148
二、明確管理人員 …………………………………………………… 150
三、學田及其租佃管理 ……………………………………………… 152
四、經費簿冊制度 …………………………………………………… 158
五、經費存儲和發放 ………………………………………………… 164
第三節 書院經費的專款專用……………………………………………… 165
第 五 章
書院經費問題
**節 侵占問題…………………………………………………………… 172
一、官員 ……………………………………………………………… 174
二、胥吏 ……………………………………………………………… 175
三、劣紳 ……………………………………………………………… 178
四、刁佃 ……………………………………………………………… 179
五、宗教勢力 ………………………………………………………… 182
第二節 管理問題…………………………………………………………… 185
一、捐助不實 ………………………………………………………… 186
二、以次充好 ………………………………………………………… 190
三、管理不善 ………………………………………………………… 191
第三節 意外的破壞………………………………………………………… 193
第 六 章
書院經費的特點及現代啟示
**節 我國古代書院經費的特點………………………………………… 201
一、來源的多元性 …………………………………………………… 201
二、構成的多樣性 …………………………………………………… 202
三、地域的差異性 …………………………………………………… 202
四、經費的不平衡性 ………………………………………………… 203
五、強烈的倫理性 …………………………………………………… 204
第二節 古代書院經費的現代啟示………………………………………… 207
一、高度重視經費的作用 …………………………………………… 208
二、構建多渠道的經費來源 ………………………………………… 208
三、有效的經費運行制度 …………………………………………… 210
四、端正經費的教育意義 …………………………………………… 210
后 記 ……………………………………………………………………… 212
教養相資 書院經費研究 節選
第二節 經費對書院重要影響管窺 從我國古代書院整體發展史看,有若干因素對書院興衰產生持續影響,如宏觀上的政治因素、戰亂、自然災害,微觀上的官員個人作為,等等。如政治因素,這在明代數次禁毀書院中表現得極為突出。如萬歷初年權相張居正(1525—1582)執政,出于變法需要及對講學的憎惡,強力推行禁廢書院的政策,前后持續時間達 5 年之久。從相關史料可知當時被廢改賣的書院達 55 所,遍布今河北、山東、江西、浙江等 14 省,使書院元氣大傷;天啟年間太監魏忠賢當政,矯詔廢毀天下書院,“這都城書院改作忠臣祠,久已有旨令改,如何到今尚未具復?其東林、關中、江右、徽州一切書院,俱著拆毀。暨田土房屋,估價變賣,催解助工”,此令一下,僅江西一省被廢書院就高達 16 所之多。明代出于政治原因而禁毀書院,對書院的發展產生了很大的影響,“一方面,它從總體上完結了書院蓬勃發展的強勢;而另一方面,又強化了書院的社團性質,并引生出其政治性特色”。 從宏觀上看,政治因素對書院的影響還表現為官府在處理官學與書院關系時的態度。書院的產生、發展與官府舉辦的官學有著密切關系,一般來說當官學得到重視時,如北宋仁宗慶歷時期、明代洪武時期等,書院的發展則會被壓制;反之當官學衰微,書院則會蓬勃發展,如清代康熙、雍正時期,尤其是雍正十一年(1733)詔令在各直省設立會城書院后,書院的發展進入了一個快車道,*終發展為遍布城鄉的燎原之勢。因之書院作為官學的有效補充,補官學之不足、輔翼官學的功能幾乎成為共識。 書院雖以補翼學校之不足的形象為世人所識,但自北宋仁宗于慶歷四年(1044)下令在州縣一級普遍建立官學以來,總體上官學所發揮的作用較為有限,并未完全實現統治階級設立官學的初衷,反而是書院,由于辦學體制相對靈活,較官學充滿生氣,雖也屢經曲折,卻弦歌不輟。到了清中期,官學實際上成為地方象征性的教育場所,其基本功能為歲時的祭祀活動和對取得低級功名者的管理,至于教學活動多付之闕如。真正承擔地方教育任務的是家塾、義學、族學、書院等,尤其是書院,因其歷史上的影響和士紳的提倡,多成為一地學術和教學水平*高的文化教育中心,翻閱明清時期的地方志,此種情況俯拾皆是。如清嘉慶以降,江西廣信府(今江西上饒)的信江書院為闔府七縣的中心書院,其影響較府學遠甚;江西南昌府(今江西南昌)的洪都書院、南昌縣的東湖書院、義寧州(今江西修水)的濂山書院和梯云書院、吉安府(今江西吉安)的白鷺洲書院,等等,其建筑之宏闊、經費之充裕、教學質量之高、輻射范圍之廣都不是府州縣學所能比肩的。