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國立清華大學生物學系發展史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4684301
- 條形碼:9787504684301 ; 978-7-5046-8430-1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國立清華大學生物學系發展史 內容簡介
本書是清華大學生物學系自1926年建立后到1952年院系調整這二十六年間的發展史。 清華的生物學系是在清華學校改辦大學的基礎上設立的。作為創立者和骨干力量的錢崇澍教授、陳楨教授、李繼侗教授等人,都是中國現代生物學奠基和開路的領袖人物。他們秉持“學術獨立”的理想,立志發展中國自己的生物學事業,發展國人自辦的生物學高等教育。他們以“純粹學理”為研究宗旨,在清華生物學系形成了濃厚的學術研究風氣。陳楨的遺傳學研究,李繼侗的植物生理學和生態學研究,吳韞珍的植物區系研究,在當時都是開創性的工作。
國立清華大學生物學系發展史 目錄
引言
**章 清華學校時期的生物學教育
一、從美籍教師到中國教師
二、“改大”進程與生物學課程的變化
三、重視實驗與實踐的教學特色
第二章 生物學系的成立與發展環境
一、曹云祥時期:清華“改大”完成與生物學系的成立
二、羅家倫時期:文理科大學的構建和生物學系的崛起
三、梅貽琦時期:“通才教育”的實踐與清華的工科轉向
第三章 師資陣容的確立與演化
一、清華學校時期
二、生物學系師資結構的形成與變化
三、職級、學歷和薪酬
第四章 建筑、儀器、圖書
一、生物學館的建造與使用
二、圖書和儀器設備的購置
第五章 課程設置的演變
一、早期課程的規劃與實施
二、通專結合:課程體系的成熟
三、變化與適應:1935年后課程設置的調整
四、西南聯大時期
五、復員時期
六、教科書的選用
第六章 教學與培養
一、通專融合、普及智識
二、教學風格與教師風范
三、畢業論文的寫作
四、本科招生與畢業
五、對研究生培養的探索
第七章 學術研究
一、“研究至上”
二、自成一格的動植物調查采集與研究
三、特色鮮明的實驗生物學研究
四、“實驗派與調查派之爭”中清華生物學系學人的態度
結語 時代變革中的國立清華大學生物學系
附錄一 清華大學生物學系歷屆本科生走向
附錄二 西南聯合大學生物學系其他本科畢業生走向
附錄三 清華生物學系畢業研究生走向
附錄四 1952年院系調整時清華生物學系教職員名錄
后記
國立清華大學生物學系發展史 節選
序一 近代中國在引進西方自然科學的過程中,生物學和地質學無疑是在本土植根并發展較好的兩門學科。以往不少科技史工作者都曾致力于對其中緣由的探析,以期總結歷史經驗,為當代地學和生物學發展提供有益的借鑒。 毫無疑問,人才培養是科學發展的基本前提,也是上述學科得以迅速發展壯大的關鍵。民國年間有數個國立大學生物系在這方面的工作非常引人注目,而清華大學生物系無疑是其中的佼佼者。雖然截止至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初被裁撤前它僅僅存續了二十多年,期間還經歷了長時間的戰亂,但其輝煌業績毋庸置疑。在陳楨、李繼侗和吳韞珍等教授的努力下,這里堪稱培養生物學優秀人才的一個重鎮。先后走出了婁成后、徐仁、王志均、王伏雄和吳征鎰等一批著名生物學家。《國立清華大學生物學系發展史》一書,以豐富翔實的檔案、訪談和相關文獻資料,全面系統地研究了清華大學生物學系從 1926 年正式組建,直至 1952 年院系調整并入北京大學,這二十六年中的學術建制、科學研究、人才培養、圖書儀器等多層面歷史。透過這個突出的個案,探討了當時生物系教師團隊的組建、科學實驗的安排,學生的個性化培養等諸多方面取得的成就。相信讀者閱后會對中國生物學早期的發展,特別是人才培養方面有更深入的了解。 該書在史料的分析和研究水平方面都有一定的深度,不僅填補了民國年間大學生物系個案深入研究方面的空白,而且也為今天生物學科的人才培養提供了有益的歷史借鑒,故樂為之序。 羅桂環 2018 年 8 月 2 日 序二 本書是清華大學生物學系自 1926 年建立后到 1952 年院系調整這二十六年間的發展史。 清華的生物學系是在清華學校改辦大學的基礎上設立的。作為創立者和骨干力量的錢崇澍教授、陳楨教授、李繼侗教授等人,都是中國現代生物學奠基和開路的領袖人物。他們秉持“學術獨立”的理想,立志發展中國自己的生物學事業,發展國人自辦的生物學高等教育。他們以“純粹學理”為研究宗旨,在清華生物學系形成了濃厚的學術研究風氣。陳楨的遺傳學研究,李繼侗的植物生理學和生態學研究,吳韞珍的植物區系研究,在當時都是開創性的工作。和高等師范學校博物科轉型而來的一些生物學系不同,清華生物學系主要是依據大學建制和學科建設的需要建立和發展起來的。清華有退還庚款做基礎,經費比較有保障。在系主任陳楨教授的帶領下,清華生物學系施行通才教育,重視實驗生物學的學習,成為當時國立高校中辦得*好的生物學系之一。在戰爭年代,清華生物學系適時調整研究方向,堅持研究工作,并較早引進了生物化學等新的分支學科。和許多國立高校和機構主要培養動植物分類學人才不同,清華生物學系培養了不同方向的人才,不少人日后都成為中國生物學各個分支的領軍人物。清 華大學生物學系早期的成績與這些因素是分不開的:安定的學術環境、先進的辦系宗旨、出色的師資力量和優秀的學生生源,其經驗很值得學習與借鑒。 周海夢 2020 年 1 月
國立清華大學生物學系發展史 作者簡介
徐丁丁,湖南益陽人,科學技術史博士。2014年畢業于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醫學史與生命科學史專業。隨后在自然科學史研究所中國近現代科技史研究室工作,主要從事生物學史、中國近現代科技史研究。主持和參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科技史綱·生物學史”、“中國古代重要科技發明創造”等項目。現為深圳大學教師。曾在《當代中國史研究》、《自然科學史研究》、《中國科技史雜志》、《光明日報》等期刊、報刊發表學術論文、科普文章多篇。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自卑與超越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月亮虎