因之,一些地方官員對轄區內的書院建設頗為熱心,對未建有書院耿耿于懷,甚至發展為特殊的書院情結,讓人感佩。以江西為例,清順治九年至十二年(1652—1655)巡撫蔡士英(?—1674)大力興復廬山白鹿洞、鉛山鵝湖、吉安白鷺洲、南昌友教等書院,在明清鼎革全國書院暫處于沉寂時,江西書院迅速從戰亂破壞中得到恢復;道光時期,江西巡撫程含章(?—1832) 亦是如此,他從牌行各地建設書院、捐撥書院經費(個人捐助白銀達萬兩之多)、制定闔省書院章程、為新修書院撰記、為捐資官民題請議敘等諸多方面推動書院建設,極大地促進了江西書院在道光年間的發展。再如晚清時期河北棗強縣縣令方宗誠,甫一下車即詳細查明縣志,“舊有大原書院一所,自明萬歷時已毀,至今約三百年,基地無存,經費無出,勸捐創建,民力維艱。因于每月在明倫堂及署中月課二次,親為批改文字,捐廉獎賞膏火,并送前賢書籍,與之講明實學”。至同治十三年(1874),方氏倡捐銀 1000 余兩,易京錢 3000 余串,“鳩工庇材,創建前講堂、后講堂兩重并大門院墻,高大堅實,規模宏闊”,在方氏的首倡下,棗強士紳也積極捐輸,共捐京錢38000 余串,建成敬義書院和傳經義學。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方宗誠可謂是知所向方的賢令。從敬義書院興建的情況也可看出,沒有大筆的經費投入,書院難以建成,無怪乎當時的官員感嘆:“書院之設,原以佐學校所不及,而相與造士以有成也。然非從而維持之、振作之,則難以歷久。”再如清道光十七年(1837),江蘇儀征人張集馨(1800—1878)任山西朔平府知府(今山西朔州),下車觀風,見“士子中悖謬者甚多,包娼窩匪,無所不為;名列膠庠,行同犬彘,竟有出題面試,終日不能成一字者”。且該郡到雍正三年(1725)才始設立學校,文風紕繆,絕無師承。“合郡并無書院,士子欲讀書而無人就正”;在此情形下,張集馨捐廉 300 兩為倡,并允諾每年再捐廉 30 兩,函商各屬州縣,一體量捐,并將有贓罰閑款撥歸書院,“又與郡城紳賈商酌,允為詳請議敘,始得制錢數千貫,交紳士辦理,不經官吏之手”,以附郭首縣右玉原名玉林而題額“玉林書院”。可以說,朔平府玉林書院得以建成主要是知府張集馨的倡捐支持與大力推動。因此,官員個人的具體作為對書院的影響不容小覷,對個體或區域書院的發展而言,官員的作用與影響有時是決定性的。宋代以降,府州縣官員個人興建、恢復書院的記載史不絕書,多為善政、美政,傳之久遠。
教養相資 書院經費研究 作者簡介
主編鄧洪波,湖南大學岳麓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學術研究以書院文化為主,兼及歷史文獻、科舉制度,涉及歷史、教育、哲學、圖書館、文化事業等領域,在國內外發表論文百余篇,出版著作20余種,人稱“鄧書院”。科研主持國家社科重大2項、國際合作1項、國家社科1項、國家教科2項、國家圖書2項、部省社科5項。主要心血凝于《中國書院史》《中國書院制度研究》《湖南書院史稿》《岳麓書院史》《東亞歷史年表》《中國書院辭典》《中國書院史資料》(全三冊)、《中國書院學規集成》(全三卷)、《中國書院文獻叢刊》(全二百冊)、《中國書院文化叢書》(全五冊)、《中國狀元殿試卷大全》(全二冊)、《欽定四庫全書總目》(整理本,全二冊)等著作。曾獲中國高校人文社科優秀成果獎二等獎,湖南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一等獎、二等獎等,全國古籍圖書獎一等獎、二等獎。榮獲湖南省政府特殊津貼專家、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稱號。 作者張勁松,江西余干人。歷史學博士,教授,南昌師范學院教育學院院長,中國書院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中國書院學會理事,江西省書院研究會副會長,江西省譜牒研究會副會長;2009年入選江西省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2011年獲評江西省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師,2018年獲江西省人民政府特殊津貼。主持完成教育部人文社科規劃、江西省社科規劃等課題9項,在相關學術刊物發表論文70余篇,部分研究成果被《新華文摘》、人大復印資料《教育學》《幼兒教育導讀》等全文轉載。獲江西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一等獎、三等獎各1次。
- >
姑媽的寶刀
- >
朝聞道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